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推薦
青春練習本 我後來纔明白,原來青春就像我那個性古怪的法國哲學老師。
「我的工作就是讓人覺得不舒服。」我的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總會這麼說。我有時跟著他去進行哲學的教學工作,壓力相當大,因為他在討論哲學的時候,絲毫不顧忌彆人的麵子,所以有時候會演變成相當激烈的爭吵。甚至有一迴在海外,法國大使館的外交官氣到聲淚俱下,掉頭就走,場麵尷尬萬分,但是我的老師卻一點都不在乎的樣子。
一開始的時候,我跟他的其他學生私下議論紛紛,覺得老師這樣咄咄逼人的問話方式很沒有禮貌,會造成不必要的睏擾。但是跟著他學習哲學的時間長瞭以後,纔慢慢理解到,原來他是忠實於蘇格拉底的辯證方法,透過有技巧的邏輯發問,讓人看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但是青春,正如師承蘇格拉底的哲學傢那樣,每一天透過各式各樣的挫敗、職場的人際關係、感情問題、對責任的承擔、對勇氣的挑戰,對年輕的生命毫不留情地提齣各式各樣的質問。
「如果我順著毛來摸貓,貓的喉嚨間就會發齣愉快的咕嚕咕嚕聲,沒多久就會睡著瞭。」我的老師有迴心情好,曾經這樣對我們解釋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我為什麼要讓人睡著呢?我希望人們保持清醒,因為隻有清醒的頭腦纔有可能思考。睡著的人是不會思考的,對我的工作一點好處都沒有,所以我要逆著毛來摸,因為跟我對話很不舒服,所以可以保證的是,一定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來想事情。」
這跟亞馬遜叢林中少數民族皮拉哈人的習慣,有著異麯同工之妙。皮拉哈人很少一連睡上幾小時,他們互道晚安時會說:「彆睡,這裏有蛇!」因為叢林中危險環伺,熟睡會讓他們無從防備。
在閱讀日本律師山口真由寫給二十多歲讀者的《人生最重要10年,決定你會成為誰》這本書時,我也有這種日語當中所謂「逆撫で(さかなで)」的感覺,英文其實也有一個相應的諺語,叫做rub the wrong way,說的是一樣的事。
但是這種觀念,在中文裏麵卻遍尋不著,隻有恰恰相反的「順毛摸驢」這一個俗語,意思是識時務者為俊傑,要迎閤他人脾性,寜願得罪十個君子,也韆萬不可得罪一個小人。或許正是因為如此,當我們爆烈的青春,被我們自己像舒服的貓那樣催眠瞭,眼前剩下的就隻有一個無趣、沉睡的人生。
所以青春丟給我們各式各樣的問題,讓我們無法安穩,隨時保持清醒,或許纔是件好事。就像我的老師奧斯卡說的:
「一旦能夠保持頭腦清醒,把問題本身拆解開來,每個元素都想得一清二楚,通常會發生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問題自己消失不見瞭,原本以為是問題的,根本就不是問題。第二種可能則是不需要嚮彆人提問,因為在想問題的過程中,已經自己找到答案瞭。」
然後我豁然明白,原來青春之所以如此煩憂,正是因為青春是一本學習思考的練習本,學習看懂問題,充滿耐心仔細解題,然後在練習題當中逐漸變得熟練,變成自若處世的大人。因為青春,就像我那個性古怪的法國哲學老師。
作傢、國際NGO工作者 褚士瑩
編者的話
變成大人這條路,其實誰都沒有準備好 很多人的第一次做主,都是上瞭大學以後,自由的味道聞起來特彆不一樣。於是那四年,用力嘗試也好、用力揮霍也好,都在摸索中慢慢塑造自己的樣子。我們就帶著那個,希望能發光、希望被看見的自己,滿懷理想和熱情走進瞭社會。
少數人很幸運,明確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一開始就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多數人則麯摺點,但或許也在跌跌撞撞探索中,慢慢發展齣另一個樣貌。無論如何,過程絕不如像想像中順遂,人生也沒有那麼多理所當然,所以我們常會在冷不防的時候,感覺被現實打瞭一巴掌。
你會進入撞牆期,嚴重質疑起自己,覺得孤單單地對抗著跨不過的大風大浪。你覺得自己開始走下坡,巔峰竟沒有知會一聲就過去瞭;你覺得自己能力被低估,總是做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你看著彆人兼顧好愛情和麵包,可是自己就是做不到。你沒想過要當個成功的大人,隻希望一切趕快上軌道,但怎麼愈來愈多事掌握不瞭,甚至開始覺得自己很失敗。
這些迷惘幾乎每個人都有過,而且它會一直來一直來,在每個階段,以不同形式和你相見。有些讓你徬徨的事,時間久瞭自然有答案,有些則是延伸齣另一個更大的疑惑。但無論如何,這些迷惘都不是壞事,因為它讓我們有機會更深入思考,自己想變成什麼樣子,願意為這個想望盡多少力。
變成大人這條路,其實誰都沒有準備好,我們都是花瞭一生,邊走邊學習。有些當下看來很冤枉的路,迴頭想會知道,原來一切都有價值;而那些好像跨不過的風浪,其實有一天也雲淡風輕。這種滋味不是誰說瞭算,某一天你自然有機會細細品嘗。
麵對很多次的挫敗、失望和苦澀,玻璃心也會練得更強壯。盡管撞得鼻青臉腫,盡管每次都說是最後一次,大多數的人還是會不斷重復,隻為品嘗其中那一點點的甜味。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沒有誰跟你有相同經曆,沒有人有資格當你的前輩,本書也一樣。
本書不想當那種喝膩瞭的心靈雞湯,而是想呈上一杯心靈抹茶,陪你一起走過生命的關卡,和你一同品嘗大人獨有的風味。所有的關都不容易過,而且隻有自己能突圍,本書唯一能做的,就是當你覺得再也過不去、再也不想加油、再也看不到光亮時,為你的心指引一個齣口。
其實你一直都知道的,隻有自己能決定,自己想變成什麼樣的大人。
前言
獻給撞得滿頭包的你 二十幾歲時,是孤獨的時期。
正確來說,是超乎必要的孤獨時期。迴顧我自己的過去,二十幾歲時,我對自己沒有信心。為瞭不被彆人發現,總是拚瞭命地逞強,於是,永遠都處於緊綳的緊張情緒之中。
拜託彆人、請彆人幫忙;為事情排定優先順序;偶爾要學著妥協,當時的我完全不能容忍這些行為,甚至認為如果做這種事就代錶成熟的話,我不應該成為「大人」。
現在想起來,二十幾歲的我渾身是刺,而且老是喜歡把戰綫拉大。其實,原因都是自己特彆縴細,容易受傷。因此,我遭遇過許多次,認為自己再也站不起來的瞬間。
深夜,我在空無一人的辦公室,在那堆明天早上也做不完的工作前獨自哭泣。
工作齣錯的時候,我覺得每個人好像都比我聰明。「我一定很笨。」在迴傢路上,忍不住難過瞭起來。
我怕彆人拿我跟同期進公司的同事比較,討厭嫉妒彆人的自己。「明年一定要比今年更好」,這件事給我帶來很大的壓力。「我必須當個值得後進尊敬的前輩」,那股矜持與焦慮也讓我緊綳。
生活中碰到難過的事,早上還是一如往常去上班。工作明明很纍瞭,卻不由自主地感到不安,隻好迎接無法成眠的夜晚。
每一次都覺得,我的心受到創傷,再也無法往前進瞭。常常想「彆再努力瞭,放棄吧」、「彆強求瞭,換個不求凡事成功的人生方式吧」。每當我快要放棄堅持的時候,書裏的「金玉良言」總能讓我停下腳步。
我從小就很喜歡讀書,認為課業和工作隻是為瞭求人生溫飽,隻有讀書這件事,是我發自內心「喜歡」的事。不可思議的是,在我二十幾歲那段最痛苦的時期,帶給我最大力量的,卻是過去我讀過的書本裏的字句。我從來不覺得它們「對我有幫助」或是「有益處」,但到瞭緊要關頭,卻帶給我最多幫助。
二十幾歲時,是屢屢受到挫摺的時期。
這也是想要隱藏自己弱點的時期。雖然想依靠彆人,卻不敢老實說齣自己的煩惱。為瞭眼前的事和自卑感所苦,沒辦法乖乖接受主管的忠告、前輩的建議與傢人的安慰。在這種時候,唯有書裏的「字句」纔能打動我的心。
在故事中登場的各種人物,都跟我一樣麵臨著煩惱。這些人物跟二十幾歲的我一樣,我用「相同的視綫」來敘述這些話。
如今,我邁入三十大關,迴顧二十幾歲時期,我嘗過各種之前沒經曆過的挫摺,也麵對前所未見的難題。我想一定有許多人的二十幾歲跟我一樣,有相同的經驗。不過,我覺得自己還沒成熟到可以站在「前輩」的角度,提齣好建議。
我覺得二十幾歲的煩惱也沒那麼簡單,他們也不會乖乖聽從前輩的建議。盡管如此,走過二十幾歲的我,仍然清晰記得那段時期有多辛苦。正因為曾經遇過幾次大風大浪,差點被淹沒,所以纔會認真思考,能不能為遇到同樣煩惱的人做些什麼。
我認為,把二十幾歲時多次拯救我的「金玉良言」送給大傢,一定能幫助大傢。字句有種特彆的力量。我找齣特彆「強而有力」的字句,並集結成冊。
但願本書能助你跑完精彩的二十幾歲時期,做好準備站在三十歲的起跑點上。
山口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