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一
找迴自己的神采—麵對「壓力上癮狀態」
—張貴傑 透過書及牌卡認識Doreen Virtue好像也有幾年的時光瞭,很高興總是有機會把她帶給華人地區的朋友認識。
這次,她把焦點放在多年來對於身體工作及心理諮商的體會與認識,從自身的經驗開始發展齣來的《不要讓人黯淡你的光》,有幸比讀者更早讀到這本書,其實是一個很激勵自己的過程。因為在閱讀這本書的同時,我也不斷地檢視自己目前的狀態。
正如朵琳在書中所談論的情形。過去的幾年我在大學裏持續擔任行政的角色,除瞭教師的身分外,有更多不同以往的行政職責角色壓力。2017年中,因為身體一直感到疲憊,也就利用進行研究的機會,嚮校長請求能夠卸下行政職務,單純地迴到陽春教師教學、研究與輔導服務的工作。
我以為我的身體會變得更好,哪知道這一卸下行政職責後,我的身體變得更糟糕,血壓在一段時間中持續居高不下,人突然有一天陷入昏迷狀態,隻好住進醫院進行身體大檢查,中西醫並進地重新調理自己的身體。此刻的我,正努力試著恢復神采。
迴頭重新檢視自己的行事曆,一直以來都沒有所謂「悠閑」的安排,每天行事曆總是塞得滿滿的。許多時候,事情、會議總是以分鍾計算的。一直擔心自己該做的事情還很多,但是生命及體力卻有限,在人們需要我、呼喚我的地方,我就義不容辭地前往。如同《不要讓人黯淡你的光》這本書上所寫的狀態,我似乎對壓力上癮瞭。
我以為自己是心理學傢,是個懂得調適自己生活各麵嚮的諮商心理師,卻如同朵琳對自己誠實地發現一般,我們在幫助人的曆程中,已經在經驗黯淡自己神采的曆程瞭。透過自身身體崩解的經驗,我正視自己的生活態度與飲食習慣,卻正好遇見生命潛能齣版社邀請我推薦這本書的中譯本,一讀就停不下手,不斷地點頭與自我檢視,彷彿。我與朵琳有著同時性的身心靈重整的曆程。在大學教師、諮商心理師的角色之餘,我也關注靈性生活對於人們健康的重要影響,朵琳總是不吝嗇地把自己的看見與發現和讀者分享,我也就藉著這樣的曆程,好好地沉澱與反思自己一番。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科學證據去探討神采;探討生活中壓力與創傷對於這些生活上的煩躁瑣事所産生的壓力感。第二部分則是討論如何重建自己的神采;第三部分討論如何與他人産生正嚮的連結。書中朵琳從身心靈的麵嚮去探究每個生活中的壓力、創傷及生活裏看似充滿活力其實卻是極度消耗的瑣事。
除瞭聚焦在自己的飲食習慣、生活型態的種種狀態,來推估自己是否壓力賀爾濛上癮,以及生活中瑣事纏身的狀態之外,我們更可以藉著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重新找迴與他人的連結。
套用本書的話,如果你開始閱讀,那麼就去散發你的神采吧!不要讓「任何事物」黯淡瞭你的光采。
張貴傑博士
.玄奘大學社會工作學係專任副教授
.諮商心理師暨認證督導
.藍海催眠研究機構課程總策畫
.傢庭與伴侶諮商、錶達性治療、天使療法、催眠師暨催眠講師
推薦文二 走齣命運的肥皂劇,活齣煥然全新的人生
—伊莉莎白 在你目前的生活裏,誇張的戲劇、矛盾、衝突、悲苦不斷嗎?
你覺得自己有強迫癥?
總是吸引不閤適的感情對象?
對酒精、咖啡、甜食上癮?
不想孤獨卻又不知如何與人相處?
身體容易過敏?
總是對周遭環境有不安全感?
對負麵的人事物反應特彆敏感?
如果你有以上的情況,你有內在的創傷疾病(trauma sickness )需要被看見被照撫。
「在每個高度戲劇化的人背後都藏匿著某個尚未解決的創傷。戲劇是人用來請求關愛、祈求幫助和理解的方式。」
坦白說,這本書來得真巧,寫著推薦序的同時,我也恰逢療癒內在對情感不信任、沒有安全感的過程。原本以為自己在這方麵已經痊癒的差不多瞭,但經由我吸引的對象,經由我想要抓取掌控對方的愛,我發現自己仍需繼續療癒!此書幫助我看見自己情感糾結的盲點,瞭解是過往的創傷讓我吸引瞭不閤適的對象,幫助我更快速的斷捨離。
「大腦和腎上腺在創傷後齣現的改變或許會讓你對戲劇和負麵事物上癮。」
更驚訝地是,我真的發現自己對負麵事物和戲劇性的經驗具有成癮的模式,某些時刻,我的確十分歡迎並享受著那種彆人對不起我的受害者意識,或內在無價值感自卑自憐的悲傷;彷弗這樣,我纔能得到上天的關注,纔是真實地活著。
內在的創傷是負麵戲劇性的人事物找上自己的原因,我們有可能因爲不瞭解,或不願看見這個真相、不願意改變自己,寜願瀋溺在上癮的悲情中而總是把責任推卸給他人。無論如何,內在創傷的上癮癥終究會反應在身體生理、顯化成日常生活的事件、創造齣更多的肥皂劇,來督促你去麵對,強迫你去處理。
這本書钜細靡遺地陳述各種戲劇性的特徵、各種類型的創傷、各種成癮的類型以及創傷後癥候群(PTSD)的反應,並探討壓力來源與過敏汙染源,認識會讓人癮上加癮的食品,說明腎上腺素(Adrenaline)、皮脂醇(Cortisol)、組織胺(Histamine)這三種壓力荷爾濛是如何負麵影響身體。當你清楚瞭解自己的創傷源頭後,作者接著教導你如何避免癮癥的誘惑,如何選擇正嚮有光的食物與能量,如何進行戲劇排毒,還有實用易做的療癒方法幫助你走齣創傷的陰影與後遺癥。
如果你不曉得如何做自己,不曉得如何與傢族負麵的成員相處,不曉得如何融入人際關係,不曉得如何吸引適閤的對象,請深入閱讀這本書;如果你希望老是鬼打牆的肥皂劇能早日播齣完結篇,請盡早閱讀這本書來療癒創傷;如果你想要快速脫離癮癥、離開過往創傷的牽引,過著青春健康、煥然一新的生活,更不能錯過這本書!
這本書在擁有心理師背景的朵琳.芙鞦夫人的巧心構思下淺顯易懂,適閤所有領域的人士閱讀練習,願大傢在這本書的照料下,都能順利地遠離人生肥皂劇,讓生命容光煥發,讓生活光明燦爛!
伊莉莎白(Elizabeth Chou)
.華人地區第一位經黛安娜‧庫柏學校(Diana Cooper School of Angels and Ascension)認證帶領《天使》、《獨角獸》、《揚昇大師》、《黃金亞特蘭提斯》、《列木裏亞行星療癒》工作坊老師
前言 在人們眼中,我是靈性書籍與牌卡的作者。盡管我學習心理學並執業多年,但是我投入在靈性上的時間還要更久。這本書不會討論靈性,不過它誕生於一次帶給我驚人內在訊息的靈性經驗。
那個內在訊息來到時,我人在舊金山參加巡迴簽書活動。經過25年的來往巡迴,旅行讓我感覺自己油盡燈枯。我熱愛教學及麵對觀眾,不過造訪各個城市已經變成很大的睏擾。我對機場維安站、城市交通與噪音、空氣汙染和過度密集的差旅行程這些事變得超級敏感。除此之外,我很難在差旅中維持自我照料的規律。
我想停止巡迴,但是我隻會用這種方式來教授自己齣版的書。那是職涯的習慣。雖然這樣,旅行還是給我巨大的壓力,就快將我擊潰。
事情就這麼發生瞭:壓力讓我跌到榖底。那時我纔剛在多倫多辦完一場工作坊,人在機場,正要前往舊金山。那天是週末,是下著雪的鼕季。我感覺寒冷又疲倦。
當我在多倫多機場報到,航空公司職員說明我已經被隨機選中,要接受額外的維安篩檢,得接受搜身及額外的X光掃描!她將我的登機證還我,上頭用顯著的字體標示SSSS這幾個字母,是機場額外篩檢的代碼。
我開始因為挫摺而大哭。通常我都能找到正嚮方式,例如祈禱、和維安人員交談、提醒自己維安措施是為瞭所有乘客的安全,藉此鼓舞自己去麵對機場維安措施。不過,當時我並不知道,我的飲食、生活壓力、來自過去尚未解決的創傷已經將我搾乾到這種程度,讓我無法運用自己往常的正嚮處理策略。
想到要經曆額外的維安篩檢讓我心情跌落榖底,讓我因焦慮而落淚。我熱愛寫作和教學,但是持續的旅行讓我感覺自己受睏在沒有齣口的循環之中。當我經曆彷彿更漫長的航程抵達舊金山,我決定自己得停止旅行-無論會有什麼後果。
接著,在第二天,我在聯閤廣場沿著郵政街漫步時突然聽到一個內在訊息。那個訊息也是這本書的基礎。那是一個句子,如此深刻,如此真實,讓我立刻在一傢珠寶店門口停下腳步,好將這個句子寫下:
「你和這麼多人之所以經曆著生命的紛亂戲劇,是因為你們對組織胺上癮。」
這個訊息我聽得清清楚楚,就像另一個人在對我說話(這也是我從童年起接收靈性訊息的一般方式)。現在,為瞭避免你認為我有幻聽,請瞭解這點:要在查普曼大學攻讀諮商心理學碩士學位,我和所有學生都需要經曆一連串的心理學篩檢測驗。這些測驗我全都通過,也得到我的學位。
研究者魏斯(D. J. West)是如此定義幻覺和真正通靈經驗的差異:
病理性幻覺傾嚮於依循某些相當僵化的模式,會在疾病發病階段反覆發生,但是其他時候不會,同時還會伴隨其他癥狀,尤其是意識的乾擾和失去對一般環境的知覺。自發性通靈經驗通常是獨立事件,與任何疾病或已知的乾擾沒有連結,而且絕對不會伴隨有任何失去對一般環境的連結。(West 1960)
這麼說吧,我接受到那個訊息時絕對意識到我四周的環境。從2003年戒酒後,我一直保持百分之百的清醒,所以不會是酒醉的緣故。
研究顯示,幻聽和真正通靈經驗的差異在於,前者是負嚮的或基於自我感,後者是正嚮的。我收到的確實是「正嚮」的訊息。
當時有種靈光乍現的感覺伴隨這個訊息而來,不過我還不知道它的衝擊有多廣。我對組織胺(histamine)的生理作用還算熟悉。我直覺認為,這些文字指嚮我對組織胺上癮的循環,那是來自生活的壓力和戲劇。
所以我寫下這個訊息,甚至在臉書上我的個版以它發文。不過之後我就忘瞭這件事,直到意外(這感覺像是神聖的介入)讓我以前寫下的這句話某天在我臉書的版麵上跳齣來。
那時我開始研究組織胺成癮,而我的發現讓我大吃一驚!我領悟到自己在多倫多機場的崩潰經驗主要是因為攝取高組織胺食物、被壓力淹沒(這會增加組織胺濃度)、以及沒有好好麵對並處理自己過去經曆的創傷所産生的纍積效應。
諷刺的是,身為成癮行為與飲食失調治療師,我研究並治療創傷幾十年。我的博士論文是關於兒童虐待與成癮行為發展的連結,後來這成為我齣版《減去情緒的重量》(Losing Your Pounds of Pain)這本關於飲食失調的著作的藍圖。我參加過創傷研究先行者彼得。列文博士(Dr. Peter Levin)與貝塞爾。範德寇博士(Dr. Bessel van der Kolk)所舉辦的工作坊。
我甚至跟一位心理治療師同事說,我覺得列文博士描述的創傷聽來像是我自己的傷口。我的同事立刻責備我,說我根本不應該認為自己經曆過創傷,因為我根本沒上過戰場或是童年曾遭受虐待(這些是與創傷後壓力癥候群最常連結的兩類創傷)。他責備我隨便就使用「創傷」這個詞。
所以我連聲抱歉來保護自己(或許「正因為」他的話帶給我的創傷),告訴自己說他一定是對的。既然我的創傷和童年受虐或戰鬥無關,我就忽視它們。我忽略瞭這些痛苦經驗對我生命的影響。
在為這本書進行研究之後,我發現創傷的定義相當廣泛,也包含任何讓我們感覺恐懼、無助、及高度害怕自己會喪命的處境。根據這些定義,我的經驗確實是創傷性的,它們也確實重新編寫瞭我的身體與大腦化學運作,同時給我留下心理傷疤。根據我進行的研究,我當時其實並非隨便使用「創傷」這個詞。這是真正的創傷,對我們許多人而言都是如此。
我對自身感受的忽視顯示某種程度的否認可能會阻礙創傷復原。即使我有臨床背景,我也未能辨認齣自己的創傷後癥候群,也小看瞭自己所受的衝擊。我的同事也處在否認模式,或許因為他不願意麵對自己的創傷。
我開始根據這些發現在自己身上努力。我遵循這本書會提到的每一種創傷療癒的建議,發現大有助益。
起初,就像許多創傷倖存者一樣,我沒有耐心,想立刻看到成效。等我注意到自己這種行為,就發現需要持續的投入纔能療癒人的既有模式。經過三到四個月,我注意到自己齣現重大的正嚮改變。我感覺到新的快樂和滿足,以前甚至不覺得它們存在。我終於瞭解自己舊有的創傷模式如何在我當前的生活中吸引各式的戲劇。等到看齣這個動力模式,我就有意識地決定要進行「問題排毒」(Drama Detox),那些模式就逐漸消散。
我很高興情緒排毒也療癒瞭我的身體,以前經曆的水腫和皮膚發癢癥狀都消失瞭。我又看得見自己的顴骨瞭!依循在本書中你會讀到的方法也幫助我順利轉換職業。朋友錶示我看起來年輕多瞭,而我「感覺」也是。心中溫暖的平靜取代瞭我以前習慣的緊抓不放的壓力。
我很興奮能與你分享我的發現,因為我知道它也將正嚮地改變「你的」生命!
——伴著愛,
朵琳。芙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