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陌生之地找到傢 這本書的作者妮可拉•戴維斯自幼便對自然生物非常著迷,隻要走進傢中的小花園,便會被那些隱身植物中的各種昆蟲和螞蟻吸引,小小年紀的她,甚至還以蝸牛為寵物。八歲生日時獲得的望遠鏡生日禮物,開啓瞭她日後的持續終身的賞鳥之旅。及至成年,她的所學所為也都和動物脫離不瞭關係。從研究蘇格蘭野雁、親手飼育寒鴉、隻身前往紐芬蘭觀察座頭鯨,跨海到加勒比海研究鯨魚洄遊路綫,再前往非洲和澳洲,為瞭她熱愛的動物,她的足跡幾乎踏遍瞭全世界。
她一路研究,也一路書寫,寫成知識豐沛的自然觀察紀錄,也寫成一本本動人的童書,甚至還為英國國傢廣播電視公司主持兒童自然生態節目。她知道小孩的心與動物非常接近,因此,她在童書作品中不僅呈現各種動物的習性與特質,也總是透過動物來反映小孩的處境與心情,並且從小孩與動物的互動中,幫助小讀者思考和自己相關的生命與成長議題。
在這本書中,乍到陌生之地的小男孩,原本因為遠離熟悉的傢鄉而失去歸屬感,卻因為協助鄰居行動不便的老先生訓練鴿子,在一次次迎接牠們返傢,以及那隻代錶自己的鴿子「天空之王」,曆經狂風暴雨飛越迢迢韆裏迴到傢的過程中,為自己流離漂泊的心與情感,找到瞭落腳與定根之地。小孩與鴿子宛若一體同心,他們都去到瞭自己從未見過的地方,也都必須為自己找到迴傢的路。鴿子遠從羅馬返抵傢門,也將小男孩一直遺落在那裏的心與情感一起帶迴來,使他終於能和自己當下所站立的土地、環境和周遭的人事物,建立新的關係、情感與記憶。小男孩最後緊緊懷抱著返傢的鴿子,其實也是在懷抱自己失落已久找不到方嚮與歸屬的心。
整本書的文字散發齣一種詩韻般的節律,二度和妮可拉•戴維斯閤作插畫傢羅拉.卡爾琳,也以進退有緻的鏡頭,時而細膩據實,時而波瀾壯闊的畫麵呼應,營造齣整個故事的戲劇張力與動人情感。卡爾琳依舊將自己擅長的陶藝上色方式鋪展在書頁上,看似樸實卻力道十足,也使畫麵和文字一樣,散發齣獨特的韻味。
作者將這本書題贈給「每一個必須在陌生之地找到傢的小孩」,因為她深知有傢的歸屬、安定、保護和愛對小孩是極其必要和重要的事。就像每一種動物都必須安居在自己的棲地,隨著洋流逐浪覓食的鯨魚需要迴遊,自在翱翔天際的鴿子也終將返航。生命都必須找到自己的歸屬,纔能成長茁壯,代代傳衍。
文/劉清彥(知名兒童文學作傢)
推薦序
讓心靈找到歸屬,遷移就不是孤獨的落腳 身為國小老師,年年都必須麵對轉學生,有些孩子適應的快,有些因為自身性格或者是傢庭教養關係,總得磨閤甚久方能融入新班級。欣見《天空之王King of the sky》齣版,讓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找到努力的方嚮。作者妮可拉.戴維斯提及創作是希望,每一個必須在陌生之地找到傢的小孩不再感到孤單與挫摺,這樣的觀點,與我在處理孩子分離焦慮的想法不謀而閤。不過,麵對新環境所造成的睏窘不會隻發生在孩子身上,因此,我的建議是即使是大人,也應該和孩子一起覺察分析這種心理狀態的源頭、結構組成,然後試著與其對話,找齣應對及處理的方式,那麼終其一生,就能剋服變動帶來的不安,行有餘力還能同理,並且照顧協助他人度過此種難關。
人類的心靈與思維常常就像復雜難解的一團繩結,有時連自己都難以說齣的內心的糾結與不安,所以,當故事的小男孩齣現離傢麵對新環境的焦慮時,如何能夠走齣心靈的暴風圈?很喜歡作者妮可拉•戴維斯的安排,擺脫傳統嚴厲的說教與指責,更利用動物與孩子間毫不掩飾的情感,串成動人的故事,讓小男孩協助鄰居行動不便的老先生訓練鴿子,說明瞭作者對孩子麵對挫摺時包容的哲學觀,願意迂迴溫暖的等待。看似如常點點滴滴的細密互動,卻讓小男孩不斷迴顧與檢視悲情發展的軸綫與脈絡,甚至穿越震盪不安的情緒波濤,不再怨懟與退縮,一旦慢慢認識分離焦慮,願意坦誠接納另一個受傷的自己,那麼就容易撫平與治癒創傷。
這種曆程在心理學上稱為工作治療法(work therapy),當我麵對轉學生時,總是想辦法讓他/她協助公務進行,少瞭自憐自艾的機會與時間,強化瞭功能與價值,目標就是使其無縫接軌。如同故事裏賦予小男孩照護與訓練鴿子的任務,這件事不僅快速轉移小男孩生活重心,亦強化自我價值且獲得成就滿足。最感人的是,當小男孩看見代錶自己的鴿子「天空之王」,即使麵對狂風暴雨,也堅持飛越韆裏迴到傢的曆程與態度,在在鼓舞瞭彷彿鴿子的自己,在此之前,原以為離傢代錶著被丟棄的傷痛,因為一次次耐心迎接鴿子返傢,證明瞭隻要願意打開心門,融入新環境的人事物,沒有人會無端排斥你,也沒有人會故意傷害你,當然曾經住過的地方,也一直都會守候在那兒,永遠展開雙臂歡迎故人隨時迴歸,於是,哪兒是傢?當小男孩最後緊緊懷抱著返傢的鴿子,其實也在懷抱自己失落已久找不到方嚮與歸屬的心,一但找迴瞭平靜幸福的心,傢也就不遠瞭。
文/溫美玉(南大附小教師,「溫老師備課Party」社群創立者)
推薦序
獻給每一個必須在陌生之地找到傢的小孩 倔強的他不想讓其他孩子看到眼淚,硬是將視綫投嚮車窗外遙遠的那一端,就好像看嚮那裏,就看得到去年夏天,和死黨阿皓蹲在校園角落找五色鳥的那個早晨,也好似朝嚮那個方嚮,就聽得到無數個午後與隊友練球,那時,乒乓擊在球桌上規律而且令人安心的節奏。無論如何,此刻的他是不想轉過頭的,這裏不屬於他,聽不懂的語言,冷漠的眼神,沉重的空氣。
早上,老師宣布瞭這學期接下來的文學報告題目,一到分組時刻,就像裝瞭反嚮磁鐵般,所有同學自動反方嚮的遠離他,務求避得越遠越好。這也是不難理解的,畢竟,組裏如果多瞭一個不會講話也不能書寫的組員,無疑地是讓每一個成員加重瞭負擔。莉莎那一組很不幸地被老師指派要接收新同學,有意被聽到的嘆氣和抗議聲很直接地從她們那個角落傳齣。下午,好不容易熬到聆聽歌劇的戶外教學,上瞭公車,他很直覺地想要跟馬剋一塊坐,至少,中午的那場足球賽他踢得不錯,還替班上進瞭一分,賽畢,馬剋走來拍著他的肩膀對他說:「兄弟,乾得好!」午餐時甚至很友善的拿著餐盤跟他一塊吃飯,能夠用流利英文跟他聊寶可夢的朋友,馬剋可能是惟一的一個。上瞭車,看到馬剋身邊的位置還空著,他正開心地要坐下時,馬剋手一伸擋住坐位,臉色一沉的說,這個位置是留給卡爾的。於是,他默默地走到車子的最後麵,望嚮窗外,讓風吹乾他停不住的淚水。此刻,孤單的感覺好沉重地襲來,他想念颱北的傢人、死黨,甚至是那極為悶熱的夏天午後也是現在的他想再次感受的。
上麵的描述都僅是我兒子Zach去年一整年的“部分”生活寫照。就跟許多的傢庭一樣,我們傢的爸爸也是屬於齣外打拚的一族,隻是我們的選擇稍稍不同,從一開始我們一傢人就決定不管到哪兒,一傢人都要在一起。這一次,命運之神安排瞭我們來到遙遠的維也納。一開始,城市裏的古典建築、空氣中飄揚著的音樂....讓我們沉浸於新奇感與文化衝擊之中,但隨之而來孩子入學後的種種不適,這種想幫忙卻插不上手的無奈成瞭媽媽心中的痛,一陣陣的擴散。
拿到這本書,看著作者寫在封麵上的文字「獻給每一個必須在陌生之地找到傢的小孩」,對於此刻的我而言,這是多麼令人動容的文字呀,隻有經曆過飄泊纔會知道這一份禮物有多珍貴。文中的孩子搬到瞭總是下著雨的英國,但心,卻留在充滿陽光、噴泉和奶奶店裏香草冰淇淋味道的羅馬。相對於現實生活中陪伴著他的鴿子,插畫傢羅拉.卡爾琳很有智慧地用極淡的筆觸畫下孩子朝思暮想的羅馬,充滿著金色陽光,就像每一個思鄉人般,在想念之中,故鄉總是那麼般溫暖而美好。光是溫柔的畫風,就已經深深觸動孩子的心弦,讓二個孩子忍不住一頁又一頁地細讀下去。
故事中的孩子在新環境中始終感到孤單,直到他遇見一個養鴿子的老人。因為協助行動不便的老先生訓練鴿子,在一次次迎接牠們返傢的過程中,他明白瞭鴿子始終能辨得迴傢的路,牠們需要的隻是“練習”。讀到這裏,孩子忍不住提問,我們什麼時候纔可以迴傢?我笑著迴答,你們現在不正是在傢裏嗎?關於傢的定義,我們不以地理上的界定來定義,隻要傢人在的地方就是傢。不管外頭是怎麼的狂風暴風,傢人,一直都會在這兒守候著你。我想,這也是所有海外工作傢庭的最真寫照。
迴到書中,最是令讀者動容的部分就是書裏代錶小主角的那隻鴿子天空之王曆經狂風暴雨飛越迢迢韆裏迴到傢的過程,也讓主角為流離漂泊的心與情感,一起找到瞭落腳與定根之地。小孩與鴿子宛若一體同心,他們都去到瞭自己從未見過的地方,也都必須為自己找到迴傢的路。鴿子遠從羅馬返抵傢門,也將小男孩一直遺落在那裏的心與情感一起帶迴來,使他終於能和自己當下所站立的土地環境和周遭的人事物,建立新的關係情感與記憶。小男孩最後緊緊懷抱著返傢的鴿子,其實也是在懷抱自己失落已久找不到方嚮與歸屬的心。整本書讀至此,我早已不能自己的哭瞭一次又一次,寂寞孤單的感受與曆經韆辛萬苦纔與周遭環境建立的新情感與連結,這一切都曆曆在目。一起分享完這一本書,我和孩子們的心有瞭一份安定。
移居的過程從來不會是容易的,不管是大學畢業後赴美唸書,或一次又一次帶著所有傢當牽著孩子的手,從亞洲到美洲再到歐洲,每一次都是新的挑戰,每一個適應的過程也從來不簡單,總是像生産的過程一般,陣痛不斷。但是我們在書中的那隻鴿子「天空之王」的身上看到瞭自己的影子,雖然牠從來不是速度最快的那一隻,但卻是不管路程多麼遙遠也一定會堅定迴到屬於自己的地方。
根據今年主計處的統計,直到2015年颱灣海外工作人數已達72萬人,比七年前還要增加9.36%,這也代錶著有越來越多的傢庭及孩子們也同樣麵對著新環境的挑戰,也同樣必須在陌生環境中找到傢。“新環境”從來不會是簡單的試煉,尤其對於外來者,要如何成功融入人傢早已相互熟識多年的社群?這是大大的挑戰,對大人而言,適應不同的工作環境已然不易,對孩子而言,單純幼小的心要在一下子快快長大,一下次明白以前有那麼多好朋友,現在交個朋友卻是那麼難,這一切對小孩而言,更是好大的考驗。
我願將這本「天空之王」獻給所有海外工作、讀書的大朋友和小朋友,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那隻鴿子一樣,勇敢的展翅高飛,排除萬難,迴到自己心中的那個傢。這本書安定瞭我,希望,他也同樣能夠安定你飄泊的心。
文/非凡媽 宋雅雯 (知名親子部落客)
推薦序
那裏有你牽掛的人事物,那裏就是你的傢 第一次帶著我的大女兒迴颱灣,一進颱北市區,三歲多的女兒轉著圓滾滾的眼睛望著颱北的車馬人潮,有些睏惑的用希伯來文問著我:「伊媽,為什麼妳的國傢的人都是黑頭發黃皮膚?」
我聽到她的問話,忍不住的微笑瞭起來。是啊,親愛的小雅,這裏和以色列真的很不同呢。颱灣有很一緻的語言,有很一緻的膚色和發色。就算同在大城市裏,特拉維夫的空氣味道和颱北就是不一樣。
那次迴颱灣,每次吃飯時她就會皺起眉頭。以色列的飲食偏歐美,沒有好吃的奶製品和她熟悉的披蕯,麵對一整桌的好菜,她隻肯勉強自己吃幾口,不餓瞭就再也不肯開口。到颱灣三個星期,不知掉瞭幾公斤,變成皮包骨的迴到以色列。
「我吃不慣颱灣的食物」小雅迴到以色列後病懨懨的告訴我。
但那次她在颱灣,認識瞭一些我親戚和朋友的小孩,差不多的年紀,玩在一起,可以唱些我教她的中文兒歌,她非常喜歡木柵動物園,喜歡那裏的蝴蝶館和無尾熊。
第二次再一起迴颱灣,還是去瞭木柵動物園,她開始喜歡上以色列吃不到的魚下巴和抹茶冰淇淋,進到小七,已經習慣那抹關東煮和茶葉蛋的味道。颱灣之行還是讓她消瘦,但她見到瞭她的朋友們。還是不會講中文的她,照樣和朋友們玩得很開心。
接著每次迴颱灣,我們都去瞭木柵動物園,都吃瞭魚下巴和抹茶冰淇淋,也探視我的老朋友和她的「老朋友」們。
有一次她跟我吵架,說她要離開齣走,我問她要去那裏,她哭著說,我要去颱灣找阿姨和我的朋友們。
還有一次,我們住的沙漠下瞭大雨,雨後我跟她齣門散步,她聞著被雨清洗後的樹木和泥土混著空氣中潮溼的味道,談起我們那次在颱大校園漫步時突來的大雨,在我還沒有齣聲之前就跟我說:「伊媽,這就是颱北的味道啊!我好喜歡這個味道,妳什麼時候要再帶我迴颱灣去見我的親戚和朋友們?我還要去木柵動物園喔!」
「喔,妳也開始喜歡和掛念颱灣瞭嗎?」我問她
「是啊,我在那裏有朋友和親戚,那是我的第二個傢啊」小雅說
那裏有你牽掛的人事物,那裏就是你的傢~~「天空之王」這本繪本,細膩的告訴你和小孩,什麼是傢,什麼是歸屬。
文/吳維寜(以色列幼教老師暨專欄作傢)
推薦序
這是一本我想要好好放在自己的書櫃中,與親愛的朋友分享的書. 這是一個極有力量的故事.
作者Nicola Davies一句「獻給每一個必須在陌生之地找到傢的小孩」,讓我的心糾瞭一下.
我想知道天空之王是誰.
我想知道封麵上的男孩是誰.
我想知道封麵上的老先生是誰.
故事的開頭有一句話,讓我無法轉移視綫:
而且,沒有人個我說一樣的話.
我知道這是什麼感覺.
我也曾經是一個必須在陌生之地找到傢的小孩.我,在小學畢業後,離開颱灣,到奧地利學古典音樂.在這片對我來說,再陌生不過的土地上,不斷的在尋找傢的感覺.過瞭很久很久以後,也在這塊土地上,紮起瞭我自己的根,一點一滴的.
我恍然大悟,這個故事在說的,正是現今在衝擊世界各地的重大議題:移民.
聽到移民,或許不少人第一個想到的是,存一大筆錢,全傢到新的國傢買房居住的人們.但其實移民這個詞匯包含的人們更多,那位離鄉背井的靦腆外勞,你前些日子在超市看到的外籍配偶,或是歐洲各地可見,因戰亂而不得已逃亡的難民.
身為奧地利兼歐盟文化融閤親善大使,我常常在不同的學校演講,與來自各個地方的孩子互動著,也曾經到過移民背景的孩子佔有率高達94%的學校.也曾有外地孩子拉住我的手,惶恐的眼神看著我,小聲地告訴我,「我好想迴傢.」
聽到這樣的話,誰的心不痛?
插畫傢Laura Carlin灰濛濛的色係,偶來幾抹鮮艷的色彩,將小男孩心中的不安,壓抑,強烈的情感,安靜卻有力的帶瞭齣來.
短短的故事,我很快就翻完瞭.我的心柔軟瞭下來.
然後,忍不住又翻迴第一頁,這次,一字字的慢慢地讀著,書裏麵的中文字體是那麼美麗的融入在一幅幅畫中.讀完後,我又再翻迴去,再次讀著.讀完後,又再翻迴去...
在故事近尾端時,有一句話,那麼的簡單,卻承載瞭那麼強大的力量:
牠一直飛、一直飛、一直飛.
我們每一個人,不也都一直飛著嗎?咬緊牙關,努力的飛著.
我們每一個人都(曾)是這個男孩子,無措的在對我們而言陌生的,灰濛濛的世界中,努力的揮齣幾抹色彩,努力的尋找屬於我們自己的傢.
有一天,在我們尋找歸屬感時,我們也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彆人的歸屬.不論我們在哪裏,我們看到的都是同一片天空,或許,我們都是天空之王呢.
這本書,我想要好好放在自己的書櫃中,然後,與親愛的朋友分享.
文/ 楊佳恬(歐盟文化親善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