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经白话讲解‧行门篇(附瑜伽大师斯瓦米韦达梵文原音逐字诵读MP3光碟)

瑜伽经白话讲解‧行门篇(附瑜伽大师斯瓦米韦达梵文原音逐字诵读MP3光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Swami Veda Bharati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印度瑜伽大师斯瓦米韦达亲授及导读
解析何谓灭除烦恼、进入三摩地境界的「行瑜伽」
继《瑜伽经白话讲解‧三摩地篇》之后,第二本解译续作

  成书于西元前三百多年前的《瑜伽经》是瑜伽哲学的根本经典,
  出自印度圣哲帕坦迦利之手,由简而繁地引导瑜伽士一步步完成性灵之旅。
  想深入研究《瑜伽经》或有心入门的人,都能在这一系列白话讲解书中,得到浅显易懂的资讯。


  帕坦迦利在《瑜伽经》中,由简而繁地将瑜伽的意义及修练方法,一步一步地开展细说。

  第一篇开宗明义宣示,所谓瑜伽,是让动荡不停的「心念」得以「调伏受控」(也就是三摩地的定义)。接着,介绍调伏心念的途径、三摩地种类、修三摩地的方法等。以上内容都在《瑜伽经白话讲解‧三摩地篇》中。

  本书则是第二篇「行门篇」的白话讲解,内容接续第一篇「修」的主题,为的是对治「离定心」,也就是克服自己那坐不住的心。具体修法包括了苦行、自习、奉神等,整套修行方法名为「行瑜伽」(kriyā-yoga),目的是为了进入第一篇所说的三摩地,以及灭除「烦恼」(苦)。

  帕坦迦利以印度哲学「四段铺陈」的论述法,也就是佛法中「四圣谛」的论述法来:
  一、定义什么是应该断除的──苦
  二、它是因何而有,为什么会发生──集
  三、当它被断除之后,是什么景象──灭
  四、要断除它的具体方法──道

  有关第四项的「道」,最有效的就是瑜伽的「肢法」。因此,经文中又将前面简略介绍的种种修行方法,具体地开展为八个功法步骤,称为「八肢瑜伽」。第二篇从第29经到最后的第55经,逐一介绍了这八个功法中属于「外肢」部分的前五个功法,以及它们各自所能带来的效验。

  至于后面的三个功法,属于「内肢」功法,对于它们的介绍以及所带来的种种效验,则是《瑜伽经》第三篇的内容。

  ◎本书源起

  2006年12月17日到2007年1月12日间,斯瓦米韦达在国际喜马拉雅瑜伽禅修协会位于印度瑞斯凯诗(Rishkesh)城的总部,为一班学生简要讲述了《瑜伽经》的第二篇,是为初学之人所开的课。按,斯瓦米韦达从九岁开始为人讲授《瑜伽经》,这次应该是他此生最后为人开讲《瑜伽经》。

  本书主要是根据那次讲座系列的录音整理翻译而来,小部分内容则摘译自斯瓦米韦达已出版的《瑜伽经释论第二辑》(英文版)一书做为补充。顺道一提,《瑜伽经释论》是斯瓦米韦达生前最着重、用力最深的着作,全书广征博引诸家之言,加上作者对经文任何一字都不轻易放过的谨慎态度,短短三、五个字所构成的一句经文,解释起来往往会用上三、五十页的篇幅。

  书末的三则附篇:〈非暴理念概说〉、〈浅谈苦行〉、〈无畏祷〉是取自斯瓦米韦达的其他授课纪录。

  ◎编排特色:遵循原经次序,透过音声来感受经文的生命力

  本书编排方式沿袭了2016年出版的《瑜伽经白话讲解.三摩地篇》,特别将斯瓦米韦达诵读经文的梵文原音录音,收集在随书的MP3光碟中。读者不仅能从字面意义来理解经文,也能跟着大师的语音,自己试着发音,感受经文中的生命力,对经文就会有另一个次元的微妙体验。

  正文部分的编排完全遵循原经次序,并且依惯例附上经句的号数。每句经文先是中文的直译,接着是以罗马字母根据「国际标准梵文注音」显示的梵文经句原文,以及经句的逐字释义。由于经句的原文极其精简,所以最后再将经句中被省略的文字填入后,重新用中文把经句表述一次。这样做,更能连贯经文意思,读者也能更轻易了解整句经文的意旨所在。

  ◎《瑜伽经》篇章介绍

  《瑜伽经》一共分为四个篇章。第一篇的篇名是「三摩地篇」,有51句经,讲述什么是三摩地。第二篇名为「行门篇」,有55句经,是关于习练的种种方法、手段。第三篇「显通篇」也有55句经,是讲述修练瑜伽能引起的种种称为「通」的殊胜能力。最后的第四篇「独寂篇」有34句经,是讲解脱境地,称为「独寂」,因为我们目前所觉知的自己是混杂了物的觉知,《瑜伽经》所谓的解脱是终于能将物和本我分离,不再误认物为本我,孤立了的本我就称作「独寂」。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斯瓦米韦达.帕若堤(Swami Veda Bharati)


  来自喜马拉雅山的瑜伽大师、禅修者、诗人、学者、心灵导师。1933年出生于印度一个哲学思想浓厚的梵语家庭,自幼在家中学习,未入读过正式学校。9岁时即能为人讲授帕坦迦利的《瑜伽经》,并能应听众要求,引用四部吠陀经中的任何一句做即席演讲。14岁起,就广受各方邀请,在印度的大学巡回讲授梵文哲学经典。

  斯瓦米韦达先后获得伦敦文学学士、伦敦文学硕士、荷兰文学博士学位,接着开始前往世界各地讲学,足迹遍及欧美亚非各大洲。他对世界各个主要宗教的历史根源和教义,均有相当程度的研究,熟稔17种语言,擅长引导不同信仰以及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们体验静坐。

  1981年,斯瓦米韦达接过上师斯瓦米拉玛(Swami Rama)的衣钵,成为北印度瑞斯凯诗(Rishikesh)道场的负责人。1992年,他接受剃度,正式成为出家僧人。1996年他在瑞斯凯诗成立了斯瓦米拉玛禅修学院(Swami Rama Sadhaka Grama),接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瑜伽学生。多年来,提倡对禅定做科学的探索,并与世界着名的研究机构合作,在神经生理学领域进行了大量实验。

  2015年7月14日凌晨,斯瓦米韦达在印度学院中安详离世,回归永恆的静默。

译者简介

石宏


  业余翻译,译有《瑜伽就是心灵修行》、《哈达瑜伽》、《走向静默,如你本来》、《心灵瑜伽》、《拙火瑜伽》、《幸福瑜伽》、《让心中的狂躁消退》、《笔尖上的觉知──唿吸之间》。着有《去印度的幸福日记》(台湾明名文化出版)。
 

图书目录

《瑜伽经》第二篇「行门篇」纲目
译者前言
楔子
◎行瑜伽 第1∼2经
.烦恼
烦恼 第3∼9经
烦恼之断 第10∼11经
不断除烦恼之后果(业) 第12∼14经
.四段铺陈法:苦、集、灭、道
苦 第15∼16经
集 第17∼24经
灭 第25经
道 第26∼28经

◎瑜伽的肢法 第29经
.外五肢
夜摩 第30∼ 31经
尼夜摩 第32∼ 34经
—奉行戒律善律之效验
夜摩之果 第35∼ 39经
尼夜摩之果 第40∼ 45经
体式 第46∼ 48经
调息 第49∼ 53经
内摄 第54∼ 55经
全篇回顾

【附录1】非暴理念略说
【附录2】浅谈苦行
【附录3】无畏祷
 

图书序言

【楔子】

瑜伽和数论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我曾经就数论哲学开过专门的讲座,也写过一些介绍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去找来学习。

印度古典的主流哲学思想有七个派别,「数论哲学」和「瑜伽哲学」是其中两派。但是我们在教导瑜伽哲学的时候,常常也会把两者合起来称为「数论瑜伽」。所以,问题就来了,到底它们是两个独立的学派,还是合起来成为一个单一的学派?正统的瑜伽哲学体系中,在需要的时候是用到了一些数论哲学的「类别」概念(译按,此即是数论哲学中所谓的「谛」),而有时候会赋予不同的意义,或者做些增减,但基本的类别是大致相同的。

例如,不论数论哲学或瑜伽哲学,都视「苦」为一个至为重要的问题。不过,数论基本上还是一个哲学体系,瑜伽则是一个实修的体系。所以我们说,瑜伽相对上是一种「应用」哲学,因此它会把凡是能够应用在实践的东西都包括在内。

印度传统的经典,有许多是属于「经」的文体。「经」这个梵文字(译按,佛经中也译音为「修多罗」,但是佛经的「经」的文体,又和此处所称的「经」不同)常常被翻译成英文的「箴言」(aphorism)。但是,所谓「箴言」,应该是每句都自成一格,每句箴言的意义是毋庸解释就能明白的。但是「经」则不同,如果不参考一些解释的论述,或者不结合其他的经句,就很难明白每句经本身的意义。

在远古时代,弟子要住在上师的道院,每天坐在上师跟前学习经文。古法的学习有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听闻」,然后是「沉思」、「禅修细思」、实证。当弟子坐在上师面前时,他必须要完全不动,保持一个姿势上完整堂课。他的注意力要集中,丝毫不可中断,身体任何一个部分只要稍微一动就表示分心,当即会受到上师的斥责。因为弟子的心念是在禅定中锻鍊出来的,他们的记忆力敏锐,通常只需要听一遍或两遍,就能够记住经文。然后,他们自己会去找个地方坐下,或者是树下,或者是自己的茅屋中,或者在河边的石上,或者在每日晨间祭祀的火坛旁,开始做「自习」的功夫(这个名词在《瑜伽经》出现过三次:第二篇的第1、32、44经),背诵所学到的经文。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