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颱灣的英文學習者在用字遣詞時往往隻按照字麵意義,錶麵上看似正確,但不一定恰當。尤其從英美人士的觀點來看,常覺得我們的英文錶達怪怪的,不太自然。換句話說,就算我們自認為使用的英文字義是對的,但英語母語人士並不是這樣用,這就錶示我們很有可能創造齣所謂的中式英文 (Chinglish)。
很多人理解英文字義的方式是查閱字典,但英文字典中許多字匯的中文意義看起來非常接近,而實際用法卻有差異。例如用來錶示「目標」的英文字有goal和aim,但英美人士要說「達成目標」時常說reach a goal,而不說或很少說reach an aim;錶示「規則」的英文有rule和regulation,但「違反規則」通常說成break the rules。又如「大雨」的英文是heavy rain,可是要錶達「大風」就不能用heavy wind,隻能用strong wind;相對的,要錶達「大雨」就不能說strong rain,因為heavy不能搭配wind,而strong無法搭配rain。一般字典偏重個彆字義的解釋,較少提供詞語間的連結關係,學習者唯有透過大量密集接觸詞語搭配,纔能彌補傳統字典的不足。
所謂的搭配詞 (collocation),簡單來說就是字與字之間的組閤或共現關係 (co-occurrence),某些字匯與其他字匯共同齣現在一起的機會比較高,甚至已經約定俗成而為大眾習慣使用。例如中文成語就是一種高度慣例化的搭配,我們會說「絞盡腦汁」,但如果學習中文的外國人說成「絞完腦汁」、「絞光腦汁」、「絞碎腦汁」,盡管構詞方式正確,意義也很接近,但我們就是覺得不對勁。使用英文也是如此,我們絞盡腦汁想齣很多英文錶達方式,但對於英美人士而言總是覺得不夠自然道地,也很難解釋到底是哪裏錯瞭,其實通常就是詞匯搭配不當的問題。
中英詞匯搭配模式不同,無法以字麵意義一一對應翻譯。筆者從過去的教學經驗中,發現颱灣同學的英文錶達方式常受母語中文的乾擾,而産齣不適當的英文搭配。
一般字典雖然能對個彆英文字匯提供定義翻譯和解釋,但是對字與字之間的搭配關係卻力有未逮。而且背誦、記憶個彆單字的學習方式,收效往往不大。很多人背過就忘,或者就算背起來也不知如何使用,隻能靠中文的語感或直覺來使用英文字匯,結果就成為不恰當的中式英文。因此學習英文不能隻記憶孤立的單字 (isolated words),用脫離文境 (context) 的方式記誦單字隻是見樹不見林,使人自以為學瞭很多單字,一旦要使用時卻無所適從,徒增挫摺感。另外,有些學者提倡大量閱讀,以篇章中的具體文境來推論字匯意義和用法。這種學習方式雖然有效,但通常需要長期的學習時間,並不一定能讓學習者注意到詞匯之間的搭配關係。因此我們有必要培養詞匯搭配意識來輔助閱讀文章,纔能快速提升英文字匯能力。
本書編寫即是基於上述觀點,從一個單字引申齣去學習更多相關搭配的字匯,可以讓我們在認知理解時産生意義的連結 (association of meaning),加深印象並提升記憶的效能。再加上以詞性為分類的基礎,以詞組作為有意義的語塊 (meaningful chunks) 為單位來學習,如此一來,不僅可習得詞組中單字的意義,更能學到這些單字與其他不同單字之間的關係和用法,還可進一步掌握詞組、片語、句型和段落的意義,於短時間內增進學習英文的效能。
舉例來說,筆者過去曾於《經濟日報》擔任新聞編譯工作,在撰寫股匯市行情時常有詞窮之感,描述行情大好時總不能老是用「上漲」來形容,以免過於平闆單調。於是我就收集相關意義的詞匯搭配,諸如「上揚」、「揚升」、「勁升」、「勁揚」、「飆漲」、「狂漲」、「銳增」、「漲幅驚人」、「牛市大漲」、「價量齊揚」、「開齣紅盤」、「一片紅通通」、「帶動強勁漲勢」、「漲幅創下曆史新高」等等,都分類整理在筆記本中。日後使用起來果然得心應手,大幅增進個人的編譯效率,而文字效果也較為生動多元。學習英文也可如法炮製,把意義接近的相關字匯搭配集結在一起,例如描述「上漲」相關的英文詞匯有increase, gain, rise, grow, climb, go up, move up, jump up, surge, soar, escalate, peak, close in bull market等眾多搭配形式,說明速度和幅度不等的「上漲」,這些字一起學習可達事半功倍之效。而持續學習大量不同專業領域的搭配詞,也可使我們的英文口說寫作和口筆譯更加自然精確,更接近以英語為母語者的錶達方式。
本書的詞匯搭配和例句大都取材自國際知名的英文新聞媒體,包括報紙如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華爾街日報》、The Washington Post《華盛頓郵報》;雜誌如Time《時代雜誌》、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電子媒體如ABC News《美國廣播公司新聞》、BBC News《英國廣播公司新聞》、CNN《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新聞通訊社如Associated Press《美聯社》、Reuters《路透社》,以及國內英文媒體如The China Post《英文中國郵報》、Taipei Times《颱北時報》、Taiwan Panorama《颱灣光華雜誌》等眾多來源。新聞文體題材廣泛,用字豐富多元,不論是政治軍事、財經社會,乃至於廣告娛樂等,都是學習各種生活情境和專業領域英文字匯的最好教材。而為凸顯詞語之間的搭配關係,筆者也特地將英文新聞原文長句加以改寫,刪除贅字和不必要的細節資訊,以方便讀者閱讀學習。
本書以新聞中的常見字匯為核心概念,衍生大量相關的詞語組閤和用法。例如stock(股票)這一章就把全球主要股票指數的英文列齣,同時說明股票行情漲跌的句型用字和相關術語。再如military(軍事,軍隊)一章就提供軍隊編製、特種部隊和各種武器的英文名稱。而在rain(雨)一章中,除瞭學習各種型態的大小雨、陣雨、梅雨、暴雨的英文外,也會提到和雨相關的習語和俚俗語。從這些核心字匯和新聞主題可延伸齣大量相關詞匯,而且同一類彆的搭配詞如財經或環保相關主題一起學習,更能使效果相乘加倍。讀者不論是麵對平麵或電子媒體的英文新聞報導,一定會經常閱聽書上這些搭配詞匯,而熟悉本書內容不僅有助於理解英文新聞精要之處,更可快速提升整體英文實力。
此外,本書一開始先提供新聞英文搭配詞的自我評量測驗,書後還附上新聞英文搭配詞的學習資源,包括綫上中英對照新聞、搭配詞辭典、語料庫網址和參考書目等,希望協助讀者進一步精通新聞英文搭配詞的用法。不過英文的詞匯眾多,加上字與字的搭配形式豐富,而本書能收納的字匯畢竟有限,隻能當作一個學習的起點。因此筆者也建議讀者,除瞭使用本書學習之外,平日在閱讀各種英文文本時,不妨也將字匯的搭配模式記錄下來,整理在自己的筆記本或電腦檔案中,有空就拿齣來瀏覽復習,增強自己的英文搭配實力。
最後要說明的是,本書的前身是2012年由所以文化齣版的《決勝英語搭配力》。在2017年著作版權閤約到期後,筆者將全書作一通盤整理,增添新聞英文搭配詞匯,加深加廣說明文字,翻新段落譯例和暖身練習,希望能去蕪存菁加以補強,使篇幅更加充實,內容更為多樣,譯例更貼近讀者的生活經驗,讓本書轉型升級為學習新聞英文的利器,也有助提升一般英文和口筆譯能力。經過一年的修訂工程,現交由眾文圖書公司重新排版付梓,以嶄新麵貌問世,期待舊雨新知繼續支持,筆者無任感荷。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
廖柏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