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宣言:建構無懼風浪的終身投資計畫

投資人宣言:建構無懼風浪的終身投資計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William J. Bernstein
圖書標籤:
  • 投資
  • 理財
  • 財務規劃
  • 長期投資
  • 價值投資
  • 資産配置
  • 個人金融
  • 投資策略
  • 財富增長
  • 投資心理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投資金律》作者威廉.伯恩斯坦博士:「這次,我打算寫一本幾乎所有人——尤其是數以韆萬被趕鴨子上架的「投資組閤經理人」皆能輕鬆看懂的投資書籍!」

  ■基金之神約翰.柏格:「本書實質上是一段慷慨激昂的宣言——呼籲一般投資大眾應該擺脫華爾街金融巨鰐的剝削行為;並且瞭解真正決定股市報酬的殘酷原則。對於製定齣閤理而簡單的投資策略,《投資者宣言》可以說是正中紅心。 」

  這本書的目的
  是為瞭更快地理解大多數人為長期投資所做齣的常見錯誤
  並找齣一套永恆適用的投資原則

  △投資不是一場快速緻富的金錢遊戲
  「事實上,各位如果遵循本書的建議,我可以保證各位絕對不會成為世界富豪。可是,本書可以讓各位擁有最大機會過著舒適的退休生活,而且可以避免人生最後幾年陷入拮據生活——難道還有更值得推崇、更有意義的投資目標?」

  △投資不是一場尋求刺激的感官遊戲
  「如果各位想要的是刺激快感,不妨試試高空彈跳。如果想要娛樂,可以到紐約百老匯觀賞一個月的節目。我可以跟大傢保證,相較於投資消遣,高空彈跳要更安全、百老匯要更便宜。」

  △投資更不是一場較量高低的炫耀遊戲
  「金融投資市場吸引瞭我們社會之中最精明、最頂尖的人,而且他們通常也擁有最完整的資訊、最快速的電腦。每當各位買賣股票或債券,交易對手很可能就是這些天分最高、設備最完善、工作最認真的專業玩傢,各位在這場賽局擁有的勝算,大約等於你下一季成為洋基棒球隊先發三壘手的機會。」

  威廉.伯恩斯坦透過《投資人宣言》一書告訴我們的,是一套永恆適用的投資原則;遵循此原則,我們得以:
 
 ◇設計終身儲蓄和投資計畫;
  ◇擬定閤理的資産配置;
  ◇踏實掌握風險和報酬之間的關係;
  ◇更成熟處理各種常見於投資人的情緒與態度方麵的問題;
  ◇看穿金融産業的真相,免於業者的剝削。
  更重要的是:即使2008年的災難重現,你也能安然度過,全身而退。

  【寫在宣言之前】

  就在一、兩個世代之前,普通人即使完全缺乏處理金融投資能力,也不至於構成嚴重睏擾。可是,處在當前世界,我們每個人都被迫管理自己的退休儲蓄和投資組閤,因此為瞭維係閤理程度的財務生活品質,大傢都不得不深入瞭解金融投資。

  2008-2009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使得投資地貌顯得更加顛簸,但曆經時間考驗的投資原理,可以協助各位安然度過這段艱睏的投資旅程。這是個人投資者公認的草根英雄,也是暢銷書作傢的威廉.伯恩斯坦撰寫《投資人宣言》的動機。

  伯恩斯坦從一般個人對金融行為的興趣與瞭解齣發,闡述投資與儲蓄的問題,所以總是能夠體會當中的睏難——對那些缺乏專業訓練的人而言尤其如此。目前,金融市場剛曆經一場風暴,他以此為背景,深入說明一般投資人應該如何進行終身的儲蓄和投資,也闡述股票與債券投資的閤理資産配置,以及風險和報酬之間的關係。他透過《投資人宣言》一書:

  ●從金融發展史齣發,探索投資活動和投資組閤設計的理論基礎。
  ●就投資人在情緒與態度方麵經常呈現的問題,提齣看法。
  ●探討退休儲蓄投資方麵可能遭遇的實務問題,包括投資産業常見的剝削。
  ●說明退休儲蓄為何應該持有分散性投資組閤,並且闡述建構這類組閤的程序。
  ●談論「巴斯葛賭局」的概念:如何避免遭遇最糟發展情節。

  若論及哪個時機最適閤開始規劃自己的財務未來,那就是現在瞭。對於那些勇敢、紀律嚴謹而擁有資金的人,現在的金融市場最有條件提供理想的報酬。各位如果能夠秉持本書的建議,在投資大眾普遍陷入陶醉或恐慌情境,仍然得以保持清醒,就有機會避開金融陷阱,取得一搏的機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J. Bernstein)


  博士兼具醫學博士資格,是位神經科學傢,也是投資管理公司「效率前緣顧問機構」(Efficient Frontier Advisors LLC)的共同創辦人。他同時也是資産配置期刊《效率前緣》(Efficient Frontier, www.efficientfrontier.com)的編輯。伯恩斯坦齣版瞭四本暢銷書,包括《智慧型資産配置》(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or)與《投資金律》(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以及兩本經濟史方麵的著作:《富饒的誕生》(The Birth of Plenty)與《神奇交易》(A Splendid Exchange)。《智慧型資産配置》與《投資金律》備受各方好評,簡潔闡述在沒有財務顧問協助的情況下建構分散性投資組閤的方法。《錢雜誌》(Money)定期刊載他的專欄,伯恩斯坦的文章也常見於財經雜誌《巴倫》(Barron’s)、《共同基金》(Mutual Funds)、《美國醫療新聞》(American Medical News)與晨星公司。

譯者簡介

黃嘉斌


  颱大商學係,英國艾塞剋斯大學經濟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博士研究;曾經任職揚智投顧、潤泰投顧。目前從事專業翻譯,譯作甚豐。

圖書目錄

前言 006
序 010

第1章 金融簡史 020
緣起 021
幾近亡國的威尼斯 027
風險溢價顯著縮水 030
摘要總結 031

第2章 金融市場的本質 032
烏鴉與報酬 032
曆史與數學 037
高登先生的神奇方程式 044
數學細節:股利摺現模型 049
甜蜜的傢? 055
股市冒險 058
數學細節:風險 064
與上帝賭博 068
法馬的失敗嘗試 070
巨星包袱 074
傑剋.柏格計取對手 077
你想要運氣還是技藝? 085
債券基金:更平坦的競技場 087
摘要 087

第3章 投資組閤的本質 090
資産配置四大必要 092
資産配置兩大步驟 095
數學細節:平均數—變異數分析 104
運勢與分歧波動 106
追逐彩虹 109
摘要 114

第4章 鏡中敵人 116
內心的惡魔 118
不當行為 121
便宜的心理治療 137
摘要 146

第5章 盜匪之徒 147
烏煙瘴氣的「都會區」 148
基金遊樂園 155
摘要 162

第6章 建構投資組閤 163
終身財務規劃的基本概念 163
退休儲蓄的基本要點 165
定期定額?定期定值? 173
四類投資人,四種計畫 175
關於重新調整平衡的問題 188
數學細節:重新調整平衡、動能,與迴歸均值 192
好好教育小孩 195
摘要 197

第7章 核心要義 201
投資理論與曆史概述 202
無所不包的投資組閤理論 203
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204
正麵我贏,反麵你輸 204
付諸實踐 205

好書推薦 207
附註 210
謝詞 218

圖書序言



  大約8年前,我齣版最後一本投資相關書籍,當時決定不再寫這方麵的書,理由有兩點。

  第一、「金融」是個範圍受到相當限製的領域;真正明確的知識並不多。不論個人投資者,或甚至專業投資人,他們需要精通的知識實在很有限。金融學術界如果要整理一份清單,顯示真正必要閱讀的專門著作或論文,數量大概隻有幾十種。反之,對於普通醫生、社會工作者或科學傢,他們需要閱讀的著作,可能需要擺上好幾個書架,甚至好幾個房間。總之,我的最初兩本書,已經暢述瞭我對於金融領域想說的一切。這個情況直到目前纔齣現變化。

  2008-2009年發生的金融崩解,顯著改變瞭投資地貌;我先前的著作如果會在某個時候被超越的話,那就是現在瞭。這是個具有教誨功能的時刻(teachable moment),我準備利用這次機會,清楚而明確地倡導一套永恆適用的投資原則。

  1934年,現代價值投資科學之父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齣版他的钜作《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闡明目前普遍公認的股票/債券價值評估方法,這本著作甚至到瞭今天,仍然是任何每一個金融研究者的必讀經典。如同任何富於變化的綜閤性著述一樣,每位閱讀者的感受都各自不同。

  葛拉漢的文筆典雅,文章結構嚴謹,這本著作確實讓我心曠神怡,堪稱所有金融作傢的典範。他照亮瞭當時殘破不堪的股票/債券市場,那些過去不可一世的大企業,幾乎變得一文不值——總之,當時的環境與目前沒有太大的差異。

  就當時世代的投資人來說,葛拉漢稱得上是獨行者,他鑽研各種統計資料而提齣結論,認為任何擁有現金可供投資的人,如果不至少持有一些股票,那就太瘋狂瞭。他主張股票與債券各佔一半的組閤;現在,這種組閤普遍被視為保守,但在1934年,則被多數人視為過分魯莽。

  幾十年前,當我第一次閱讀《證券分析》,看到葛拉漢所描述的那些長久以前發生的混沌市況,不免讓我想起觀賞某部二流廉價電影《羅馬衰亡》(Fall of Rome)的感覺:蠻有趣的,但和現代金融市場的平穩狀態全然無關。

  我錯瞭——完全錯瞭。市場不再平穩,2008年到2009年之間的某些時候,市場價值評估和1934年之間的相似性,顯然高過我們多數人所願意接受的程度;相信不久之後的未來,相同的情況還會再發生。現在就如同「經濟大蕭條」最嚴重的期間,有紀律而勇敢的投資人,如果還擁有資金流動性,應該掌握大好機會。如果有什麼時候,是適閤審慎建構包含股票在內的長期投資組閤,顯然就是現在瞭。

  我不想再寫金融投資方麵的書,第二個理由和意識型態比較有關,而和金融經濟學本身比較無關。投資想要獲得成功,需要幾種技巧彼此配閤,很少人可以同時具備這些技巧——這是我相當不願意接受的論點,因為我畢竟已經寫過兩本投資書籍,強調任何人隻要擁有適當的工具,就能達成預期目標。

  我又錯瞭。多年來,不論通過電子郵件往來,或麵對麵交談,我曾經接觸數以韆計的投資人,卻歸納齣一項令人悲哀的結論:隻有極少數的人,有能力成功管理自己的投資。

  成功的投資人需要具備四種能力。第一、對於投資相關程序,他們必須覺得有興趣。這無異於木工、園藝,或為人父母。投資人如果不能享受資金管理活動,績效必然不理想;不幸地,多數人對於金融投資活動的愛好程度,就如同接受牙齒根管治療。

  第二、投資人需要具備相當程度的數學能力,此處所為謂的程度,當然不隻是簡單的算術或代數,甚至不隻是操作試算錶。想要掌握基本的投資理論,就必須擁有或然率方麵的知識基礎,而且還要有相當程度的統計學知識。不幸地,如同某位金融專欄作者多年前對我說的,對於90%以上的人而言,分數已經是勉為其難瞭。

  第三、投資人需要瞭解金融發展曆史,由「南海泡沫」到「經濟大蕭條」。上天保佑,如同我們即將看到的,即使是金融專業人員,對於這方麵也有點摸不著頭緒。

  投資人即使兼備這三種能力,如果欠缺第四項條件,一切還是等於零:他們必須具備嚴謹的情緒紀律,即使在水深火熱或資本即將崩解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按部就班執行策略計畫。「保持既定方嚮」:漲潮情況下,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碰到退潮,恐怕就不是那迴事瞭。

  根據我的估計,整體人口之中,大概隻有10%的人,可以具備前述任何一項條件。所以,兼具這四種條件的人,一萬個人恐怕纔有一個(換言之,10%的4次方)。這項估計或許有些太悲觀。這四種條件畢竟不是彼此獨立的:某個人如果夠聰明的話,他對於金融投資也比較可能感到興趣,甚至比較願意花時間瞭解金融曆史。

  可是,即使我們接受最樂觀的假設:有30%的人可以具備四種條件之中的任何一種。這種情況下,有能力自行管理投資的人仍然不到1%。縱使具備瞭這些條件,恐怕還會涉及某些個性、毅力或膽識方麵的議題。前述談到的最後一項條件,也就是傳奇投資人查爾斯.艾利斯(Charley Ellis)所謂「情緒遊戲」的從事能力,應該和另外三種條件完全獨立;華爾街散布著許多骨骸,他們都是知道怎麼做,卻做不到的人。

  就在前不久的一、兩個世代,對於普通人來說,缺乏金融投資能力並不是什麼瞭不得的缺陷。多數美國人根本沒有多餘的資金可供投資,而且大型企業的員工,經常都會參加公司設定的傳統確定給付製(defined-benefit,DB)退休金計畫,由專業經理人負責管理投資,然後提供退休者確定金額的收益。

  不幸地,就像是迪斯可舞一樣,確定給付製度已經步入曆史,美國人現在必須成為自己的投資經理人。如同牛群一樣,人們被趕入所謂的確定提撥製(defined-contribution,DC)計畫,包括401(k)s、403(b)s,還有最慘的457s。某種程度上來說,一般工作者是否應該管理自己的投資,理當取決於所具備的力量。

  這種情況就如同我們期待普通人可以自行擔任飛機的駕駛員,或傢庭外科醫生。荒唐可笑?如果要駕駛一大堆儀錶的飛機,或幫兒女割除盲腸,或許確屬異想天開,但對於管理自己的退休投資組閤,多數美國人的處境就是如此。

  事實上,任何正常人隻要經過幾個鍾頭的訓練,通常就可以單獨駕駛簡單的飛機;外科醫生有時候也會開玩笑錶示,他們可以教導黑猩猩如何進行程序不太復雜的盲腸切除手術。(真正睏難的部分,不是知道如何進行手術,而是知道何時應該動手術,還有手術前後的病人照應。)沒錯,正如同最近金融市場大暴走所彰顯的,如何安全而勝任地管理資金,即使對於頂尖的金融專傢來說,也經常難以掌握。

  因此,本書充滿許多認知失調。我喜愛投資活動,也樂於和大傢暢談這方麵的論述。麵對這個人人——不論他們願意與否——都要成為自身投資經理人的世界,協助小額投資人管理他們的退休投資組閤,看起來確實是相當崇高的目標。可是,很多情況下,這並不是切閤實際的目標。

  雖說如此,處在目前的市場狀態下,我實在忍不住又寫瞭一本簡單易懂的金融著作。我的第一本書《智慧型資産配置》(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or)顯然不成功。我感激來自各方麵的迴應,包括學術界和一般讀者。可是,很遺憾地,當親朋好友對我說:「嘿,比爾,你好像知道自己在講什麼,但我看到第2章的時候,就完全睡死瞭。」所以,我又寫瞭第二本書《投資金律》(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這本書的訴求對象,是普通大學文科的畢業生。這次引起的抱怨稍微少一些,但還是有不少牢騷,有些人認為我使用的錶格、圖形和範例太復雜瞭,而且完全沒必要。

  這次,我打算寫一本幾乎所有人,尤其是數以韆萬計被趕鴨子上架充當投資組閤經理人的大眾都能接受的書。可是,我又不想完全拋棄那些內容稍微深奧的論述,所以我就把這方麵內容,從正文中隔開,擺在另闢的欄位「數學細節」,供受過數學訓練的讀者參考。這些論述並非必要,但有助於更深入理解相關投資程序。

圖書試讀

第3章:投資組閤的本質
 
由於不能預測未來,所以我們需要分散投資。
——保羅.薩繆爾森
 
如果可以的話,不妨設想一下1989年12月即將退休的某位日本投資人。旭日之國冉冉上昇;東京皇宮附近土地的價值,甚至超過整個加州房地産,日本生意人大肆併吞美國企業與土地,就像吃薯條一樣。日本製造業者摧殘歐洲與美國競爭同業,不斷提供價格低廉、品質優異的汽車與消費品。短短20年之間,豐田在美國銷售的汽車數量,就不亞於通用汽車。
 
所以,不令人意外地,日本股票提供給日本退休人士的報酬,不隻是不錯而已。過去20年,每投資$1於東京證交所掛牌股票,就能成長為$57.23。我們虛構的這位日本退休者應該可以安享天年,與傢人共度快樂時光,在夏威夷擁有度假彆墅,凡是心中想要的東西,都應有盡有。
 
不幸地,故事的結局並不圓滿。隨後的19年內,由1990年到2008年,投資日本股票的每$1,價值隻剩不到60美分,而且這是把股利再投資考慮在內。不過由於1989年當時的日本股價實在偏高,因此也沒有多少股利可供分派。
 
除非分散投資,否則你就可能碰上日本投資人在1989年之後遭受的命運。
 
所以,他的投資組閤不足以因應其壽命。他每年提領的比率閤理,相當於1990年投資組閤價值的5%,結果到瞭2002年,資金就告罄瞭。更可怕的是,他目睹著這一切發生。到瞭退休的第二年,由於整體股票市場下跌,加上他的提領,投資組閤就隻剩下一半價值。
 
如果擁有部分債券,結果顯然會好多瞭。他如果同時投資美國與歐洲股票市場,結論將全然不同。
 
身為美國投資人,這個故事是否讓我們覺得沾沾自喜?不當如此,因為相同的故事也可能發生在2008年退休的美國人身上。未來20年,美國股票的錶現可能顯著落後日本股票,就如同1970年到1989年之間的情況。另外,某些海外股市,或國內的某些股票或債券類彆,錶現可能遠超過美國與日本大盤。當然,美國股市也可能繼續保持最耀眼的演齣。將來的事情,誰也不知道。

用戶評價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徹底改變瞭我對“成功投資”的定義。之前,我總是把成功等同於短期內的暴利,或者跑贏市場指數。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投資成功,在於能否構建一個可持續的、能夠為我實現財務自由和人生目標的計劃。作者並沒有給齣所謂的“秘籍”或者“捷徑”,而是深入淺齣地闡述瞭構建一個紮實投資體係的底層邏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投資心態”的章節,它詳細分析瞭我們在麵對市場波動時容易産生的各種情緒化反應,比如貪婪、恐懼、焦慮,以及這些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書中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方法來調整和管理這些情緒,例如建立自己的投資規則,定期迴顧和調整計劃,以及培養延遲滿足的能力。我嘗試著去踐行書中的一些建議,比如設定明確的投資目標,並且把它們寫下來,定期提醒自己。同時,我也開始更加關注自己的投資行為是否符閤我的長期目標,而不是被短期的市場噪音所乾擾。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投資不僅僅是關於金錢的增值,更是關於自我認知和自我約束的修煉。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引導我一步步走嚮成熟的投資之路,讓我明白,真正的投資智慧,在於內心的平靜和長遠的眼光,而非市場的瞬息萬變。

评分

這是一本能夠讓你擺脫“投資焦慮”的指南。在讀這本書之前,我總是擔心自己投資的方嚮不對,擔心自己會錯過重要的投資機會,或者擔心自己會因為某個錯誤的決策而損失慘重。這種焦慮感讓我常常夜不能寐,甚至影響瞭我的正常生活。然而,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滌蕩瞭我內心的不安。作者在書中強調瞭“過程導嚮”的重要性,而不是過分糾結於短期的結果。它教會我如何建立一個穩定、可預測的投資流程,並且相信這個流程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為我帶來豐厚的迴報。書中關於“紀律性”的闡述也讓我受益匪淺,它告訴我,投資的成功往往在於能否剋服人性的弱點,堅持執行既定的計劃。我嘗試著去建立我的“投資儀式”,比如在每月的固定時間,我會花一個小時來迴顧我的投資組閤,並且根據我的計劃進行微調。這種有規律的、有計劃的投資行為,讓我感到更加踏實和安心。它讓我明白,投資並非一場賭博,而是一場需要耐心、智慧和毅力的馬拉鬆。這本書讓我卸下瞭心理包袱,讓我能夠以更加平和的心態去麵對市場,去享受投資的過程,並且相信,隻要我堅持下去,我的財務未來一定是光明的。

评分

這是一本能夠讓你重新審視自身財務狀況,並勇敢邁齣改變步伐的書。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使用太多晦澀的金融術語,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投資理念闡釋得淋灕盡緻。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主動學習”和“持續進化”的強調。投資市場一直在變化,昨天的經驗可能無法適應今天的環境。這本書鼓勵讀者不要停留在原地,而是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瞭解最新的市場動態,並根據自身情況和市場變化,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這一點對我來說尤為重要,因為我曾經有過因為固守舊觀念而錯失良機的經曆。書中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學習資源和方法,比如如何辨彆信息的真僞,如何找到可靠的投資信息來源,以及如何評估自己的投資知識體係。這讓我覺得,構建一個終身投資計劃,不僅僅是財務上的規劃,更是一個持續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它讓我明白,投資的成功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期的積纍和不斷地迭代。這本書就像一個催化劑,點燃瞭我對知識的渴望,也讓我對未來的投資之路充滿瞭信心和期待,知道自己有瞭明確的方嚮和學習的動力。

评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瞭非常深刻的啓發,尤其是對於我這種對投資市場總是抱著一種既渴望又擔憂心態的讀者來說。作者用一種非常真誠且具有說服力的方式,為我們描繪瞭一幅關於“終身投資”的宏大藍圖。書中並沒有直接告訴你“買什麼股票能賺大錢”或者“預測下一次市場崩盤的時機”,這一點我非常欣賞。相反,它更側重於構建一種思維模式,一種應對不確定性、並且能夠長期堅持下去的投資哲學。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風險認知”的探討,很多時候我們對風險的理解過於片麵,要麼過度恐懼,要麼又懷著僥幸心理。而這本書則引導我從更宏觀、更理性的角度去審視風險,把它看作是伴隨投資過程的必然元素,而不是需要拼命迴避的洪水猛獸。它教會我如何通過分散投資、長期持有以及持續學習來管理風險,而不是試圖去預測那些難以捉摸的市場波動。這種“擁抱風險”的態度,反而讓我覺得更加安心,因為我不再是被動地受市場擺布,而是主動地與市場對話,並且有瞭一套清晰的應對策略。書中對“復利的力量”的闡釋也讓我醍醐灌頂,長期來看,時間纔是最強大的投資助推器,而我一直以來過於關注短期的收益,反而忽略瞭時間的魔法。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投資目標和時間跨度,從更長遠的視角去規劃我的財富增長,這對我建立一個真正無懼風浪的終身投資計劃至關重要。

评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直接的改變,是讓我從一個“追漲殺跌”的散戶,變成瞭一個更加理性、更加有耐心、並且更加有計劃的投資者。作者在書中詳細地闡述瞭如何根據自己的年齡、風險承受能力、以及人生階段,來量身定製一套屬於自己的投資方案。我曾經一直以為,投資計劃都是大同小異的,隻要跟著大眾的建議走就可以瞭。然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每個人的情況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適閤彆人的計劃,不一定適閤自己。書中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工具和框架,幫助我更好地認識自己,比如對自我風險承受能力的評估,對人生目標的梳理,以及對現金流的規劃。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步驟,一步步地完成瞭我的“投資宣言”,並且把它們貼在顯眼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這一點對於我這樣一個容易被外界聲音乾擾的人來說,簡直是救星。它讓我明白,我的投資決策應該基於我的個人情況和長期目標,而不是市場的短期情緒或者彆人的建議。這種“量身定製”的理念,讓我覺得投資變得更加 personal,也更加有意義,讓我能夠真正地建立起一個能夠陪伴我一生、並且為我保駕護航的投資計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