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众声道 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香港文化众声道 2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三联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7/04/07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文学的历史本身已比一般历史更富诠释空间,口述历史突出的主观性也许更添争议,然而众『说』纷纭,互相比对参照下所呈现的复杂性,也许更贴近文学历史的本质。追寻历史的结果,每每都指向当下眼前,这一系列的访谈,期望在未来的历史里更见意义。」──卢玮銮、熊志琴

  「香港文化众声道」系列的诞生,缘于二〇〇二年展开的「口述历史:香港文学及文化」研究计划。计划由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主持,卢玮銮教授和熊志琴博士投入十多年时间,向数十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文坛及文化界前辈进行口述历史访问,并结集成书,继二〇一四年的第一册后,今年推出第二册。访问内容全面、详尽,受访者的创作历程、参与的文学活动、对同时期作家的评价、对所在组织的了解、对时局和政治的看法等都是记录的范畴。记录者广泛蒐集并保存第一手资料,为读者完整、真实地呈现数十年来香港的文化、政治与历史的互动。这些原始材料经记录者严谨整理和查证,并补充大量注释和附录,有助填补文献记录的空白,为学者和研究者提供珍贵资料。一般读者也能从书中读出趣味,通过记录者与受访者的一问一答,进入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社会,感受当时的文化氛围。

  《香港文化众声道2》受访者包括羊城、罗卡、吴平、陆离、张浚华、陈任、古兆申、黄子程、陈炳藻、金炳兴。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卢玮銮(1939-)


  原籍广东番禺,出生于香港。笔名小思、明川。1964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毕业,获文学士衔后任中学教师多年。1973年赴日本,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78年任香港大学中文系助教。1979年任教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1995年起任教授。2002年7月退休,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转任香港文学研究中心顾问。着有《香港文踪──内地作家南来及其文化活动》、《香港家书》、《一生承教》、《一瓦之缘》等。

熊志琴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香港公开大学,兼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名誉副研究员。编有《文学与影像比读》(与卢玮銮合编)、《经纪眼界──经纪拉系列选》、《异乡勐步──司明专栏选》;编校《沦陷时期香港文学作品选:叶灵凤、戴望舒合集》、《沦陷时期香港文学资料选》;另有口述历史访问纪录《双程路:中西文化的体验与思考(1963-2003)──古兆申访谈录》(与卢玮銮联合编着)、《结缘两地──台港文坛琐忆》(郑树森访谈录)等。
 
香港文化众声道 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前言
 
访问记录
——羊城
——罗卡
——吴平
——陆离
——张浚华
——陈任
——古兆申(附:古兆申、黄子程对谈)
——陈炳藻
——金炳兴
 
附录
——本册相关报刊资料
——后记
——人名索引
——鸣谢

图书序言

吴平(一九四一~)

笔名毕灵、阿蒙等。

原籍广东潮州,在家乡出生,七岁来港定居,曾就读红磡工业专科学校、德明书院中文系。一九六○年代初参加《中国学生周报》活动及征文比赛,获当时社长胡菊人邀请参加编辑工作。吴平主理《中国学生周报》各文艺版面(〈诗之页〉除外)期间,大量採用本地年轻作者稿件,开展《中国学生周报》「本土化」重要一页。一九六○年代后期,香港社会急剧变化,刊物销量日渐下降,留守该刊的编辑一度只有吴平与陆离,吴平最终于一九七○至一九七一年间离任。离开《中国学生周报》后,吴平曾任电视编剧、广告撰稿、报章编辑及专栏作者,一九九○年代移居美国。

日期:二○○二年五月十日

地点:香港华美酒店

访问者:卢玮銮、郭诗咏

列席者:何杏枫、张咏梅

吴:吴平卢:卢玮銮郭:郭诗咏何:何杏枫张:张咏梅

(节录)

吴:大概在一九九三年移民到美国后,我便转行做生意了。初时学电脑组装,做技工,一年后跟合伙人合资开了一间小型电脑公司,我负责推销、卖东西。其实现在我跟文艺、编辑工作完全脱节,以前的事都忘记了,连怎么写中文也未必记得呢。

卢:有些人一口咬定《周报》﹝《中国学生周报》﹞是美元文化,宣传抗共,甚至说他们是收了钱才这样做。但《周报》迁入新蒲岗之后,变化很大,跟从前秋贞理﹝司马长风﹞等人主持的风格很不同。

吴:若果谈到这些尖锐的关节,我所知不多。我最初去《周报》是参加他们的活动,也就是那些兴趣小组。我想《周报》是最早办这些兴趣小组的机构。

卢:甚么时候呢?

吴:大概一九六三、一九六四。

卢:那就是我读大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即陆离进去《周报》工作的时候。

吴:她比我早加入《周报》工作。其实我记得不太清楚,我最初是在那儿参加兴趣班学国语的,莫名其妙地也参加了《周报》的创作比赛,那时社长是胡菊人。我得了奖,他看我对写作有兴趣,于是叫我到编辑部帮忙。我想最初是帮忙看稿子,那时投稿的人很多,有兴趣写作的中学生真的不少,我每星期经常要看三、四百篇稿,没有夸张。

《周报》文艺版是很有系统的,由〈拓垦〉到〈穗华〉,即使程度很低,它都让你有发表的机会。我想它最大的作用,是大大提高了当时中学生对中文的兴趣,没兴趣培养出兴趣,有兴趣的就让他发挥。你要想想,香港是殖民地社会,是以英文为主要语言的地方。

「友联」和《周报》的背景我开始时不清楚,后来也没有积极查问,但我做编辑的时候,编辑的自主权是很大很大的。

图书试读

None

香港文化众声道 2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香港文化众声道 2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香港文化众声道 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香港文化众声道 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