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原本原解

《易经》原本原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易经》是专门一位作者用叙事层次技巧,叙事主题集中,表现了作者的思想与主张。如此性质的一部大着,形式内容兼备,即可视作犹如一部文学着作,展现了《易经》作者文学与思想的深密结合。

本书特色

  游志诚的《易》学结合了学术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生活。这真是一位除了有高远的理想,又能真切去实践,更能推广传佈大众,而且载明方法使人易行的《易》学实行者。  ~~赖贵三(《台湾易学人物志》)

  作者的博学,我个人是十分敬佩的。对《周易》原典,作者也翻得很勤,都是根据卦爻辞原始材料,归纳排比,加以论列。这种有根有据,而非人云亦云的治学方式,我也同样敬佩。作者的广学旁参,通今博古,作者的想像丰富,具创造力,是很值得肯定的。   ~~黄庆萱(《周易纵横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游志诚


  祖籍福建南靖,出生于南投县鹿谷乡,中文博士,研《易》四十余年,一九八三年首刊《周易之文学观》,专研卦爻辞文学主题,九○年代又刊行《纵情运命的智慧》与《少年易经》两书,普及易学。近年结合出土文献、观念史、文学叙事与主题学、文学批评,间参易学旧解,旁通象数、数术,建构《周易》综合学研究策略,刊行《周易卦爻辞文学主题解祕》此书,作为本书《易经原本原解》的考证基础。现任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所专任教授。

图书目录


导论
凡例
《上经》
1.干      2.坤       3.屯       4.蒙       5.需       
6.讼      7.师       8.比       9.小蓄     10.履    
11.泰     12.否       13.同人    14.大有    15.谦   
16.豫     17.随      18.蛊       19.临    20.观       
21.噬嗑   22.贲      23.剥      24.复      25.无妄
26.大蓄   27.颐      28.大过     29.坎              30.离    
《下经》
31.咸     32.恆      33.遯      34.大壮    35.晋
36.明夷   37.家人    38.睽      39.蹇              40.解    
41.损     42.益      43.夬      44.姤      45.萃          
46.升     47.困      48.井      49.革    50.鼎    
51.震     52.艮      53.渐      54.归妹    55.丰         
56.旅     57.巽      58兑      59.涣      60.节          
61.中孚   62.小过    63.既济    64.未济
文言传
系辞传上
系辞传下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作者序

  关于《易经》原本的首要认识就是「经」与「传」要分辨清楚。「经」指卦爻辞,「传」就是十翼。经与传的时间相隔大约已有五百年。「经」之后的五百年期间,应该还有很多解易之作,可惜大都已亡佚,《易经》今本的「传」算是最齐全有系统的了。但是绝不可把它当作唯一的解释,当然,反过来看,也不能完全不理会它。
  
  而所谓的《易经》原本原解,就是以「卦爻辞」经文为原本,以「卦爻辞」主题解释为「原解」。所以,本书《易经》的版本安排,即根据原本的概念排版,六十四卦每一卦以三列排版,最上列第一格即卦爻辞经文,第二列与第三列即十翼传文,须知第一列与第二列之间已相差至少五百年。本书的解释就专注在第一列经文的原本做出原解,这是读者阅读本书的第一个首要「原本原解」之认识。
  
  再次要确立易经原本是指《易经》每一卦的卦名标题就是这一卦的「主题」意思,《易经》每一卦的卦辞,以及第一卦六爻爻辞都是环绕这一「主题」,进行「箭垛式」或「辐射式」的叙事,每一卦必然都是有一个集中主题。
  
  想想看,六十四卦只有卦画爻位,没有卦爻辞,单看卦画爻位是不能看出这一卦的主题意思。所以,《易经》作者必然要在卦爻之下「系辞焉以尽情伪」,表明了卦爻辞才能看尽每一卦的主题。因为,〈系辞下〉云:「圣人之情见乎辞。」这一句表示《周易》作者把一切的情志情感都寄託在卦爻辞之中。因此,首要确认《易经》六十四卦卦名标题不只代表《易经》有六十四个主题,同时,也要承认这六十四个主题必然是个个首尾统一的叙事结构,最后,全书是一个完整系统。
  
  另外,要注意当前易学有一种很普遍的误解,一口咬定易经就只是占卜,却不能看到易经占卜只是「表象」而已。其实,易经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intension)则是要借由「占卜」的外衣传达哲学义理内涵。否则的话,看到〈大有〉卦辞「元亨」,就说成是「占到此卦,极好,最为顺利」,这样讲根本违背了〈大有〉卦其它六爻爻辞的意思,因为六爻爻辞不断提醒读者要小心应付艰难,要提防小人干扰,要警惕自己不可盲目躁进,更要用内心真诚敬天畏天,这些都做到了,总算可以「无咎」,或许还能得到上天保佑。〈大有〉卦六爻每一爻每一句都在耳提面命,时刻小心,怎么能说占到这一卦〈大有〉一定是极好极顺利呢!
  
  硬要照易经只是占卜那样讲,则〈大壮〉卦单看卦名标题知道必指成长壮大,一定是好事。所以,〈大壮〉卦辞利贞,就被解成是「有利于占卜」、或者「得此卦者利于所问的事情」。殊不知贞字不能讲成占卜,当作「正定」或「持正守固」之意,贞字要承认《周易》作者已有「言外之意」,暗示人生碰到机缘好,有大作为的时候,就要更加小心谨慎,更有诚心守正,才能保住大位,〈大壮〉卦的本义在此,绝对不是直接告诉你占到这一卦万事就一定亨通顺利,这只有细看〈大壮〉六爻爻辞全都不是描写什么「有利」的事情,即可得到证明。
  
  试看〈大壮〉六爻叙事,初九爻就先说「征凶」,九三爻叙事「羝羊触藩」,九四爻则写「壮于大舆之輹」意谓牛车承载太过重了,到了六五爻就用「丧羊于易」历史典故做警惕,最后上六爻变成「不能退不能遂」,讲白了就是「进退不得」,请问〈大壮〉卦以上像这样爻辞的叙事内容有那一爻是顺利的、极好的?根本都是「不利于占卜」的。由此可见,《周易》不能只当做占卜之书。《周易》作者如果只是为了占卜,他大可直接写甲骨文,用卜箸,更可以参用古代很多的杂占,皆可达到占卜目的,他实在不必如此独造经营,费心考究写成这样方智圆神兼备,原始要终有系统的一部千古大着作了。
  
   回忆这辈子自从少年时代读易开始,似懂非懂,及至大学毕业后,进入研究所,才真正立志学易,开始「少年易经」的参悟,一方面,在吸收前贤义理、象数、数术旧解的基础上,改用「文学」角度倾心学术研究《易经》,一九八三年,完成台湾第一本「文学易经」硕论,书名《周易的文学观》,后来又根据这样的研究心得,为了普及这种文学易经读法,推广到初学者,又写了《少年易经》与《纵情运命的智慧》两书。这时候,我已中文博士毕业,且为人师,在大学讲授易经,且为人父,为山哥山弟说易,更为人夫,与内子同参易道。
  
  以上的易学历程可总括之曰:习易。
 
  而何其天命际运之会者,我真正用易、解易、悟易竟然是在「结发为夫妻」之后,暗寓着有天地然后有夫妇的易之人生。
  
  没想到,内子先是个爱易之人,继而相识永结,闲居对坐,口不离易,品茗对谈,且亦时时证易,一本《易经》遂成为「柴米油盐」之余最常见的话题。因此,我常戏称结褵之后,才是我真正「参周易」的开始。

  尤其今岁适逢金猴之吉,同庚併进耳顺之年,想到这一生双双共研易道,无非是学一个「干易坤简」之理,参一个「干天坤地」之妙,乃益加坚信生生不息之易,知道一切的「情伪」当留下一些点滴见证。于是,决意将往来同参易道这个见证成果结集成这本小册子,还原易经「原本原解」的概念,寄望在浩瀚无边的易学大海之中,献曝瓶管愚解,并标心于万古,寄怀于千载,铭志两人同心卅载之金志,谨为之序。

导论

  本书用全新的角度解读《易经》,恳请读者首先建立三点易学的基础认识,分别是:

  第一《周易》每一卦大多是有一个「中心」内容,不是杂凑的。用今人文学理论来説,就是《周易》每一卦大多有「主题」。

  第二不但有主题,每一卦六爻的内容也是「按先后层次排列的」,这一观点再次申明《周易》卦爻辞不是杂凑而成,而是经过精心编排,叙事有层次顺序,简言之,《周易》卦爻辞有高妙的写作技巧。

  第三尤其重要的是,《周易》卦爻辞凡是不属于「占断词」的部份,反而方是具备了《周易》作者的思想、主张,更是了解《周易》作者义理概念、人生道理、政治主张的重要依据。证明《周易》经文卦爻辞不只是「占筮」,还内涵思想哲学,《周易》不能只当作占卜看。

  经由以上三点理解,可以总括为:《周易》是专门一位作者用叙事层次技巧,叙事主题集中,表现了作者的思想与主张。如此性质的一部大着,形式内容兼备,即可视作犹如一部文学创作,展现了《周易》作者文学与思想的深密结合。

  根据以上的说法,本书在《周易》卦爻辞经文字辞训诂方面,旧解可取则取,主要根据《经典释文》、《周易集解》、《周易折中》、《周易学说》等。新的训诂,则据出土文献与甲金文,例如帛易、上博简考证新说,有符合每卦中心「主题」的新训诂,也多加採用,参考屈万里《读易三种》此书尤多。但是不论新解旧说,都必须适合《周易》经文六十四卦每一卦自主的「中心主题」相应的注解分析,才加以引述,凡是立意新颖,训诂再多详细,却不能与该卦主题上下文义配合,也只好暂舍不用。
  
  至于所谓每一卦的中心主题,就是指由卦画、卦名标题,与卦辞意思,以及六爻爻辞全部的涵义,整体一贯,组合而成有系统的每一卦内容。这个整体内容,包括卦爻辞的叙事与占断词的连系,不是字词支离孤立,也不是没有相干的叙事。所以,本书据每一卦这种性质的「中心主题」为分析解释的对象,以《周易》经文为主,但遇到十翼传文的说法有些可以助解这种主题之时,也酌加引述演说,如此作法并不因此而混淆了经文与传文不同一物的基本原则。
  
  然而本书第三项最重要的写作原则,就是用「文学」角度重新解读《周易》。这种文学易经的解释,也是整体的、系统的、更是全面性的解法。再新的《周易》词语训诂,再奇的《周易》经文新说,最终裁判的标准,还是取决于文学主题的解释。既然是文学《周易》解读,就不再只有「实事求是」的讲法,改而讲究由事喻意,更为注重经文的「言外之意」。
  
  既然是文学读法,当然就不会仅仅满足于字义语词的训诂,反而会更加注意训诂背后的意象象征,及其更深刻的影射暗示内涵。
  
  总之,本书把握文学系统结构的《周易》新解读,完全相信《周易》作者有自家一定的思想主张,能够善用高超的文学手法多元繁复且有系统创作这部《周易》经典。

图书试读

〈干〉卦要解
  
〈干〉卦描写干龙由下而上跃飞的过程,以及透过龙意象产生的暗示与联想,将龙、君子,与大人三位合成一体,以龙形为本体,却以「龙德」为功用,极尽描写干龙形象的体用合一之内涵。
  
〈干〉卦卦辞直接赞美此三位一体合一的发挥作用是: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创生始源(元),顺着天德发展必亨通,善用天德必有利,且要遵守天道正路,做为君子终生目标。
 
初九:叙事潜伏的龙,静止着,暗示此刻正处于不可有大作为的时机。
 
九二:叙事龙已出现在大地上,是吉利的象征,将之类比联想,暗示会有帮助自己的大人出现。
 
九三:特别是做为君子的修养,要时刻学习大自然生生不息,运行循环的创生力,即使到了傍晚,犹要警惕不懈,体悟自强不息的天道,必然会没有过错。
 
九四:因为大自然变化不息,龙有时也是出没不定,譬如这一刻又潜伏在深渊中,由此联想到无事最好,不致于有错。
 
九五:但是龙终究期待牠上飞沖天,显扬光彩,可类比帮助自己的大人必会出现,才能得到最有利的协助与施展。
 
上九:当然,龙飞太高也不行,联想到仅仅仗势大人高位,就趾高气扬,必然会后悔。
 
用九:所以,综合龙意象的暗示,君子领悟天道变化不息,天德大公无私,启示体用并进,诸事必然得吉。
 
〈坤〉卦要解
  
〈坤〉卦主题描写君子行走在大地之上,由大地的形貌联想大地内涵的德性,类比〈干〉卦三位一体的象征,将母马、君子,与王臣三位综合一体,指示要学习大地宽厚柔软的内在特性,广结天下四方同类朋友,坚守正道,顺天道而行事,立邦建国。
  
〈坤〉卦卦辞比照〈干〉卦有元、亨、利、贞四德兼具的圆满,并加以赞美,但特别突出「母马」意象取代〈干〉卦的天龙。因为大地之上,最适合母马驰骋奔逐,但是也最担心母马迷失了方向。暗示君子往立邦建国的大路前进,也有可能稍一不慎,就会迷失走错。以周人的角度而言,暗示君子只有决心向南北方岐山之地,才是周王先祖的基业所在,那里才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不慎地走错向敌人殷商所在的东北方,必然是大凶。
 
初六:首先看一看大地的景象,也是按照天道自然顺利的变化发展,例如踩在寒霜之地,必知不久就要大寒结冰了。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