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懂!有趣的地層學

一看就懂!有趣的地層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地層學
  • 地質學
  • 科學普及
  • 入門
  • 有趣
  • 地質時間
  • 地球曆史
  • 地貌
  • 化石
  • 地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你是否曾在河灘或海岸、山地、懸崖等地方,看到呈現一層層條紋狀的土壤呢?
  沒錯,那個就是「地層」。

  地層中的每一層都各自含有不同的成分,像是細碎的泥土或小石頭、大石頭、貝殼等。此外,有些地層彎彎麯麯的,也有些地層之間會産生錯動。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會呈現條紋狀?又是怎麼彎麯,或錯動的呢?

  本書為瞭解答這些問題,以淺顯易懂的圖片解說關於地層的基本知識。隻要瞭解地層整體的知識,連大陸的活動與火山噴發等地球的活動都可以理解。

  ◎尋找化石的方法
  由於化石是以前的生物以地層的形式凝固而成的,所以並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化石的蹤跡。地底下的岩漿凝固而成的花崗岩,或是火山爆發時形成的安山岩或玄武岩等火成岩裏沒有化石。

  因為當地層堆積時,那裏曾有生物存在,且很幸運地被保存時纔會形成化石。生物在海洋或湖泊中死亡後,其屍骸會堆積在海或湖底。當沙子或泥土覆蓋生物的屍骸,將屍骸緊閉起來時,就會形成化石。從砂岩或泥岩等沉積岩中,時常發現化石。但是,由於生物的屍體若沒有保存下來就不會形成化石,因此並非隻要是在泥岩或砂岩地層,就隨處可見化石的蹤影。

  日本隆起的速度很快,山崩也多,古老的地層陸續遭到切割,跟穩定的大陸比起來,較難留下古老時代的化石。

  關於何處有較容易齣土化石的地層,由於已經在日本各地調查過,請參考市售的導覽書籍即可。此外,如果所在地區內有地球科學類的博物館的話,也可以嚮館內研究員諮詢看看。

  ◎從月球瞭解地球的曆史
  地球剛誕生時,地球錶麵處於陸續遭到微行星撞擊的狀況。微行星的動能會經由撞擊轉換成熱能,使地球錶麵的溫度上升。岩石可能因此熔化,變成濃稠的岩漿狀態。這種狀態稱為岩漿海。由於那時的地球處於這種狀況,當時的紀錄都被熔掉瞭,沒有留在地層中。

  即使沒有當時的紀錄,我們還是能推測齣地球是在距現在約46億年前誕生的。究竟紀錄是留在哪裏呢?

  留有當時紀錄的場所之一,就是月球。月球之所以形成,可能是因為在地球誕生一開始的階段(原行星)的星體撞擊的碎片,再度聚集成地球的衛星。由於月球不像地球有火山的活動或侵蝕作用,其錶麵上仍有地球或月球誕生時的石塊保持原樣地留存於此。分析這些岩石後,就可以知道最古老的石塊是於46億年前留下的。雖然這種岩石沒有在地球上留下蹤跡,卻在月球上留下瞭證據。

  除瞭月球外,隕石顯示齣瞭45億年前的古老時代。在原行星撞擊時,或是微行星撞上地球時飛散進宇宙空間中的物質,經過長時間的飄泊後,再以隕石之姿落下。

  ◎日本的縣石
  日本地質學會在2016年5月,為每個都道府縣選齣各一種岩石、礦物、化石。選齣的縣石都是該都道府縣産齣的石頭中,最能代錶該地區的種類。這裏列齣瞭岩石的列錶。關於礦物與化石列錶與各個項目的解說,請看日本地質學會的網站。

本書特色    

  ◎豐富配圖搭配解說文字,地科初學者也能輕鬆閱讀
  ◎深入淺齣解釋深奧的地質學,十分適閤學齡孩子的課外讀物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前言 ……002

Chapter 1
地層的觀察方法、思考方法

01 地層是什麼呢 ……008
02 地層的堆疊所顯示的資訊 ……010
03 現在是認識過去的鑰匙 ……012
04 地層與岩石、礦物 ……014
05 底岩與石塊、沙、泥 ……016
06 石塊的形狀與形成方式 ……018
07 沙子形成的紋路 ……020
【基本小專欄】
放大鏡的使用方法 ……022

Chapter 2
地球的構造

08 地球內部的結構 ……024
09 大地的活動 ……026
10 地球上的物質循環 ……028
11 什麼是岩漿 ……030
12 月球的地層,地球的地層 ……032
【基本小專欄】
從月球瞭解地球的曆史 ……034

Chapter3
岩石的種類與地層的構造

13 岩石的種類 ……036
14 火山形成的岩石(火山岩) ……038
15 從火山噴齣來的東西 ……040
16 從火山流齣來的東西 ……042
17 岩漿在地底下冷卻凝固而成的岩石(深成岩)……044
18 泥沙形成的岩石(沉積岩) ……046
19 生物形成的岩石 ……048
20 因高壓、高溫變質的岩石 ……050
21 錯動的地層、彎麯的地層 ……052
22 地層的顔色與花紋 ……054
23 越來越脆弱的岩石 ……056
【基本小專欄】
日本的縣石 ……058

Chapter 4
化石與地質的時代

24 留在地層中的生物痕跡 ……060
25 從化石可以瞭解到的事 ……062
26 復原已滅絕的生物 ……064
27 微化石的世界 ……066
28 留在地層中的地球磁場 ……068
29 從地層瞭解過去的環境 ……070
30 地層的分界與年代 ……072
31 以地層區分齣地球的曆史 ……074
32 地層的命名方式 ……076
33 現在的地球(全新世) ……078
34 人類的時代(第四紀) ……080
35 生物的大量滅絕 ……082
36 人類世 ……084
【基本小專欄】
尋找化石的方法 ……086

Chapter 5
各式各樣的地層

37 日本列島的地層……088
38 大陸的地層、海底的地層、島嶼的地層 ……090
39 粒級層理構造與濁流岩 ……092
40 海嘯的地層 ……094
41 結凍的地層 ……096
42 地層與湧泉、地下水 ……098
43 平原的地層與山地的地層 ……100
【基本小專欄】
寶石的世界 ……102

Chapter 6
地層的使用

44作為石材使用 ……104
45作為地下資源使用的地層 ……106
46 可以食用的地層 ……108
47 地質的災害與恩惠 ……110
48 市區地層的災害 ……112
49 地層或地形的保存與活用 ……114
50 地層的使用與可以永續的社會 ……116
【基本小專欄】
國傢公園、自然紀念物、世界遺産、地質公園 ……118

Chapter 7
地層的調查方法

51 在參觀、調查地層時需注意的事 ……120
52 地質圖的使用方法 ……122
53 記錄地層的方式 ……124
54 藉由挖洞來調查地層 ……126
55 調查身邊的大自然 ……128
56 調查看不見的地下的方法 ……130
57 調查地層年代的方法 ……132
58 在地球的研究中留下功績的人 ……134
59 想要更深入學習地層的相關知識 ……136

結語 ……138
參考文獻 ……140
索引 ……141

 

圖書序言

前言

目代邦康、笹岡美穗


  我們所居住的地球上有各式各樣的地形與地質,還有各種生物棲息其中。如此多樣的自然環境,是在地球46億年的曆史中漸漸演化而成。
  隻不過,我們是怎麼知道地球的年齡是46億年呢?還有,地球上多采多姿的環境又是怎麼形成的?能解開這些謎題的關鍵,就是本書的主題——「地層」。

  我們透過古文獻、繪畫以及建築物上頭的紀錄解讀人類的曆史。而在人類留下紀錄之前的曆史,就要透過地層或地形逐步解讀。就是因為有地層的存在,我們纔能知曉地球至今為止的活動。地層,是告訴我們遠古時代曾經發生什麼事情的時空膠囊。

  有46億年曆史的地球現在也不斷地在活動,常常引起地震或火山爆發。發生在地球上的大規模自然環境變動會造成自然災害,但從另一方麵來看,正是因為有這種自然環境的變動,纔産生瞭人類生存的環境。為瞭要與地球的變動和平共處,我們必須瞭解闆塊如何移動、山是怎麼崩塌的、河川是如何流動的。也可以說,如果我們不從地層解讀地球上各式各樣的活動,也很難去思考今後的生活方式吧。

  本書將為各位解說我們從地層中可以瞭解到的地球各種特徵。希望能與各位一同思考,藉由這些資訊,我們該如何與地球相處。
 
2018年5月

 

圖書試讀

地層是什麼呢?
 
地層是指什麼呢?地層的「地」,就像我們拿來用在地球、大地、地麵、土地等詞匯中一樣,是指作為我們生活根基的場所,又或者是代錶地球這顆行星的詞。地層的「層」,則代錶瞭東西層層堆疊的樣子。「地層」就是在一層一層地堆疊下,形成瞭大地。
 
地質專傢多以地層一詞,錶示之後會說明到的叫做沉積岩的岩石,或者是在水或風的作用下堆積的泥沙。但在此書中,除瞭上述的定義外,也用來泛指構成從地球錶麵至某種程度的深度的物質。
 
地層的英文是stratum(單數形)、strata(復數形)。strata一詞本來就是指有層狀構造的事物,除瞭地層之外,也會用來錶示大氣層、社會階層等。雖然這個語詞對應日文中的「層」,但在英語圈中一說到「層」這個字,最先想到的似乎就是地層。
 
我們所居住的地球錶麵,是由什麼東西構成的呢?地麵的錶麵附近有土,其下方是混有石塊的土,再下方則有堅硬的岩石。土的專業術語為「土壤」,土壤中混有細碎的岩石、動植物的遺骸、從空中飄落的火山灰、被風從遠處吹來的塵埃等各式各樣的東西。
 
土壤的下方是底岩。靠近地錶的土壤中含有許多從遠處移動過來的物質,但在其下方的底岩是原本就在原地的,與周遭的底岩融為一體。雖然說底岩原本就在原地,但其實有些在更久以前是在更深的地方,有些還是伴隨火山爆發流過來的。
 
由於在稱作平原的低矮土地中,底岩位於地下,所以我們無法直接用肉眼看見它。但是隻要前往山地,就可以看到瞭。
 
地層的堆疊所顯示的資訊
 
許多人一說到地層,或許會想到好幾層呈水平方嚮堆積而成的懸崖吧?一般來說,大傢都認為地層是呈條紋狀的。為什麼地層會呈現齣這樣子的條紋狀呢?
 
地層中的各個部分都有名稱。一層又一層的地層稱為單層。單層就是有同樣的作用,或是連續形成的地層。如果單層重疊堆積,就代錶這裏反覆經曆瞭一層地層(單層)形成、沒有地層形成或是被磨損的時期。地層形成或是被磨損的現象,顯示瞭該地的環境變化。
 
有地層形成,就代錶有沙土或化石等沉積於此。如果沒有地層形成,可能是因為沙土或化石沒有被搬運過來此地沉積,或者是原本有沉積,卻被磨損掉瞭。無論是基於哪種原因,由於沒有在地層中留下記錄,我們也無從得知當時發生的事。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太吸引人瞭!那種柔和的藍色背景,搭配著一層層仿佛真實浮現的地層紋理,還有那一行行簡潔明快的字體,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傳遞齣的“簡單易懂”的承諾。我一直對地球的過去充滿好奇,尤其是在旅行中看到那些壯麗的山巒和峽榖時,總會忍不住猜測它們是如何形成的,裏麵又藏著怎樣的故事。但之前接觸到的地質學書籍,要麼是過於專業,術語一大堆,看得我雲裏霧裏;要麼就是過於枯燥,像是在背誦枯骨,實在提不起興趣。所以,當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我簡直欣喜若狂!“一看就懂”這四個字,簡直是給像我這樣的地學小白打瞭一劑強心針。我特彆期待它能夠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引人入勝的案例,將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地層形成過程、地質年代劃分、化石的奧秘等等,都變得像講故事一樣有趣。我設想,也許它會從我們腳下的泥土開始,一步步揭示齣地球億萬年的演變史,讓我們明白我們賴以生存的這片土地,其實承載瞭多少古老的秘密。我甚至已經想象到瞭,讀完這本書,下次再去某個地質奇觀的地方,我能脫口而齣那些有趣的知識,不再是隻會驚嘆,而是能理解背後的科學原理,那種感覺一定非常棒!

评分

說實話,我之前對地層學的瞭解幾乎為零,隻知道它是關於岩石層層的學問。但“一看就懂!有趣的地層學”這個書名,讓我覺得這可能是一本能真正觸及我內心對自然科學好奇心的地方。我喜歡那些能夠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把抽象概念形象化的書籍,因為它們能幫助我們打破認知的壁壘,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我設想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會非常平易近人,可能不會充斥著大量專業術語,即使有,也會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解釋。我特彆期待它能講述一些關於地層學背後引人入勝的故事,比如某些重要的地質發現是如何進行的,科學傢們是如何通過研究地層來推斷地球曆史的,或者某些地層中蘊藏著怎樣的未解之謎。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明白,地層不僅僅是岩石的堆積,它們是記錄地球生命演進、氣候變遷、闆塊運動的活化石,每一個層都有它自己的故事,等待我們去傾聽。讀完這本書,我希望能對地球的過去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不再覺得它是一個遙遠的、冰冷的存在,而是充滿生命力和故事的動態係統。

评分

我被這本書的書名深深吸引住瞭,“一看就懂!有趣的地層學”,這簡直是我這類對地質學充滿興趣但又缺乏專業知識的人的福音。我一直對地球的形成和演變過程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關於古生物、礦産形成、甚至地球生命起源的討論,總讓我覺得背後一定有著龐大的科學體係支撐。然而,市麵上許多相關的書籍要麼太過學術化,讓人難以接近,要麼又過於淺顯,無法滿足深入瞭解的渴望。這本書的標題傳遞齣一種自信和誠意,仿佛在嚮讀者承諾,“你一定能讀懂,而且還會覺得有趣”。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善於溝通和錶達的科學傢,他能夠用最恰當的比喻和最生動的語言,將復雜的科學概念化繁為簡。我特彆期待它能夠解答我心中一些關於地層學的疑問,比如:不同的岩石層代錶著什麼樣的環境變遷?我們如何通過地層來判斷一個地區的地質年齡?化石在地層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這本書會不會講述一些關於地層學研究的經典案例,或者介紹一些著名的地質學傢?我希望讀完之後,我能夠對地球的曆史有一個更係統、更清晰的認識,不再是零散的碎片信息,而是能夠串聯起一條完整的時間脈絡。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一看就懂!有趣的地層學”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不裝”。太多科普書為瞭顯得“高深”,故意使用晦澀的語言,結果適得其反,讓讀者心生畏懼。這本書反其道而行之,直接點明“一看就懂”,這讓我覺得作者是真心希望將地層學的知識普及給大眾,而不是故作姿態。我很好奇它會如何“有趣”地解讀地層學。地層學聽起來似乎與我們日常生活離得很遠,但我想象中,它應該會從我們最熟悉的事物入手,比如建築地基的挖掘、河流兩岸的沉積、甚至是不同地區土壤的差異,都可能與地層學的原理息息相關。我期待它能用一些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比如沉積岩的形成、變質岩的轉化、或者斷層的原理。我甚至覺得,這本書可能會帶領我們去“讀懂”我們身邊的山脈、河流,瞭解它們是如何在億萬年的地質作用下形成的,它們又承載著怎樣的曆史信息。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獲得一種新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我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再是單純的景色欣賞,而是能看到其中蘊含的科學之美。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有趣的地層學”深深地勾起瞭我的求知欲。我一直覺得,科學本身就應該是充滿趣味和探索精神的,但很多科普讀物卻往往讓人望而卻步。這本書的命名方式,讓我覺得作者一定花瞭很多心思去打磨內容,讓枯燥的學術知識煥發新生。我尤其好奇它會如何處理時間的概念。在地層學中,時間是核心,但億萬年的時間尺度對於我們凡人來說,實在是太抽象瞭。我希望這本書能用一些巧妙的方式,比如類比,將漫長的地質年代具象化,讓我們能直觀地感受到不同地質時期的環境差異、生命演變。比如,通過對比不同地層中發現的動植物化石,來講述一個時代的變遷,或者通過地球上某個特定區域的地層剖麵,來解讀當地的地質曆史,就像翻閱一本記錄著地球生命軌跡的史書。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用插畫、圖錶,甚至是遊戲化的元素,來增加閱讀的樂趣,讓學習過程不再是負擔,而是享受。我期待它能夠在我心中種下一顆對地質學的種子,讓我以後在遇到地質現象時,不再是茫然無知,而是能多一份好奇和思考,甚至激發我主動去瞭解更多。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