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都市气候议题与治理

台湾的都市气候议题与治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为补足国内都市气候治理研究之缺口,本书从经济学、空间规划、社会学与环境科学等角度出发,着重在都市气候变迁之治理、减缓、调适与空间规划等面向。以都市作为气候治理单位,不仅因为都市是最消耗能源的区域,都市面临的灾害风险与脆弱度提高,还因为都市已成为气候变迁关键的行动单位。
  
  全书有十二章,着重在以下三个部分:一是气候变迁对于都市建城环境的冲击,以暴露度与脆弱度分析都市面临的环境风险;二是从社会经济作用之领域分析都市气候政策是透过哪些治理关系而被具体落实,并探讨气候变迁对于都市空间规划的冲击;三是分析都市可以透过哪些减缓与调适策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改变土地使用情形。
  
  透过对台湾都市空间规划体制及气候政策研拟之检讨,作者群对于台湾都市气候治理提出多项具体建议。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依姓氏笔划排序)

王思桦

  国立台北大学都市与区域规划博士,曾任国科会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目前为中国文化大学都市计划与开发管理学系专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地理资讯系统与空间分析、区域与环境规划、气候变迁调适与减缓等议题。

任家弘

  国立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学系博士,曾任国立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学系助教,2008年起任职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环境教育暨安全卫生中心与地理学系助理研究员,2017年起任职该校教学发展中心。研究领域为地形学、环境监测与地景保育。教学以电脑地图学、计量地理学与地理技术为主要教授课程。

李丛祯

  美国康乃尔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学博士,现任职于国立台北大学经济学系,并兼校友中心主任,为台湾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会理事。曾任国立台北大学全球变迁与永续科学研究中心执行祕书、学术副校长秘书。研究兴趣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气候政策、一般均衡分析。

周素卿

  现任国立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学系教授暨理学院副院长,甫卸任气候变迁与永续发展国际学位学程主任。研究领域包括:都市政策与治理、都市更新与再发展、都市气候治理、参与式流域治理。

林俊全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地理学博士,现任国立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学系教授、中华民国国家公园学会理事长。过去25年来,主要研究以地形作用、地形灾害、第四纪地壳运动、海岸变迁为主轴;延伸的应用领域则以地景保育、地质公园、国土监测等工作为主。

邱浩玮

  天主教辅仁大学景观设计硕士,现为国立台北大学都市计划研究所博士生。曾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研究助理、国立台北大学都市计划研究所教学及研究助理。主要专长为环境规划、都市化与环境变迁研究、都市生态能量分析、环境空间分析、景观规划设计。

许耿铭

  现任台北市立大学社会暨公共事务学系专任副教授、国立台南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兼任副教授、国立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兼任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都市与地方治理、危机管理、永续发展、气候治理、民意调查、电子化政府。

彭信坤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区域科学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系合聘教授。曾任中研院经济所所长、中华民国「区域科学学会」理事长、「台湾经济学会」理事长、国科会学门召集人、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常务委员。曾获「国科会杰出奖」与「教育部学术奖」。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

曾俊益

  国立台北大学经济学系硕士,现为科技部研究计画约聘助理。曾任玉山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专业人员、天主教辅仁大学经济学系约聘助教与中央研究院研究计画约聘助理。主要专长为金融风险管理(Financial Risk Manager, FRM),是Certified FRM Holder。

黄书礼

  现任国立台北大学都市计划研究所特聘教授,并兼全球变迁与永续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台北大学学术副校长。研究领域包括:生态土地使用规划、都市能值评估、都市系统模拟,以及与全球环境变迁相关之都市与土地研究。

叶佳宗

  国立台北大学都市计划博士,现为国立台北大学都市计划研究所助理教授。曾任财团法人环境资源研究发展基金会助理研究员、中国文化大学市政暨环境规划学系助理教授。主要专长为都市生态学、景观与空间分析、策略空间规划。

卢镜臣

  国立台湾大学地质学系学士、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硕士,美国德州农工大学都市及区域科学博士。曾任职国家灾害科技中心体系组,2011年起任中央警察大学消防系、防灾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灾害韧性、灾后重建、气候治理、风险沟通、防灾演习。

萧新煌

  现任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国立台湾大学暨国立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国立中央大学客家学院讲座教授、总统府资政。研究领域包括:环境运动与永续发展、亚洲中产阶级、公民社会组织与民主化、台湾与东南亚的客家族群认同。最新相关着作有《台湾地方环境的教训:五都四县的大代志》(主编)(2015,巨流)、〈探析都市气候风险的社会指标:回顾与刍议〉(合着)(2015,都市与计划)。

萧仪婷

  毕业于国立台北大学都市与区域规划硕士班,曾任中国文化大学市政暨环境规划学系专任助理、中央研究院研究计画约聘助理与国立台北大学都市计划研究所专任助理,曾参与科技部与中研院多项研究,目前在丹麦社团法人国际青年文化交流协会担任国际志工。

图书目录

目录
序言
图表目录
作者简介

总论 正视台湾的都市气候变迁:剖析与回应╱萧新煌、周素卿、黄书礼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第一章 台湾的都市气候变迁政策与行动:北、高两都会区之分析╱卢镜臣、周素卿

第二章 气候变迁下的海岸都市环境╱任家弘

第三章 都市产业发展与CO2排放趋势:北、高两都会区之比较╱彭信坤、李丛祯、曾俊益

第四章 都市形态与家户能源使用:对家户运输能源与住宅电力能源消耗之分析╱叶佳宗

第五章 水患潜势区与社会脆弱族群之分布:北、高两都会区之比较╱许耿铭、萧新煌

第六章 气候变迁对台湾都市空间规划的冲击与挑战╱王思桦、黄书礼、萧仪婷

第二部分:政策刍议

第七章 由产业经济观点论国家与都市气候政策╱彭信坤、李丛祯、曾俊益

第八章 气候变迁下台湾海岸都市的冲击与调适方式╱林俊全

第九章 台北都会区都市形态与住宅电力消费的分析与政策建议╱叶佳宗

第十章 因应气候变迁之都市空间规划政策建议╱黄书礼、王思桦、邱浩玮

第十一章 地方政府气候变迁计画的治理特性:台北、新北与屏东的案例╱周素卿、卢镜臣

第十二章 都市气候风险之人文社会指标及其治理对策:北、高两都会区之比较╱许耿铭、萧新煌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第二章 气候变迁下的海岸都市环境(摘录)
 
六、气候变迁带给台湾的主要灾害冲击

 
(一)灾害类型:洪灾、坡地灾害、海岸侵蚀
 
就台湾气候变迁的推估而言,主要可能发生的情况包括:(1)平均温度上升;(2)降雨量及分布季节的改变;(3)台风等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4)海岸侵蚀。其中,降雨及台风会影响到台湾山区的降水量、土砂灾害的发生,造成河道水量与输砂情况的改变,进而影响到台湾水资源的调配能力。而海岸侵蚀问题,则影响到台湾海岸地带的安全性,尤其是原本即已出现地层下陷的区域,海水面的上升会增加淹水的风险与受灾的程度。以下简述几个台湾在气候变迁冲击下,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灾害类型:
 
1. 洪灾:在目前台湾降尺度气候变迁推估下,台湾的降雨量将增加,且有更加集中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洪水的发生频率与规模将相对集中与频繁,对于各地的防灾与排洪系统的挑战大增,必须增高应对洪水风险的能力。此外,频繁的洪患发生也会使社会的调适能力下降,损及国家防灾系统的复原能力。而在沿海地区,海水面的上升配上高强度的降雨,将使原本低洼易积水地区的排洪愈发困难,增加了受灾的时间以及影响范围。若再加上暴潮、台风等极端事件带来的额外冲击,这些沿海地带将因持续的受灾,加上可能回复时间不足,会变成不适合居住。
 
2. 坡地(土砂)灾害:台湾的山坡地因为频繁的降雨及多台风地震,易发生各种坡地灾害。这些坡地灾害会在坡地造成土壤侵蚀,产出大量的土砂进入河道,并往下游输送。在未来降雨量增加、雨量集中、极端气候事件也增加的推估情况下,坡地灾害发生的频率与规模也随之上升,这将对灾害防治与调适体系带来几种冲击。首先是发生水土复合型灾害的情况增加。原本的山崩与崩塌物质堆积,再加上大量降雨后混合成为冲击力更大的土石流,对山区河道沿岸带来更多安全威胁;另外,每年增加的台风数量,会使坡地灾害在复原之前又复发,导致二次灾害的风险及冲击更为严重。最后,高强度的降雨将使台湾山区发生大规模坡地灾害的风险上升。如2009年莫拉克台风的超高强度降雨,造成高雄市高屏溪上游支流荖浓溪与楠梓仙溪(旗山溪)流域发生严重的崩塌与土石流灾害,使该区域有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如何防止这种灾害的发生,也是未来调适政策的重点之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