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由汪召元所着的《生活的意义》告诉我们生活只是一种形式,其实质在于感受不同,人的各种行为也由此得以解释。如安全的需要,是人们为了延长生命以获得更多享受的机会;对地位与财富的追求,是人们为了得到更多享受的条件;生活需要交流,因为人们能从交流中获得更多感受;而交换就更明确了,那就是互通有无;语言与文字、知识与技术的产生及发展,在于提高人们获得新事物的能力和手段;我们所说的追求,可理解为对特定事物的享受需要。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事物是生活理论的基本概念 (001)
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找出事物的规律,更在于以什么为思考对象。只要我们对生活认识有足够的高度与深度,就不会为现象所迷惑、为感官所左右。
第一节 事物 (001)
事物是生活的单位与意识的对象,其意义在于使人的记忆与思考变得方便和容易,生活的效率得以提高。
第二节 事物的意义 (006)
我们常说一件物品有没有作用、一个行为有没有必要、一种生活有没有价值等,其实质都是人们想知道一事物能给人带来什么影响、带来多大影响,以便于合理安排生活。
第三节 递减与递增原理 (011)
如果人们对苹果的消费需要一定,则连续消费苹果所获得的满足是逐步减少的。而当人们对苹果的消费需要增加时,则同样的苹果给人的满足感就会明显增强。
人类可消费的物品是有限的,以物质增长来获得的幸福感是递减的。而人的情感与思想所产生的精神需要却是可以增长的,这才导致了人类发展的连续性。
第四节 感觉与思考 (018)
为什么老年人与年轻人常发生冲突,其原因就在于老年人的生活经验与知识丰富,因而按习惯与感觉来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合理、必然的。相反,对年轻人来说,他们思想活跃,生活经验与知识较少,于是他们更多地以个性与思考来选择生活。
第五节 经验 (024)
经验是适应环境的结果,故经验不仅使生活变得方便,也让人们产生自信与地位,于是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经验,也盲目地相信自己有经验,甚至假装有经验,这必然会导致错误与冲突的频繁发生。
第六节 生活中的基本规律 (030)
生活中的基本规律是「经济规律」,表现为人们在生活中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要考虑自己能获得什么、获得多少与付出什么、付出多少,从而确定该事情是否值得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等。

第二章 生活是一种感受的过程 (035)
生活是人通过心理活动感受的过程,因而生活的理论必然是关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分析。
第一节 感受 (035)
我们可把生活分为重复与变化两个方面,其中人们感受到的是变化与不同,而人们对重复的事物不愿感受,其原因是它平淡而没有多大意义,且重复的事物太多也让人们难以感受。
人的生活依赖于环境和经验,以至于人们缺少这种适应了的环境与经验,就会感到无助与恐慌。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他人的习惯与不同社会的文化。
第二节 感受印象 (042)
我们生活的世界太大、太难懂,于是只需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好的感受即可,以至于人们有意识地以表面的印象甚至假象来生活而不在乎其真假。这导致了生活中随意性与欺骗的普遍存在,而坚持原则、追求真理有时却显得可笑。
第三节 感受的差异与趋同 (053)
人的行为总是相互影响与需要而有趋于一致的规律,同时因环境与经历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也总是存在从而需要我们理解。
第四节 情绪化 (059)
当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感受过于强烈时,人的生理与行为也会出现激烈而异常的反应,即情绪化。
由于感受与人体反应的一致性,人们又常常反过来利用情绪化来强化某种感受,如使用简单的物质刺激、自我强化与互动等刺激人的情绪反应来强化感受。
第五节 变异 (066)
我们的生活常常会出现较大变化: 喜欢自由自在的突然开始很注重某种形式了;本来性格活泼的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了;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开始喜欢了;等等。这就是生活中的变异。
生活总在变异,问题在于如何使变异发生得更有意义与有效率。
第六节 干扰论 (075)
我们习惯于生活在传统与经验中,同时又有改变的热情与冲动,因而我们时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有必要改变吗? 他人的干涉我们该接受吗?
改变是痛苦的,但新的生活常常更美好。
第七节 从生存、计划到感受经济 (081)
今天,我们进入了以个性与享受过程为特点的感受经济时代,它有别于追求效率与结果的传统经济,其社会发展历程体现为三个阶段:生存经济阶段、计划经济阶段与感受经济阶段。

第三章 比较是普遍的心理规律 (086)
在这个充满个性与变化的社会,人们很容易接受一些似是而非的知识,并很快形成自己的思想进而产生冲动。但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与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问题的复杂性,行为也变理性了。
第一节 比较的普遍性 (086)
生活中人们喜欢送礼,由于礼品的意义不仅是礼品本身,还有送礼者的态度理解,这就需要进行比较并产生了比较标准。
假如礼品是价格一样的毛巾与被套,其中毛巾在同类产品中是最贵的,而被套就远不是这样。于是对毛巾所产生的比较主要发生在与更差的毛巾之间,从而对礼品毛巾与送毛巾者更多地感到满意,而对被套和送被套者就不是这样满意了。
第二节 机会 (093)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种情况: 本来对一物品是满意的,而一旦有更多的物品可供选择,一种机会损失感顷刻便让我们对该物品的满意程度降低。
第三节 比较系数 (099)
当我们以馒头充饥时却有了消费面包的可能,则馒头给人的作用会受到不利的比较的影响,而这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面包给人的感受印象不同所造成的比较程度即比较系数的不同。
第四节 代价 (103)
代价在传统意义上也就是劳动。这种劳动表面上产生于生产活动,其实就是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心理比较而已。

第四章 生活与追求 (109)
生活需要思想,更需要理论,否则就会造成认识的混乱、行为的盲目与选择的痛苦。
第一节 生活的本质 (109)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应如何生活才更有意义? 显然这是非常重要也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其实生活是一种体验,因而尽管我们的生活形式与追求各不相同,其实质都是一样,即寻找对不同事物的感受。
第二节 美与追求 (115)
追求的意义不仅在于享受结果,还在于体验过程,并在过程中丰富人的情感与思想,从而让生活更有激情。
我们把能给人满足的事物叫作美,显然美激励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生活中最美的是你身边的人物美,而最有意义的是你经过自己的努力使得身边的人物美好起来。
第三节 痛苦 (122)
痛苦常常不是产生于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生活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享受,也容易让人们产生过多的欲求和不满足感,如总认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总觉得自己没有选择到更好的或者总感觉到别人生活得更好、过去的更好,其失望与痛苦也就产生了。
第四节 失败 (130)
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固然会使人痛苦,然而更令人痛苦的是在经过追求后仍得不到满足的失败。
失败的痛苦不仅在于付出而没有结果,更在于刺激人们联想到自己的能力差与地位可能降低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从而产生固执己见、掩盖事实与自我欺骗等并以此来回避失败。
第五节 失去 (136)
得到固然会使人幸福,但失去更会使人痛苦,原因在于我们在习惯于好的生活后欲求变得更高了。
第六节 道德 (140)
生活中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现象是他人在危难时为什么人们要伸出援手而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我们对此的解释是人的「相同性」情感与理性思想所产生的道德要求。
第七节 社区与市场 (146)
我们不仅要建立以效率为目的的市场经济,更要建立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互助与互享的人性化的社区生活。
第八节 生活的储蓄、週期与人 (152)
储蓄不仅仅是指钱物,也包括生活的合理安排。其实,幸福也是可以储蓄的。
后记 生命的意义 (160)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