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經白話講解‧行門篇(附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梵文原音逐字誦讀MP3光碟)

瑜伽經白話講解‧行門篇(附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梵文原音逐字誦讀MP3光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Swami Veda Bharati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印度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親授及導讀
解析何謂滅除煩惱、進入三摩地境界的「行瑜伽」
繼《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之後,第二本解譯續作

  成書於西元前三百多年前的《瑜伽經》是瑜伽哲學的根本經典,
  齣自印度聖哲帕坦迦利之手,由簡而繁地引導瑜伽士一步步完成性靈之旅。
  想深入研究《瑜伽經》或有心入門的人,都能在這一係列白話講解書中,得到淺顯易懂的資訊。


  帕坦迦利在《瑜伽經》中,由簡而繁地將瑜伽的意義及修練方法,一步一步地開展細說。

  第一篇開宗明義宣示,所謂瑜伽,是讓動蕩不停的「心念」得以「調伏受控」(也就是三摩地的定義)。接著,介紹調伏心念的途徑、三摩地種類、修三摩地的方法等。以上內容都在《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中。

  本書則是第二篇「行門篇」的白話講解,內容接續第一篇「修」的主題,為的是對治「離定心」,也就是剋服自己那坐不住的心。具體修法包括瞭苦行、自習、奉神等,整套修行方法名為「行瑜伽」(kriyā-yoga),目的是為瞭進入第一篇所說的三摩地,以及滅除「煩惱」(苦)。

  帕坦迦利以印度哲學「四段鋪陳」的論述法,也就是佛法中「四聖諦」的論述法來:
  一、定義什麼是應該斷除的──苦
  二、它是因何而有,為什麼會發生──集
  三、當它被斷除之後,是什麼景象──滅
  四、要斷除它的具體方法──道

  有關第四項的「道」,最有效的就是瑜伽的「肢法」。因此,經文中又將前麵簡略介紹的種種修行方法,具體地開展為八個功法步驟,稱為「八肢瑜伽」。第二篇從第29經到最後的第55經,逐一介紹瞭這八個功法中屬於「外肢」部分的前五個功法,以及它們各自所能帶來的效驗。

  至於後麵的三個功法,屬於「內肢」功法,對於它們的介紹以及所帶來的種種效驗,則是《瑜伽經》第三篇的內容。

  ◎本書源起

  2006年12月17日到2007年1月12日間,斯瓦米韋達在國際喜馬拉雅瑜伽禪修協會位於印度瑞斯凱詩(Rishkesh)城的總部,為一班學生簡要講述瞭《瑜伽經》的第二篇,是為初學之人所開的課。按,斯瓦米韋達從九歲開始為人講授《瑜伽經》,這次應該是他此生最後為人開講《瑜伽經》。

  本書主要是根據那次講座係列的錄音整理翻譯而來,小部分內容則摘譯自斯瓦米韋達已齣版的《瑜伽經釋論第二輯》(英文版)一書做為補充。順道一提,《瑜伽經釋論》是斯瓦米韋達生前最著重、用力最深的著作,全書廣徵博引諸傢之言,加上作者對經文任何一字都不輕易放過的謹慎態度,短短三、五個字所構成的一句經文,解釋起來往往會用上三、五十頁的篇幅。

  書末的三則附篇:〈非暴理念概說〉、〈淺談苦行〉、〈無畏禱〉是取自斯瓦米韋達的其他授課紀錄。

  ◎編排特色:遵循原經次序,透過音聲來感受經文的生命力

  本書編排方式沿襲瞭2016年齣版的《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特彆將斯瓦米韋達誦讀經文的梵文原音錄音,收集在隨書的MP3光碟中。讀者不僅能從字麵意義來理解經文,也能跟著大師的語音,自己試著發音,感受經文中的生命力,對經文就會有另一個次元的微妙體驗。

  正文部分的編排完全遵循原經次序,並且依慣例附上經句的號數。每句經文先是中文的直譯,接著是以羅馬字母根據「國際標準梵文注音」顯示的梵文經句原文,以及經句的逐字釋義。由於經句的原文極其精簡,所以最後再將經句中被省略的文字填入後,重新用中文把經句錶述一次。這樣做,更能連貫經文意思,讀者也能更輕易瞭解整句經文的意旨所在。

  ◎《瑜伽經》篇章介紹

  《瑜伽經》一共分為四個篇章。第一篇的篇名是「三摩地篇」,有51句經,講述什麼是三摩地。第二篇名為「行門篇」,有55句經,是關於習練的種種方法、手段。第三篇「顯通篇」也有55句經,是講述修練瑜伽能引起的種種稱為「通」的殊勝能力。最後的第四篇「獨寂篇」有34句經,是講解脫境地,稱為「獨寂」,因為我們目前所覺知的自己是混雜瞭物的覺知,《瑜伽經》所謂的解脫是終於能將物和本我分離,不再誤認物為本我,孤立瞭的本我就稱作「獨寂」。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斯瓦米韋達.帕若堤(Swami Veda Bharati)


  來自喜馬拉雅山的瑜伽大師、禪修者、詩人、學者、心靈導師。1933年齣生於印度一個哲學思想濃厚的梵語傢庭,自幼在傢中學習,未入讀過正式學校。9歲時即能為人講授帕坦迦利的《瑜伽經》,並能應聽眾要求,引用四部吠陀經中的任何一句做即席演講。14歲起,就廣受各方邀請,在印度的大學巡迴講授梵文哲學經典。

  斯瓦米韋達先後獲得倫敦文學學士、倫敦文學碩士、荷蘭文學博士學位,接著開始前往世界各地講學,足跡遍及歐美亞非各大洲。他對世界各個主要宗教的曆史根源和教義,均有相當程度的研究,熟稔17種語言,擅長引導不同信仰以及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們體驗靜坐。

  1981年,斯瓦米韋達接過上師斯瓦米拉瑪(Swami Rama)的衣鉢,成為北印度瑞斯凱詩(Rishikesh)道場的負責人。1992年,他接受剃度,正式成為齣傢僧人。1996年他在瑞斯凱詩成立瞭斯瓦米拉瑪禪修學院(Swami Rama Sadhaka Grama),接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瑜伽學生。多年來,提倡對禪定做科學的探索,並與世界著名的研究機構閤作,在神經生理學領域進行瞭大量實驗。

  2015年7月14日淩晨,斯瓦米韋達在印度學院中安詳離世,迴歸永恆的靜默。

譯者簡介

石宏


  業餘翻譯,譯有《瑜伽就是心靈修行》、《哈達瑜伽》、《走嚮靜默,如你本來》、《心靈瑜伽》、《拙火瑜伽》、《幸福瑜伽》、《讓心中的狂躁消退》、《筆尖上的覺知──呼吸之間》。著有《去印度的幸福日記》(颱灣明名文化齣版)。
 

圖書目錄

《瑜伽經》第二篇「行門篇」綱目
譯者前言
楔子
◎行瑜伽 第1∼2經
.煩惱
煩惱 第3∼9經
煩惱之斷 第10∼11經
不斷除煩惱之後果(業) 第12∼14經
.四段鋪陳法:苦、集、滅、道
苦 第15∼16經
集 第17∼24經
滅 第25經
道 第26∼28經

◎瑜伽的肢法 第29經
.外五肢
夜摩 第30∼ 31經
尼夜摩 第32∼ 34經
—奉行戒律善律之效驗
夜摩之果 第35∼ 39經
尼夜摩之果 第40∼ 45經
體式 第46∼ 48經
調息 第49∼ 53經
內攝 第54∼ 55經
全篇迴顧

【附錄1】非暴理念略說
【附錄2】淺談苦行
【附錄3】無畏禱
 

圖書序言

【楔子】

瑜伽和數論哲學的關係非常密切,我曾經就數論哲學開過專門的講座,也寫過一些介紹文章,希望大傢能夠去找來學習。

印度古典的主流哲學思想有七個派彆,「數論哲學」和「瑜伽哲學」是其中兩派。但是我們在教導瑜伽哲學的時候,常常也會把兩者閤起來稱為「數論瑜伽」。所以,問題就來瞭,到底它們是兩個獨立的學派,還是閤起來成為一個單一的學派?正統的瑜伽哲學體係中,在需要的時候是用到瞭一些數論哲學的「類彆」概念(譯按,此即是數論哲學中所謂的「諦」),而有時候會賦予不同的意義,或者做些增減,但基本的類彆是大緻相同的。

例如,不論數論哲學或瑜伽哲學,都視「苦」為一個至為重要的問題。不過,數論基本上還是一個哲學體係,瑜伽則是一個實修的體係。所以我們說,瑜伽相對上是一種「應用」哲學,因此它會把凡是能夠應用在實踐的東西都包括在內。

印度傳統的經典,有許多是屬於「經」的文體。「經」這個梵文字(譯按,佛經中也譯音為「修多羅」,但是佛經的「經」的文體,又和此處所稱的「經」不同)常常被翻譯成英文的「箴言」(aphorism)。但是,所謂「箴言」,應該是每句都自成一格,每句箴言的意義是毋庸解釋就能明白的。但是「經」則不同,如果不參考一些解釋的論述,或者不結閤其他的經句,就很難明白每句經本身的意義。

在遠古時代,弟子要住在上師的道院,每天坐在上師跟前學習經文。古法的學習有四個步驟。第一步是「聽聞」,然後是「沉思」、「禪修細思」、實證。當弟子坐在上師麵前時,他必須要完全不動,保持一個姿勢上完整堂課。他的注意力要集中,絲毫不可中斷,身體任何一個部分隻要稍微一動就錶示分心,當即會受到上師的斥責。因為弟子的心念是在禪定中鍛鍊齣來的,他們的記憶力敏銳,通常隻需要聽一遍或兩遍,就能夠記住經文。然後,他們自己會去找個地方坐下,或者是樹下,或者是自己的茅屋中,或者在河邊的石上,或者在每日晨間祭祀的火壇旁,開始做「自習」的功夫(這個名詞在《瑜伽經》齣現過三次:第二篇的第1、32、44經),背誦所學到的經文。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