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石文選:揭開民國史的真相(全套共7本)

楊天石文選:揭開民國史的真相(全套共7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民國史
  • 楊天石
  • 曆史
  • 傳記
  • 迴憶錄
  • 政治
  • 人物
  • 近代史
  • 史學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部民國史,從總體看,無疑是中華民族爭取獨立、民主、均富和現代化的曆史,總結這段曆史,自然有助於鑑往知來,為中華民族此後的發展「導夫先路」。——楊天石

  揭開民國史的真相  
  揭開帝製到共和的真相
  在那個風雲詭譎、朝夕萬變的年代,什麼纔是事實真相?
  誰說的話是真的?本書打開你心中的謎!

  今日之新聞為明日之曆史,證據會說話,有圖有真相,想瞭解民國史,就不能不看楊天石這套文選;作者長期研究民國史,並親自探究蔣介石日記,將民國史許多不為人知的秘辛及疑點一一打開,包括當時的派係鬥爭、黨內傾軋,國際間對中國的態度等皆有深入的探究,看完此套書,等於將民國史翻閱一遍,更加瞭解民國史的真相為何。

  ◎套書明細◎

  【捲一】  帝製到共和
  【捲二】  孫中山與民初政局
  【捲三】  蔣介石崛起與北伐
  【捲四】  蔣介石真相之一——掌權:南京政府
  【捲五】  蔣介石真相之二——奮起:抗戰及戰後
  【捲六】  蔣介石真相之三——遺憾:抗戰及戰後(續)
  【捲七】  哲人與名士
曆史的迷霧與真實的麵貌:探尋民國風雲背後的深層邏輯 本書係(全套共七冊)旨在為讀者呈現一個多維度、去神話化、更貼近曆史真實圖景的民國時期畫捲。我們聚焦於那些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細節、被權力結構所掩蓋的決策過程,以及在時代洪流中掙紮的個體命運。本書不同於傳統的政治史或人物傳記,它試圖構建一個更具社會學和文化史視角的分析框架,深度剖析中國現代轉型期所麵臨的內在矛盾與外部衝擊。 第一冊:舊邦新命:晚清遺産與民國肇始的結構性睏境 本捲著力探討清末留下的體製性頑疾如何深刻地影響瞭中華民國初年的政治走嚮。我們並非簡單地描繪“推翻帝製”的英雄敘事,而是深入考察瞭中央權力真空的形成、地方士紳與新興資産階級的利益博弈,以及國傢機器在財政、軍事和法律層麵的全麵失靈。重點分析瞭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如何為後來的軍閥割據埋下瞭製度性的伏筆。內容涵蓋瞭從立憲派的理想破滅到袁世凱洪憲帝製的短暫復闢,剖析瞭現代國傢構建中“效率”與“正當性”之間的緊張關係。我們審視瞭民國初年對西方政治模式的盲目移植,以及這些模式在中國特定社會結構下産生的異化效應。 第二冊:北洋裂變:軍閥時代下的社會重構與文化張力 本書深入剖析瞭北洋政府時期(1916-1928)中國政治的碎片化過程。我們跳齣“軍閥是野蠻的強盜”的刻闆印象,細緻考察瞭不同軍閥集團的意識形態基礎、地域經濟聯係及其與國際勢力的錯綜關係。特彆關注瞭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並非將其視為孤立的文化現象,而是將其置於社會權力結構變遷的背景下。探討瞭“德先生”與“賽先生”在精英階層中的傳播與實際社會效力,以及傳統儒傢倫理與現代個人主義思想碰撞所産生的巨大社會張力。通過對教育、法律和城市商業生態的研究,揭示瞭在政治動蕩中,民間社會如何尋找新的生存邏輯和身份認同。 第三冊:革命的螺鏇:國民黨的“革命建國”與意識形態的內化 本冊聚焦於國民黨自“護法運動”後的發展曆程及其最終在南方建立政權的過程。我們詳細梳理瞭國民黨內部圍繞“三民主義”解釋權和權力分配的派係鬥爭,特彆是孫中山晚年對革命策略的調整,以及“聯俄聯共”政策的深層動因。本書對“北伐”的性質進行瞭重新審視,將其視為一場復雜的軍事、政治和文化徵服運動,而非單純的民族解放戰爭。重點分析瞭國民黨如何通過建立黨治體係、改造官僚機構、推行新的教育和宣傳體製,試圖將一種統一的現代國傢意識形態植入一個高度分化和地方化的社會之中。其中對南京國民政府初期在“訓政”階段的法製建設和財政改革進行瞭細緻的考察。 第四冊:都市的蜃景:上海、天津的現代性樣本與階層流動 不同於聚焦於政治中心的敘事,本捲將視角投嚮瞭民國時期最具活力的城市空間——上海、天津、廣州等。這些城市是東西方文化、資本主義生産方式與傳統宗法社會交匯的熔爐。我們探究瞭城市中新興的“買辦”階層、産業工人階級和受過新式教育的白領階層的形成及其政治訴求。通過考察租界問題、工商業的興衰、娛樂産業的勃發,勾勒齣民國社會物質生活的現代化圖景。同時,也揭示瞭光鮮的都市背後隱藏的巨大貧富差距、性彆角色衝突以及底層民眾的生存睏境,展現瞭現代性在特定土壤中産生的扭麯和異化。 第五冊:抗戰的代價:民間社會、精英流亡與國傢韌性 本書全麵分析瞭抗日戰爭(1937-1945)對民國社會結構産生的深遠影響。我們關注的重點不再是宏大的戰役指揮,而是戰爭如何重塑瞭地方社會結構、經濟資源分配和民眾的政治參與。探討瞭國民政府在敵後淪陷區如何維係最基礎的政治符號和文化傳承,以及地方鄉紳、宗教團體在維持社會秩序中的關鍵作用。重點分析瞭知識分子和工業資源的西遷過程,及其對西南腹地(如重慶、昆明)社會生態的衝擊與改造。我們試圖理解,在極端壓力下,民國政權是如何在軍事失敗與政治生存之間尋找平衡點的。 第六冊:1945-1949:內戰爆發的經濟根源與政治信任的崩塌 本冊是理解民國終結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內戰的爆發並非簡單的軍事對抗,而是結構性經濟危機的總爆發。重點分析瞭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在接收日占區、恢復經濟、處理通貨膨脹等一係列政策上的失誤,這些失誤如何迅速掏空瞭城市中産階級的支持基礎。本書細緻考察瞭美國援助的性質、政治協商的破裂,以及不同政治團體在關鍵時刻的戰略選擇。通過對戰後初期(尤其是1947-1948年)城市知識分子和學生運動的分析,揭示瞭政治信任的瓦解過程,而非簡單的“被拋棄”。 第七冊:邊緣的記憶:少數族群、女性命運與未被書寫的曆史側麵 作為收官之作,本捲力求從更具包容性的視角審視民國史。我們探討瞭在民族主義建構和政權更迭的宏大敘事中,被邊緣化的群體所經曆的曆史。包括西南邊疆的少數族群在現代國傢權力滲透下的變遷、不同地域(如東北、新疆、西藏)的地方性政治博弈。尤其深入分析瞭民國時期女性地位的復雜變化——從新式教育的受益者到“新女性”身份的塑造,以及她們在傢庭、職場和政治生活中的能見度。本書試圖通過這些“非主流”的敘事綫索,為讀者提供一個更加立體、充滿張力的民國曆史圖景,理解其作為中國現代性試驗場所蘊含的深刻教訓。 總結:本書的視角和方法論建立在對原始檔案、地方誌、口述史料以及多方思想流派的綜閤研判之上,旨在提供一種冷靜、審慎、去意識形態化的曆史重構,邀請讀者共同參與到對“民國真相”的探尋之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天石


  江蘇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生院教授、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清華大學兼職教授、浙江大學客座教授、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常務副會長。曾任日本京都大學客座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史坦福大學、颱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等處訪問學者。長期研究中國文化史、中國近代史、民國史、國民黨史。著有《楊天石近代史文存》(5捲本)、《楊天石文集》、《尋求曆史的謎底——近代中國的政治與人物》、《海外訪史錄》、《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辛亥前後史事發微》、《橫生斜長集》、《硃熹》、《硃熹及其哲學》、《泰州學派》、《黃遵憲》等。與人閤著有《中華民國史》第一編、第二編第五捲、《中國通史》第十二冊、《南社》、《南社史長編》等。主編有《〈百年潮〉精品係列》(十二捲本)、《中日戰爭國際共同研究》(中文版,三捲本)等。其著《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獲2008年十大好書奬、香港2008年書奬。
 

圖書目錄

1.帝製到共和
021 撥開迷霧,解開疑問──民國史及蔣介石研究的突破   張玉法
026 自序:以揭示曆史奧秘為鵠的   楊天石
029 馬桶陣、麵具兵與「五虎製敵」
032 《天朝田畝製度》與「割尾巴」
034 太平天國的「太陽」
038 黃遵憲的《朝鮮策略》及其風波
061 黃遵憲與蘇州開埠交涉
084 慈禧太後其人──在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的演講
104 翁同龢罷官問題考察
127 康有為謀圍頤和園捕殺西太後確證
137 康有為「戊戌密謀」補證
142 天津「廢弒密謀」是維新派的虛構
150 袁世凱《戊戌紀略》的真實性及其相關問題
171 唐纔常佚劄與維新黨人的湖南起義計劃
177 須磨村密劄與改良派請殺袁世凱的謀劃
192 畢永年生平事跡鈎沉
208 孫中山在一九○○年──讀日本外務省檔案劄記
219 一九○一年至一九○五年的拒俄運動
252 陳天華的《要求救亡意見書》及其被否定經過
260 同盟會的分裂與光復會的重建
308 《龍華會章程》主屬考
319 章太炎與端方關係考析
339 何震揭發章太炎──北美訪報之一
347 《民報》的續刊及其爭論
373 戊戌維新以來的「國民國傢」思想
397 蘇曼殊、陳獨秀譯本《慘世界》與近代中國早期的社會主義思潮
415 論辛亥革命前的國粹主義思潮
440 論《天義報》劉師培等人的無政府主義
 
2.孫中山與民初政局
021 辛亥革命與共和知識分子——對一種傳統觀點的質疑
039 孫中山是平民知識分子革命傢
045 孫中山與中國革命的前途——兼論清末民初對孫中山民生主義的批評
074 「取那善果,避那惡果」——略論孫中山對資本主義的態度
081 「天下為公」,孫中山的偉大思想遺産
086 國傢統一,孫中山奮鬥的偉大目標
092 孫中山思想的現代價值
105 一九一一年的拒英、拒法、拒俄運動
133 從「排滿革命」到「聯滿革命」——讀劉揆一《提倡漢滿濛迴藏民黨會意見書》
136 何天炯談「三.二九」起義——讀宮崎滔天傢藏書劄
140 為有炮聲動地來——清末報紙對武昌起義的反應
155 湯化龍密電辨訛
178 康有為的聯滿倒袁計劃——讀颱灣所藏梁?超未刊函稿
190 黃興緻井上馨函迴譯及解讀——讀日本井上馨文書
199 孫中山與「租讓滿洲」問題
219 孫中山與民國初年的輪船招商局藉款——兼論革命黨人的財政睏難與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
243 華俄道勝銀行藉款案與南京臨時政府危機
252 在華經濟利益與辛亥革命時期英國的對華政策
275 陳其美的「三次革命」設想——讀日本外務省所藏陳其美緻楊以均密函
288 黃興與日本駐舊金山總領事的通訊——讀日本外務省檔案
292 「真革命黨員」抨擊黃興等人的一份傳單——讀日本外務省檔案
302 跋鍾鼎與孫中山斷絕關係書——宮崎滔天傢藏書劄研究
314 何天炯與孫中山——宮崎滔天傢藏書劄研究
338 鄧恢宇與宮崎滔天夫婦——宮崎滔天傢藏書劄研究
366 袁世凱僞造的孫中山「賣國協約」
369 李大釗緻佚名氏密劄試解——近世名人未刊函電過眼錄
374 宋嘉樹與孫中山、宋慶齡的婚姻——讀宋嘉樹覆孫中山英文函
388 孫中山與田中義一——讀日本山口縣文書館檔案
393 孫中山的一次北京未遂之行——讀颱灣黨史會藏段祺瑞函
397 徐緻靖大罵梁啓超——讀颱灣所藏徐緻靖未刊函劄
403 北京政府緻巴黎和會中國代錶團電——讀顧維鈞檔案
417 段祺瑞對日《秘密意見書》——讀日本山口縣文書館檔案
422 潘佩珠與中國
440 中韓愛國誌士的早期聯係
 
3.蔣介石崛起與北伐
021 蔣介石為何刺殺陶成章
033 蔣介石的早年思想
060 「天理」與「人欲」的交戰──宋明道學與蔣介石早年的個人修身
085 蔣介石和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
121 孫逸仙博士代錶團的蘇聯之行──蔣介石一九二三年訪蘇紀實
174 毛澤東對國民黨建設的四項提案
178 國民黨檔案中的毛澤東手跡──讀颱灣中國國民黨黨史會藏檔
183 國民黨中央緻毛澤東函存稿──讀颱灣中國國民黨黨史會藏檔
193 毛澤東和國民黨上海執行部──近世名人未刊函電過眼錄
203 瞿鞦白的《聲明》與國共兩黨的「分傢」風波──讀颱灣中國國民黨黨史會藏檔
218 關於孫中山「三大政策」概念的形成及提齣
242 中山艦事件之謎
271 中山艦事件之後
299 馮玉祥加入國民黨始末──近世名人未刊函電過眼錄
305 蔣介石與前期北伐戰爭的戰略、策略
332 邵力子齣使共産國際與國共兩黨爭奪領導權
361 北伐時期左派力量與蔣介石的矛盾及鬥爭
396 陳獨秀建議發展十五萬國民黨員──近世名人未刊函電過眼錄
402 四一二政變前夕的吳稚暉──讀吳稚暉日記
423 「四‧一二」政變前後武漢政府的對策
445 論第一次國共閤作的破裂
 
4.蔣介石真相之一

021 撥開迷霧,解開疑問──民國史及蔣介石研究的突破   張玉法
026 自序:以揭示曆史奧秘為鵠的     楊天石
029 濟案交涉與蔣介石對日妥協的開端──讀黃郛檔之一
050 蔣介石與二次北伐
063 奉蔣談判與奉係齣關
090 「不抵抗主義」到底是誰提齣來的?
115 九‧一八事變後的蔣介石
142 黃郛與塘沽協定善後交涉──讀美國所藏鬍漢民檔案
170 盧溝橋事變前蔣介石的對日謀略──以蔣氏日記為中心所作的考察
203 「約法」之爭與蔣介石軟禁鬍漢民事件
232 蔣介石拒絕以蔣經國交換牛蘭夫婦
240 鬍漢民的軍事倒蔣密謀及鬍蔣和解──讀美國哈佛燕京學社所藏鬍漢民檔案
299 一項南北聯閤打倒蔣介石計劃的夭摺──颱灣所藏閻錫山檔案一瞥
311 二十世紀三○年代初期國民黨內部的反蔣抗日潮流──讀颱灣所藏鬍漢民資料
337 一九三五年國民黨內部的倒汪迎鬍暗潮──讀颱灣所藏鬍漢民旅歐期間往來電報
356 張學良說:楊虎城是西安事變主角──美國所藏張學良檔案新發現
364 西安事變前後國共談判史實訂誤──評陳立夫《成敗之鑒》兼評他對於蘇墱基君的批評
393 附錄一  張學良及其西安事變迴憶錄──讀張學良檔案
413   附錄二  孔祥熙所藏西安事變期間未刊電報──讀孔祥熙檔案
 
5.蔣介石真相之二
021 蔣介石與中國抗戰──在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演講
043 一九三七:中國軍隊對日作戰的第一年──從盧溝橋事變至南京陷落
081 蔣介石建議國共兩黨閤併
109 汪精衛齣逃與蔣介石的對策
129 保衛中國同盟與中國「工閤」運動的珍貴文獻──讀宋慶齡往來英文函劄
165 張學良三次請纓抗日──近世名人未刊函電過眼錄之一
171 報國無門的苦惱──讀張學良幽居日記
185 蔣介石親自掌控的對日秘密談判
239 蔣介石對孔祥熙謀和活動的阻遏
283 「桐工作」辨析
339 抗戰期間日華秘密談判中的「薑豪工作」──近世名人未刊函電過眼錄之二
353 王剋敏、宋子文與司徒雷登的和平斡鏇──近世名人未刊函電過眼錄之三
375 論「恢復盧溝橋事變前原狀」與蔣介石「抗戰到底」之「底」
417 吳開先等與上海統一委員會的敵後抗日工作──讀颱灣所藏硃傢驊檔案
437 打入日僞內部的國民黨地下工作者──略談何世楨、陳中孚與陸玄南
445 關於宋美齡與美國總統特使威爾基的「緋聞」
463 宋美齡的巴西之行與蔣介石的「婚外情」傳說──兼析其事與美國人要蔣交齣軍權之間的關係

6.蔣介石真相之三
021 對蘇外交的一鱗半爪──宋子文檔案管窺之一
029 宋美齡與邱吉爾
047 蔣介石正告邱吉爾:「藏事為中國內政」
063 蔣介石與史迪威事件──戰時中美之間的嚴重衝突
129 蔣介石與韓國獨立運動
161 豪門之間的爭鬥──宋子文檔案管窺
173 蔣孔關係探微──讀孔祥熙檔案
187 蔣介石親自查處孔祥熙等人的美金公債舞弊案
211 傅斯年攻倒孔祥熙──讀颱灣所藏傅斯年檔案
227 第三國際的解散與蔣介石「閃擊」延安計畫的撤銷
249 如何對待毛澤東:扣留「審治」還是「授勛」禮送?──重慶談判期間蔣介石的心態考察
277 論國民黨的社會改良主義
313 蔣緯國的身世之謎與蔣介石、宋美齡的「感情危機」
327 二二八事件與蔣介石的對策──蔣介石日記解讀
359 從大舉進攻到全麵敗北──讀蔣介石緻熊式輝手劄
381 南京政府崩潰時期的陳光甫──讀陳光甫檔案之一
423 蔣介石的「慰問」與北平的邀請──讀陳光甫檔案之二
435 李宗仁的索權逐蔣計畫
449 國民黨遷颱與蔣介石的反省
 
7.哲人與名士
021 近代中國戲劇改革的先聲──讀《二十世紀大舞颱》
030 南社的醞釀
059 陳去病評傳
081 柳亞子評傳
126 民主革命的鼓吹麯──略論柳亞子辛亥革命前的詩歌創作
135 柳亞子與鬍適──關於中國詩歌變革方嚮的辯論及其他
160 寜調元的生平、思想和作品
192 《斯巴達之魂》和近代中國拒俄運動
197 魯迅《自題小像》新探
202 《中國地質略論》的寫作和中國近代史上的護礦鬥爭
208 周氏三兄弟與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近世名人未刊函電過眼錄
214 振興中國文化的麯摺尋求──論辛亥前後至「五四」時期的錢玄同
247 論錢玄同思想──以錢玄同未刊日記為主所作的研究
280 錢玄同與鬍適
330 潘漢年與錢玄同──近世名人未刊函電過眼錄
339 《錢玄同日記》(整理本)前言
350 《醒世姻緣傳》與鬍適的「離婚」觀──近世名人未刊函電過眼錄
356 鬍適與楊杏佛
399 鬍適和國民黨的一段糾紛
437 鬍適曾提議放棄東三省,承認滿洲國──近世名人未刊函電過眼錄
454 鬍適與陳光甫
487 陳獨秀組織對泰戈爾的「圍攻」──近世名人未刊函電過眼錄
 

圖書序言

楊天石自序

以揭示曆史奧秘為鵠的


  人們生活在今天,規劃並創造明天,自然希望瞭解昨天,昨天就是曆史,一切過去瞭的都是曆史。

  瞭解曆史的最重要的辦法是閱讀曆史著作。自然,這樣的曆史著作必須是真實的、客觀的、公正的。假的或摻瞭假的曆史書,人們不會願意看;諱飾或有所諱飾的曆史書,人們也不會樂意看。但是,曆史著作要達到真實、客觀、公正,並不容易。這是由於:一、曆史創造者的活動常常具有詭秘性,許多事件,策劃於密室,進行於幕後,公開者、示人者往往一鱗半爪,半真半假,甚至全假。二、曆史本質的顯露需要一段過程,在這一過程尚未終結之前,人們一時還難於全麵認識其本質。三、曆史創造者分為不同的派彆,各有不同的立場、觀點,即使對同一事件,也常常會有不同的陳述和評價。四、曆史的記錄者大都有自己的傾嚮、愛憎,其記錄自然也難免反映這種傾嚮和愛憎,有某種偏見、局限、謬誤、片麵性,在所難免。五、許多事件沒有記載,或掛一漏萬,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所以,研究曆史難,寫齣真實的、客觀的、公正的曆史更難。曆史學傢的可貴就在於能剋服上述種種睏難,盡最大可能為世人記錄、再現、還原真實的曆史本相。達到瞭這一境界,就達到瞭曆史科學的基本要求。

  然而,在現實中,人們常常並不將曆史學看作科學,而是將之視為工具──一種政治鬥爭的工具,或者是一種宣傳工具。例如:政治傢常常從自己齣發,利用曆史來宣揚本派主張的正確,批評對立派彆的謬誤,或者用來宣揚某種於己有利的觀點,以期影響社會,塑造輿情,爭取群眾,為己服務。權力機構會為史傢規定這樣、那樣的禁律:什麼可以寫,什麼不可寫;必須如何寫,不能如何寫之類。其結果是:有利於某派或某種需要者,張揚之、放大之,變造之,奬掖之;不利於某派或某種需要者,則隱匿之、縮小之、扭麯之、禁絕之。在這種情況下寫齣來的曆史,往往妍媸隨意,美醜隨時,真正成瞭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哪裏有真實可言,哪裏有科學可言!

  當然,曆史學必須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服務。中國古代講究經世緻用,於史學,則特彆強調其「資治」功能,這都是不錯的。曆史學如果不能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服務,要它何用!例如,一部民國史,從總體看,無疑是中華民族爭取獨立、民主、均富和現代化的曆史,總結這段曆史,自然有助於鑒往知來,為中華民族此後的發展「導夫先路」。又例如,在民國史上,國共兩黨有過兩次閤作,兩次分裂。閤作的時候,可以自稱為「兄弟般友愛與團結」,分裂的時候,則彼此斥責對方為「匪」。自然,這種分裂有是非之爭、原則之爭,正義與非正義之爭,但是,其中也摻雜著許多誤會、誤解、隔閡以及與派係對立伴生的猜忌和敵意。清理這段曆史,自然也有揭示真相、化解恩仇,增進民族和諧的作用。因此,本書著者贊成史傢關注現實,「經世」,「資治」,但是,韆萬要注意,史學的這種功能必須建立在嚴格的科學基礎上,符閤曆史的真實和本質,無論如何不能也不應該違背曆史,故意扭麯、剪裁曆史以為己用。有些人常常不懂得,人們可以被濛蔽於一時,但卻不會被濛蔽於永遠。扭麯者有時會取得某種效果,但有時則反是,其效果等於零,甚至是負數。林則徐有詩雲:「青史憑誰定是非。」從人類發展的長河來看,曆史的真相會大白,是非也會有公論。

  本書著者年輕時誌在文學,但造化弄人,最終走上瞭研究曆史的道路。一轉眼,已經三十餘年。麵對曆史學的汪洋大海,常生去日苦多,所成無幾之嘆。不過,有一點可以告慰讀者的是,本書著者一貫以揭示曆史奧秘,追求曆史真實為鵠的,決不做諱飾曆史、扭麯曆史的勾當。當然,由於本書著者的局限,書中各文又成於多年中,自然也難免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問題甚至謬誤。誠懇地希望專傢、讀者指正。民國史充滿著政治鬥爭,治民國史有其特殊的睏難。在這個領域內,政治的乾擾和影響最多,未經釐清的史實最多,觀點的對立和分歧也最多,本書著者的希望是:在寬鬆、自由的學術環境下,海內外學界切磋討論,問難攻防,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使民國史著作的科學水準日漸提高,逐漸臻於真實、客觀、公正。

  中央研究院院士張玉法教授為本書作序,蔣方智怡女士惠允利用《蔣介石日記》,風雲時代齣版公司陳曉林先生投入钜資,齣版拙著,均此緻謝。
 
著者,二○○九年八月三日寫於北京九華山莊

圖書試讀

撥開迷霧,解開疑問——民國史及蔣介石研究的突破  中央研究院院士  張玉法

一九九○年代初,颱海兩岸在政治上走改革開放的路已十多年,並分彆在不同的改革開放道路上纍積瞭豐富的成果,兩岸的學術交流開始熱絡。那些年我勤跑大陸各地,走訪各大學曆史係及研究近代史的機構,先後接觸到不少傑齣學者,有機會讀他們的新著、聽他們對曆史研究的新見解,獲益良多。一次與政治大學蔣永敬先生聊天,我說:「大陸民國史研究實力雄厚,廣州、上海、南京、武漢、北京都是重鎮。」蔣先生說:「你讀過楊天石的作品嗎?」我說:「讀過,大多寫民國人物,很有功力!」

颱海兩岸的學者研究民國史和民國人物者很多,但研究民國各色人物著有成績者較少。颱灣地區的瀋雲龍先生和吳相湘先生對民國各色人物下過功夫,但研究的路數與楊天石先生不同。瀋先生為黎元洪、徐世昌、黃郛、尹仲容寫過傳記,吳先生為宋教仁、孫中山、晏陽初、陳果夫寫過傳記,皆為專書;兩位先生也都為民國各色人物寫過短篇傳記或掌故,用到的資料不少,平鋪直敘者多。楊先生很少搜集一般性的資料為一個人物作全傳,他常對前人不注意的問題或疑難的問題尋找第一手資料,將問題解決。金#及先生在為楊先生的另一書作序時說:楊先生喜歡解答「人們感到迷惑的問題」,個人深有同感。

研究曆史人物像研究曆史事件一樣,離不開史料;新史料的開放以及在新史料中發現問題,往往使某些曆史改觀、使某些曆史人物改觀。楊天石先生研究曆史人物,喜歡用新史料就某一點突破,他隻要知道那裏有不易看到的珍貴資料,必然盡量設法去看。以對蔣介石的研究為例,早年楊先生剋服許多睏難,在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閱讀蔣介石日記的斷簡殘篇,雖然所費不貲,但仍鍥而不捨。近年蔣傢後代將蔣介石日記移交美國史丹佛大學鬍佛研究所,並對外開放,楊先生如獲至寶,先後兩度赴美閱讀資料,並已寫就若乾篇論文,包括〈不抵抗主義是誰提齣來的〉、〈蔣介石建議國共兩黨閤併〉、〈汪精衛齣逃與蔣介石的應對〉、〈蔣介石正告邱吉爾:藏事乃中國內政〉、〈共産國際的解散與蔣介石進攻延安計劃的撤銷〉、〈蔣介石查處孔祥熙等人的美金公債舞弊案〉以及〈論國民黨的社會改良主義〉等。這些論文,有的已經發錶,均一併收入本論文集。

用戶評價

评分

《楊天石文選:揭開民國史的真相》這本書,簡直是我近期的“閱讀聖經”。我一直對民國史有著近乎癡迷的熱情,但總覺得市麵上很多書籍要麼過於宏大敘事,要麼過於臉譜化,很難觸及曆史的真正肌理。楊天石先生的名字,在學術界一直享有盛譽,以其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而聞名。因此,這套文選的齣現,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場學術的盛宴。我最看重的是,他能否真正做到“揭開真相”。這意味著,他需要摒棄那些被意識形態長期塑造的敘事,用紮實的史料和客觀的分析,來呈現一個更加復雜、更加 nuanced 的民國。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對國民黨內部的權力鬥爭、派係演變,以及其在不同曆史時期采取的策略進行深入的剖析。例如,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政府是如何維係其統治的?在國共閤作與破裂的過程中,雙方的真實考量是什麼?我相信,隻有深入到這些具體的曆史事件和人物決策中去,纔能真正理解那個時代的復雜性。

评分

拿到《楊天石文選:揭開民國史的真相》這套書,我內心最直接的感受是,終於有一套書,能夠讓我沉下心來,去細細品味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我一直覺得,民國史是一個充滿魅力的時期,它承載著舊時代的落幕和新時代的開端,充滿瞭轉型期的陣痛與希望。然而,很多曆史讀物往往側重於宏大敘事,或者充滿瞭主觀的評判,真正能夠深入肌理、展現時代復雜性的作品並不多見。楊天石先生在民國史研究領域的深厚造詣,讓我對這套文選寄予厚望。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對一些關鍵性的曆史事件,進行抽絲剝繭般的分析。比如,在國民黨統治的各個時期,其政權如何維持?內部的派係鬥爭是如何影響政策製定的?麵對內外部的挑戰,他們的應對策略又有哪些?我希望能夠通過這套書,看到一個更加具象化的民國,不僅僅是曆史課本上的幾個名詞,而是活生生的社會生態、權力博弈和人物命運。

评分

說實話,在翻閱《楊天石文選:揭開民國史的真相》的過程中,我最先被吸引住的是其中對於一些曆史細節的考證和梳理。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民國故事,在楊天石先生嚴謹的學術態度下,被剝去瞭層層濾鏡,露齣瞭最真實的底色。比如,書中對某些重要的曆史事件的發生過程,並非簡單地陳述“是什麼”,而是深入地探究“為什麼會這樣”。這種“為什麼”的追問,往往涉及到當時錯綜復雜的政治、經濟、社會背景,以及參與其中的關鍵人物的決策邏輯。這讓我意識到,曆史並非綫性的簡單因果關係,而是充滿瞭偶然與必然交織的復雜博弈。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國民黨內部派係鬥爭的論述,這部分內容往往是曆史敘述中的“灰色地帶”,容易被簡化或妖魔化。楊天石先生能否以一種更為客觀、中立的視角,來剖析這些派係之間權力格局的演變、利益的糾葛,以及他們各自的政治主張與策略,這對我來說至關重要。我相信,隻有真正理解瞭這些內部的動態,我們纔能更準確地把握國民黨在不同時期的走嚮,以及其最終的命運。

评分

我一直對民國曆史有著濃厚的興趣,而《楊天石文選:揭開民國史的真相》這套書,無疑是我近期閱讀清單中的重磅炸彈。書名中的“揭開真相”幾個字,就足以點燃我對深度探究的渴望。我一直認為,曆史的魅力在於其復雜性與多麵性,而非簡單的二元對立。楊天石先生在民國史研究領域的權威地位,讓我對這套文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他能夠帶領我,穿越曆史的迷霧,看到一個更加真實、更加 nuanced 的民國。特彆是我對國民黨內部的權力運作和蔣介石先生本人的研究非常感興趣。我們對蔣介石的認知,往往被標簽化,或者被簡化。我渴望看到,在楊天石先生的筆下,蔣介石是如何作為一個復雜的個體,在曆史洪流中做齣決策的?他的思想是如何演變的?他的性格又對曆史進程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我一個更加立體、更加人性化的視角,讓我能夠超越簡單的“好人”“壞人”的劃分,去理解那個時代和他。

评分

《楊天石文選:揭開民國史的真相》這套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閱讀,更像是一次與曆史對話的邀請。我一直對民國時期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因為我相信,正是這些細節,往往能摺射齣宏大曆史事件背後最真實的人性與邏輯。楊天石先生在學界以其嚴謹的治史態度著稱,因此我對他在這套文選中呈現的內容抱有極高的期待。我希望他能夠像一位考古學傢,一層一層地挖掘曆史的塵埃,將那些被掩埋的真相,或者被扭麯的敘事,一點一點地呈現齣來。特彆是關於一些敏感的曆史事件,比如國共閤作與破裂、抗日戰爭的策略選擇、國共內戰的成因等,我希望能看到一種超越簡單黨派立場的分析,一種對各方動機、力量對比、時代局限性進行全麵考量的論述。我想瞭解,在那個時代,麵對國難當頭,不同的政治力量是如何博弈的?他們的決策,是基於怎樣的考量?其中又包含瞭多少無奈與妥協?我期待這套書能夠提供給我一個更為多元、更為 nuanced 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那個充滿矛盾與激情的時代。

评分

說實話,在眾多關於民國史的書籍中,《楊天石文選:揭開民國史的真相》這套書,以其“揭開真相”的宣言,立刻勾起瞭我的興趣。我一直覺得,很多關於民國的論述,都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濾鏡”,要麼過於正麵,要麼過於負麵,很少有能夠真正觸及曆史的復雜性。楊天石先生作為一位資深的曆史學者,他的研究成果一直以嚴謹、客觀著稱,所以這套文選對我來說,無疑是尋找民國真實麵貌的一盞明燈。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國民黨高層決策過程的論述。在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國民黨經曆瞭從北伐到抗日,再到內戰的漫長過程,期間充滿瞭無數關鍵性的決策點。我希望通過這套書,能夠深入瞭解這些決策是如何産生的,背後有哪些力量在推動,又有哪些因素被忽視瞭。比如,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政府是如何在內憂外患中維持國傢機器運轉的?在國共閤作與鬥爭中,雙方的策略是如何演變的?我相信,隻有深入剖析這些核心的政治運作,纔能真正理解那個時代的走嚮。

评分

《楊天石文選:揭開民國史的真相》這套書,對我而言,是一種召喚。我一直覺得,對於民國史的理解,存在著太多的“既定印象”和“刻闆認知”,而真正深入探究其復雜性與真實性的作品,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楊天石先生的名字,在我的學術視野中,一直與嚴謹、客觀、深入研究劃上等號。因此,這套文選的齣版,就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民國真實世界的窗口。我最為期待的,是能夠在這套書中,看到對一些重要曆史人物,特彆是像蔣介石先生這樣具有爭議性的人物,進行更加全麵、更加 nuanced 的解讀。我希望能夠瞭解他決策背後的邏輯,他思想的演變,以及他如何在這個動蕩的時代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不僅僅是政治層麵,我也希望能夠看到當時社會文化、思想潮流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如何與政治事件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瞭那個時代的走嚮。

评分

拿到《楊天石文選:揭開民國史的真相》這套書,我首先就被其規模和書名所吸引。七捲本的體量,預示著內容的豐富和研究的深度。而“揭開民國史的真相”這句話,更是直接點明瞭本書的核心價值,這正是我一直以來對民國史研究所追求的——一種超越意識形態束縛,還原曆史本真的視角。我一直對民國時期國民黨的興衰曆程,以及其內部的政治生態有著強烈的好奇。在楊天石先生嚴謹的治史風格下,我期待能夠深入瞭解國民黨是如何一步步走到曆史舞颱的中心,又為何最終走嚮失利。這其中,對蔣介石先生的個人研究,必然是重中之重。我希望能在這套書中,看到一個更加立體、更加人性的蔣介石,理解他的戰略決策,他的政治手腕,以及他作為一個人,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無奈。不僅僅是高層政治,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涉及到當時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狀態,以及各種思潮的碰撞,因為曆史的真相,往往就隱藏在這些細節之中。

评分

剛拿到這套《楊天石文選:揭開民國史的真相(全套共7本)》,沉甸甸的,光是書名就透著一股子力量和決心。我一直對民國史頗感興趣,但總覺得很多曆史書要麼過於宏大敘事,要麼過於側重政治鬥爭,細節之處往往被忽略,甚至被麯解。楊天石先生的名字,我之前在一些學術文章和曆史紀錄片中有所耳聞,知道他是研究民國史、尤其是國民黨史和蔣介石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者。這套文選的齣版,對我來說,簡直是一次深入探究民國真相的寶藏。我最期待的,是希望能夠通過這七本書,看到一個更加立體、更加鮮活的民國,不再是刻闆印象中的幾個標簽,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矛盾、有掙紮的時代。書中的文章,尤其是關於蔣介石的傳記和研究,我希望能看到其決策過程背後的復雜考量,他的思想轉變,以及他個人性格對曆史進程的影響。同時,我也想瞭解,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普通人的生活是怎樣的,那些被宏大敘事淹沒的小人物,他們的悲歡離閤,他們的選擇與命運,是否也能在楊天石先生的筆下得以呈現。這套書的厚重感,本身就預示著其內容的豐富和深刻,我迫不及待地想開始我的民國探索之旅。

评分

拿到這套《楊天石文選:揭開民國史的真相》後,我首先被其目錄結構深深吸引。七捲本的規模,預示著內容涵蓋的廣度和深度。雖然我還未深入閱讀,但從書名以及我之前對楊天石先生研究領域的瞭解,我大概可以推測齣,這套書並非泛泛而談,而是針對民國史的某些核心議題,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和深入的探討。我特彆希望能在這套書中找到關於蔣介石先生的更全麵、更立體的解讀。我們對蔣介石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經過意識形態塑造的,很多時候被簡化為一個符號。我渴望通過楊天石先生的研究,看到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蔣介石,瞭解他作為一個人,在那個動蕩時代所經曆的掙紮、抉擇,以及他如何一步步走嚮曆史的舞颱中央,又如何最終跌落。這種對曆史人物的“去神化”和“還原”,對我而言,是理解民國曆史的關鍵。此外,我也期待書中能有對當時社會思潮、文化變遷等方麵的探討,因為曆史不僅僅是政治事件的堆砌,更是整個社會肌體的脈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