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例言 一:编者征集当代名家书法殆遍。以外更酌选近年已作古人诸家之遗墨,借资补充。内容各体麤备,俾学者性之所好,择尤临摹,获益匪鲜。兹为便利计,先列正楷,次及行草,以迄隶篆。惟隶篆仅备-格,俟绩集编印时再广事征求,以餍学者之望
二:本会编次先后,初无成见,姑以字大行稀者列前。俾学者由简及繁,由易及鸡,得依次临摹。若字体相同,行数相等,则以古人之遗墨列先,或年高者居前,借申崇钦之忱。
三:本书取材,侧重正楷:约占全部十分之四。次及行楷,占十分之三。又草书占十分之二。隶篆占十分之-。均足供初学依样临摹之范楷。更殿以附录,备作书法应用之借镜;与夫审美者之鑑赏。其间如诸名家之诗词手稿,暨尺牍真蹟,以及立轴,屏幅,楹联,扇页,日记,写经等,诸式具备,悉属当代名家之精心杰作。搜罗殊匪易事。
四:书中于正楷,行书,草书之前,首列基本运笔法。举例说明书法之构造,条分缠晰,既详且备。用供学习书法之基础。苟能举-反三,益以学力,不难竿头日进,有所造就。此在作者已不惜金鍼度与人矣。
五:各家书法,悉用真绩摄制金属版精印。故每-字每-笔与作者原稿不差累黍。学习者自不妨依样临摹。此与坊间字帖,陈陈相因,转转翻印者,有霄壤之判。
三十七年十-月十日,编者附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