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浪漫与诡谲交织的三国舞台 宋德熹
作者序 中国史上最精采的三国时代 原遥平
第一章 中国史上的三国时代不可不知的《三国志》
第二章 这就是《三国志》撼动中国的百年故事
第三章 曹、孙、刘的性格与天时天时隐藏在人民的欲求之中
第四章 从地理看《三国志》三国得以自成天下的原因
第五章 三国时代决定性的十场血战
第六章 《三国志》中的计策
第七章 《三国志》中的失败学
第八章 《三国志》中的技术与科学
‧三国志人物关系图
‧三国志的地理与地形
‧当时各地区的大概位置
三国志年表
参考文献
三国时代古今地名对照
索引
推荐序
浪漫与诡谲交织的三国舞台
文◎宋德熹(中兴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一提起三国,马上就能联想到《三国演义》波澜壮阔的小传统题材,人物刻画个个生动鲜明,有如国剧戏台上的脸谱,苏轼〈念奴娇〉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正足以显露后人对三国人物及其时代的神往与咏怀。大陆中央电视台百家论坛邀请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易中天制作《易中天品三国》节目,造成新一波说三国的热潮,就是最佳写照。另一方面,三国舞台也是尔虞我诈的世界,斗智斗兵斗法的场面往往令人惊悚贲张。现代流行文化更借由电脑游戏、影视剧集、动漫画及文学创作等途径,不断地重新包装《三国演义》,更加深化后人对三国人物忠奸善恶的刻板印象。
以大众口味阅读市场而言,《三国演义》的魅力远超乎《三国志》。不过《三国演义》毕竟为一历史小说,取材裴松之《三国志》注以及《说三分》、《三国志平话》之类宋元民间话本杂剧,添加了许多剧情和想像空间,自然无法等同于号称良史的《三国志》大传统记载。而本书内容建立在大传统《三国志》的学术平台上,局部参酌小传统《三国演义》高低起伏的佈局,运用生花妙笔,推广三国历史知识的常识化和通俗化。
纵横兼具、角度多元的历史分析
《图解三国时代》的日文原书书名为《早わかり三国志》(快读三国志),可见其内容旨在强调简明易懂的历史知识。作者一方面按事件时间排序,以浅显文字带出三国重要人物的登场及其相关史事;另一方面则借由大量图表及成语典故,揭示相关地理环境、团队组织等重要讯息,强化文字叙述之余的阅读印象。
可以肯定的是,本书不仅有纵向的时间叙述,亦兼及横向的情势分析,如由历史地理角度思考三国鼎立的客观背景,及以对阵战略检视几次重要战争成败关键等。近年来在实用历史的潮流下,领导学、谋略学以史为鑑蔚然成风,三国人才学、三国谋略学尤为其中翘楚。因此作者也分别揭举着名战役所运用的兵法谋略,以及相关人物的性格优劣、处世得失,建构出三国群雄的成功学与失败学,相当值得激赏。
从各种角度探讨三国政权的优胜劣败
本书第贰章借用西方海平面曲线理论,指出气候寒冷与农作歉收导致饥荒叛乱的现象,再如第伍章述及赤壁之战胜败关键为曹操军团不耐水战、南方疾病蔓延。学者五井直弘〈后汉王朝之豪族〉一文作有「后汉时代灾害变乱次数表」,说明变乱与水灾、旱灾有因果对应关系,学界也普遍认为广东血吸虫症或伤寒、霍乱为两湖地区流行传染病,不利于南下的曹军。此处显示作者原遥平并非无的放矢。
学界探讨三国政权优胜劣败的现象,往往各擅胜场,譬如许倬云《从历史看领导》全方位剖析三国人力物力环境的优劣,谷霁光〈三国鼎峙与南北朝分立〉侧重历史地理的环境条件,本书第肆章特别标示三国鼎立的地理因素,触及南船北马资源生态、四川自然屏障等环节,皆与学界所论若合符节。
借多面观察勾勒出三国人物的真实样貌
万绳楠《魏晋南北朝史论稿》归纳出三国政权的立国方针,其中曹魏颁佈建安三〈令〉用人唯才,并实施屯田复甦农业经济与士家职业为兵之制,有其功过参半的历史作用。本书第参章反映了这种观点,显示对曹操的历史评价有重新认识的必要。此外,诸葛亮形象史也是学界讨论不休的话题,杜甫〈八阵图〉所谓「功盖三分国」诗句,如果由统一论角度衡量,「三分」只能是过而不是功。而且,诸葛亮治实不治名、内修政理、南抚夷越的政绩,衬托其为鞠躬尽瘁的治国良相,而并非《三国演义》中料事如神的用兵奇才。刘备的历史角色也有再讨论的余地,唐宋以来戏曲小说弥漫「尊刘抑曹」同情弱者的正统思想,本书第参章善用对比、设问索解的方式,勾勒史传中刘备的真实面目,认为刘备虽拥有罕见的个人魅力与诚信的群众基础,但其性格又不具建设性与持续性,反而是企图毁坏时代者。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指出:「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其实三国霸主用人方式容或不同,说穿了都是一方的枭雄。刘邵《人物志》对英雄的界定是「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由此观之,不管刘备是狐或孙权是狸,英雄和枭雄乃一线之隔,成王败寇的结果论最终不能影响历史的盖棺论定。
坊间出版界相当流行谋略与商战、人事应用等出版资讯,本书第陆、柒章有关谋略、失败学的文字可以一气呵成连读。三国电子游戏中智囊武将团队阵容在战场上赤裸裸地捉对厮杀,毕竟不如本书从人才学、谋略学、成败学角度,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由此观之,本书在流行文化的潮流中,自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也是顶级的。纸张的质感非常好,拿在手里很舒服。图片的色彩还原度很高,一点也不失真。文字清晰易读,字体大小也恰到好处。我常常会在午后,泡上一杯茶,静静地坐在窗边,翻阅这本书。那种沉浸在历史长河中的感觉,是其他任何娱乐方式都无法比拟的。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评分这本书,我真是爱不释手。首先,它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那种古朴而又富有张力的画面,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里面的图画,我真的要好好夸赞一番。不是那种粗糙的简笔画,而是细节丰富,色彩搭配也恰到好处。无论是人物的服饰、发髻,还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城池的巍峨壮丽,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三国历史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课本和一些比较通俗的演义小说上,很多人物关系和事件脉络都有些模糊。但是,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没有一味地堆砌文字,而是将复杂的历史事件,通过生动形象的插图,层层剥茧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每一个重要的战役,每一个关键的人物登场,都配有精美的插画,并且在旁边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注释和解读。这让我不再需要费力去脑补脑补,而是可以直观地去理解历史的走向。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有些研究的爱好者,我一直觉得,单纯的文字叙述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而过于依赖图片的,又可能失去历史的深度。这本书在这方面找到了绝佳的平衡点。它的图片并不是单纯的装饰,而是与文字内容紧密结合,相互补充。作者在选择图片和撰写文字时,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力求做到既美观又准确。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通过表情、动作的描绘,将曹操的奸诈、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对这些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喜欢碎片化阅读的人,所以平时看书,总是容易跳跃。但是,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每一页的内容都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我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点翻开它,都能找到一个有趣的切入点。比如,今天我想了解一下诸葛亮,明天我想看看吕布的英勇事迹,后天我可能就会被赵云七进七出的故事所吸引。这种灵活性,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安排阅读节奏,也让我能够更容易地记住和理解那些纷繁复杂的历史细节。
评分这本书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优点,就是它并没有拘泥于某一个特定的版本或者观点。在解读历史事件时,它会适当地引用不同的史料,并对一些有争议的地方进行探讨。这对于我们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它鼓励我们独立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关于赤壁之战的描绘,不仅详细展示了火攻的策略,还对不同将领的战术运用进行了分析,甚至提到了当时的气象条件对战役的影响。这样的深度,让我不禁拍案叫绝。
评分我平时也接触过不少关于三国历史的书籍,但说实话,很多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过于注重宏大叙事,而忽略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它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也展现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比如兄弟情、君臣义,甚至还有一些隐秘的情感。这些情感的刻画,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也让整个三国故事更加富有感染力。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刘备失去妻儿时的痛苦,也能体会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评分这本书在语言表达上也做得相当出色。虽然讲述的是历史,但却没有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古文,而是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来呈现。即使是对于一些相对专业的军事术语或者政治概念,作者也能够用简洁的解释来帮助我们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人物对话的描绘,很多经典的对白被巧妙地穿插在叙述中,让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仿佛真的能听到那些历史人物在慷慨陈词,在运筹帷幄。
评分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历史读物。它将深厚的三国历史文化,以一种极其生动、直观、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无论你是对三国历史一无所知的新手,还是已经有所了解的老饕,都能从中获得乐趣和启发。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通往那个传奇时代的窗口,让你得以窥见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感受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评分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在讲述历史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细节。比如,书中对于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甚至是一些小小的风俗习惯,都有所提及。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使用的兵器,了解了不同兵种的特点;我看到了当时富家子弟的宅邸,也看到了寻常百姓的简陋居所。这些零散但却珍贵的细节,让整个三国时代不再是冰冷的历史名词,而是变得鲜活而有温度,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真的穿越到了那个年代,与书中的人物一同呼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