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是研究語言的科學,其中語意學(semantics)是係統性研究語意的學科,探究語言如何組織以錶達意義。而此學科麵臨的第一個直觀的問題是:「語意」是什麼?語意學研究的語意究竟是什麼,其實很難一言蔽之,語意並不像語音本質上是空氣的振動,很難被直接觀察。縱觀過去的文獻,主要有以下四種嘗試研究語意的理論:第一種是語意的功能論假說(The use theory of meaning),這個理論是由行為主義心理學傢史金鈉(B. F. Skinner)和語言學傢布龍菲爾德(L. Bloomfield)等發展壯大,他們認為語意顯然與某些可以用肉眼觀察到的現象互相作用;而語言僅僅關注能被觀察到的現象,並描述語言形式和使用時所處情境之間的關係。舉例而言,假使小美命令阿花「過來!」,而阿花朝小美的方嚮移動,那就錶示阿花一定理解小美命令的意圖。同樣地,小美告訴阿花「你踩到我的腳瞭!」,而阿花也迅速地把腳挪開,那錶示阿花也一定理解小美的語意。但如果小美告訴阿花「英國的首都是倫敦」,即便阿花沒有做齣反應,也並不代錶她不理解該句的意義。這個理論的睏難點在於語言形式變化無窮,並非全要靠觀察得到的肢體動作等纔能錶現理解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