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意學

語意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的讀者對象為對語意學知識有興趣的學生,共分為八個章節:

  第一章 介紹語意學領域涵蓋的知識範疇及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討論語言不同層次之語意及檢視的方法。

  第三章 介紹詞匯語意的重要觀念,討論詞匯之間呈現之語意關係。

  第四章 介紹指涉及意義,探討語言、概念與外在世界之映照對象的關係。

  第五章 介紹指示,討論指示性語言形式與說話者所談論的外在的人事時地物的關連。

  第六章 介紹名詞,討論名詞的形式、屬性及錶現之不同意義。

  第七章 介紹動詞,討論述語之不同類型及展現的語意及句法差異。

  第八章 介紹句子層次的語意:時製、時貌及情態,討論時間語意的語言錶現及說話者的態度及主觀判斷的語言錶現。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賴惠玲 


  最高學曆: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語言學博士

  現職:
  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係特聘教授

  經曆:
  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係係主任

  研究專長:
  認知語意學、詞匯語意學、隱喻與轉喻、構式語法、語法化、應用語言學與語言教學

圖書目錄

推薦序



第一章 意義的研究
第一節 語意研究概述
第二節 語意知識 
第三節 意義的三角模型 
第四節 符號的分類:指標、圖標和符號 
第五節 話語、句子和命題 
第六節 意義、訊息與語境
第七節 韻律和意義 
第八節 類彆(範疇)

第二章 語意的多層性與多元性
第一節 語意關係
第二節 指涉和指稱語意
第三節 言外之意
第四節 詞匯意義與語法意義
第五節 句子的語意 
第六節 預 設 
第七節 語意學vs.語用學

第三章 詞匯語意關係
第一節 近義詞 
第二節 下義關係
第三節 詞匯空缺
第四節 詞匯卡位效應 
第五節 反義詞 
第六節 標記性 
第七節 語意場學說
第八節 詞匯歧義 
第九節 多義詞
第十節 概念隱喻及概念轉喻

第四章 事物概念的體現──指涉
第一節 概 論
第二節 指涉、指涉錶現、指涉對象 
第三節 指涉的類型
第四節 指涉對象的類型
第五節 言談指涉
第六節 指涉的轉移與歧異性

第五章 指示
第一節 指 示 
第二節 指示類型 
第三節 指示與迴指 
第四節 英語的 Come 與 Go
 
第六章 事物概念的類型──名詞
第一節 概 論 
第二節 分辨物件和物質 
第三節 物件與物質的融閤
第四節 集閤名詞:多元組成的物件視作單一組成
第五節 抽象名詞:具象化事物 
第六節 事物概念的量:量詞初探 
第七節 總 結 

第七章 語意角色與述語類型
第一節 述語及論元
第二節 語意角色 
第三節 述語類型 
第四節 論元的變化

第八章 時製時貌及情態係統
第一節 概 述 
第二節 時 製 
第三節 時 貌 
第四節 情境類型 
第五節 狀態情境 
第六節 活動情境 
第七節 短促情境 
第八節 瞬成情境 
第九節 完結情境 
第十節 華語的時貌標記:瞭、著、過 
第十一節 情 態 

參考答案
參考書目
索引

◎錶目錄
錶4-1 不定指限定詞
錶4-2 專有名詞與定冠詞
錶5-1 空間運作 
錶6-1 區彆物件和物質的三項準則
錶6-2 英語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的語法錶現
錶6-3 物件與物質的分類結構
錶7-1 句子的句法分析
錶7-2 語意角色舉例 
錶8-1 五種情境類型 

◎圖目錄
圖1-1 意義的三角模型
圖3-1 詞匯空缺情形
圖6-1 物件單一至多麵嚮連續體 
圖8-1 指示時間:事件時間相對說話時刻
圖8-2 復雜時間:事件時間相對參考時間

圖書序言

第一節 語意研究概述
 
語意無處不在。無論是日常溝通用語、商品命名、口號設計、法律術語解釋還是文學作品鑑賞,均牽涉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詮釋。有三門學科特彆關注語意,並對其進行係統性的研究:心理學、哲學和語言學。心理學傢對於語言的感知、産生和習得三個層麵興趣濃厚;哲學傢關注人們如何獲知各種事實,以及事實之間如何相互關聯;而語言學傢則試圖理解語言的運作機製。
  
語言學是研究語言的科學,其中語意學(semantics)是係統性研究語意的學科,探究語言如何組織以錶達意義。而此學科麵臨的第一個直觀的問題是:「語意」是什麼?語意學研究的語意究竟是什麼,其實很難一言蔽之,語意並不像語音本質上是空氣的振動,很難被直接觀察。縱觀過去的文獻,主要有以下四種嘗試研究語意的理論:第一種是語意的功能論假說(The use theory of meaning),這個理論是由行為主義心理學傢史金鈉(B. F. Skinner)和語言學傢布龍菲爾德(L. Bloomfield)等發展壯大,他們認為語意顯然與某些可以用肉眼觀察到的現象互相作用;而語言僅僅關注能被觀察到的現象,並描述語言形式和使用時所處情境之間的關係。舉例而言,假使小美命令阿花「過來!」,而阿花朝小美的方嚮移動,那就錶示阿花一定理解小美命令的意圖。同樣地,小美告訴阿花「你踩到我的腳瞭!」,而阿花也迅速地把腳挪開,那錶示阿花也一定理解小美的語意。但如果小美告訴阿花「英國的首都是倫敦」,即便阿花沒有做齣反應,也並不代錶她不理解該句的意義。這個理論的睏難點在於語言形式變化無窮,並非全要靠觀察得到的肢體動作等纔能錶現理解與否。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