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二版)

好东西(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得奖纪录

  ★香港公民教育小书单入选
  ★2014年台南儿童文学月优质本土儿童文学图书选书
  ★2016年义大利波隆纳插画展入选

  人好聪明。会用煤炭发电;
  也会用水,用瓦斯,用风和太阳发电……
  其中最厉害的,就是用一根神奇的棒子发电。
  大家都说:它是好东西!
  可是,遥远的地方,
  突然有个神奇的棒子发生了大爆炸。
  大家开始怀疑,
  它真的是好东西吗?

  大家都说它是好东西,它就真的是好东西吗?一连串正反两面的问题,让读者开始思考它是什么、它的好处与坏处,以及如何权衡这个东西的价值与存在必要。

  本土创作者黄郁钦用生活中常引起议论的话题带领读者思考。当我们遇到其他有不同意见的事件时,我们能否独立的思考与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这是这本书要带给读者的反思。

本书特色

  这个世界正在倒数计时中......
  一项和每个人都切身相关的重大议题,激发你的思考和判断力,
  献给关心环境和地球未来的你!

  @附导读小册,内含〈给父母与师长的话〉、〈作者的话〉、〈关于核能──学校没教的事〉、〈核电小知识〉

各界推荐

  文思慧(香港「反核之众」发言人)、
  方俭(绿色消费者基金会董事长)、
  李伟文(荒野保护协会荣誉理事长)、
  幸佳慧(儿童文学作家与评论家)、
  陈淑宇(主妇联盟环境保护基金会非核小组召集人)、
  陈晋卿(纸芝居儿童剧团指导老师)、
  陈瑞宾(台湾环境资讯协会祕书长)、
  黄嘉琳(主妇联盟环境保护基金会祕书长)、
  刘育豪(南台湾废核行动联盟讲师/高雄市港和国小教师)、
  钟慧沁(香港儿童文学及阅读推广工作者)、
  爸爸非核阵线、
  妈妈监督核电厂联盟
  ~真心推荐
  (依照笔画顺序排列)

好评推荐

  这是一本会激发孩子思考,并从中长出勇气,诚实面对未来的书;更是一本台湾大人欠孩子的好书。──幸佳慧(儿童文学作家与评论家)

  *无注音
  *适读年龄:7~10岁亲子共读;;10岁以上自己阅读

著者信息

作、绘者简介

黄郁钦

  
  一九八○年学电影,一九八六年开始担任电视编剧。喜欢天马行空的幻想、自由自在的画图,所以于一九八八年开始创作绘本,一九九六年成立绘本创作团体「图画书俱乐部」。目前持续手制绘本的创作。
  
  曾获得国语日报社牧笛奖首奖、陈国政儿童文学奖优选、行政院环保署小绿芽奖、「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儿童读物奖,及信谊幼儿文学奖图画书佳作。已出版的作品有《这是谁的?》、《不对、不对》、《花狗》、《躲好了没?》、《我不要跟你玩了!》(皆由小鲁文化出版)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核电是好东西。」彷彿是全球众口一辞的,原因并不神祕,因为核电是全球化下的一大生意,各国的大电力集团借着相同的宣传,让这大生意水涨船高。

  于是,「好东西」很便宜----但永不提生产国防武器及这有关工业,政府(其实是人民)不知津贴了多少。
  
  于是,「好东西」很干净----绝不提核电生产的前期与后期工序,亦即,由採铀矿到十万年处理核废料会污染及摧毁多少弱势者的家园。

  于是,「好东西」很安全----却不让你知道法例一贯的放宽辐射排放水平,连出了大事也有专家出来说其实没甚么。

  全球都一样,台湾、日本、香港……。

  1986年,车诺比核电厂出事,在之前已在筹建中的中国广东大亚湾核电厂,便借此得到机会让香港人以大力发声表示质疑,争取停建的运动收集了100万港人签名,以那时的香港人口计约六分一至五分一,并不简单的。

  后来中国政府照建可也,香港人对此慢慢冷淡下来,没作跟进。1994年建成第一座机组,而至2011年竟已有六座反应炉建成于上址(离香港市中心50公里,离密集民居30公里),合称大亚湾-岭澳核厂组群,是世上第五大的核厂组群;中国、美国、俄罗斯、台湾、捷克和香港还联手在该厂做一个据称是「研究宇宙物质」的实验呢!这些,香港人都近乎全不知道。

  而2011年3月11日福岛核灾发生时,之前怠懒了的香港反核者欲重振旗鼓,唤起民众共同争取废核。那时,大家才惊觉中国大陆已准备兴建二百多座反应炉,包括在广东的32座。

  但民间反应很冷淡,为福岛核灾消声与消毒的现象遍佈传媒,学者、专家、医生、官员全部挺身「救核」(生意)。之后不久,流行刊物上大幅的日本东北游、各种精美日食如海鲜的广告排山倒海而至、寿司店增加了许多许多。

  而更令我们吃惊的,是每当向民众提到核电的危险,对方(特别是年轻人)会说:那是必要之恶;每当说及我们的社会不需要核电,回应是:那我们岂不是要回到原始生活?不可能!更加引用教科书及官方宣传说:要减碳救地球,就一定要用核电!

  原来,自1987年至2011年,政府、电力公司联同学者、中小学教材编撰者,已全面完成为大力发展核能铺路的公关工作,谎话早被认证为事实与科学,质疑核能的有关资讯在公众教育中竟片语全无。

  不能是这样的。

  反核是向生命负责,令核电归零是任何家园还要有未来的必需条件,《好东西》这类好读物必定要与孩子一起去读,一起思考核电题材中的道理与歪理。

──文思慧(香港「反核之众」发言人)

  十八世纪爱尔兰政治哲学家艾德蒙.伯克(Edmund Burke)说: 恶人得胜的唯一条件就是好人袖手旁观。 The only thing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good men to do nothing. 面对核电背后邪恶的力量,我们不能冷漠。

──方俭(绿色消费者基金会董事长)

  这是一本能让孩子理解人类在核能发展这件事上,所表露出的愚昧、欺骗、无能与自欺欺人的书;同时,也是一本会激发孩子思考,并从中长出勇气,诚实面对未来的书;更是一本台湾大人欠孩子的好书。──幸佳慧(儿童文学作家与评论家)

  对核电知识了解得越多,就越发觉核电真不是个好东西!拒绝承认或不面对,并无法解决核能发电所产生的种种问题。更何况全球的核电厂都面临核废料无法处理的困境中!

──陈淑宇(主妇联盟环境保护基金会非核小组召集人)

  父母留给孩子最好的传家宝,就是教导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核电厂所制造的万年贻害,非但造成环境的永久伤害,更可能让所有人成为「祸延子孙、以邻为壑」的坏蛋。究竟好东西、坏东西该怎么分辨,值得所有成人与孩子一同来细细省思。

──黄嘉琳(财团法人主妇联盟环境保护基金会祕书长)

  当电力公司和政府都唱好:「用核电能减碳、很清洁」、「我们不能不用核能」的时候,我们也需要认真看看不久前的车诺堡和福岛核灾后,孩子承受的精神和健康的伤害。我们不禁会问那是「好东西」吗?

  请跟孩子一起阅读《好东西》,搜寻相关核电新闻,并且一起讨论:究竟核电对我们和生态带来祝福还是威胁?

  核能危机并非遥不可及的事,相反的,它与我们的生活非常密切!香港附近就有大亚湾、岭澳、阳江、台山、岭东五个核电厂共十四座机组群正在形成。

  未来就在你的手里!当下就可能成为你和孩子的永远!

──钟慧沁(香港儿童文学及阅读推广工作者)

关于核能学校没教的事

刘育豪/高雄市港和国小教师、南台湾废核行动联盟讲师


  走进书店,每每可见亲子教养书在畅销榜上缤纷盛开如花。然而,step by step的know-how真能适合不同家庭、不同亲子组合吗?每个孩子的独一性及自主性如何受到适切引导,进而适时适当展现,绝对是父母师长必须好好思索的课题。现今台湾国中小教育体制内的教学,有许多雷同的学习内容与模式,多半养成思想相近的孩子。除非,学校里的教育工作者或家中的父母拥有特别的不从众意识,额外提供孩子课堂外的各种养份,才可能培育出迥异于一般的奇株异卉。

  在体制内学校里,我乐于做这样的事。于是,我跟孩子谈同志、谈多元家庭、谈劳工、谈身障者人权……当然也谈环境议题中的空气污染,甚或核电争议。这些,多半是学校没教的事。

  核电争议怎么谈?我运用了绘本、摄影集和影音媒材,从较大范畴的「能源议题」切入,脉络性的引导孩子思考核电厂的好处与坏处。

  争议之事的意见本就有正有反,但是,资讯能不能够对等其实是关键。要想培育出具独立思考特质的孩子,引导他们如何蒐集、判读、归纳资讯也很重要。甚至,更进一步,要把蒐集资讯的权利及机会交给孩子,使其自行决定思考的方向!

  赋予孩子权利、给予机会,降低成人的主导性,便能同时提高孩子的自发性发展与学习自主性;他们能自行衡量、判断,形成自己的意见,不论是针对核电争议,或者生活中任何事务,都应如此,也可以如此。

  学校没教的事,很多,但在学校之外,用以训练孩子独立思考的素材同样也很多--《好东西》就是一本极佳的启蒙文本。这本绘本探讨的是教室外正反双方沸沸扬扬争辩、教室内的教育工作者却不知从何着手的核电议题,而且是以艺术融入公民意识的具体实践,读来虽有深深无奈,却也万分令人感动。

  《好东西》作者黄郁钦以粗犷而细腻的笔触、鲜艳的色块,揭露出核电「表面有益实则有害」的内幕,并残酷的谕示人们最大的通病:「人云亦云」。会产生人云亦云的情况,多半是因为每个人接收到的资讯不足甚至偏颇,于是随从众人意见,平白舍弃了思考。《好东西》正是用以触发思考的引子,若共读的成人想要釐清核能相关议题,得有更多的自修;而这本绘本期待的是,能唤起成人或孩子对这议题的关心,并留给每个人独立思考的权利与机会。

导读

给父母与师长的话


  「大家都说……大家都说……」当你听到许多「大家」说的话,你会就此相信了吗?《好东西》这本绘本提出一连串不同的「说法」,期望引发读者的好奇并思考究竟真相是什么。然而,这本书最关心的是读者的想法,这也是最重要的事。书最后问道:「你说呢?」是的,你说呢?当你面对各样议题,甚至是两难的问题时,你如何做最后的判断?

  当电视或是其他媒体说着什么东西如何好、如何健康、如何对环境有益、对人有帮助,我们可以尽信这些说法吗?当孩子听到电视、其他媒体,或是大人之间对于某些议题的争议,听见生活中不同人对于一些人、事、物的陈述持着不同的评价,甚至是立场相反、意见冲突时,我们要怎么引导孩子作出自己的判断?

  生活周遭所有事物都可以从不同角度探讨。训练孩子独立思考、分析、判断也同时是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开始,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对自己的决定负责。每个人一生会有做不完的决定和判断,学习独立思考要从小开始。因此,在遇到任何需要作决定或结论的事情上,成人该做的事不是单单告诉他们如何做、什么才是对的,并要教导孩子去蒐集充足的资讯,找出其优、缺点,权衡轻重及各种后果,再建立自己的想法与判断,不人云亦云。孩子将更能明辨各样事情的真相,成就自主且自律的人格。

作者的话

  核能发电这么多年来,在全世界一直是一个争议的议题。而在台湾这么一个地小人稠的地方,尤其值得关注,因为在这里,不允许有任何的闪失。可是在台湾竟然有三座核电厂,而且很可能会有第四座,对于每一个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来说,真的是一个不可承受的重。

  这么多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大帽子之下,反核的声音一直遭到压制,而很多人也在资讯不透明的状况之下,得过且过的接受政府强力辩护下的政策,相信自己应该不会那么倒楣,相信核电厂应该是安全的。

  一直到2011年3月11日,日本核电厂发生事故,才戳破了核安的神话,让更多的人开始反思,以日本科技的先进与发达,都有可能发生不可挽回的核灾变,那我们凭什么乐观的相信台湾永远不可能发生意外?

  日本发生灾害是非常不幸的事,但如果不能把别人的伤痛当作前车之鑑,引以为戒,趋吉避凶,那将是更大的不幸。日本核灾发生后,对于核能发电的优劣,各方有许多论述跟脣枪舌战。对我来说,真理越辩越明,台湾不需要核电,也不应该有核电。因为就算天佑台湾,核电厂永远不会发生意外,但不断增加的核废料将会是一个不定时炸弹,使台湾岛上的每一个世代,都生活在不可预知的恐惧当中。我们这一代已经挥霍掉这个地球太多资源,谁都没有权利再把自己的舒适自私的建立在下一个世代的痛苦上。

  基于以上种种想法,我一直觉得应该做一些事。身为一个绘本作者,除了参加集会游行,最大的力量就是以手中的一支笔传达反核的信念,因此我透过绘本的方式,让更多人关心这个议题。绘本中,我提供了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也期盼爸爸、妈妈或老师们可以陪伴小孩蒐集更多的相关资讯,建立自己的立场与观点。我衷心期盼关心这片土地的人能有共识,达成「非核家园」的目标,让台湾不再有不必要的恐惧。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