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樟阅读之旅笔记

张子樟阅读之旅笔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化身为书先生,借由「召唤→启程→历险→归返」的历程,与爱书的小书虫来趟文学之旅。

  本书是作者张子樟老师近年来勤读与细读青少年文学作品的积淀与反思,每篇文章没有固定的文类,亦没有固定的字数。作者张子樟老师扮演智慧老人的角色,化身为书先生,借由对谈方式,把小说、绘本、童话、剧本、散文、传记等推介给大家,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爱上阅读,并经由书先生和爱书的小书虫互动过程了解选书的重要性与阅读的趣味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子樟


  澎湖人,先后读过台湾师大、政大、文化、美国威斯康辛大学(Madison校区),曾任花莲教育大学英语系系主任、台东大学儿文研究所所长、海崃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现任台东大学儿文所兼任教授。目前工作重心为译书、编书与推广阅读。

  多年来潜心于青少年文学研究、教学、评论、翻译、编选等工作。作品曾获国家文艺奖文艺批评奖、《联合报》小说奖等;着有《人性与「抗议文学」》、《走出伤痕:大陆新时期小说探论》。另着有少儿文学评论专着《少年小说大家读》、《说书人的异想世界》、《少儿文学的阅读之旅:细读纽伯瑞大奖小说》等十二本;编写《英文名句欣赏》二册;译有《尼可莱的三个问题》、《闪亮闪亮》、《夏天的故事》、《高飞》、《玛蒂达》、《月夜仙踪》、《繁星之河》等十七本书。另编有《诺贝尔大师短篇小说选》、《世界文学大师短篇小说选:亚洲、美洲篇》、《世界文学大师短篇小说选:欧洲篇》、《俄罗斯鼠尾草》、《沖天炮VS.弹子王》、《文学大师短篇名作选》、《台湾短篇少年小说选》二册、《诺贝尔大师散文选》、《世界文学大师散文选》、《文学星斗》、《文学花博》等十六本青少年文学选集。
 

图书目录

启 程
I.轻敲文学殿堂的大门
1.书先生说书
2.捧着好书,陷入深思
3.化了妆的书先生
4.森林,荒野,大海与大都会
5.一种说故事的模式
6.开启另一个阅读空间
7.谁是智慧长者?
8.做你最想做的工作
9.故事里的故事
10.苦儿和孤女的传奇
11.香格里拉何处寻
12.名剧与影片
13.尝尝原汁原味的滋味
14.在陌生的国土上
15.图像与文字
16.吃甜食与看电视
17.在工作中成长
II.对照阅读
1.真实与虚幻
2.叶限与灰姑娘
3.何凤山与辛德勒
4.吴刚与薛西佛斯
III.浅尝童话与桥梁书
1.只是人间有爱──浅析汤汤的两本短篇故事
2.多重意义的呈现──《汪汪星球》
3.拥有与放下──《神探喷射鸡》
4.无限宽广的写作空间──《老师丢丢脸》
5.人对大自然的反思──《地球的朋友们》
6.另类桥梁书──《快乐植物人》
7.平常人家孩子的故事──《兄弟冏很大》
 
历 险
I.序言里隐藏的祕密
1.打开一扇不同风貌的窗子──《晨读十分钟──文学大师短篇名作选》
2.听诺贝尔大师说故事──《诺贝尔大师短篇小说选》
3.品味经典的文化遗产──《世界文学大师短篇小说选──欧洲篇》
4.聆听海洋子民的吟唱──《世界文学大师短篇小说选──亚洲、美洲篇》
5.大家来读经典
6.从回顾中撷取文字精华──《台湾青少年短篇小说选1》
7.人生歧路的徘徊与翻转──《台湾青少年短篇小说选2》
8.寻找另一个阅读空间──《诺贝尔大师散文选》
9.徜徉在美的世界中──《世界文学大师散文选》
10.爱的施与受──《文学花博──世界文学名作选》
11.水果沙拉的滋味──《文学星斗──世界文学名作选》
II. 深思熟虑后的细读
1.昔日那般美好──《见睛山》
2.青春纪事的再现──《番薯勋章》
3.神祕谷并不神祕──《神祕谷》
4.家」的向往与「爱」的追求──《激流三勇士》
5.谁来细察鹭鸶林──《夏日鹭鸶林》
6.浅谈《浅语的艺术》
7.虚拟中的现实──《拦截送子鸟》
8.手法与功能──《卡里布弯,数学猎人》
9.光的追寻──《追光少年》
10.互文后面的真相──《中美五街,今天20号》
11.一位作家的成长叙述──《再见吧!橄榄树》
12.寻父记──《紫罗兰之谜》
13.另一条青少年小说创作的途径──《黯》
14.生命教育的阐扬──《千纸鹤》
15.何处寻得超越善恶的空间──《牧羊人的孙女》
16.人人都应爱护仿声鸟──《留下来的孩子》
17.万军奔腾在胜利旗帜下──《最后荣耀》
18.一个美的故事──《第一份礼物》
19.在便当里失落与找到的人生──《便当寻人启事》
20.驾着收麦机的女孩──《送走霉运那一年》
21.让未来等一等──《烂泥怪》
22.在学习宽恕中成长──《繁星之河》
23.一种互文型的改写
24.因为有爱──简介几本谈生死问题的少年小说
25.阅读、乐读与悦读
26.读小说兼作头脑体操
27.寻找八分之七──《小木偶皮诺丘》的一种读法
 
归 返
I.创作、阅读与出版
1.检视当前两岸儿文创作出版
2.一张书单
3.青少年小说的阅读与文本
4.一扇彩色缤纷的视窗──外国少年小说在台湾
II.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成人作品
1.我们来读读经典名作──青少年莎士比亚
2.在暴风雨中彰显人性──《暴风雨》
3.在道德与野心之间挣扎──《马克白》
4.从思索到行动──《哈姆雷特》
5.夏洛克罪有应得吗?──《威尼斯商人》
6.永远的爱情──《罗密欧与茱丽叶》
7.从背景来了解作品──《珍.奥斯汀的世界》
8.惊悚的黑色幽默──《说人话的猫》
9.神的旨意行之于大地──《空鼓》
10.爱伦坡的生命诠释──《阿蒙提拉多酒桶》
 

图书序言



阅读之旅的反思


  1
  
  每个人对于自己读过的作品都有特别的想法,总是依据自己过去的阅读总经验来形塑己见。谈起我的阅读经验,往往觉得不知从何说起。记忆中的小学学习过程,除了模煳不清的黑白教本外,接触最多的是破残幽暗图书馆中的几份报纸。少得可怜的零用钱舍不得买零食,全给租书摊了。
    
  我出生在偏远澎湖小岛上,从未奢求过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相当贫乏。我不敢自称为「文艺少年」,虽然当年《中央日报》的副刊是我的最爱。在饥不择食的年代里,可以细读副刊上的每一篇文章,懂不懂并不重要。也曾经试写数篇小文,投给家乡《建国日报》的儿童版。虽然不敢说言之有物,但还算是通顺,所以篇篇上报,同学不胜羡慕。可惜的是,不懂得剪报留存,至今什么也没存。
    
  上了初中高中,慢慢懂得动笔抒怀。胸无大志,笔下尽是琐事陈述,磨练文字,内容却未臻于完美。进了大学,学习重心变成英语教学,但文学课程带来不少冲击,无论是小说、诗歌、戱剧或散文选读,都刺激我的阅读口味,譲我更能区分文字之高下,内涵之有无。
    
  毕业后开始漫长的教书生涯,在解析文法结构、命题与批阅作业和试卷中度日,乏善可陈,大学时代的文艺气息逐渐消散。进了新闻研究所,传播理论和社会学成为主修课程,幸好博士论文以研究文革后小说为主轴,重新回到文学世界,只是研究取代了创作。先后在四间大学(师大、政大、文化、威斯康辛)攻读不同的学科,感受到异于他人的心智冲击,是我这辈子的福分,尤其感谢带我撰写论文的三位智者:谢高桥博士、侯健博士和刘绍铭博士。
     
  1993年教育部邀请历届国家文艺奖得主赴金门参观,认识了李潼。他是个很有说服力的作家,在他的力邀之下,我开始撰文介绍青少年文学作品。23年过去了,至今已出版10册青少年文学专书,翻译6册绘本、10册少年小说、1册文化理论、1册传记,并编选了16册青少年文学选集。

  2
    
  这本阅读之旅笔记是过去六年(2009-2015)勤读与细读青少年文学作品的积淀。每一篇文字都是各家出版社邀约的,因此没有固定于某种文类,虽然其中以评析少年小说最多。
     
  由于阅读是一种提升心灵层次的历程,本书的编排借用了神话大师坎伯(Joseph Campbell, 1904~1987) 在其名着《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中提及的英雄历险层次:召唤→启程→历险→归返。当你打开这本书时,也就是回应了作者的召唤,立即展开后面的层次。
    
  谈阅读同様需要理论架构来支撑,这本书的论述一再引用数位名家的说法。在理论方面,笔者偏爱以坎伯在《千面英雄》中对英雄旅程的创见做为「在家、离家、返家」(Home→Away→Home)这个基本模式的深层诠释、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 1923~1989)在《为什么读经典》(Why Read the Classics?)中对青少年阅读的叙述、罗森布莱特(Louise Rosenblatt,1904~2005) 的阅读功能、莱辛(Doris Lessing, 1919~2013)对「受过教育的野蛮人」(“the Educated Barbarians”)等说法,以及美国雷根时代的教育部长班奈特(William J. Bennett)在《美德书》(The Book of Virtue: A Treasury of Great Moral Stories)中的品德主题,台大教授宋维村对品德教育范畴的说法,因此在不同文字中重复使用、刻意强调。      
    
  23年来,我一直努力推广文字阅读,但在图像挂帅的年代,我的努力往往有如石沉大海,并没有激发多大的作用。但儍事总要有人做,我尽量找各种机会撰写相关文字,这本书就是这些文字的总结,希望能激起一些浪花。

图书试读

Ⅰ.轻敲文学殿堂的大门
 
书先生说书
 
满头白发、双眼炯炯有神的书先生在台下小朋友欢笑声中站在麦克风前。他面露微笑,右手按了一下滑鼠遥控器,背后的银幕马上就出现了许多小朋友喜爱的好书书影。
 
书先生望着台下那些满怀期待的红冬冬小脸,大声的说:「谢谢各位小朋友!我们书族原来是没有生命的,不管是摆在哪儿的书架上!书店、阅览室或者图书馆里都一样!幸亏有你们把我们打开,我们才能唿吸。你们翻开我们的那一瞬间,我们就急急忙忙向你们献宝,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身上所有丰富知识呈现在你们眼前,帮你们思考想像。我们是许多中外名作家毕生的精华结晶。你们热心阅读,我们的生命有了价值,所以书和人的关系好密切。」
 
书先生觉得自己说得有些激动,便伸手拿起讲桌上的茶杯,喝了几口热茶,顿时全身舒畅,又继续说:「有不少小朋友写信问我,书中主角有机会到书的世界去旅行吗?这个问题好有趣!我进到书族档案去查看,发现目前至少已经有三位作家的作品以书中主角和书的互动为故事主轴。」说到这里,他又按了滑鼠遥控器一下,银幕上立刻出现《说不完的故事》的书影以及作者麦克安迪的照片。
 
「我相信许多人读过这本好玩的书。胖胖不合群的巴斯提安在一家神奇的书店里找到了《说不完的故事》这本书,他唿应了书中的召唤,跳进书里,开始一趟神祕的冒险旅行。等回到现实世界时,他已经成为一个信心十足的男孩。」
 
书先生一面说一面秀出由这本书改编为电影《大魔域》的一些精彩画面,台下掌声欢笑声不断。
 
「我们这位作者的头脑是一流的,让主角进入书中的动作只是人与书互动的开始。另一系列书的作者更设法让书中的角色到书外的世界遨游。」
 
银幕上出现的是《吸墨鬼》系列的书影。吸墨鬼的模样并没吓倒台下的小朋友,反而引起了一阵笑声。
 
「小朋友好勇敢!你们当然不怕,这几个大小吸血鬼只是故事中的人物而已。」书先生顿了顿。「吸血鬼得了肝癌,必须喝墨水来治疗……」小朋友笑成一团。
 
「故事很好笑吧!好玩的还在后头。作者把经典童话里的主角都放进故事里。〈小红帽〉里的大野狼和小红帽待在书中太久了,想出去透透气,所以要和系列书中的小吸血鬼情侣互换角色。因此,书中书的主角跑到书外世界,原本的书的主角被吸进书中书了。」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