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鵬《學津討原》及其相關問題

張海鵬《學津討原》及其相關問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經學
  • 宋代經學
  • 學津討原
  • 張海鵬
  • 注釋
  • 考證
  • 版本
  • 學術研究
  • 古籍整理
  • 疑難解答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清代乾嘉時期知名藏書傢、刻書傢張海鵬(1755-1816)效法同鄉先賢毛晉,以剞劂古書為終身誌業,刊刻《學津討原》、《墨海金壺》、《藉月山房匯鈔》三套叢書。其中《學津討原》最早匯刻完成,自嘉慶七年壬戌(1802年)鞦天開雕,竣工於嘉慶十年乙醜(1805年)鼕天,嘉慶十一年丙寅(1806年)正式齣版問世。依其〈總目〉,共收書一百七十二種,一韆零四十三捲。版式行款每半頁九行,每行二十一字,左右雙欄,綫魚尾,黑口。
  
  《學津討原》係據明代毛晉《津逮秘書》刪減增補而來,收錄許多《津逮秘書》未載卻極富價值的書籍,其所選底本更有不少是珍貴而難得的善本;同時,所載之書,首尾俱備,在校勘亦詳實,各書並多附有張海鵬撰寫的〈識語〉,從中可見其書版本、校勘等經過情形。
  
  本書論述《學津討原》與《秘冊匯函》、《津逮秘書》三者之間的承繼關係,並且針對三套叢書的命名、刊刻緣由與時間、收書種類及捲數、現藏概況、特色價值和缺失、編排、版式、行款、後人評價等各方麵,進行全麵的係統性介紹。

本書特色

  清代乾嘉學者張海鵬蒐羅古籍,匯編《學津討原》叢書,共一百七十餘種,一○四三捲。

  本書論述《學津討原》與《秘冊匯函》、《津逮秘書》三者之間的承繼關係及其收書特色與價值各方麵,進行全麵的係統性介紹。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學倫


  民國六十三年生,颱灣省苗栗縣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係學士班、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畢業。曾任暨南國際大學、中央大學、陸軍專科學校、颱北商業大學兼任講師、兼任助理教授,現任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文學院講師。著有〈談劉孝標《梁文德殿四部目錄》成書之過程──兼論其他梁代目錄書的幾個問題〉、〈許說轉注、假藉和同源字的關係〉、〈柳宗元的辨僞思想──以中唐新《春鞦》學為核心進行論述〉、〈從書目中看「雜傢」一詞意義的演變〉、〈論《昌黎先生集》之〈外集〉──以宋代《韓集》編纂與校勘為核心進行論述〉、〈馬端臨《文獻通考》之〈詩序〉觀〉、〈《漢誌》反映的小說觀念探析〉等學術論文。
 

圖書目錄

潘序/潘美月 
作者序 

緒論 張海鵬生平簡述 

第一章 《秘冊匯函》研究 
第一節 輯刻者:瀋士龍和鬍震亨 
第二節 命名和刊刻時間 
第三節 刊刻的種類、捲數 
第四節 編排、版式、行款 
第五節 《秘冊匯函》的版本和現藏概況 
第六節 特色、價值和缺失 
第七節 後人對《秘冊匯函》的評價 

第二章 《津逮秘書》研究 
第一節 輯刻者:毛晉 
第二節 命名和刊刻時間 
第三節 刊刻的種類、捲數 
第四節 《津逮秘書》和《秘冊匯函》的關係 
第五節 編排、版式、行款 
第六節 《津逮秘書》的版本和現藏概況 
第七節 特色、價值和缺失 
第八節 後人對《津逮秘書》的評價 

第三章 《學津討原》研究 
第一節 命名 
第二節 刊刻緣由 
第三節 刊刻時間 
第四節 刊刻的種類、捲數 
第五節 《學津討原》和《津逮秘書》的關係 
第六節 編排、版式、行款 
第七節 《學津討原》的版本和現藏概況
第八節 特色、價值和缺失 
第九節 後人對《學津討原》的評價 

結論 

徵引書目
 

圖書序言

作者序

  從2001年進入中央大學碩士班就讀,始從潘美月老師,走上研究古典文獻學的道路。原本在博士班的期間,就打算將碩士論文齣版,但終究因為某些原因而無法實現,心中一直頗為遺憾。趁著今年暑假期間,把碩論中有關《學津討原》的部分校稿,加以修訂增補,改成瞭今日所見的麵貌。
  
  現在看來,總覺得對以前所寫的內容不甚滿意,若是重新撰述,必定不會採取原先的寫作方式。這樣的想法,就當作是自己這幾年來學識有所增長的緣故吧!但不論如何,論文得以付梓齣版,也終於一償宿願,算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
  
  謝謝秀威資訊鄭伊庭小姐的協助,更感謝長久以來傢人、師長、朋友對我的支持與鼓勵,纔使得我能繼續在學術的道路上堅持下去,也是讓這本書能夠問世的幕後推手。
 
     謹識於新北自傢書房 2017年8月25日

圖書試讀

【結論】
 
瀋士龍、鬍震亨匯刻的《秘冊匯函》,收書二十四種,一百四十三捲,多集中在經、史、子三部,特色在於保存瞭許多具有研究價值而罕見的書籍,尤其是〈子部•小說傢類〉的神異、誌怪小說。版式行款每半頁九行,每行十八字,左右雙欄,白魚尾,白口。該叢書始雕於明萬曆年間,天啓元年辛酉1621年)發生火災時停止刊刻,崇禎三年庚午(1630年)時將殘版售與毛晉。
 
毛晉在《秘冊匯函》的基礎上,並在鬍震亨的協助之下,自明崇禎三年,迄清順治六年匯刻《津逮秘書》。全書收錄書籍和捲數,筆者根據《汲古閣校刻書目》推論一百四十五種、七百四十九捲。版式行款主要有一、原《秘冊匯函》本:每半葉九行,每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欄。二、汲古閣刻本:又可分為兩種,(一)版心較寬,下方題「汲古閣」的版本,此版式又有二:一為每半葉九行,每行十九字,左右雙欄,綫魚尾,花口;二為每半葉八行,每行十九字,左右雙欄,綫魚尾,花口。(二)版心較窄,下方題「汲古閣」的版本,此版式亦有二:一為每半葉九行,每行二十一字,左右雙欄,綫魚尾,花口;二為每半葉八行,每行十九字,左右雙欄,綫魚尾,花口。三、綠君亭本:《津逮秘書》中隻有《葬經》〈葬經翼〉附、《洛陽伽藍記》兩書屬於「綠君亭」的版式,其中《葬經》〈葬經翼〉附的版式行款為每半葉八行,每行十八字,四周單欄,無行界、魚尾;《洛陽伽藍記》的版式行款為每半葉八行,每行十八字,四周單欄,版心上下無界欄,亦無行界、魚尾。四、《輟耕錄》本:每半葉十行,每行二十一字,有的版式有綫魚尾,有的則無。《津逮秘書》的特色在於:一、所收的書籍多是足本。二、所收之書多為罕見之書。三、注重選擇的版本。四、校勘的態度認真。五、大部分各書之後附有〈識語〉。

用戶評價

评分

我一直認為,一本優秀的書,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應該是思想的啓迪者。《學津討原》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張海鵬先生的寫作風格,用“厚重而不失靈動”來形容或許再恰當不過。他能夠駕馭宏大的主題,也能關注細微之處,並且在兩者之間遊刃有餘地切換。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書中一些極富洞察力的句子所打動,它們如同閃電劃破夜空,瞬間照亮我內心的迷霧。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它對“獨立思考”的推崇。作者並不試圖灌輸某種固定的觀念,而是鼓勵讀者去質疑,去探索,去形成自己的判斷。他所提供的,是一種思考的工具,一種認識世界的方法。無論是對於人生選擇的睏惑,還是對於社會發展的思考,我都能在《學津討原》中找到一些有益的啓示。它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引導你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這種鼓勵個體精神的內核,是我最為欣賞的。它讓我覺得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書,更像是在進行一場關於自我成長的對話。

评分

《學津討原》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不像某些書籍那樣,讀完後隻是留下一些零散的知識點,而是能夠在我心中構建起一個完整的認知框架。張海鵬先生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感染力,他能夠用最簡潔的語言,錶達最深邃的思想。我尤其欣賞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創新性解讀,他沒有停留在對古籍的簡單復述,而是將其與現代的語境相結閤,賦予瞭它們新的生命力。書中對某些看似枯燥的學問的闡述,也因為作者生動的筆觸而變得引人入勝,仿佛我置身於那個曆史的現場,親曆那些激動人心的時刻。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良師益友,在我需要指導時,它總能給予我最恰當的建議;在我感到迷茫時,它總能點亮我前行的道路。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與讀者的思想産生共鳴,並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讀者的認知方式和價值取嚮。我十分慶幸能夠讀到這樣一本充滿智慧和力量的作品,它將伴隨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

评分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學津討原》帶給我的感受,那大概是“震撼”。這種震撼並非來自於聲勢浩大的敘述,而是源於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一種對事物本質的深刻揭示。張海鵬先生以其深厚的學養和獨到的視角,將那些隱藏在繁雜錶象之下的規律和聯係一一展現。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剝洋蔥,一層層地剝開,直至觸及最核心、最真切的部分。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概念時所展現齣的簡潔與清晰,他能夠用最樸素的語言,闡釋最深刻的道理,這是一種化繁為簡的智慧,也是一種對讀者的尊重。書中對於人生哲理的探討,也同樣讓我受益匪淺。它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生動的論述和恰當的比喻,引導讀者去體會,去感悟。我常常會在感到迷茫或睏頓時,翻開《學津討原》,總能在其中找到一盞指引方嚮的明燈。它所傳遞的,是一種積極嚮上、勇於探索的精神,鼓勵我們在麵對睏難時,不畏懼,不退縮,而是以更加堅定的步伐,去追尋心中的目標。這本書,已經成為我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當需要力量和智慧的時候,我都會嚮它尋求慰藉。

评分

《學津討原》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書,它的魅力隨著閱讀次數的增加而愈發顯得濃厚。第一次讀,是被其廣博的知識麵所吸引,仿佛進入瞭一個知識的寶庫,琳琅滿目,應接不暇。第二次讀,則開始關注其邏輯的嚴謹和論證的深度,開始理解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起他的思想體係。而當我第三次、第四次翻開它時,我更多的是在與作者的靈魂對話,感受他思想的溫度,體味他文字的力量。張海鵬先生在書中對曆史事件的解讀,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視角,他不會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深入探究其背後的驅動力,以及其對後世産生的深遠影響。這種“溯源”的寫作方式,讓我對曆史有瞭更立體、更深刻的認識。更難得的是,書中還融入瞭許多對當下社會現象的思考,將曆史的智慧與現實的經驗相結閤,為讀者提供瞭寶貴的參考。它像一麵鏡子,照見瞭許多我們可能忽視的細節,也啓發瞭我們對自身和所處環境的思考。每一次的閱讀,都能挖掘齣新的亮點,都能獲得新的感悟,這種“常讀常新”的特質,是衡量一本書價值的重要標準。

评分

一直以來,我都在尋找能夠真正觸及我內心深處、引發深度思考的書籍,而《學津討原》恰恰滿足瞭我這個近乎挑剔的渴求。初識張海鵬先生的這部作品,便被其書名所吸引,仿佛預示著一場知識的盛宴,一場對事物本源的深入探尋。然而,真正讓我沉醉其中,甚至可以說是一發不可收拾的,是其書中展現齣的那種豁達的胸襟和睿智的洞察力。作者似乎擁有一種神奇的能力,能夠將看似雜亂無章的知識點巧妙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幅清晰而富有邏輯的知識圖譜。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一個觀點而駐足良久,反復咀嚼,然後恍然大悟,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這種“頓悟”的時刻,是閱讀最令人欣喜的體驗之一,而《學津討原》恰恰為我提供瞭源源不斷的這樣的時刻。書中對於某些經典問題的剖析,角度之刁鑽,論證之嚴謹,都讓我由衷地欽佩。它不迴避爭議,不懼怕挑戰,而是以一種開放的心態,邀請讀者一同參與到思考的旅程中來。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像是與一位博學的老友對話,他循循善誘,卻又不失犀利的見解,總能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習以為常的認知,獲得新的啓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