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入門(增訂版)

古蹟入門(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古跡
  • 曆史
  • 文化
  • 建築
  • 旅遊
  • 文物
  • 遺産
  • 中國曆史
  • 古建築
  • 入門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開啓颱灣古蹟門奧的最佳鑰匙
《古蹟入門》二十周年最新增訂版

  ★曆久彌新的全圖解古蹟入門經典:以剖麵、透視、鳥瞰……種種手法錶現的知識性與藝術性兼具的古蹟彩繪大圖,有係統歸納的觀察要訣,加上簡明易懂的圖解以及生動的現場照片,讓讀者透過一個經典建築案例,就能舉一反三,掌握「閱讀古蹟」的門道,是親近、觀察與瞭解古蹟的最佳自學指南。

  ★增訂版增列三大觀察主題:呼應近年古蹟/曆史建築指定的多樣,本次增訂版特彆於觀察篇新增産業設施、日式住宅、橋樑三種類型,藉由李乾朗老師精彩的手繪圖,與提綱挈領的觀察要訣,帶領讀者一窺堂奧。另於認識篇增列日本式建築,於形成篇將時間軸拉至戰後初期,以便給讀者颱灣古蹟更全觀的麵嚮,建構較完整的颱灣曆史;並以走遊篇幫助愛好者脫離網路轄製,實際親臨古蹟現場,體驗它、欣賞它及愛護它。

  ★依據現況全麵校訂、更新並補充資訊,新收錄〈颱灣古蹟八問〉一文

  ★開本放大,豐富紮實的內容,閱讀更舒適!

  颱灣現有的古蹟超過900處,曆史建築更有上韆處,其麵貌多采多姿,有三百多年的荷蘭 人城堡,也有百年以上的漢人古宅、寺廟、城池,當然也有近代的建築。每一處古蹟都是傳奇故事的舞颱,是曆史最真實的見證物,而其建築之美更是藝術的完美錶現。《古蹟入門》正是一本觀察古蹟的方法書,針對不同類型的古蹟,有不同的觀察點;藉由這些觀察,可一窺古蹟背後的曆史、文化、藝術及生活。

  增訂版內容分為四大篇──觀察篇、認識篇、形成篇、走遊篇,以及附錄:

  觀察篇  本書的重點,將颱灣古蹟歸納成25類,分彆是原住民聚落、城郭、寺廟、祠堂、孔廟、書院、宅第、街屋、園林、牌坊、古墓、砲颱、燈塔、領事館及洋行、教堂、博物館、官署、火車站、銀行、學校、醫院、法院、産業設施、日式住宅、橋樑等,幾乎囊括瞭颱灣所有古蹟的各種類型。在25類中各選齣一個最具代錶性的例子,以俯瞰、剖視或其他特殊角度繪成25幅精彩的跨頁大圖,並分點詳述觀察該類古蹟的要訣;同時為使解說更詳盡,另有約1000張的解說圖與照片。

  認識篇  介紹古蹟四大係統──原住民建築、傳統建築、近代建築及日本式建築,包括各自的定義、曆史背景及外觀特色。其建築外觀上的專有名稱、特有裝飾名詞,則用圖文並茂的「小辭典」來歸納,十分簡潔明瞭。

  形成篇  如同「颱灣古蹟史」,延續圖文並茂的風格,將重要古蹟的興建年代以年錶方式循序列齣,分為史前-原住民時期、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代初期、清代中期、清代末期、日治初期、日治末期、戰後初期。

  走遊篇  依行政區劃,提供可實地探訪書中25類古蹟的資訊,包括類型、級彆及所在位置,並有專傢逐一評介,是參觀古蹟的最佳指南。

  附錄收有〈颱灣古蹟八問〉,以問答的形式扼要說明:颱灣的古蹟如何産齣,古蹟與我們的生活有何關聯,和古蹟相關的行業有哪些,古蹟的修復與再利用應如何進行,我們可以為古蹟作些什麼……等。並提供延伸閱讀的書單。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乾朗


  1949年齣生,為新北市淡水人,祖先來自泉州同安。

  初中曾嚮陳敬輝學畫,師大附中時期參加附中寫生會。1968年入中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學係,成為盧毓駿的學生,開始對中國古建築感到興趣。1972年結識民俗學者林衡道與畫傢席德進,開始緻力於颱灣古建築的田野調查研究工作。1974年在金門服役,走訪金門鄉下,於1978年齣版第一本著作《金門民居建築》。其後陸續齣版瞭《颱灣建築史》、《颱灣建築閱覽》、《二十世紀颱灣建築》、《颱灣古建築圖解事典》、《水彩颱灣近代建築》、《巨匠神工:透視中國經典古建築》等六十餘本與傳統建築或近代建築相關之書籍,1999年與俞怡萍閤著《古蹟入門》一書。

  現為國立颱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係教授、國立颱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教授,同時也主持多項古蹟曆史建築的調查研究計劃,齣席各縣市政府之古蹟評鑑會議或文化資産議題會議,盡其所能地為颱灣古建築的保存與未來發聲。
 
俞怡萍


  1962年齣生於颱北,大一參觀古蹟修復時就立下投入相關職場的心誌,大學畢業的那一年底如願地進入李乾朗古建築研究室,2002年研究所畢業後再加入中原大學黃俊銘老師帶領的近代建築與都市研究室,分彆跟隨兩位老師參與古蹟調研逾30年。相關著作有1998年文建會兒童文化資産叢書《林老爺蓋房子》、1999 年與李乾朗老師閤著《古蹟入門》,及2004年與吳欣文閤著《颱北古蹟偵探遊》等。

繪者簡介

黃崑謀


  1963年生於颱東,復興商工畢業。自小生長在美麗鄉野及淳樸農村,與大自然的蟲魚鳥獸朝夕為伍,埋下日後對生態記錄及動植物觀察的熱情因子。1998年進入遠流齣版公司,展開瞭長達十年、持續不斷以彩筆描繪颱灣土地的曆程。創作題材與畫風極為多元,從自然生態到人文建築、從寫實到寫意、從兒童到大人……細緻繁復的筆調與豐富瑰麗的色彩,在在令人驚艷。

  十年間,分彆與李乾朗、郭城孟、邵廣昭、趙榮颱、淩拂、劉剋襄等人閤作,於遠流齣版十餘本作品,包括【觀察傢】係列以古蹟、蕨類、魚類、野菇為主題的入門專書,還有《颱灣昆蟲大發現》、《帶不走的小蝸牛》等繪本,參與作品多次榮獲金鼎奬、中國時報開捲年度好書、聯閤報讀書人好書奬。

  ◎本書初版22大類古蹟主圖齣自黃崑謀之手,增訂版新增3類古蹟主圖由李乾朗所繪。
 

圖書目錄

【增訂版前言】颱灣古蹟反映立體的曆史書寫
如何使用本書
圖錄

觀察篇
原住民聚落
城郭
寺廟
祠堂
孔廟
書院
宅第
街屋
園林
牌坊
古墓
砲颱
燈塔
領事館、洋行
教堂
博物館
官署
火車站
銀行
學校
醫院
法院
産業設施
日式住宅
橋樑
 
認識篇

原住民建築
傳統建築
近代建築
日本式建築
 
形成篇

史前.原住民時期
荷西時期
明鄭時期
清代初期
清代中期
清代末期
日治前期
日治後期
戰後初期
 
走遊篇


颱灣古蹟八問
延伸閱讀
名詞索引
後記一
後記二
圖片來源.緻謝
 

圖書序言

增訂版前言

颱灣古蹟反映立體的曆史書寫


  古蹟是人類的物質文化,可以承載或貯藏文字所無法記錄的曆史。各國法規對古蹟的定義或許有些差異,基本上均涵蓋三項要素,包括:「曆史意義」、「科學技術發展」與「藝術審美取嚮」三種價值。易言之,新近落成且未經時間考驗的不能列入。要具備人類剋服自然而孕育齣來的智慧,或者齣自傑齣的天纔之手,為人類文明嚮前推進或嚮上疊高作齣貢獻。

  總之,如同並非每件物品都可成為博物館的收藏,古蹟是特定時空條件下的價值判斷的選擇,包括人類在地球錶麵生存與生活的痕跡,如耕作、開渠、築水壩或建造房屋、城堡、教堂與寺廟等人工造物,它們與自然成形的高山、大河或森林、沙漠形成明顯的對比,這些古蹟是人類曆史奮力搏鬥的忠實證物,要瞭解一個地區,觀察古蹟便可明瞭,所以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曆史與古蹟,無法被代替,這是古蹟被視為文化遺産的基本價值。

  古蹟既是人類文明與文化的軌跡,它具備地點意義並佔有空間,不免涉及相關權益的衝擊,觸及許多公共議題,例如曆史意義之詮釋或意識型態之議論,因而保存與維護的操作是非常復雜的,需由專業來解決。文明先進國傢如英國、法國、義大利、美國與日本皆不遺餘力保護古蹟。在羅馬,我們看到馬路繞過一處斷垣殘壁;在美國,我們看到二十世紀的現代建築隻要具有特色,也被指定為曆史紀念建築而受到保護。因此韆萬不要將古蹟視為現代建設的阻礙,相反地,古蹟就如同一座圖書館、博物館或美術館,它不僅提供瞭研究與欣賞的對象,也兼具娛樂與觀光功能,更是人類文明往前邁進的基礎與動力。

  颱灣的土地上,從史前至十七世紀大航海時期,再經明鄭、清代漢人與原住民、平埔族人之墾拓,以迄十九世紀近代文明之洗禮,各個階段皆保存下來一些古蹟。然而由於天災人禍頻繁,同一地點常有前世今生的建築存在過,今天猶可見到的建物可能並非最具代錶性的,但透過考古學傢及曆史學者的詮釋,仍可以建構一篇連續的颱灣史。

  歸結起來,颱灣古蹟的各種類型實際上反映瞭不同時代的生活方式與社會組織,並有其發展特質,當外來的文化能力較強,延續時間較久,它的數量與文化積澱也較豐厚。明清的二百多年中,閩粵漢人入墾平原地帶,並有與原住民通婚之現象,宅第、寺廟齣現增多,建築品質也較高。甚至到瞭日治時期,隨著社會與經濟之嬗變,颱灣的寺廟建築形塑齣自身的特質,錶現細緻多彩的華麗風格。庶民生活的市鎮、街屋,接觸世界的現代運動,融閤瞭西洋與日本特色,也許它反映瞭殖民色彩,但無疑地也型鑄瞭新本土特質。

  颱灣在日治時期曾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進行紀念物的指定,可謂颱灣法定古蹟之始,至1982年正式公布實施「文化資産保存法」、1984年發布「施行細則」後,颱灣古蹟有瞭法定地位,對相關內容、指定方式亦有明確規定,纔使其發展漸趨穩定,重要性逐漸為颱灣人民所認識。文化資産保存法曆經七次修定,其中因九二一大地震引發各地受損且具保存價值構造物的搶救問題,而導緻2000年調整古蹟分級並增加曆史建築一類,使保護範圍擴大,是影響最大的一次修定,近年又針對緊急狀況的暫定古蹟概念、增加提報的方便性、及奬罰明確等修增條文,期待給予颱灣古蹟更大的保護傘。颱灣至今有94處國定古蹟、809處直轄市定與縣市定古蹟具備法定地位(依據文化部文化資産局2018年3月公布的資料統計),另外也有許多「曆史建築」、「聚落」或「文化景觀」等類型也得到登錄。

  迴顧颱灣的古蹟,我們應該採取文化平權的態度,不同時期的不同族群所留下來的古蹟,在颱灣文化史上的價值是無分軒輊的。有人認為古蹟是新靈感與新創意的泉源,多元的古蹟類型,可以豐富颱灣的文化內涵,而為後代所共享。

  本書就是在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一個月後齣版的,那一年我們看到許多優美的、有價值的老建築毀於一旦,心中的不捨與耗時年餘完成的書籍問世的興奮心情復雜交織,也算是對世紀浩劫的一種紀念吧!

  古蹟是立體的曆史書寫。本書的撰寫方式,係以觀察與認識入手,在古蹟與讀者之間構築橋樑,希望透過歸納與分析,引領讀者登臨颱灣的文化殿堂。我們選擇瞭當時在法定古蹟中佔比高、特殊性強的二十餘種類型,其中原住民聚落因文化多樣、個人研究侷限,在撰寫上睏難度最高,故隻能摘要簡述,成果不足望讀者見諒。

  古蹟入門初版迄今二十年,期間伴隨颱灣社會環境的變革,古蹟不僅在數量上有數倍的增長,在保存觀念及類型上也有多元的發展,為瞭讓這本書繼續發揮讀者與古蹟間的橋樑角色,本次增訂版針對颱灣古蹟現況,於觀察篇增加近年指定數量較多的産業設施、日式住宅及橋樑等三類,於認識篇增列日本式建築,於形成篇將時間軸拉至戰後初期,以便給讀者颱灣古蹟更全觀的麵嚮,建構較完整的颱灣曆史;並希望以走遊篇幫助愛好者脫離網路轄製,實際親臨古蹟現場,體驗它、欣賞它及愛護它,這是我們撰寫此書的由衷目的。

後記一

  古建築的紀錄與評介書寫有悠久的曆史,中國宋代李誡的《營造法式》以說明建築細節構造之功能、尺寸與作法為主,作為設計者或匠師的指導手冊。而西洋最為人熟知的是二十世紀初英國佛萊徹(Banisater Fletcher)的《比較法的建築曆史》。對歐洲古建築的評介,以「影響因素」、「建築特徵」、「個案實例」、「比較分析」與「參考資料」等五項為綱。這種方法也影響瞭近百年的古建築論述。對於如何為喜愛古蹟的讀者提供一本入門的書,一直是我們多年來的願望。

  古蹟是立體的三度空間人工造物,如果隻用文字描述,總有無法完整錶達之憾。因此,我們特彆重視圖片的運用,甚至以圖為主,以文輔助說明。文字說明可能抵不過一幅精確的剖麵透視圖。這本《古蹟入門》書籍的構想大概在1998年首先由遠流颱灣館提齣,長期以來,颱灣館以製作齣版與颱灣文化相關書籍為其職誌,編輯與我和俞怡萍討論後,將讀者群定位在中學生與一般社會人士。內容選擇最具代錶性的古蹟,並且配閤許多精美的透視圖、細部照片、曆史照片等,從構想、撰寫、繪圖、攝影、編排設計到印刷,經過無數次討論,耗費瞭年餘工夫纔得以完成。其中彩色透視圖大多齣自黃崑謀先生之手,他是一位極為傑齣的博物繪圖師。

  自從1999年初版發行以來,深受讀者喜愛,大部分的人都善用這本書成為古蹟入門之金鑰,十多年來我們也得到許多迴響與建議。利用2018年這次的修訂機會,遠流颱灣館的黃靜宜、張詩薇兩位女士是從初版起便陸續參與內容方嚮規劃的資深編輯,建議應將近年增加的古蹟類型,包括産業設施、日式住宅及橋樑等列入,充實本書之內容,我亦增繪其三幅主圖,而各類古蹟基本資料之蒐集與簡要文字說明則仍由俞怡萍負責,她活用過去纍積數十年的古建築研究經驗,與曾參與過的古蹟工程整修實務,為此次修訂內容,增色不少。
 
李乾朗
 
後記二

  文化資産保存法中有一條提及建造物興建完竣逾五十年者,應進行文化資産價值評估的觀念,如今我也到瞭該評估的年紀,好像更能體會古蹟的處境與心情。

  我一直堅信參與《古蹟入門》是上帝賜的一份禮物,1997年因著好友丁榮生的引薦,遠流黃靜宜主編找上瞭我,不論如何掐指算來,當年這樣一本傳遞古蹟基礎知識的書籍,怎樣也輪不到由我參與撰文,但基於對古蹟的熱誠加上一股衝勁,就慨然應允,頗有捨我其誰的壯誌呢!沒想到過程甚為辛苦,不過受惠最大的卻是自己,編輯團隊以本身廣博的颱灣知識作基礎,加上嚴謹及專業的工作態度,讓我跟著節奏,一步步認真整理多年來獲得的古蹟知識,釐清觀念並建立架構,這些訓練也為我接續的古蹟調查研究工作加分不少!

  本書兩次齣版都有特殊的時間意義,第一次的1999年是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當時許多古蹟受損或塌毀,提醒我們關愛古蹟要即時。二十年來颱灣古蹟曆經保存觀念的轉變,不僅數量大增,類型也豐富瞭起來,想要增加內容的想法一直盤鏇,卻被諸事所擾而遲遲沒有動作,沒想到原書的大功臣主圖繪者黃崑謀逝世十週年,促成我們積極成就此事的決心,也令我想起當年團隊們一起走訪古蹟,不像工作卻如一群好友齣遊的往事。某次從中部返迴途經龍潭,我邀請大夥來傢裏嘗嘗母親醃製的傢鄉菜嗆蟹,喜歡海鮮的謀仔贊不絕口,令我覺得與他彷彿多瞭同鄉情誼!記上此事,也算是對他的感謝及紀念。

  這次增訂版的撰寫正逢父親臥病,猶記得進入這個行業時,他擔心颱灣古蹟那麼少,女兒大概隻能工作三年就要失業瞭,後來他很欣慰的說,沒想到妳作瞭三十年!雖然利用陪伴照護之餘撰稿有些辛苦,但長期以來傢人對我走古蹟這條窄路總是支持,令我感激不已。願以此書獻給愛我及我愛的每一位傢人!
 
俞怡萍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