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意義

生活的意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由汪召元所著的《生活的意義》告訴我們生活隻是一種形式,其實質在於感受不同,人的各種行為也由此得以解釋。如安全的需要,是人們為瞭延長生命以獲得更多享受的機會;對地位與財富的追求,是人們為瞭得到更多享受的條件;生活需要交流,因為人們能從交流中獲得更多感受;而交換就更明確瞭,那就是互通有無;語言與文字、知識與技術的産生及發展,在於提高人們獲得新事物的能力和手段;我們所說的追求,可理解為對特定事物的享受需要。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事物是生活理論的基本概念 (001)
理論的意義不僅在於找齣事物的規律,更在於以什麼為思考對象。隻要我們對生活認識有足夠的高度與深度,就不會為現象所迷惑、為感官所左右。
第一節 事物 (001)
事物是生活的單位與意識的對象,其意義在於使人的記憶與思考變得方便和容易,生活的效率得以提高。
第二節 事物的意義 (006)
我們常說一件物品有沒有作用、一個行為有沒有必要、一種生活有沒有價值等,其實質都是人們想知道一事物能給人帶來什麼影響、帶來多大影響,以便於閤理安排生活。
第三節 遞減與遞增原理 (011)
如果人們對蘋果的消費需要一定,則連續消費蘋果所獲得的滿足是逐步減少的。而當人們對蘋果的消費需要增加時,則同樣的蘋果給人的滿足感就會明顯增強。
人類可消費的物品是有限的,以物質增長來獲得的幸福感是遞減的。而人的情感與思想所産生的精神需要卻是可以增長的,這纔導緻瞭人類發展的連續性。
第四節 感覺與思考 (018)
為什麼老年人與年輕人常發生衝突,其原因就在於老年人的生活經驗與知識豐富,因而按習慣與感覺來生活對他們來說是閤理、必然的。相反,對年輕人來說,他們思想活躍,生活經驗與知識較少,於是他們更多地以個性與思考來選擇生活。
第五節 經驗 (024)
經驗是適應環境的結果,故經驗不僅使生活變得方便,也讓人們産生自信與地位,於是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經驗,也盲目地相信自己有經驗,甚至假裝有經驗,這必然會導緻錯誤與衝突的頻繁發生。
第六節 生活中的基本規律 (030)
生活中的基本規律是「經濟規律」,錶現為人們在生活中無論麵對什麼事情都要考慮自己能獲得什麼、獲得多少與付齣什麼、付齣多少,從而確定該事情是否值得去做、做到什麼程度等。

第二章 生活是一種感受的過程 (035)
生活是人通過心理活動感受的過程,因而生活的理論必然是關於人的心理活動的分析。
第一節 感受 (035)
我們可把生活分為重復與變化兩個方麵,其中人們感受到的是變化與不同,而人們對重復的事物不願感受,其原因是它平淡而沒有多大意義,且重復的事物太多也讓人們難以感受。
人的生活依賴於環境和經驗,以至於人們缺少這種適應瞭的環境與經驗,就會感到無助與恐慌。這就要求我們要尊重他人的習慣與不同社會的文化。
第二節 感受印象 (042)
我們生活的世界太大、太難懂,於是隻需在有限的時間裏獲得好的感受即可,以至於人們有意識地以錶麵的印象甚至假象來生活而不在乎其真假。這導緻瞭生活中隨意性與欺騙的普遍存在,而堅持原則、追求真理有時卻顯得可笑。
第三節 感受的差異與趨同 (053)
人的行為總是相互影響與需要而有趨於一緻的規律,同時因環境與經曆的不同所錶現齣來的差異也總是存在從而需要我們理解。
第四節 情緒化 (059)
當人們對某一事物的感受過於強烈時,人的生理與行為也會齣現激烈而異常的反應,即情緒化。
由於感受與人體反應的一緻性,人們又常常反過來利用情緒化來強化某種感受,如使用簡單的物質刺激、自我強化與互動等刺激人的情緒反應來強化感受。
第五節 變異 (066)
我們的生活常常會齣現較大變化: 喜歡自由自在的突然開始很注重某種形式瞭;本來性格活潑的突然變得沉默寡言瞭;不喜歡體育鍛煉的開始喜歡瞭;等等。這就是生活中的變異。
生活總在變異,問題在於如何使變異發生得更有意義與有效率。
第六節 乾擾論 (075)
我們習慣於生活在傳統與經驗中,同時又有改變的熱情與衝動,因而我們時常會産生這樣的疑問:我們有必要改變嗎? 他人的乾涉我們該接受嗎?
改變是痛苦的,但新的生活常常更美好。
第七節 從生存、計劃到感受經濟 (081)
今天,我們進入瞭以個性與享受過程為特點的感受經濟時代,它有彆於追求效率與結果的傳統經濟,其社會發展曆程體現為三個階段:生存經濟階段、計劃經濟階段與感受經濟階段。

第三章 比較是普遍的心理規律 (086)
在這個充滿個性與變化的社會,人們很容易接受一些似是而非的知識,並很快形成自己的思想進而産生衝動。但如果我們細心觀察與深入思考,就會發現問題的復雜性,行為也變理性瞭。
第一節 比較的普遍性 (086)
生活中人們喜歡送禮,由於禮品的意義不僅是禮品本身,還有送禮者的態度理解,這就需要進行比較並産生瞭比較標準。
假如禮品是價格一樣的毛巾與被套,其中毛巾在同類産品中是最貴的,而被套就遠不是這樣。於是對毛巾所産生的比較主要發生在與更差的毛巾之間,從而對禮品毛巾與送毛巾者更多地感到滿意,而對被套和送被套者就不是這樣滿意瞭。
第二節 機會 (093)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種情況: 本來對一物品是滿意的,而一旦有更多的物品可供選擇,一種機會損失感頃刻便讓我們對該物品的滿意程度降低。
第三節 比較係數 (099)
當我們以饅頭充飢時卻有瞭消費麵包的可能,則饅頭給人的作用會受到不利的比較的影響,而這兩者的區彆僅僅在於麵包給人的感受印象不同所造成的比較程度即比較係數的不同。
第四節 代價 (103)
代價在傳統意義上也就是勞動。這種勞動錶麵上産生於生産活動,其實就是生活中廣泛存在的心理比較而已。

第四章 生活與追求 (109)
生活需要思想,更需要理論,否則就會造成認識的混亂、行為的盲目與選擇的痛苦。
第一節 生活的本質 (109)
生活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應如何生活纔更有意義? 顯然這是非常重要也是我們非常關心的問題。其實生活是一種體驗,因而盡管我們的生活形式與追求各不相同,其實質都是一樣,即尋找對不同事物的感受。
第二節 美與追求 (115)
追求的意義不僅在於享受結果,還在於體驗過程,並在過程中豐富人的情感與思想,從而讓生活更有激情。
我們把能給人滿足的事物叫作美,顯然美激勵著人類生存與發展,生活中最美的是你身邊的人物美,而最有意義的是你經過自己的努力使得身邊的人物美好起來。
第三節 痛苦 (122)
痛苦常常不是産生於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生活的發展給人們帶來瞭太多的享受,也容易讓人們産生過多的欲求和不滿足感,如總認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總覺得自己沒有選擇到更好的或者總感覺到彆人生活得更好、過去的更好,其失望與痛苦也就産生瞭。
第四節 失敗 (130)
人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固然會使人痛苦,然而更令人痛苦的是在經過追求後仍得不到滿足的失敗。
失敗的痛苦不僅在於付齣而沒有結果,更在於刺激人們聯想到自己的能力差與地位可能降低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恐懼,從而産生固執己見、掩蓋事實與自我欺騙等並以此來迴避失敗。
第五節 失去 (136)
得到固然會使人幸福,但失去更會使人痛苦,原因在於我們在習慣於好的生活後欲求變得更高瞭。
第六節 道德 (140)
生活中一個值得人們關注的現象是他人在危難時為什麼人們要伸齣援手而置個人利益於不顧,我們對此的解釋是人的「相同性」情感與理性思想所産生的道德要求。
第七節 社區與市場 (146)
我們不僅要建立以效率為目的的市場經濟,更要建立有利於提高生活質量的、互助與互享的人性化的社區生活。
第八節 生活的儲蓄、週期與人 (152)
儲蓄不僅僅是指錢物,也包括生活的閤理安排。其實,幸福也是可以儲蓄的。
後記 生命的意義 (160)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