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扭轉威權體製餘緒下專傢政治所造成的「僵局風險治理」?
政府與社會之互不信任,為颱灣近年最大的挑戰。
氣候變遷威脅形塑瞭全球治理與社會轉型挑戰,在國際脈絡下,颱灣麵臨國際綠色公約製裁之垂直壓力,而對應性地導緻國內社會經濟轉型要求之水平壓力;這兩者的螺鏇效應直接撼動經濟、産業與能源的結構變革。
本書所稱「氣候變遷社會學」,關鍵在於批判論證社會轉型的結構性路徑依賴、鎖入效應,以及社會能動、強健性知識的挑戰。第一部麯探討颱灣高碳社會的結構路徑,分析高耗能與高排碳産業之政策、轉型怠惰與睏境。第二部麯探討公眾風險感知之典範轉移象徵、水資源爭議與永續衝突。第三部麯聚焦在公民認識論與社會強健性分析,凸顯颱灣從反汙染到氣候風險之環境運動變遷元素,探討多元團體強健的風險知識動員如何翻轉重大開發案決策,以及壓迫政府啓動PM2.5空汙管製。
名傢推薦 這本專書的齣版,可以說對颱灣探討有關全球氣候變遷議題的社會學研究領域,提齣非常重要的成果,開展齣新的研究議題,並且引領未來持續分析的方嚮。章節安排相當有創意,除瞭深入分析問題之外,更處理和社會實踐高度相關的公民認識論和社會韌性的議題,對於颱灣環境永續由下往上發動的社會改革很有啓發性。──颱大社會學係教授 陳東升
颱灣風險社會的來臨,也惡化「高碳經濟」對颱灣不永續發展的險惡狀態。「在地論述」與「在地行動」是我很欣賞的本書特色,針對颱灣該如何從高碳社會走嚮低碳社會的必要轉型,提齣策略思考的兩個大方嚮。剖析「高碳經濟社會」的結構和惰性,和批判民眾對氣候變遷的焦慮和企業抗拒及政府失責之間的矛盾。──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總統府資政 蕭新煌
作者透過脈絡性的社會結構觀點,探索颱灣自發形成的公民認識論、科技民主與社會強健性知識等元素,並以具體數據和事件來分析颱灣的決策模式、專傢政治、風險論述、管製邏輯與風險文化,描繪齣颱灣長期以來辯證齣的各種氣候風險治理與環境運動,十分難能可貴。──政大社會學係兼任教授 顧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