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描述
鬥數命理新篇,張開捲撰。一冊平裝上下二捲。一九四九香港紫微鬥數命理硏究社初版。現據虛白廬藏一九七二年香港崑崙齣版公司再版修復復刻齣版。
紫微鬥數,又稱「飛星紫微鬥數」,相傳為【宋】陳希夷所創。據【清】何汝檉《地星會源》的說法,飛星講[算]命,有三種:一是「紫微鬥數」(即本書的「紫微鬥數」)、一是「小飛星」(當即《續道藏》中的「紫微鬥數」(「術天機」),及《閤併十八飛星紫微鬥數全集》中的「十八飛星」)。 第三種是《地星會源》的飛星術。然而,流傳至今,則隻有第一種「紫微鬥數」尚流行。坊間紫微鬥數古籍稀少,幾十年來,有關第一種「紫微鬥數」的清代或以前的古籍刻本,隻有《紫微鬥數全集》及《紫微鬥數全書》,以及近年發現的明刊本《紫微鬥數捷覽》。便加上虛白廬藏紫微鬥數古鈔本如《鬥數綱要》、《鬥數秘鈔》、《鬥數演例》、《紫微鬥數之捷徑》以及民國王裁珊《鬥數宣微》(初集)(二集)、《鬥數觀測錄》(以上皆輯入心一堂術數古籍珍本叢刊),也隻有寥寥數種。
明清兩代星命學,主要以星學(七政四餘) 、子平學(八字)閤參(如《文武星案》),或單以七政四餘、子平論命。到瞭民國初年,則以子平為主流。直至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紫微鬥數」在香港、颱灣等地流行,與子平命學分庭抗禮。
近代「紫微鬥數」興起背後的關鍵,先是民初王裁珊《鬥數宣微》(初集)(二集)、《鬥數觀測錄》,另一是張開捲《鬥數命理新篇》。前者對紫微鬥數術的安星法、推斷原則及方法加以整理、簡化:如將古書中一百多星曜訂正為六十四位,統一不同的安星法則;對古籍中的論說修改及發展,如「十二宮假藉拆用」等法,又多有發明,嘗試把原紫微鬥數術應用到堪輿、占蔔之上等。
而本書張開捲《鬥數命理新篇》,更是真正意義上開創「紫微鬥數」現代化的先河。從理論上,提齣「虛星說」─星鬥一如代數中ABC符號,也套用瞭現代統計學、歸納法、演繹法去解釋紫微鬥數等傳統星命學。從內容上,「然坊間新舊版,已無一信本,亂象叢生,謬理疊齣, 若不經徹底清源之重編再訂, 將愈久而失其真, 此即《鬥數命理新篇》所由作之始意也。求人定勝天之道……此所由作之深意也。」作者大刀閣斧的改編、改良傳統的「紫微鬥數」,給閤「舊法叢辰、太乙、天人五行諸傢」及作者實驗心得,成為一種「徹底改良之一種推命技術」。其中五行局、星的五行屬性,又多與他書不同。對命主身主、定格局法有獨到見解。形式上,以一現代教科書的形式, 務使初學者也能看懂, 加以很多圖錶,又發明以甲乙丙丁戊級去將星分級,使「紫微鬥數」真正的普及。
稍後香港陸斌兆(著名中醫師,後移居美國)《紫微鬥數講義》及颱灣大部份的紫微鬥數流派,都深受影響。可以說,現代流行的「紫微鬥數」內容及形式上實際大都深受本書《鬥數命理新篇》─張開捲改良的「紫微鬥數」的影響。
為令本書不緻湮沒,特以最新技術清理版麵精印,一以作星命術資料保存珍藏,一以供同道中人參考研究。
本書特色
●必讀「紫微鬥數」經典名著
●真正意義上開創「紫微鬥數」現代化的先河
●改編、改良傳統的「紫微鬥數」
●現代流行的「紫微鬥數」內容及形式上深受本書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