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意学

语意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对语意学知识有兴趣的学生,共分为八个章节:

  第一章 介绍语意学领域涵盖的知识范畴及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讨论语言不同层次之语意及检视的方法。

  第三章 介绍词汇语意的重要观念,讨论词汇之间呈现之语意关系。

  第四章 介绍指涉及意义,探讨语言、概念与外在世界之映照对象的关系。

  第五章 介绍指示,讨论指示性语言形式与说话者所谈论的外在的人事时地物的关连。

  第六章 介绍名词,讨论名词的形式、属性及表现之不同意义。

  第七章 介绍动词,讨论述语之不同类型及展现的语意及句法差异。

  第八章 介绍句子层次的语意:时制、时貌及情态,讨论时间语意的语言表现及说话者的态度及主观判断的语言表现。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赖惠玲 


  最高学历: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语言学博士

  现职:
  国立政治大学英国语文学系特聘教授

  经历:
  国立政治大学英国语文学系系主任

  研究专长:
  认知语意学、词汇语意学、隐喻与转喻、构式语法、语法化、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图书目录

推荐序



第一章 意义的研究
第一节 语意研究概述
第二节 语意知识 
第三节 意义的三角模型 
第四节 符号的分类:指标、图标和符号 
第五节 话语、句子和命题 
第六节 意义、讯息与语境
第七节 韵律和意义 
第八节 类别(范畴)

第二章 语意的多层性与多元性
第一节 语意关系
第二节 指涉和指称语意
第三节 言外之意
第四节 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
第五节 句子的语意 
第六节 预 设 
第七节 语意学vs.语用学

第三章 词汇语意关系
第一节 近义词 
第二节 下义关系
第三节 词汇空缺
第四节 词汇卡位效应 
第五节 反义词 
第六节 标记性 
第七节 语意场学说
第八节 词汇歧义 
第九节 多义词
第十节 概念隐喻及概念转喻

第四章 事物概念的体现──指涉
第一节 概 论
第二节 指涉、指涉表现、指涉对象 
第三节 指涉的类型
第四节 指涉对象的类型
第五节 言谈指涉
第六节 指涉的转移与歧异性

第五章 指示
第一节 指 示 
第二节 指示类型 
第三节 指示与回指 
第四节 英语的 Come 与 Go
 
第六章 事物概念的类型──名词
第一节 概 论 
第二节 分辨物件和物质 
第三节 物件与物质的融合
第四节 集合名词:多元组成的物件视作单一组成
第五节 抽象名词:具象化事物 
第六节 事物概念的量:量词初探 
第七节 总 结 

第七章 语意角色与述语类型
第一节 述语及论元
第二节 语意角色 
第三节 述语类型 
第四节 论元的变化

第八章 时制时貌及情态系统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时 制 
第三节 时 貌 
第四节 情境类型 
第五节 状态情境 
第六节 活动情境 
第七节 短促情境 
第八节 瞬成情境 
第九节 完结情境 
第十节 华语的时貌标记:了、着、过 
第十一节 情 态 

参考答案
参考书目
索引

◎表目录
表4-1 不定指限定词
表4-2 专有名词与定冠词
表5-1 空间运作 
表6-1 区别物件和物质的三项准则
表6-2 英语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语法表现
表6-3 物件与物质的分类结构
表7-1 句子的句法分析
表7-2 语意角色举例 
表8-1 五种情境类型 

◎图目录
图1-1 意义的三角模型
图3-1 词汇空缺情形
图6-1 物件单一至多面向连续体 
图8-1 指示时间:事件时间相对说话时刻
图8-2 复杂时间:事件时间相对参考时间

图书序言

第一节 语意研究概述
 
语意无处不在。无论是日常沟通用语、商品命名、口号设计、法律术语解释还是文学作品鑑赏,均牵涉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诠释。有三门学科特别关注语意,并对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心理学家对于语言的感知、产生和习得三个层面兴趣浓厚;哲学家关注人们如何获知各种事实,以及事实之间如何相互关联;而语言学家则试图理解语言的运作机制。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其中语意学(semantics)是系统性研究语意的学科,探究语言如何组织以表达意义。而此学科面临的第一个直观的问题是:「语意」是什么?语意学研究的语意究竟是什么,其实很难一言蔽之,语意并不像语音本质上是空气的振动,很难被直接观察。纵观过去的文献,主要有以下四种尝试研究语意的理论:第一种是语意的功能论假说(The use theory of meaning),这个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史金钠(B. F. Skinner)和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L. Bloomfield)等发展壮大,他们认为语意显然与某些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现象互相作用;而语言仅仅关注能被观察到的现象,并描述语言形式和使用时所处情境之间的关系。举例而言,假使小美命令阿花「过来!」,而阿花朝小美的方向移动,那就表示阿花一定理解小美命令的意图。同样地,小美告诉阿花「你踩到我的脚了!」,而阿花也迅速地把脚挪开,那表示阿花也一定理解小美的语意。但如果小美告诉阿花「英国的首都是伦敦」,即便阿花没有做出反应,也并不代表她不理解该句的意义。这个理论的困难点在于语言形式变化无穷,并非全要靠观察得到的肢体动作等才能表现理解与否。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