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听到台湾人说日本的「好」,我觉得比较接近事实的是:
日本「有秩序」,台湾「很随兴」;
日本人很「辛苦」,台湾人很「幸福」!
──本书作者 福长浩二
210主题,漫谈日本真实民情,而非「你所想的、你以为的日本」;
安排「左右页-学习与考验」特殊版型,
透过「趣味空格」完备单字力四要素──「汉字」「假名」「读音」「字义」,
附赠「全文学习影音」,可从手机、平板随时浏览全书内容;
跟随短文情节,接触多元单字;广泛理解日本社会,自然掌握字词运用!
【本书特色】
■ 从[20类视角]广泛介绍[表象之下的日本民情与文化]
任何国家的文化与生活风貌,都极为丰富多样,难以一言以蔽之。本书力求从「客观、广泛」的角度,漫谈并深入日本社会的细节,提供多数而非绝对的日本人常态,帮助读者「宛如置身日本社会一般,感受真实日本的普遍样貌」。包含「日本人,是怎么样的人」「日本的社会问题、特殊职业」「日本人的人际关系、思考方式、礼貌」等。20大类、210篇短文,多元呈现日本人、日本社会各种面向。没有大众普遍知晓的「节日、拉面、樱花」,而是更多元、真实、细腻的日本民情与文化!
■ 我们未必认识的[日本、日本社会]
.「关西」「关东」文化差异大,关西人来到关东,甚至觉得「这里是外国吗」?
.日本社会对不遵守规矩的人相当严苛,搭手扶梯站超出另一侧,可能从后方被冲撞?
.日本的交通事故赔偿金动辄上亿日圆,甚至要赔偿薪资?高所得者并以实际收入计?
.「2 LDK」有「三个房间」,「2 LD‧K」有「四个房间」?
.「日本家庭的餐桌」很健康,「日本的外食选择」未必健康?
.刨冰和配料如何吃?日本人是属于「不搅拌的文化」?
.日本人的茶饮多半「无糖」,所以看到台湾便利商店的「含糖茶」很吃惊?
.虽然生活充满压力,日本却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长寿国家?
.日本的家电有很多「多余的」附加功能,但没有这些功能日本人就不买?
.表面上禁止赌博和卖春,但事实却是奇怪的理由也说得通,不会被逮捕?
■ 我们未必理解的[日本男性、女性]
.日本人相当团结,表面上以和为贵、善于社交,但其实人与人之间距离遥远?
.台湾人对「认识的人」有礼貌;日本人对「陌生人」有礼貌,反而对朋友不会特别用心?
.多数日本人觉得,工作是尊贵的事,是真正的幸福?
.日本人认为「上大学」不过是漫长的社会人士生活之前,一段稍纵即逝的「自由活动时间」?
.日本人不会问别人「吃饭了吗?」「吃了什么?」,因为这会造成对方其他的猜想?
.日本女性害怕「护送之狼」,基本上不信任男性?
.日本的AV男演员其实辛苦难熬、薪资低廉,许多AV导演都是很恐怖的人?
.别期待日本的「男女混浴」宛如「西方的天体营」,因为那是长辈们的「社交场所」?
.日本法律规定未满20岁不能喝酒,但日本人几乎都是高中就开始喝酒?
.日本人从小被严格教育「不能迟到」,对于迟到的人,表面挂着微笑,内心却是熊熊怒火?
■[210篇故事性短文]牵引置身日本社会才能触及的「字汇广度」与「搭配用法」
跟随故事情节,各篇精心安排「15个实用表达」,包含一般书籍少见的特殊单字、语汇搭配用法。例如:「夫妇别寝」(夫妻分开睡)、「リクルートスーツ」(面试服装)、「ゆとり教育」(日本的宽松教育)、「送り狼」(假意护送女性回家的色狼);以及搭配「酒(酒类)‧饮む(饮用)‧帰る(回家)」等字汇,而形成的「酒を饮んで帰る」(喝一杯再回家)生活表达。在故事情境氛围引导下,深刻牢记日语习惯用法;掌握「众多字词该如何搭配」也是奠定语感、丰富表达的基础。
■[左右页等你挑战,看到空格好想填!]专门为外国人打造的「形/音/义」趣味学习!
对于日语单字,多数人的困扰是──「汉字字义一知半解,读音全对更没把握」。学习单字务必精准确实,任何模煳地带都可能误用单字、阻碍沟通。本书特别规划「左右页学习与考验」特殊版型,让单字力四要素──「汉字」「假名」「读音」「字义」产生多向连结。左右页「对照阅读」可以完整学习;左右页「交叉比对」可以自我考验!
【左页-日语词汇】:词汇上方不标示假名发音,挑战「看字能读音」。
【右页-读音‧字义】:汉字以空格呈现,挑战「从读音知道字义,并能确知空格的汉字是什么」。
■ 日籍+中籍配音员[单字日中顺读MP3],可以完全抛开纸本,随时训练单字听力!
全书「15个 x 210篇」单字,一字一音轨,以「先唸日文、再唸中文」顺读方式录制。MP3音轨「完全对应书中单字序号」,例如「单元011第15个单字」音轨编号即为「011-15」,「想听哪一个单字,可以准确点选收听」。可以完全抛开书本,彻底体验「用听的学日文单字」!
【学习影音特色】
■[学习影音内容介绍]
「一单元一影片」,将书籍内容变成「可随身使用的学习影音」;绝非片段重点提示,可从手机/平板随时浏览全书内容:
(1)【情节引导+单字学习】:动画呈现短文情节,看完一小段文章,紧接着学习文中单字。
(2)【汉字大考验】:将书籍「左右页-学习与考验」的内容动画化。
(3)【读音大挑战】:日语单字变身「假名读音」,根据读音从三个选项,选出正确字义。
■[学习影音使用说明]
(1)全书210单元,各单元版面上均有专属「学习影音QR code」。
(2)以智慧型手机、平板等行动载具,扫描「学习影音QR code」即可开启影片观看。
(3)可利用智慧型手机的「书签」、「阅读列表」等功能,储存影片连结,方便日后随时浏览。
《日本人、日本社会,到底是如何?》:探索文化肌理与社会运作的深度剖析 导言:理解日本的复杂面向 日本,一个在东西方文明交汇点上独立发展出独特社会形态的国度。它既以尖端科技和现代商业模式傲立于世界前沿,又深深扎根于历史传统、等级秩序与集体主义的土壤之中。要真正理解这个国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樱花、武士道或动漫的表层认知上,更需要深入其文化肌理、社会结构乃至日常行为逻辑的底层逻辑。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且深入的视角,剖析当代日本社会赖以运作的核心概念、价值体系以及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觉的运行规则。我们将聚焦于那些塑造了日本人思考方式和群体互动的关键“文化代码”,揭示隐藏在礼貌和含蓄表象之下的社会动态。 --- 第一部分:文化基石——“和”与“本音/建前”的辩证张力 日本社会的基石建立在集体和谐(和,Wa)的追求之上。这种对群体内部稳定性的极致重视,深刻影响了沟通模式和决策过程。 1. 群体优先的思维惯性: 我们将探讨“我们”与“他们”的界限如何定义了个体的行为准则。在职场、家庭乃至朋友间,这种群体意识如何转化为责任感、忠诚度,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对异见的压抑。分析“空気を読む”(Kuuki o yomu,察言观色)这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成为高效社会运作的润滑剂,同时也是个人表达受限的根源。 2. 沟通的艺术:表象与真实: 日本沟通中的核心张力存在于“建前”(Tatemae,公开立场或面子工程)与“本音”(Honne,真实想法)之间。 建前的构建: 深入解析“场面话”和礼仪在日本社会中的功能性。它不仅仅是虚伪,更是一种维护“和”的必要手段。我们将梳理不同场合下,如何通过措辞、肢体语言和时间安排来传递“建前”信息,确保互动不至于因直接冲突而破裂。 本音的释放: 探讨“本音”在何种环境下(如酒局、私密聚会、特定行业内部)才得以安全表达,以及如何通过间接暗示来感知对方的真实意图。这种双重结构揭示了日本人处理人际关系时的精妙平衡术。 --- 第二部分:社会结构与权力层级 日本社会是一个高度结构化的体系,等级观念渗透在从语言到行为的每一个层面。理解这些层级是理解其社会运作的关键。 1. 垂直关系与“位序”: 探讨“上(Ue)”与“下(Shita)”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这不仅关乎年龄,更涉及职级、资历、所属组织和辈分。分析这种垂直关系如何影响决策的流向、信息的传递速度以及下级对上级的义务。 2. 职场文化的深度剖析: 进入职场,即进入了另一个需要彻底适应的微观社会。 终身雇佣制的余晖与变革: 即使传统模式受到挑战,雇佣关系中的“忠诚义务”依然强大。 “根回し”(Nemawashi): 解析这种幕后协商、在正式会议前达成共识的流程。它如何确保了正式会议的“程序正确性”和效率,同时也将真正的权力博弈转移到了非正式层面。 加班文化与牺牲精神: 分析“服务剩余时间”的社会心理学基础,以及这种无偿奉献如何被社会期许为职业素养的体现。 3. 地方与中央:地域认同的张力: 日本的地域性(如关东与关西的差异)塑造了不同的商业风格、幽默感和生活节奏。本书将简要勾勒这些地域文化差异如何影响国家整体的经济和文化版图。 --- 第三部分:时间、美学与生活哲学 日本人的世界观不仅体现在社会互动中,更融入了他们对时间、空间和事物的感知方式。 1. 对“不完美”的执着: 探讨侘寂(Wabi-Sabi)美学如何超越了艺术范畴,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对“残缺之美”、“短暂易逝”的欣赏,揭示了日本人面对无常世界的哲学性应对。这种对稍纵即逝的珍视,也体现在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度上。 2. 时间观:循环与精确: 日本对时间的感知是高度结构化和模块化的。分析其对“守时”的近乎偏执的追求,以及这种精确性如何转化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可靠性。同时,探讨时间在不同情境下的弹性——例如,在商业谈判中,时间可以被战略性地用来施加压力。 3. 仪式感与日常生活的融合: 从茶道、花道到日常的礼仪,仪式感在日本生活中扮演着“锚点”的角色。分析这些仪式如何为混乱的现代生活提供秩序感和精神寄托,并成为传承文化记忆的载体。 --- 第四部分:当代挑战与未来走向 现代日本社会正经历着剧烈的内部压力,这些压力正在缓慢地重塑着既有的文化规范。 1. 少子高龄化与社会重担: 探讨人口结构变化对传统家庭结构、养老体系和职场活力的深远影响。分析社会如何尝试用科技或政策来弥补人力短缺,以及这些尝试所遭遇的文化阻力。 2. 个性化浪潮的萌芽: 尽管集体主义根深蒂固,但新一代日本人开始在特定领域(如时尚、爱好、网络社群)寻求表达自我。分析“御宅族文化”等亚文化现象,如何成为对主流社会压力的出口,并逐步被主流文化所吸收和重新诠释。 3. 全球化语境下的身份重塑: 在全球信息交流加剧的背景下,日本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独特性?探讨在国际舞台上,日本的文化产品(动漫、游戏、美食)如何反向影响本国国民的自我认知和文化输出策略。 --- 结语:一张理解日本社会的地图 本书并非一套详尽的词典或生硬的历史编年史,而是一张功能性的“社会地图”。它旨在帮助读者辨识那些在日常互动、职场决策和文化表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无形力量。通过对这些核心概念和潜在规则的深入理解,读者将不再是日本文化的旁观者,而是能洞察其运作逻辑的观察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邻国——日本人、日本社会,到底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