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图书馆协会奖初选入围作品 ✹ 荣获安德鲁.卡内基杰出奖章 ✹《纽约时报》书评编辑精选 1631年,画家繁盛的荷兰黄金年代,莎拉(Sara de Vos)是第一位入会荷兰圣路加公会的女画家。民风保守的时代,多数女性画家只能创作静物画,不能从事风景画,而后人对莎拉的纪录鲜少,唯一仅存的风景画〈森林边缘〉描绘出女孩站在冬日薄暮之下,盯着远方一处,透过这幅画,莎拉的内心世界成了世人眼中的谜团。 世代相传之下,〈森林边缘〉在三百年后落在最后一位继承人:住在纽约曼哈顿公园大道但婚姻触礁的有钱律师马第身上。一场为孤儿捐款的酒会结束后,马第挂在起居室的〈森林边缘〉竟被调换成伪画。在调查伪画中发现居住在布鲁克林区的艺术史研究生艾丽,而艾丽似乎与伪画事件有紧密的关联,当马第一步一步地接近艾丽,即将揭露伪画真相的同时,没想到竟让马第和艾丽的人生埋下了不可抹灭的悔憾。过去的谎言一路牵连到不可预测的未来,莎拉的〈森林边缘〉如何勾勒这横越三百年所引发的涟漪效应?马第和艾丽又该怎么面对这棘手的祕密? 各界好评 「这本小说生动且详细纪录了一幅十七世纪画作所经历的旅程,其中穿越了不同时代、国家,以及接触过这幅画的每段人生,每个部分都是悬疑故事,也都探索了美及失落。」──《欧普拉杂志》(O, The Oprah Magazine) 「简单来说,《莎拉的最后一幅画》是我目前为止读过最棒的小说之一,在我阅读生涯中遇到的书中,这可能是最接近完美的一本。」──班.方登(Ben Fountain),《半场无战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美国国家书奖决选入围作品) 「透过活力充沛的情节,本书毫不费力地乘载了广博学识,优雅且让人一读就停不下来……《莎拉的最后一幅画》开篇是犯罪悬疑故事,但到了最后,读者发现底下深埋着真正的主题:从头到尾,这个故事谈的都是人心带来的悬疑。」──凯瑟琳.哈里森(Kathryn Harrison),《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书评编辑精选 「近年来描写艺术世界的小说包括唐娜.塔特(Donna Tartt)的《金翅雀》(The Goldfinch)和彼得.海勒(Peter Heller)的《画家》(The Painter)等作品,而现在,多明尼克.史密斯的《莎拉的最后一幅画》也加入他们的行列。本书是一个壮丽的故事,包括一名女性失传的技艺、另一名女性犯下的悲剧性错误,以及一名将两人连结起来的权贵男子……里头有一种动人、优雅的美。这本小说就像维梅尔的静物画,带有一种足以彰显其中张力及繁复结构的宁静质地。」──《达拉斯晨间新闻》(The’s Dallas News) 「透过清楚的散文体书写,我们彷彿可以与作者心灵融合,将所有画面直接吸收进来。本书的说故事技巧太棒了:挖苦、诙谐又无比生动,书写人心情感时,又让人几乎可以直接触摸到其中曲折。这本小说对性别及阶级分层的细节描写详实,笔触极其敏锐,会让你熬夜也想看完──刚开始是因为想赶快看完,之后是因为你会想慢下步调,好好爬梳、享受其中的悬疑。」──《波士顿全球报》(Boston Globe)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多明尼克.史密斯(Dominic Smith)
成长于澳洲,现居美国德州奥斯汀市。作品散见于《大西洋德州月刊》(Atlantic, Texas Monthly)、《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的印刷区週刊(Printers Row Journal),以及其它报刊。获得澳洲艺术理事会(Australia Council for the Arts)文学董事会的新作补助,德州大学多比.派沙诺奖学金(Dobie Paisano Fellowship),以及加拿大的米切纳奖学金(Michener Fellowship)。目前在美国沃伦威尔逊学院(Warren Wilson College)的创作硕士(MFA)作家专班中教授写作。
另有三部小说作品:《明亮遥远之岸》(Bright and Distant Shores)、《美丽的杂色》(The Beautiful Miscellaneous)和《路易斯的水银预言》(The Mercury Visions of Louis Daguerre)。短篇小说曾获手推车奖(Pushcart Prize)提名。
但他不会对大多数人说的是,〈森林边缘〉是父亲在临终的床榻上留给他的,而且已在家族中流传超过三世纪。他也不会说那是莎拉.德.佛丝唯一留下来的画,而且她还是一六三一年荷兰圣路加公会(Guild of St Luke)准允入会的首位女性大师。他又不知道还能告诉谁的是,妻子第二次流产之后,每次他和忧郁的妻缓慢又彷彿冥想地做爱时,总喜欢抬头盯着那女孩苍白又迷离的脸庞。不,这事他只会放在心底,就像偷偷信仰着一位如同人类般三心二意的神明。他是不可知论者,只是偶尔会突然狂热迷信些什么,但又总是努力隐藏这方面的激烈性格。他之后开始怀疑,是画作消失使长久抑郁的瑞秋突然好起来,还让他的公司终于把自己升作合伙人。说不定那幅画根本受到诅咒。若画真受诅咒,他们家族三百年来遭遇的痛风、风湿、心脏衰竭、偶尔冒出的无后问题,以及中风全都有了合理解释。他也慢慢意识到,无论之前画主将画挂在伦敦、阿姆斯特丹还是纽约,总之都没活过六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