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序 修辞的意义,简言之,就是表达方式的选择。既云选择,可见原本方式不只一种;如今选定一种,则其余的表达效果应是较逊的。因此,修辞学可以说是「使语文表达更臻精致」的一门学问。本书名为「表达的艺术」,其义可见。
古代虽没有「修辞学」的科目,但并非没有修辞的活动。历代文学作品,不妨说就是修辞活动的具体成果。今天所谓修辞学,实质就是将修辞活动条理化、系统化,使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而所谓修辞格,就是近代学者研究、归纳出来的种种修辞规则。这些规则可以指导人们写作、可以引领人们鑑赏。而解析这些规则的形式与功能,就是修辞学的课题了。
本书介绍的辞格多数是耳熟能详的,但普遍都有进一步的经营在其中。这些经营可以归纳做三方面来说:
一、比较异同。例如比较「譬喻」与「比拟」、「譬喻」与「象征」、「借代」与「借喻」、「拈连」与「转化」、「跳脱」与「省略」、「藏词」与「引用」等等。
二、会通辞格。例如「示现」中有「唿告」、「摹状」中有「烘托」、「错综」中有「互文」、「引用」中有「歇后」、「婉曲」中有「倒反」等等。
三、扩充论题。辞格的形式与功能之间,存有相互的因果关系。要将这些关系逐一指陈,论述势必达到某一深度。当论题加深了,其外延必然随之拓展。因此书中各讲,如「倒反」、「双关」、「错综」、「借代」、「夸饰」、「摹状」等等,比诸前人,其讲题之结构都显见扩大。
本书之重心在原理的剖析,文例只是辅助说明的工具,故不多事蒐集。全书二十五讲,各讲均以「前言」始、「结语」终。前者主释名,后者主会通、补遗,中间则是分类论述。篇端均有简纲,可以提挈全文,便于阅览。
解析辞格,文法是利器,所以读者须具备文法知识。又,凡前人已言及之观念而无疑义者,本书原则避免重述,因此初学者宜适度会勘他作,方能圆满阅读的成果。
此书再版,除加详资料出处之註明,也对「拈连」一讲之结构做了些修订,附志于此。
蔡谋芳 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