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小学生的世界地理【上册】:美国最会说故事的校长爷爷,带你用旅行者的眼光发现世界【全美中小学生指定读物】(全彩插图版)

给中小学生的世界地理【上册】:美国最会说故事的校长爷爷,带你用旅行者的眼光发现世界【全美中小学生指定读物】(全彩插图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Virgil Mores Hillyer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跟着美国最会说故事的校长爷爷,一起探索世界的故事吧!
全美中小学生指定读物,西方家庭必备经典书
50位教育人士、读者一致推荐,国中小学生必读「跨领域」、「知识性」读物

  ★「第37次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推介评选活动」获选书籍
  ★香港诚品童书类排行榜TOP10
  ★美国外交部鼎力推荐,美国中小学生的最佳读物
  ★入选「影响中国孩子一生的十大图书」
  ★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教育部推荐「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

  ◎全球超过10,000,000人读过的世界地理,遍及美国、韩国、日本、中国
  ◎获选美国中小学最佳读物
  ◎1924年首印后,不断再版,至今仍然是美国卡尔维特学校的明星课程

  让擅长将知识化做篇篇动人故事的校长爷爷,
  以孩子的视角、旅行者的眼光讲述世界地理,瞬间拉近地图与孩子的距离;
  本书更新增:
  各大洲小档案,简单查阅世界五大洲的重要地理概念;
  国家小档案,轻松了解不可或缺的世界各国知识;
  重点复习,整合统整各个国家的重点学习观念;
  动动脑,想想看,让孩子检查是否真正了解地理讯息!

  一本书,结合地理知识的快乐旅行,让孩子从旅行的角度,
  轻松愉快的了解世界地理,严肃的地理也瞬间变成可爱有趣的事情了!

  世界这么大,地球上有好多个国家,要记住这么多世界知识,是不是觉得很难呢?
  其实,地理也可以学得简单又有趣!

  你知道,只要伸出左手,就可以轻松理解墨西哥湾旁边的地理概念吗?
  你知道,只要把欧洲地图转半圈,就可以看见一个爱踢足球的老奶奶吗?
  你知道,冰岛虽然叫「冰」岛,上面却有许多火山与温泉吗?
  你知道,「阿根廷」是银子之都的意思,但当地的银矿资源却很少?

  《给中小学生的世界地理》带你一起旅行五大洲、七大洋,
  让地理不再枯燥无味、让知识变成可爱的故事!
  让学习地理就像旅行,轻松、愉快、丰富、完整!

本书特色

  ‧运用简单、有趣的口吻,让孩子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增进地理知识。
  ‧就像亲切的爷爷在讲古,每一个地理故事都彷彿身历其境,加深孩子的学习印象。
  ‧听故事就能秒懂全世界,让枯燥无味的课程都能灵活运用在生活知识上。

得奖与推荐记录

  ★「第37次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推介评选活动」获选书籍
  ★香港诚品童书类排行榜TOP10
  ★美国外交部鼎力推荐,美国中小学生的最佳读物
  ★入选「影响中国孩子一生的十大图书」
  ★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教育部推荐「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
  ★被评为「影响中国孩子一生的十大图书」

  【教育界人士强力推荐】
  李裕光(昶心蒙特梭利学校校长)
  李家同(清华大学教授)
  郑婉琪(之道学习创办人)
  周郑州(全人实验高级中学)
  林光义(慧灯中学创办人)
  李崇建(畅销书《没有围墙的学校》作者)
  彭菊仙(亲子教养书作家)
  刘旭钦(全国教师会)
  谢国清(全国家长团体联盟前理事长)
  李秀贞(各级学校家长协会理事长)
  张荣辉(中小学校长协会荣誉理事长)
  吕理政(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
  叶建良(台南图书馆馆长)
  花梅真(明德国小老师)
  连瑞琦(河堤国小老师)
  黄学仁(彭福国小老师)
  颜如祯(日新国小老师)
  何素琴(信义国小老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维吉尔.希利尔(Virgil Mores Hillyer)


  美国杰出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小学教育,酷爱历史和艺术,喜欢旅行。出生于麻州韦茅斯镇。哈佛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在纽约的白朗宁学校教了两年书,随后迁往巴尔地摩,担任卡尔维特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希利尔创建的小学函授教育系统,即「卡尔维特学校体系」,惠及世界各地的政府雇员、领事、军官和传教士的子女。

  当希利尔校长于1899年到美国卡尔维特学校(Calvert School)走马上任时,他还是一个年仅24岁的年轻人。然而,他有天生的教学异能,了解孩子需要什么,知道如何讲孩子才能听明白,以及孩子成长的规律。

  希利尔校长认为,孩子们写作、阅读和数学的基础必须扎实。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学生应当接受历史、艺术、地理和科学的系统教育,意在培育熟悉周遭世界得全方位学生。希利尔深感传统教科书的枯燥无味,立志为孩子编写一套读起来兴味盎然的历史、地理和艺术读物,这便是这套书的由来。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前言

用旅行者的眼光,发现世界的故事


  这套书是为了这么想的人而写的:「以为天堂只在天上,地狱只在地下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伦敦或巴黎的人;会把「丹麦人」误以为是一种狗的人(因为丹麦人的英文Dane 看起来像狗的名字)。

  这套书将用旅行者的眼光去发现世界,而不是用商业眼光看待;
  告诉孩子:地平线之外,还有哪些国家、发生哪些事情;
  告诉读者:世界上不是只有七大奇蹟,还有更多更多的奇蹟。

  当我还小的时候,住在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那个时候,每到感恩节,都可以看到六种馅的甜饼:苹果、桃、蔓越莓、奶油冻、碎肉和南瓜,但是我只能选两种吃,而我从来都没办法做出满意的选择。当我在本书中要选择地点或主题来讲述时,我遇到了同样的难题。世界上有太多太多「非常重要」的地方得在第一部分提到,因此,下面这种情形很难避免:有些读者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某个国家、某个地方被省略了,尤其是读者就住在那里时。

  当我还小时,地理是一个与气候、贸易、工业、制造业、各种各样的特产联系在一起的讨厌名字。世界上每个地方的主要特产,不是玉米、小麦、大麦、黑麦,就是黑麦、大麦、小麦、玉米,或者大麦、玉米、黑麦和小麦。在我的地理概念中,希腊是个特例,因为我以为那里不产小麦、玉米、大麦和黑麦。地理成了以食物为概念的地理(因为只和吃有关),我把地理的重要性搞错了。

  这本书,其实是一本给孩子的环游世界旅游书

  我喜欢地理书上的图片和地图,但讨厌上面的文字。除了偶尔的一小段文字还有点可读性之外,其余的都枯燥无味;到处都是令人晕头转向的大标题、次标题、小标题:什么家庭作业、註释、学习地图、给老师的建议、帮助、指导、问题、评论、疑问、练习、背诵、课程、图片等等。

  我在上学时,世界对我而言如同一个柳丁。学过的所有知识中,我只记得三件事:荷兰儿童穿着木靴、爱斯基摩人住在冰块盖的房子里、中国人用筷子吃饭。

  就像背九九乘法表的口诀,地理课上也有一些问答题,老师捧着书本照着唸。老师问:「美国人的生活状态怎样啊?」一个口齿伶俐的十三岁男孩回答:「他们贫穷野蛮,住在破旧的小木屋里。」对于这个令人震惊的回答,老师不动声色地说:「不,这是接下来,爱斯基摩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个问题的答案。」

  当轮到我来教九岁小孩地理时,我发现手边的书不是太商业化、世俗化,不然就是走到另一个极端:过于刻板或幼稚。统计和抽象大大超出了九岁儿童的理解力,而随意地讲述其他国家小孩的故事,对学习地理没有帮助。

  我是经验老道的旅行者,到过世界很多国家,走过的距离加起来可以绕地球五圈,我应该写本自己的地理书。

  事实证明,我真的是太自负啦!当我对全班的学生讲述旅行见闻的时候,完全是信手拈来,学生兴致很高,听得津津有味。于是我找了个速记员,逐字逐句将我的讲课内容全都记了下来。但是当我在另一个班上看着这些记录照本宣科时,却发现单纯的讲述内容还是太缺乏条理,不具备一本书应有的脉经。因此,我必须不断地去尝试,因为孩子的反应是无法预测的。没有人能轻而易举地准确说出孩子的所思所想,也没有人能一次就让他们理解。事先假定他们应该知道或不知道某个名词,都是徒劳的;耸人听闻或恐怖的字词,他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是一些更容易的单词却常常会产生误解。

  我在课堂上读过一本写给孩子看的出色旅行书,作者这样写道:「我们到了,又累又饿,找了家旅店安顿(英文是:find quarters)了下来。」孩子们还以为是旅行者在旅店里捡了好多二十五美分的铜板!(在英文中,「find quarters」是安顿的意思,但是孩子把「quarter」理解成美元二十五分铜板。)

  然后我向他们讲述威尼斯的叹息桥(bridge of sighs),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被判处死刑的犯人过桥时的情形。随后我问,有谁能告诉我它为什么叫叹息桥。一个男孩说道:「因为它的尺寸(size)很大。」一个小女孩对这个回答很不以为然, 说道:「因为它有很多个侧面(sides)。」一个来自义大利的男孩牵强附会地说:「可能是因为他们使用大镰刀(scythes)。」第四个小孩说:「因为这座桥属于一个名叫赛的(Cy’s) 男人。」( 尺寸的英文size、侧面的英文sides、大镰刀的英文scythes 以及英文名字「赛」的所有格Cy’s 都与sighs 发音相同或相近,孩子才会有这么多五花八门、令人啼笑皆非的解答。)

  地理,其实就是对全世界的探索

  研究地图几乎对所有小孩来说都是件有趣的事。一张地图就如同一个迷宫,而碰上陌生的新地名,对孩子来说甚至比迷宫还复杂。不过,若是没有名字和地点,地理根本就不是地理了,它只存在于童话中。因而研究地图和地名非常重要,上地理时,墙上如果能挂张大地图是最理想的。

  对孩子来说,地理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探索。按照国家做出分门别类的剪贴簿,很容易就可以贴满整整一大本。毕竟图片、时事新闻、期刊和礼拜天报纸的剪报,以及旅游局的宣传页,剪贴簿的可选材料太丰富了!很多图片都是出版物上常见到的:印度的神庙、中国的宝塔、非洲的野兽、巴黎的公园。把这些图片收集在一起,孩子都可以自己编地理杂志了。除此以外,收集邮票也是充满乐趣的事,对于到了一定年龄的男孩子来说,收集某种物品特别有趣,有些男孩甚至到长大后,还有这种嗜好。

  读过这本书,让孩子往后的旅途,更加深刻

  当然,学习地理的最佳方式是旅行,不过可不能学那些行色匆匆的商务人士。因为他们停留在一个城市的时间往往只有一小时,可能前脚刚到罗马,后脚就得离开了。他们总是急急忙忙地登上一辆计程车,一边看着手上的小纸条,一边指挥司机说:「这里只有两个地方是我想看的,圣彼得大教堂和圆形大剧场。请用最快的速度载我到那两个地方,然后把我送回车站。」接下来,司机将他们载到了圣彼得大教堂,然后我们的商务人士把脑袋伸出车外,迷惘地问司机说:「请问,这是大教堂还是大剧场?」

  在我出生的那个小镇上,有一个老头儿相当出名,知道为什么吗?这个老人有名的主要原因居然是:他说自己一生中从未去过离家十六公里以外的地方。如今,旅行变得如此简单,每个人孩提时就可能怀有将来出门旅游的愿望。这套书就是为所有心怀渴望的人准备的。希望能借由简略的提示,让孩子了解世界上有哪些值得参观的地方,这样等到日后梦想成真的时候,就不至于让旅行变得毫无意义。就好比某些愚蠢的航海员,他们的足迹遍佈全世界,但是在最后回航的时刻,身上除了一只鹦鹉和一串玻璃珠子外,竟然一无所有。

  环游世界的列车即将开启,请各位乘客上车!

  在我小的时候,保姆曾经带我去车站看火车。我看到一个戴蓝帽子、穿着有铜扣子蓝衬衫的男人拿着喇叭喊:「所有往巴尔的摩、费城、纽约方向的乘客,请上车!」然后,他会挥舞手臂,示意火车可以开动了。保姆告诉我说,这个男人是车掌先生。

  所以每次一从车站回到家,我就会戴上帽子,然后学车掌先生那样喊:「所有往巴尔的摩、费城、纽约方向的乘客,请上车!」一遍又一遍,翻来覆去,乐此不疲。到了最后,家人忍无可忍地对我说:「拜託,不要说了!」

  然而,我还是悄悄地在心底祈祷:等我长大了,我要当一个车掌,头戴蓝帽子、身穿有铜扣子的蓝衬衫。现在,虽然我已经长大了,我仍然要为大家当一回「车掌」,透过这本书带大家去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带大家绕整个地球走一圈!

图书试读

【摘文1】美国:一块有着密密麻麻补丁的被子
 
英文名称: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总面积:983万平方公里          
人口数:3亿2千多万人
首都:华盛顿特区                   
最大城市:纽约
货币:美金                           
语言:英语
主要农产:小麦、玉米
 
要想让一座医院、图书馆或者博物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可能得捐出百万美元,但是,有一个人却什么钱都没花,什么事都没做,没有贡献什么,甚至没有提出要求,却让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地区──北美和南美两块大陆,以他的名字命名,而且我们会永远这样叫下去。这个极为平常、几乎不为人知的人叫「亚美利坚」(America)。
 
你口袋里有一枚水牛图案的美元硬币吗,五分钱的那种(编註:1913到1938年制造)?如果没有,你可以去借一枚来瞧瞧。这枚硬币的正面是一个人像,你可以从他的头发样式看出这是一个印第安人。你知道为什么在硬币上画的是印第安人,不是白人吗?硬币的反面是一头水牛的画像,你想想,为什么不是马或乳牛?
 
原来,很早以前,这个地方根本没有什么白人、马或乳牛,而是有很多印第安人和水牛。如今在美国,印第安人和水牛的数量已经非常少了,因此,硬币上刻着印第安人和水牛,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美国最早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最早的动物是水牛。
 
如果你仔细看硬币上的字,你会发现上面写着「美利坚合众国」,这是美国的全名。如果我们每次都说美利坚合众国的话好像太冗长了,因此,我们通常说「美国」,或简称为「U.S.A.」。
 
你看过左边这幅画吗?一名个子很高的男人,穿着一套像是用美国国旗做的衣服:红白相间的条纹裤子,长长的燕尾上衣,戴着一顶满是星星的帽子。其实,这不是历史上的真人,但他却是美国的象征,我们称这位穿着国旗装的老头儿为「山姆叔叔」。美国全称省略成的「U.S.」,也有人说这是山姆叔叔(Uncle Sam)的缩写。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