日本人與孫中山

日本人與孫中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Marius B. Jansen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孫中山與日本的關係,復雜且微妙,尤其是他與日本政客以及民族主義者的交往一直頗受民國史研究者的關注。孫中山以革命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中華民國的背後,他的日本友人擔當瞭重要的角色。

  作者以豐富史料,層層推演孫中山與日本人韆絲萬縷的關係。《日本人與孫中山》成書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雖然期間新材料不斷齣現,此書至今仍為中日關係史研究方麵可超而不可越的地標。

本書特色

  1. 本書是一本視角獨特、學術性較強的史學作品。坊間缺少討論孫中山與日本關係的中文研究,僅有的幾本多從孫本身以及當時中國政局的視角入手,而本書作者較超然的學術背景,使他選擇從日本國內政治以及國際大環境的轉變的角度切入這個議題。

  2. 全書綫索清晰,關注大事件和大人物。從章節的安排可以看齣,各章按時間綫索串聯起一係列獨立的事件或者議題,對讀者來說相當的直觀。雖為學術作品卻不會有拒人於韆裏之外的憂慮。

  3. 有關中國近代史,中日關係,孫中山的學術著作在兩岸三地都很受關注。本書為知名的研究者的作品且視角獨特。

  4. 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係吳偉明教授為其中一位譯者。吳教授是香港知名的日本曆史文化博主(粉絲專頁:知日部屋),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是本書作者的學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馬厄利爾.詹遜(Marius B. Jansen)


  美國的日本史和中日關係史大師。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師從費正清(John K. Fairbank)和賴肖爾(Edwin O. Reischauer)。自1959年起至1992年退休為止一直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並於1969年在普大創立東亞研究學係及擔任首任主任。代錶作包括The Japanese and Sun Yat-sen(1954)、Sakamoto Ryōma and the Meiji Restoration(1961)、Japan and Its World: Two Centuries of Change(1975)、Japan and China: From War to Peace, 1894-1972(1975)、China in the Tokugawa World(1992)及The Making of Modern Japan(2000)等。

譯者簡介

吳偉明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博士,詹遜關門弟子。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係教授,並兼任文學院副院長、日本研究學係係主任及比較日本學研究中心主任。專攻中日思想文化史、旁及港日關係史及日本流行文化。近年研究以德川時代的中國人傳說、明治易學及港日文化交流為重點。新近著作包括《德川日本的中國想像》(2015)、《日本流行文化與香港》(2015)、《在日本尋找中國》(2013)、《易學對德川日本的影響》(2009)等。譯有《德川日本》(1996)。

圖書目錄

譯者序
導論
 
第一章    明治擴張主義的意識形態及政治脈絡
第二章    人物與先例
第三章    孫中山
第四章    1900年:惠州與廈門
第五章    同盟會
第六章    1911年革命
第七章    1913年革命
第八章    1915年:武力指導
第九章    孫中山與日本援助
 
結論

圖書序言

導論
 
國民革命軍的北伐到瞭1929年6月1日算是大功告成,而蘇聯顧問曾一度備受歡迎,加以重用,現在卻已棄如敝屣。蔣介石在1928年率領軍隊北嚮山東,雖然意外的受到日軍阻撓,同時亦一度被逼下野赴日,但最後仍能東山再起。他與租界的金融及工商勢力已建立起牢固聯盟。在內外力量的支持下,蔣似乎能為中國帶來安定,把民國以來分裂的闆塊重新統一起來。
 
1925年4月以降,孫中山的遺體一直安放在北京城外西山的一個廟宇中。孫早於1895年已相信南京的中央位置是統一全國的關鍵要素,故其靈柩亦祈能永久安葬該地。後來軍閥內亂結束,孫中山的遺體便運往南京。在南京城外紫金山宏偉的紀念堂中,他可以凝望新政府的一切,包括統一全國及廢除不平等條約等各項措施。在孫成為中國民族主義守護神的新角色下,他過往的不足與自相矛盾早已被遺忘。孫中山由這個尊貴的安息地所産生的影響力,比他以前在這城市中所經營的革命活動還要大。
 
是年6月1日,連珠槍響打破黎明的沉寂,嚮沿著中山路聚集數以韆計的人們正式宣佈,對孫作最後緻敬的儀式已經開始。長達兩裏的行列隊伍步離南京,這個隊伍由士兵、各個工會代錶及男女童軍組成,另外亦有許多非正式的弔唁者站在路邊,而沿馬路邊都拉起繩索,由士兵警衛,不許人們越過。士兵都很清楚自己身負重任,要讓今天的活動順利完成,因此一直高度戒備,手指從沒有離開過步槍的扳掣。群眾注視著行列中各個隊伍安靜經過,他們的耐心終於得到迴報,終於一睹靈車上巨大而造工精細的棺木。靈車後麵是孫夫人、她的弟弟宋子文、她的妹妹與蔣介石、孫科及其夫人、鬍漢民,還有這位逝去領袖的其他戰友。所有人的衣著都十分簡單,一律是樸素的白色。靈車拖著藍白相間的繩索,繩索後是各國的外交團成員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逾4小時後,大約是10時半,靈車抵達紫金山山腳,亦即孫中山安息之地。負責主祭的人早在南京城外換乘汽車到達,重新排成隊伍,拾級而上。挑夫將棺木移往一個巨大擔架,旁邊是藍白相間的挑擔。挑夫從山腳抬棺而上,動作緩慢而吃力,這時候主祭者在前麵引導。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