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绘本谈食农教育,沿海居民的虽苦犹乐的小日子!
*台风虽然可怕,但也带来雨水。
转个念头,或许也是一种祝福。
今年的第三个台风来了,学校停课。妈妈要小宇别乱跑,但他还是骑上单车出门,因为他担心高跷鸻的巢和蛋。路上风雨加大,小宇遇上盐工和养殖渔夫,和在稻田忙着的爸爸,却不见高跷鸻的巢和蛋,牠们躲得过连续的风雨吗?
风大雨大的夜里,小宇翻来覆去不敢睡。
第二天醒来,到处一片水汪汪……
大部分的稻农和渔民损失惨重,一群友善种植和生态养殖的朋友虽受害,却意外的轻微。小宇的妈妈知道大家不好过,于是决定找大伙聚一聚。
冬至,这一天厨房忙进忙出近,大家端出私房菜,分享坚持的理念,抱着平常心的农渔民,是如何看待这一次次的风雨挑战?
台风是天灾,海水上昇是趋势,农渔民该怎么和环境共处呢?
他们又如何转念?或许有些人已经走在路上…
*有注音
*适读年龄:4岁以上 各界推荐 从土地长出来的绘本──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监事 林享玉 彩绸家在嘉南平原滨海的布袋地区,因为从事影像纪录工作,又热爱大自然,长年走踏田野,对土地与人民情感深挚。
2016年年初的霸王级寒害、年中连续三个强台来袭,都重创台湾的农渔业。许多生计蒙受巨大损失的农渔民,擦擦眼泪挺直腰桿,决定要继续打拼下去。
彩绸认识布袋这群有志气的农渔友,常常互相打气励志。这是真实发生在我们土地上的故事,大家都被阳光晒得黝黑,但脸上常常是腼腆的笑容,默默的努力着,坚持以健康的方式照顾土地,守护大自然的生命。
从产地到餐桌,他们提供安心安全的食材,丰盛了我们的餐桌。例如:阿尧长期提供友善养殖的虱目鱼、白虾等水产;阿樵则提供在地的日晒海盐,他们都是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的生产者。
高跷鸻会来这里繁衍,黑面琵鹭会来觅食,燕鸥会来休憩,布袋周边是让牠们安心的所在,所以造就了丰富的生态景观。
《打气粥》真的是一本从土地长出来的绘本,让我们了解农渔友素朴踏实的耕耘,和环境共生,观照着「身土不二」的生活态度。
挑战总会一直来一直来,正如布袋的朋友需要被鼓励,我们常常也需要被打气,就来一碗以在地丰盛食材煮成,且添加了泪水汗水志气的美味打气粥吧!加油!
──农家子弟的文字工作者 齐萱 从外公在日治时代,远从台南学甲跋山涉水来到后山台东开垦,我们家就一路从甘蔗、地瓜、花生、木瓜,种到今日的释迦、柠檬、酪梨和香蕉。
「晴耕雨读」虽浪漫,却非农人的实境,若要我形容从外公外婆到母亲舅舅对农事的付出,我会说,所有的农人,都是用珍贵的生命在换取微薄的生计。
最自豪的是近百年来的务农生涯中,或许不懂得包装所谓的「有机」,却真正落实了家训:坚持不用对土地伤害最大的杀草剂。
所有的农产品,都由大地滋养,保护土地,是农人最基本的天职。
──生态养殖达人邱经尧 人是群体的物种,彼此间以土地与环境连结,以食材为网络,以吃沉浸于群聚的温度。大伙聚在一起共煮、共餐,来碗打气粥就是生活中令我最揪心最爱的。
──谷东俱乐部田间管理员 赖青松 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亲切质朴的对话,再加上归农时代的氛围,让人彷彿也亲临那个有风有雨,有土味有草香的新农村……真心推荐这本从土底长出来,属于台湾土地的优质绘本!
──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 游珮芸 一本从我们土地长出来的绘本,亲切、动人。
──嘉义市志航国小设备组长 蔡育穗 那一晚品食宴上,数坪大的老屋里热气腾腾。
三位农友鹏程、炅樵、经尧轮番上阵,不疾不徐的诉说这一道道料理,用诙谐的语调,说着他们是怎么和土地、和作物产品谈恋爱,怎么烹调才好吃,不经意流露的是和大自然共存共有的顺天智慧。
鹏程是我最早认识的友善农家,感佩的不只是他种出女儿的米食首选,带点Q带点黏的江山米,还有他友善土地的理念,以及想要振兴家乡的心愿。大人牵着小孩的手,进入社区学习插秧,欢欣收割,看到友善农作的理念彷如播种一样,一年复一年的坚持。
炅樵是洲南盐场的协会负责人,我很惊讶负责解说的年轻人,愿意留在这冷门且衰退的黄昏产业,后来再读到他的脸书发文:「立志成为台湾最会晒盐的人」,那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志气,我稍懂了为何他在介绍盐场历史,是那么的恭谨谦虚,眼里盛装的尽是对土地的关怀。
经尧的生态养殖,谈的是环境养育环境。自然自有法则,顺其性也照顾到人的胃,话不多,笑容带腼腆,正如他的鱼池里,不用多说什么,那呵护鱼虾的眼神,彷如照顾如自己的孩子。
品食会的最后一道打气粥上场了,有米的甜,有虾的鲜,再加上撒了一些的盐花提味。提供食材的他们没有多说,不过一勺一勺舀起的这碗粥背后,经历了布袋镇淹水灾情最惨烈的时刻,如书里描述的:「小宇爸爸的稻子历经风雨滋润,水漫过樵仔伯的盐田土堤,阿尧叔的鱼虾因水淹而到处流窜不知去向……」他们的泪水滑落在打气粥的碗里,我们都不说,但我们都知道。
真吃过打气粥的我,再读「打气粥」一书,心里的感动如咀嚼粥的美味,再度翻腾搅动。
作家李崇建 暖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