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一语三关:「米尼诺」、「小屁孩」和「我的孩子」。 《El Menino》是一本书的名字,为了翻译这个名字,我和小编伤透脑筋。一个字有那么难吗?谷歌一下不就好喽?NO,作者是个有趣的人,她用了一个三关语。我没有打错字啦,是「三」、不是「双」。第一关,书中内容的Minino头字大写,所以是个人名吧?直接音译「米尼诺」,很简单;但是还有第二关,Minino 前面有冠词El,那么不是一个人名,是一个普通名词吧?葡萄牙(西班牙的邻居)的俗语,「小孩子」就是 minino,西班牙人也会用这种外来语,像我们会用英文的「北鼻」(baby)来称唿孩子,而且讲的时候又增加一点点「宝贝」的意思,不是吗?葡萄牙语的「menino」,在西语人的感觉是有点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宝贝」与「小屁孩」之间;但是还有一关必要纳入考量,那就是西语父母讲到自己的孩子就会说「mi niño」如何如何的……很多牙牙学语的孩子听了以为自己的名字就是「mi niño」,然后讲到自己就说「mi niño」,但发音不准,往往说成「menino」,所以「menino」一词也代表娃娃音的「我(家)的孩子」。书名一语三关:「米尼诺」、「小屁孩」和「我的孩子」。
这是一本有趣的绘本,内容介绍一个新生儿,包括孩子的生理构造、社会互动、甚至对于父母的内心所带来的影响。一般的相关作品,会把重点放在教育哥哥/姐姐如何对待弟弟/妹妹,但这或许有盲点。其实孩子的感觉有的时候来自成人的反应,有些不用语言的行为动作,孩子们比专业心理学家还厉害,善于理解成人的心声。家里来了一个新成员,成为每一个人关注的焦点,而且这个新来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索求,把妈妈紧紧绑在身边。因此事关整个家庭环境,需要全家人一起面对。这是一本让父母与哥哥/姐姐一同阅读的书,让全家一起讨论,共同建设良好环境,来接纳一个新成员。作者以全新的角度去探勘这个事件,不但使用e世代熟悉的各种科技名称来解释新生儿的各种能力/需求,还用幽默的方式去看待整个家庭为此翻天覆地的情况。
文/李家兰(本书译者)
推荐序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米尼诺 人跟书之间,应该也有所谓的缘分吧。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写作,内容是关于一对夫妻怎么迎接新生儿带来的天翻地覆,最终在混乱中找到新的平衡,认识了对方和自己。
「乍看是两个成人照顾一个孩子,实则是三个不同成长阶段的孩子,学习在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大人的情况下,照顾自己也彼此照顾……」写下这段话时我正在思考,孩子是怎么让我们赤裸裸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不只是因为他的眼睛是那样清明澄澈,也因为我们习惯的生活彻底失序,在舍弃了原本生活步调的时候,我们都重新认识、回顾了在我们心里,那个还不懂人情世故、只是单纯渴望被爱的自己。
而那样的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孩子,刚来到这世上的新生儿,本书作者给他一个可爱的名字—米尼诺。
不是男生也不是女生,不知道从哪个星球旅行而来,你看着他不知道他小脑袋瓜在想些什么,他看着你却彷彿能把你看透。
米尼诺的到来令人会心一笑,只见他双眼紧闭、双手高举,背景音乐似乎是咚—的一声,就跟着一道光从空中降落到地面。妈妈大叫:「别让他摔在地上啊!」然后那手忙脚乱、永远都来不及准备好的新手父母的紧张,也从画面上妈妈飞扬的头发、爸爸瞪大的眼睛、猫咪因受到惊吓而竖起的尾巴,传达得淋漓尽致。
米尼诺不会讲话却毫不客气,用他的大嗓门随时向周遭的人表达需求,若不能正确回应就无法关掉警铃,也让我想起照顾孩子最初那几个月,时常抱着一个哇哇大哭的婴儿,和先生你看我、我看你,手足无措地问着「他这是怎么了?」。
我们是怎么迎接这个小小的客人啊,可爱又令人头痛,但作者不只想描述孩子造成的混乱,他的创作幽默又带有哲理。
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米尼诺,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这里都彷彿是一场旅行,我们学习沟通、表达、爱与被爱,看见彼此的共同点,才能成为一个家。
所谓幸福,原来就是看见彼此内心的真实,用米尼诺神奇的催眠力量把笑容传染给彼此,又用双手彼此承接。
这是一本温暖又耐人寻味的小书,衷心推荐给每位读者。
文 / 羽茜(暖心疗癒系作家)
推荐序
因为爱,让我们一步步彼此相依接纳 当宝宝降临在你的生命里,会发生哪些新奇有趣或困惑的事?
你一定要读读《米尼诺—宝宝的异想世界》。从孩子哌哌坠地、理解自身与外界的互动,以及对成人平静生活所带来的冲击,都赋予崭新意义和视角。从天而降的米尼诺一出现就带来惊喜(惊吓),小小身躯拥有强大功能,内建扩音警报器,随时通报各式需求和存在感。伊索尔(Isol)的作品之所以独特迷人,来自于不按牌理出牌的思维,透彻犀利,又带点距离的观看角度,读起来有点像宝宝功能说明书或是教养手册。每回翻页都是一段满载创意和诗意的註脚,用冷静理性的文字剖析宝宝身体的各种功能,同时饱含对生命的热情和渴望。
成长,是对身体的无限探索,到底身体能伸展弯曲到什么程度?手指脚趾能帮忙达成哪些的愿望?当感官越来越细腻敏感,就更渴望向外探求和交流。小小的米尼诺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还会施展迷惑人心的魔法,他的纯真能直达内心,让你忘了伤心、忘了疲累、忘了过去自由自在的生活,现在的你只想天天盯着他瞧,连嘴角上扬都不自觉。故事同时展现出对成人与孩子的同理,勾勒出生命的姿态与全貌,大小读者都能得到宽慰和心安。
获2013年瑞典林格伦奖得主的伊索尔(Isol),每一本作品都让人惊艳。看似随意的线条,总是精准的抓住情绪和氛围。仔细读,会发现图画里隐藏诙谐的小对话或场景,图画比文字诉说的更多,而字里行间则充满哲思,值得再三玩味,这样完美的图文合奏,是图画书的极致表现。加上温暖的色调,交替着深浅的米、咖啡、橘色层叠,让书页彷彿飘出淡淡的奶香味,任由记忆盪漾生香。
边读边回想育儿的那段时光,面对那个眼睛眨呀眨、不断流口水、吃小手小脚,半夜会突然痛哭的小东西,时常夹杂着欣喜和无助的心情。等他会爬会走会说话,那份感动惊喜仍鲜明如昨。我们都曾是小小的米尼诺,而后某一天,有能力迎接新生命到来,跟着孩子重新再活一遍,生命正是如斯循环往复,情意绵绵。
好在,成人成熟的外表下其实也蕴含着一颗童心,就像故事里说的:眼前的大人其实也曾经是个小孩,或许来自其他星球,因为爱,一步步彼此相依接纳。
文 / 汪仁雅(绘本小情歌)
推荐序
我们以为自己很了解孩子…… 米尼诺,是一个孩子、也是每一个孩子,尤其是指「抵达地球不久」的孩子。
如果我能提出一个政府相关部门「无法拒绝」的要求,我会说:「请送给每个新生儿家庭一本《米尼诺》吧」,因为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宝宝的「说明手册」;此书的副标题虽然是「宝宝的异想世界」,但并不是写宝宝有什么奇思妙想,而是以一连串幽默、诗意却深具启发性的描绘,让我们重新看见一个新生命的美好、细致与奥祕。
孩子与成人常常像是截然不同的生物,年纪越小、差异越大,更遑论是还不会说话、无法行动自如的婴幼儿。因此,有这么一本绘本作为说明手册,是再好不过了。
在这本书的一开始,一个「米尼诺」从天而降,被一家人「接住」了,这时,一旁的小哥哥指着他大喊「有外星人」,再翻几页,我们会看到米尼诺降落之前,在浩瀚的宇宙中驾着一艘母体样貌的太空船自远方而来,这个壮阔的画面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令我想起纪伯仑在《先知》中为众人说明「何谓孩子」的智慧之语: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们是『生命』的子女……你的房里可以住着他们的身体,却住不了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住在明日之屋……」
这本书确实不是一本说明「宝宝如何而来」的知识性绘本,毕竟在知识的现实上,宝宝不会驾着太空船到地球,并从天上掉下来。然而,我们关于受孕、怀胎、新生儿照护的知识已经够充足,这是一把双面刃,充足的知识同时成为一种障碍,让我们自以为全盘理解,就停止探究、好奇,对生命不再感到新鲜。《米尼诺》可以帮助我们打破这道障碍。
若将一般知识性的绘本比喻为X光机或是显微镜,像《米尼诺》这样的绘本就是万花筒了;万花筒将现实的知识碎片化作缤纷的、不可预测、充满无限可能的感受,让我们发出惊叹、留下满足。
原本想摘出一些书中的经典句子──即使是描绘身体构造的许多字句也都如万花筒一般迷人,但是选择太多、难以取舍,就留给你自己翻开书去细细品味吧!
文 / 海狗房东(绘本鑑赏与说故事小学堂主办人)
推荐序
米尼诺召唤成人逐渐失去的稚子之心 「我一定要降落到那一个星球吗?」米尼诺问。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伊索尔反问。
「那个星球看起来灰蒙蒙的,大气层里满满都是冷漠啊?」米尼诺有点不情愿地说。
「别担心,我们会帮你配备二十个小圆筒,让你检查进气出气的两个小洞,亲自保持畅通。我们还会派仙女去守护你。而且就是因为这个星球的空气太冷漠了,才要你下去,好好启发他们」伊索尔安慰它。
「启发?」米尼诺有点疑惑。
「对,先催眠他们,再教他们如何扬起嘴角……有的时候,让他们得到失忆症……像镜子一样,教他们面对真实的自己,别再伪装……」伊索尔耐心地解释着。
长颈鹿的幼兽在出生几个小时之内就能够自己站立,矮了很多的人类幼兽却要花四个月才能挺直脖子。人类幼兽真是脆弱啊,其他哺乳类幼兽脑容量在出生后就已经是成兽的百分之六十到九十,人类幼兽只有四分之一。作者把后来多出来的四分之三脑容量的功能解释得好清楚:那是要来接收米尼诺的警报器、餵食它、到处找它、学习它的语言 (虽然无论你怎么学都学不会)。
许多人喜欢在社群网路里分享自家小孩的贴心、机警、成就、荣耀,无论是否出于炫耀,但无庸置疑在每一个父母眼中自己家的米尼诺才是最可爱的。也的确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里的开心果,用笑声感染全家,唤回成人逐渐失去的稚子之心,带给长辈和父母无比的满足与欢愉。
伊索尔的眼神、文字和图画都有着相似的狡诘机灵。读她的作品,就好像前后两的蝴蝶页里的那只手,有的时候要紧紧捉住每一个字和每一个线条、颜色、纹理和阴影,反覆咀嚼箇中滋味;有的时候又要松开手掌,任由想像驰骋,手上放掉飞机,才能去掌握地球,手上什么都没了,才能想像握住什么时的感受。读她的作品,要反覆的握紧松开,一遍又一遍,每一次读都会看到不同的内容,读出不同的意义。读她的作品,最好是在睡觉之前,揽着你的米尼诺一起读,一边读一边逗着它笑,把甜甜的阅读喜悦带进梦里,因为黑夜这个小偷,就算可以偷走世界的色彩,却偷不走亲子共读时的温馨回味。
文/ 颜铭新(小茉莉亲子共读 )
推荐序
跟着米尼诺一起体会这趟奇妙的旅程 书中的文字,充满天真直觉的口气,以意外却贴切的形容,介绍我们熟识的身体器官与情绪发展,真像是一本认识小宝宝的可爱说明书。
看着襁褓中的小婴儿,总是觉得,他们似乎不仅仅是小尺寸的人类,倒像是等待进化为地球人的奇妙生物。
他们有嘴巴,不是用来说话或吃食,而是吸吮与哭泣;他们有双手、双脚,不是用来拿取或行走,而是踢踢晃晃与挥舞;他们无法言语,但哭声容易使人失了方向,笑声则让人快乐无比。
他们拥有人类迷你版的所有构造,却无法自行驾驭这套配备。于是在「七坐、八爬、九发牙」等各项感官功能通过探索历程后,「类地球人」慢慢地成为了真正的地球人。这个过程即使经常让照顾者疲惫不堪,却必然是一个家庭迎接生命诞生,亲眼见证小生命身心成长的机会。
然而,认识一个新生命与认识一位新朋友是那么的不同。作者伊索尔从新生儿-米尼诺在家庭中造成生活气氛的改变开始,介绍米尼诺的生理结构,理解他的作息特性与心理需求。伊索尔十分幽默,他推翻了父母亲慈爱的期待,舍弃了惯有的认知,以米尼诺从天而降的诞生情节,张显新手父母的慌张,并以物品化的形容,描写婴儿全身上下这套还无法自动运作的配备。他以吸盘形容嘴巴,以窗子描绘眼睛,也说婴儿的身体像气球,肚脐就是吹孔与打结之处。
而最重要的,几个月过去了,米尼诺牙牙学语、摇摆学步,慢慢掌握了身体的使用方式,也渐渐地相信自己到了对的地方。让米尼诺获得安全感的,是他发现眼前的大人们也曾经是个天真的孩子。米尼诺是如何发现的呢?我们可以跟着书里的米尼诺一起从天而降,体会这趟奇妙的旅程。
文 / 刘亚菲(绘本,生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