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平庸埋没了你:自媒体奇才告诉你:600位顶尖创意人如何找回独特的自己

别让平庸埋没了你:自媒体奇才告诉你:600位顶尖创意人如何找回独特的自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Srinivas Rao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独特,胜过完美
在这个任何人,都能轻易被取代的年代,
你想成为组织内的「小齿轮」,还是重写规则的「独创者」?

  ◤斯里尼瓦思彻底解构了这项迷人的因素、心态和习惯:我们必须结合所有的一切,才能创造出「独创自我」的人生。——《Deep Work深度工作力》作者 卡尔・纽波特(Cal Newport)

  ♦从小到大,尽可能低调、不引起骚动──不问太多问题、服从学长与上司。
  ♦学习没兴趣的课业,从事错误的工作──屈就梦想,活在他人的期望里面。
  ♦坚持走一条狭窄笔直的「光明」道路──依循公司现有升迁阶梯,往上爬。
  ♦按照学校、职场、社会的潜规则行事──与现状妥协,连自己也讨厌自己。
  你老是被迫选择、别人提供的既定选项,老是持续地「委屈」自己?
  请注意!你正在扼杀自身独一无二的创造力!

  ◎真正的成功,是为自己创造「无法复制」的作品

  本书作者拥有名校MBA学历,毕业后发现自身被困在没有灵魂的企业里,成为踩着组织巨轮不断挥汗向前的企业仓鼠。冲浪这项运动由内而外激励了他,并自此成功转型为自媒体奇才,也是在iTunes获得全球观众超过400颗五星评价的播客节目主持人。由节目延伸出版的着作《独创自我的艺术》(The Art of Being Unmistakable),长期盘踞《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榜单。

  他在自己的播客节目中,亲身採访了世上多位创意先驱者:赛斯・高汀、艾拉・卢娜(Elle Luna)、提摩西・费里斯、赛门・西奈克、丹妮尔・莱波特(Danielle LaPorte)……这些全球知名人士如何开辟自身专属的道路,并且学会抵制来自社会、组织、文化当中墨守成规的压力。

  本书将带领你──
  打破「不知其所以然」的职场成规;
  放下非要「超越别人」的竞争思维。
  要成为真正的赢家,请找出自身与他人0.1%的与众不同,替成功重新下定义。

  ♦非得用别人规定好的方式,才能获得梦想的成就?
  因为学费高昂,让原先准备放弃申请资格的维特‧萨德,改而在一年内参与11项不同属性的实习工作;更以TEDx演讲作为毕业成果,获得贵族名校的MBA学历。

  ♦只有等着他人慧眼识英雄,才有跃上舞台的机会?
  还在唸哈佛大学的麦特戴蒙不想被动等待电影公司的试镜,于是决定与班艾佛列克着手撰写《心灵捕手》的剧本;借由创造自身专属角色,开启进入演艺圈的契机。

  ♦在固定场合、做众人期望的事,才算是出类拔萃?
  琳西‧斯特林将自己的演奏结合舞蹈、电影运镜等艺术形式,成功颠覆了大众对小提琴家的刻板印象;也使得其表演影片在YouTube创下破天荒的1亿次点阅纪录。

  不想一辈子庸庸碌碌?那就鼓起勇气质疑现况、拒绝世界既定的样貌!

本书特色

  本书将破除我们自小被灌输的循规蹈矩观念,和整个社会氛围强力输送的竞争意识;指引完整人生方向、挖掘出潜藏已久的个人特质、着手打造自身的关键指标;有效推动并执行我们早已搁置多年的梦想蓝图,迈向具有创意与自我风格的独创之道!

创意先驱一致盛赞

  世纪智库创办人 许景泰、
  网路趋势观察家 Mr.6刘威麟、
  《Deep Work深度工作力》作者卡尔・纽波特、
  《障碍就是道路》作者 莱恩・霍利得

  ──拒绝平凡推荐!

  ♦斯里尼瓦思彻底解构了这项迷人的因素、心态和习惯:我们必须结合所有的一切,才能创造出「独创自我」的人生。──《Deep Work深度工作力》作者 卡尔・纽波特(Cal Newport)

  ♦在几年前,我曾受邀参与的这个播客节目只有小小的规模;没想到几年后已成长为大规模的知名节目。我看到身为创意人的斯里尼瓦思,已成为畅销作家和启发别人的领导者。他到底是怎么办到的?遵循本书的「独创自我」公式就知道了。──《障碍就是道路》《成长骇客行销》作者 莱恩・霍利得(Ryan Holiday)

  ♦如果短暂成功和昙花一现是你想要的,最好尽情参与电视实境秀和最新的社交网路。但如果你想要改变世界,这本书将会启发和鼓励你,以及让你胜任自己。书中每则故事都很有震撼力,所给予的建议也很实在。──《3000元开始的自主人生》《追寻吧!过你梦想的人生》作者 克里斯・古利博(Chris Guillebeau)

  ♦强烈的自我勉励是任何创造力或创业型企业的根基。而斯里尼瓦思・劳的「独创自我」则是该根基下的根底。好好阅读吧。──《艺术之战》(The War of Art)作者 史蒂芬・普雷斯菲尔德(Steven Pressfield)

  ♦斯里尼瓦思撰写了一册引人入胜、鼓舞人心、热情满满的手札,让你能为了自己的真理发言和生活。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竞争世界中,这是我们唯一真正的指标。──《创业是人人必备的第二专长》作者 潘蜜拉・史兰(Pamela Slim)

  ♦这本书是部完美简要的思想收藏集,内容混合着领导者的前卫思想与作者的见解。他的挣扎和突破,他与冲浪的关系,以上种种作为灵感的圣所和隐喻,将会激励你反过来追求「独创自我」。恭喜斯里尼瓦思写了一本精致、又富诗意和平易近人的小品雅集。──《创意就是这么简单》(Unthink)作者兼艺术家 埃里克・瓦尔(Erik Wahl)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斯里尼瓦思・劳(Srinivas Rao)


  拥有美国佩柏戴恩大学(Pepperdine University)MBA学历,同时也是播客节目《独特创意》主持人、同名品牌的共同创始人。

  他在节目中亲身採访过600多位创意人士,几乎涵盖了各领域的菁英人士。其中光是作家身分荦荦大者就有:《紫牛》的赛斯・高汀、《身体调校圣经》的提摩西・费里斯,以及「呆伯特系列」的斯科特・亚当斯。

  该节目至今已在iTunes获得全球观众超过400颗五星评价;由节目延伸出版的着作《独创自我的艺术》(The Art of Being Unmistakable),长期盘踞《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榜单。

  「独特创意」官方网站:www.unmistakablecreative.com

译者简介

曾雅瑜


  自由译者。polarhue@gmail.com
 

图书目录

前言
 
部一 下水划水
第一章 下水的阻碍:鲨鱼、溺水、其他因素
第二章 岸上课程
第三章 下水实地演练
第四章 关键时刻与直觉
独特创意讲堂:艾拉.卢娜
 
部二 耐心等浪
第五章 长久之计
第六章 创作者的回声室
第七章 付出太多,难以退出
第八章 不用在意竞争
第九章 典范实务是你最大的敌人
第十章 人生最伟大的成就,该具备的是「指南针」而非地图
独特创意讲堂:葛瑞兹.卢希娜
 
部三 无惧下浪
第十一章 下浪越陡,成就感越高
第十二章 独创自我的巨浪冲浪手
第十三章 如何拥有大胆创新的时刻
独特创意讲堂:罗伯特.克森
 
部四 冲浪风格
第十四章 刻意演练
第十五章 指导教练和回馈意见
第十六章 风格:真实的自己
第十七章 一盒蜡笔和大胆创新
独特创意讲堂:马斯.多里安
 
部五 挺过冲击
第十八章 我的冲击时刻
独特创意讲堂:珍妮.洪雪
 
部六 狂喜心境
第十九章 独创自我赋予的真正意义
独特创意讲堂:赛斯.高汀
 
结论 独创自我行动
第二十章 独创自我行动四部曲
第二十一章 运用自己的0.1%
 
致谢
独创自我资源

图书序言

前言

  在个人职涯的前十年间,我总是按部就班照着脚本扮演自己的人生。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我,因为漫无目的地转职,履历上的工作经验是一条又一条地往下增加。我甚至还兴起到商学院进修另一个社会认同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的念头。我在想,也许这个选项会带领我走出一条不错的出路。

  可是,等到我完成了硕士学位后,这条应属「安全下庄」的成功出路,却早被封锁。原本社会预留给初出茅庐的商学院学生,一个前途似锦的工作机会,也化为乌有、一去不返。

  然而在职场上,单纯成为一名能干的人,也能让许多人引以为鉴。因为当自身能力仅只有「能干称职」时,我们的工作价值也随之下降,并且慢慢被低价的人力外包取代,直到职员成为可有可无的劳力商品为止。

  因此,未来是属于那些「独创自我」的个体和组织的!我把「独创自我」(unmistakable)定义为一种恰如不需署名的「艺术」。它载满着独一无二的个人思路精神,也是「绝无仅有」的个人创作风格。

  也许现在的你并不认为自己是位艺术家,但对我来说,任何计画、活动、部落格文章、研究报告、书籍、歌曲、表演、公司等创作,全部可视为「艺术」。也可以说,一旦透过艺术眼光来观看世界和自身作品,我们的看法必然与原先的有所不同。

  无论是诗人或画家、播客主持人(podcaster)还是YouTube网路红人,这些独创自我的人,全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事风格。不过,要清楚列举这些独创自我人士的工作内容是不太可能的。也许我们能描述出相关的工作细节,但他们的核心价值却是无法被人复制或模仿。市面上更没有任何课程、网路文章或工具书,能够教你实现独创自我。实现独创自我的艺术并非易事,却也是作为艺术家、企业家或个体等最具奏效的特质。

  如此看来,「独创自我」若仅属个人专属和无可重复取代,那为何它会如此重要呢?原因是,当一件绝无仅有的艺术作品问世时,我们可以说,这位创作者无人可敌,竞争的衡量标准也变得无关紧要。而让人超群出众的因素,也会极具个人化,以致无人可以取代。

  当人权少女马拉拉‧尤萨夫扎伊(Malala Yousafzai)演讲时,她的启示是不同凡响的。

  当文学作家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书写时,她的写作表达是独创一格的。

  当《枪与玫瑰》乐团吉他手史莱许(Slash)独奏〈我的甜美孩子〉(Sweet Child O’ Mine)曲目时,他的拍子和技巧是精湛绝伦的。

  当涂鸦艺术家班克斯(Banksy)喷漆作画时,他的画风是标新立异的。

  独创自我者在人类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创造出无法衡量的涟漪效应。

  2009年,当我快唸完佩柏戴恩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时,我的人生正面临两条道路的抉择。第一个选项,继续走向前人检验过的可靠道路,但我知道这将会是一条死路;第二个选项,放手一搏,去追求一条可能带领我通往灾难(或新发现)的不确定道路。我过去选择了第一条路,就这么走过了20开头的年纪,最后在30岁的阶段不欢结束。

  在我开始检验过去10年所做的选择时,这才突然意识到,自己从来不是主动积极的人。我总是选了别人放在我眼前的选项,也总是不断地屈就自己。我屈就第一份得到的工作;我屈就那份对我毫无意义的职业;我屈就眼前自以为最好的生活安排,而非去过真正想要的人生。

  假设我想在40岁时,过着非常不一样的生活,那我必须在30多岁的时候,就算会遭人质疑、反对和误解,也势必得做出重大改变的决策。

  在展开个人职涯时,我很盲目地签下一份彷彿别无选择的社会人生计画合约书。直到现在,我才渐渐明白,所谓社会人生计画,本来就是一件能够不断充份协商的事情。

  然而,第一次让我对此事有所领悟的时间点,是发生在2008年12月31日,这天我刚好满30岁。那时的我在巴西,正快结束交换学生的日子。我的好友们因为钱都花光了,所以提前打包回家去,只剩下我孤单一人无聊地坐在沙滩上。

  当下,凭着过去无次数的失败冲浪经验和即将返回美国的关系,我决定去租块冲浪板,豁出去地尝试最后一次冲浪。那天是我生平第一次成功站上浪板,也在那一刻,为我的人生创造了「改变」的涟漪效应。记得在我回到学校把最后一学期唸完时,奖助金一入帐,我拿着这笔钱直奔冲浪店,买了冲浪板和防寒衣,而不是去买书来读。我趁早上没课、课堂空档或週末时间都拿去冲浪。

  由于毕业后没有工作等着我,加上所有积蓄也几乎快花光,此刻的我意识到要好好抓住机会,有效率地从零开始。

  正因为我手上有着的是一张全白无暇的人生画布,让我能够有意义地创造一幅佳作,同时也是一个良机,让我一劳永逸的结束平庸危机。

  从佩柏戴恩大学毕业后的那年夏至,「冲浪」在我眼里,从原本是种消磨时间的运动,转变成一套人生哲理。我在那些还没刮风的日子里,带着冲浪板在海里,一待就是一整天。

  当我顺利冲到浪的时候,每一分恐惧、焦虑、忧愁和自我怀疑,它们不仅全部消散,也从此绝迹了。即使我没有工作,只靠花生酱和三明治度日,有回还是睡在曾登记自己名下的公寓客厅地板上。不过,这样子的生活算是让我在成人阶段里,第一次体验到所谓无与伦比的快乐。每天晚上我都带着迫不及待明天要去冲浪的兴奋心情入睡。每次成功冲到浪时,所有脑海中的质疑声浪,瞬间失去掌控的力量。有位冲浪者说,冲浪有点像在驯服一匹野马,整个过程让人几乎感觉自己是超人。虽然我的外在世界似乎摇摆不定,但内心世界却随着每一波海浪不停地转变着。

  冲浪时,人是一无所有,只剩下自己与海浪。你完全能从别人的期待和道德规范中得到解脱。冲浪是种「自己」才是主要观众的行动表演,让人尽可能用最直接的经历,去连结自己和发掘自身独特的一面。

  某年夏日的午后时光,我在加州圣塔莫尼卡的救生员了望台20号旁边沖洗防寒衣时,遇上一位年纪显然比我年长许多的冲浪伙伴。我告诉他,因为自己刚唸完硕士不久,正为了找工作烦恼不已,而唯一让我头脑清醒的,就是冲浪。他也跟我说,冲浪帮助他走出离婚和母亲过世的悲伤低潮期。

  从那天起,我突然领悟到自己巧遇上一件让人热爱不已,且能永远不断改变人生的妙事,同时也让我有感而发的明白到,这份热爱是打从第一道浪开始,持续热爱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天。

  是冲浪驱动了我自身的创造力。冲浪引领我遇上最好的朋友兼事业伙伴布莱恩‧柯恩(Brian Koehn)。

  待在海里成为每日重要的冥想行为,这件事让我能够持续进行日常生活的所有一切。冲浪是一条生命线、一种精神修行和一个中心隐喻。

  每一道浪似乎将自己懂事以来所理解的体系、信念和想法全部沖散归零了。这使我越来越去质疑我想要的生活,并且也让我重新思考过去别人给予的善意建议,例如:

  ● 坚守一条又窄又直的光明道路。
  ● 按照规则行事。
  ● 别引起骚动。
  ● 别问太多问题。
  ● 顺着公司的升迁制度往上爬。
  ● 服从前辈。

  以上这些都是从我的父母、老师、人生导师、朋友、同事等等所提议的人生脚本,而我则是不折不扣地採纳所有建议。但是结果带来的却不是平凡生活,反倒是掉入谷底的人生。我的每份工作都在就职不久后就被炒鱿鱼,我也从来没有赚过很多钱。更惨的是,我完全活在没有意义、意图和目标的人生里。接着,我试着到处参考、遵循别人的人生脚本,希望能够跟他们一样获得成功,但结果一样惨不忍睹。

  在我们的人生过程中,我们继承了社会期待的框架,顺从框架成规,直到人生的负担,沉重到无法负荷为止的那一刻,我们才开始止步,并且质疑它们的存在。当这些潜规则施加在生活中够久以后,它会变成一套支配我们的无意识脚本,以及令我们陷入一个无形的人生监狱里。我们变得教条式,彷彿过着制式化的人生。我们忘记人生是自己创造而来的。唯有在我们鼓起勇气去质疑现况时,才有可能突破自己的人生。

  我们忘记自己可以随时褪去他人的期望。

  记住:人生的大门总是为你敞开的。

  如果你走出这扇人生大门,放弃社会为你制定的所有期待,属于你的真实面貌则会浮现出来。你就像小孩一样,不在乎任何事情,而且随时怀抱着乐观和好奇。从此刻起,你会开始完成唯有自己才做得到的任务,通往专属为你打造的目的地。

  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渐渐学习到造就「独创自我」的艺术,但这件事不会因为你只花了短短的时间、写了一篇部落格文章、进行一週的艺术创作就会实现。「独创自我」不是你所从事的任何事情,也不是一种技术、方法或公式。它反而是一种展现你身上独一无二的元素,另外也是一颗从你眼中观看世界的镜头。一旦你採用了这种方式观看世界,你的人生将永远不再一成不变。

  起初学习冲浪时,由于还搞不太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加上手中的蓝色泡棉冲浪长板,摆明透露了自己是冲浪新手,总是让我带着恐惧不安的心情下水。每天早上我会看看浪况预报,希望今天的海浪不要太大。一次一道浪,还有数不尽的泡水时光,就算过了7年,我仍然还在学习如何冲浪。直到今日,即便有些日子仍会让我感到紧张焦虑,但学习冲浪这件事却永远无法让人停止。

  我学习冲浪的轨道,一直很像是艺术家或创意者的行迹。这是一种让人抛开恐惧、怀疑、别人期待,以及渴求达到完美境界的过程。也是让人下定决心、承担风险和接纳「歪爆」可能性的过程。每次只要我稍微离开一下舒适圈,对于承担风险的能力和挑战大浪的勇气也随之增加。每一次的小浪是为了下一次大浪所做的准备。尽管我在冲浪时依旧常常歪爆,但至少学到一个重要的教训:在真正乘到浪之前,歪爆的恐惧是不会凭空消失的,跌倒失败也不如想像中那么地糟糕。

  创作独一无二的作品,向来是摘下人生伪装面具的一种过程。每件作品如同一道海浪,每一件向世界大胆展现的作品,更可以让世界更加深入了解自己。我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地提昇承担风险的能力。我不仅敢说出别人害怕发声的内心想法,也勇于挑战或重新定义现况。我勇敢地去承担更大的风险,直到达到新的常态为止。也许我会失败,但正如追逐一道浪般,对付恐惧的解药是致力于创造性行动,并且持续向世界展现创作面貌。

  不可否认的是,因为追浪定义了我的人生,加上追寻独创自我的关系,所以「冲浪」成为本书的核心架构。从站在岸边往大海划水,从起乘一道完美的浪到歪爆,冲浪形同任何具有创造性、创业性或野心的努力。无论你想转换跑道或开始创业,休学或复学,找出创作方向或精致创作内容,我都希望这本书有助你实现独创自我。
 

图书试读

部二 耐心等浪
|第八章|不用在意竞争


之前在我们公司为了品牌形象,想要委託艺术家设计带有挑衅意味的视觉作品时,我们心中唯一人选就是马斯‧多里安。我们根本不用大费周章物色人选,更不用烦恼从人选名单中做出筛选。我们写信给马斯,并向他说明发案需求。

由于他的风格如此标新立异,根本没有人可以成功仿效他。马斯让自己成为我们事业里不可或缺的伙伴。也因为没有人可以跟马斯竞争,所以他的对手是谁,我们也无从得知。

当你真正造就独创自我时,竞争已与你无关。因为你不是最好的选择,而是唯一的选项。

当你成为唯一的选项,大家不会拿你去做比较,或是等你主动推销自己。如果你是唯一的选项,不管你卖什么样的产品,大家都会愿意乖乖排队购买;不管你收费多少,大家都会愿意等待与你合作的机会。

2015年的除夕夜,第一次有人向我介绍桌游品牌「毁灭人性卡片」(Cards Against Humanity)。我知道你内心想说的是:过去10年我到底神隐到哪个星球去了?关于这款自称「最恐怖的聚会游戏」的桌游,官网上的问与答里,还用冷嘲热讽的口气说到:「到底要怎么玩游戏?」并且将问题连结到一个标示着「去他妈的规则」的解说页面。桌游「毁灭人性卡片」创造了一个造反式品牌。当该游戏公司为了黑色星期五大拍卖而决定推出这款桌游时,其目的就是刻意做到最大程度的造反。他们甚至在官方网站上公布客诉信的内容。接着,为了极力粉碎顾客的既有期待,他们将公司获利全数捐给慈善用途。而这件事也顺道发挥了数百万美元的免费宣传效果。

以上这些操作手法是在商学院、公司教育训练或商业教科书里是学不到的。桌游「毁灭人性卡片」利用毫不相关的蓄意反抗行为来行销自己,以及表明不做传统「应该」做的事情。透过以上两种混合出的成果,才是这个品牌独特出众的主因。

相比之下,放在我桌上的香氛蜡烛,我毫无头绪它的制作者是谁。而我会买下蜡烛的理由,也纯粹因为气味很香以及价格便宜而已。如果有人偷偷拿同样外型和气味的蜡烛替换,说真的,我也不会发现。说到底,全都是因为这些蜡烛没有特别与众不同之处。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