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历史课:严耕望的治史三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2-1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当代前辈学人晚年着述,往往寄寓心曲,有一「我」字存乎笔端。
余撰此书,只为读史治史者提供一砖一瓦之用。
--严耕望
严耕望(1916~1996),历史学家,专治中国中古政治制度和历史地理。在二十世纪中国中古史领域中,继吕思勉、陈垣和陈寅恪等大师之后,台湾无疑是由严耕望领军,接续前人之大业。余英时称其集钱穆、陈寅恪、陈垣、吕思勉四大家之长于一身,并赞誉严耕望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最佳史学入门书
《治史三书》含括先生所作之《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及《钱穆宾四先生与我》,这三本书总结了严耕望一生从师问学的历程与研治史学的方法,是治史者重要的入门书。本书内容涉及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着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与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语言质朴流畅,浅显易懂,力求实用。
★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
书中更可见其淡泊自甘、寂寞自守的传统学人风范,在物慾横流的时代,自甘边缘,安贫乐道,从学术中寻求自足,非内心极度强大者绝难做到。
★历久弥新的史学价值
严耕望先生未留下自传,但本书谈及作者求学治史之历程,可谓先生之学术自传。在《治史三书》中,记述先生长达六十年的治史过程,史界的变迁以及与当代史家的互动纪录,亦为重要的现代史料。还有先生对百余部史料的点评更是后人重要的珍宝。凡此种种都让《治史三书》不但未随潮流隐没,更添历久弥新的史学价值。
★严耕望先生治史格言
● 看人人所能看得到的书,说人人所未说过的话。
● 尽量少说否定话。
● 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
● 要「专精」,也要相当「博通」。
● 要看书,不要只抱个题目去翻材料。
● 引用史料要将上下文看清楚,不要断章取义。
● 尽可能引用原始或接近原始史料,少用后期改编过的史料。
●「无孔不入」、「有缝必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严耕望(1916~1996)
安徽省桐城县人。
国立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历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助理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史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人,耶鲁大学访问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约讲座,东吴大学特约讲座,新亚研究所教授等职。1970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96年于台北忠孝医院逝世,享年八十岁。余英时先生在悼念文章中称他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着有:《秦汉地方行政制度》、《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两汉太守刺史表》、《唐仆尚丞郎表》、《唐史研究丛稿》、《唐代交通图考》、《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钱穆宾四先生与我》、《严耕望史学论文选集》等书及学术论文百余篇。
自己的历史课:严耕望的治史三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卷一 治史经验谈
序 言
壹 原则性的基本方法
贰 几条具体规律
参 论题选择
肆 论着标准
伍 论文体式
陆 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
柒 论文撰写与改订
捌 努力途径与工作要诀
玖 生活、修养与治学之关系
校后记
卷二 治史答问
序言一
序言二
我研究历史的兴趣是怎样引发的
我在中学大学读书时代的课外阅读
我对于政治制度史的兴趣是怎样引发的
我对于历史地理的兴趣是怎样引发的
我的研究重心何以放在唐代
我对于上古史与考古学的兴趣
宋史是青年可大展拳脚的园地
我对于唐诗史料的利用
我今后的撰述计画
研究历史不要从哲学入手
研究中国史不必要从中文入手
社会科学理论只是历史研究的辅助工具,不能以运用理论为主导方法
「无孔不入」、「有缝必弥」
目录学与校勘学
年龄与撰述
前进与落伍
史学二陈
通贯的断代史学——吕思勉
翻译工作的重要性
我购藏书刊的原则
我对中国通史讲授的几点意见
附录一 严耕望先生访问记 黄宽重
附录二 唐代交通图考序言
附录三 着者其他论着目录
卷三 钱穆宾四先生与我
序言
上篇 钱穆宾四先生行谊述略
下篇 从师问学六十年
附录一 我与两位王校长
附录二 我对傅斯年孟真先生的感念
图书序言
壹 原则性的基本方法
我在序言中已说过,治史不能机械的拘守某一类固定的方法;但也不能不注意一些大原则大方向。我觉得治史学有几条应注意的原则性的基本方法问题,也有一些应注意的较具体的规律。兹先就原则性的基本方法问题提供一点意见。
要「专精」,也要相当「博通」。
专精与博通两个概念当为一般人所知,不必说;但尤着重「精」与「通」两字。专不一定能精,能精则一定有相当的专;博不一定能通,能通就一定有相当的博。治学要能专精,才能有成绩表现,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所以近代治学愈来愈走上专精之路,要成为一个专家;虽然最近已注意到科际的研究,但过分重视专精的观念仍然未改。其实,为要专精,就必须有相当博通。各种学问都当如此,尤其治史;因为历史牵涉人类生活的各方面,非有相当博通,就不可能专而能精,甚至于出笑话。所以治史最为吃力,很难有一个真正的青年史学家!
治史的博通可分从两方面谈。第一、史学本身的博通。即对于上下古今都要有相当的了解,尤其对于自己研究的时代的前后时代,要有很深入的认识,而前一个时代更为重要。若治专史,例如政治史、政制史、经济史、社会史、学术史等等,治某一种专史,同时对于其他的专史也要有很好的了解,至少要有相当的了解。第二、史学以外的博通,也可说是旁通,主要的是指各种社会科学。
先讲旁通,要想真正旁通各种社会科学,虽然断然做不到,但至少要对各方面有一点皮毛知识,有一点总比毫无所知的好。现在时髦的看法,要以社会科学的观点研究历史,于是各种社会科学家都强调自己的立场,以为研究历史非用我的方法理论不可。记得前年台湾有些史学家与一些社会科学家开过一次联席会议,社会学者、人类学者、经济学者、统计学者、心理学者等等,就各人强调自己的方法理论,作为研究历史的法宝。当时有一位历史学者说,这样讲来,我们历史学者就无用武之余地了!其实各方面的意见都有问题。治史有考史、论史与撰史的不同,而相辅为用。考史要把历史事实的现象找出来,论史要把事实现象加以评论解释,然后才能作综合的撰述工作。
图书试读
None
自己的历史课:严耕望的治史三书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自己的历史课:严耕望的治史三书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自己的历史课:严耕望的治史三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自己的历史课:严耕望的治史三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