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懂上海菜之前,得先懂他的由來, 上海簡稱「滬」彆稱「申」為什麼呢? 在上海還沒地名的時候、那兒的漁民用一種竹編的籠網子抓魚,用上海土話來唸、讀「扈」,所以上海簡稱「滬」瞭!
「上海」曾是連續劇「羋月傳」故事裏羋月初戀情人黃歇、也就是「春申君」所有封邑的一部分,所以春鞦戰國時期那兒又稱「申」。
上海能有今天的風華,諷刺的說,還是咱們丟盡祖宗臉麵的大清朝、被列強割據租藉以後,纔逐漸繁榮起來的,許多人說上海菜「濃油赤醬」!其實這並不是真正上海人尤其是那些有錢人的「味型」。
由於上海租藉的繁榮,吸引瞭周遭地區人口的引進,當然各式的飲食風格亦相繼傳入。大量勞動的人口,在經濟能力有限的情況下,菜餚的錶現上,就盡量的「濃油赤醬」,為的是「下飯」。菜吃完瞭,那濃鬱的醬汁,還能搭著、多牚兩三碗飯⋯⋯
上海早年是沒啥瞭不起的特色菜,然而就在清朝的腐敗,把這當時不毛之地的海岸地區,弄給外國人,人口的匯集下創造瞭上海,也堆砌齣來瞭「本幫菜」。
為什麼我要說這一段,因為我在小路的這本書裏,看到瞭許多老菜新作的「創意」,這纔是真正「本幫菜」的精神,因為許多老師傅、包括許多上海朋友、說上海菜要怎麼樣、怎麼樣纔算「正宗」!他們永遠不知與時俱進,還打擊新派廚師,常令我嗤之以鼻,當頭棒喝!我不罵你還有誰能罵你呢?
殊不知「上海本幫菜」的真正精神,其實就是「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在這個年輕廚師頭角崢嶸的年代,小路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後進,實事求是,毫不虛華,六年前,他這麼年輕就在「極品軒」獨挑大樑,乾上瞭主廚,能在陳力榮這麼挑剔的老闆手中乾事⋯⋯不容易的!
但他,選擇瞭離開,不僅放棄知名飯店主廚的光環,他還選擇薪資隻有原來一半的五星級酒店學西菜,從那時、我不僅對他另眼相看,並肯定他之後必有一番成就。
這本書的字裏行間,看到他著墨的細緻,新派的呈現,有條不紊,著實讓我喜歡,可見他的馬步勤練的更紮實瞭。
另外也要一提的是這本書的主編與美編,都一定是當下齣版業中的「一時之選」,很多人讀一本書,隻看到作者的光環,但我不一樣,我自己齣過好多本書,有時真的被編輯、美術、甚至行銷氣的不想再齣版,整個構思與心血隻被呈現百分之五十不到⋯怎不氣結?
希望小路、齣版團隊,再接再厲,用如此認真如實的態度、繼續為當下的飲食風格與文化,留下最美的註記!
知名美食傢 梁幼祥
推薦序 就愛這味兒 ! 包裹著傳統骨子的上海食尚 認識路路師傅是好久的事瞭!當時他還是個成天穿著短袖廚衣的小夥子,嘴裏客氣地直說:「不冷!不冷!年輕人不怕冷!」如今他已經是一位頂著高帽的大廚瞭。不過在他身上不變的,永遠是那堆瞭滿臉的笑容,以及從內到外散發齣高度衝勁的求好之心。
上海菜一直以來都是以「濃油赤醬」作為代錶特色。熱鍋一大瓢油、炒菜一大瓢油、最後起鍋再來一瓢。上桌之後㸆齣來的肉呈現黑到發亮的赭紅色澤,盤邊圍著一圈的油…。
在民生不富裕的早期年代,這樣的飲食風格代錶著吃客一定的身分地位—有錢人的範兒!可是時至今日,大傢都吃得很好瞭,不但人人營養都足夠,甚至還在煩惱腰上的那一圈油該何去何從呢!
路路精準掌握瞭上海菜料理手法和調味的秘訣,不論是炒㸆燉燻煨蒸煮,沒有一項難得倒他,同時他又加上瞭年輕人獨特的思維觀念。傳統的上海菜在他的手裏,彷彿穿著改良旗袍的林黛玉一般,時尚的外錶包裹著傳統的骨子,兼容並蓄,相得益彰。
一試成主顧,保證讓你欲罷不能! 有很多人嚷著:「再也吃不到傳統的老味道瞭!那些經典都已經是過去的事瞭!」但是等到這些人真的吃到老味道的時候,又抱怨這些味道不符閤現代化的要求,正麵反麵的話都被他們說完瞭。我建議這些嘴上放炮的人來吃吃路路的菜,保證你再也說不齣那些難聽的話瞭!
路路在新北市經營一傢「初芯初蒔」經典中式料理餐廳,我曾經帶著嶽父嶽母去嘗嘗看那裏的菜色。沒想到吃完之後,嶽父母竟然就成瞭他店裏的死忠粉絲瞭!大宴小酌、親友團聚都指明要去那裏,而且每次都還吃到「過量」的程度!嘴裏噥著「好吃、再來」,可是肚皮早已經撐到不行瞭。我們或許還會做做麵子,說說場麵話,人前人後兩個樣。可是老人傢纔不會呢,好吃就是好吃,會再來就是肯定。經過他們的鑑定之後,我知道儼然即將成為展翅高飛的大雁瞭!
如今,路路集結瞭他這麼多年的料理心得和經驗,彷彿像是當年師父手把手教他一樣,钜細靡遺地都給記錄下來。從理論到實際,從步驟到叮嚀,希望能夠將上海菜的傳統保留下來,更希望能夠把上海菜的新樣貌發揚齣去。如果你也對上海菜有興趣,如果你也想要變得像路路一樣手藝不凡,建議你就從這一本開始,相信假以時日你也會是另一個上海菜大師!
美食節目製作人 焦誌方
推薦序 勤誠用心,成就上海好味道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它經過瞭多少次改朝換代。在璀璨中、在戰亂裏都不斷地演變,而形成瞭如今之烹飪技藝,亦在無數次文化的激盪演變成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藝術,當然也包含瞭人文素養。發展至今的烹飪技藝也大大地提昇瞭現代人對養生、健康美食的要求,以及更寬廣的視野。
烹飪它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而不是一般常人能做的事;在老一輩的師傅們就說過「進得廚房,想學廚藝」隻有兩個字形容「勤」「誠」。它代錶瞭善良、用心、苦學、忠誠―路凱源他確實做到瞭。
《濃油赤醬上海菜-老味道新饗受60
道》一書個人幾經多次的詳閱,這本書製作細膩、圖案清晰、條理分明,是一本很不錯「賞悅本」。希望透過此食本給現代頹廢的餐飲文化注入一針強心劑及一個新時代的餐飲文化的來臨。
古雲:「味之精緻,口不能言之,富過三代,懂得吃穿。」
上海極品軒董事長 陳力榮
推薦序 為上海老味道注入新靈魂 我的學生路凱源是一個腳踏實地、認真又努力的餐飲人。我在餐飲科教書時,教授他中餐和西餐。在實習的過程中,他常常手腳俐落,快速完成不打緊,還能想到如何改進和變化。我看齣他喜歡、也樂於做菜,不僅有天分也不怕吃苦,所以決心栽培他。
我問他,你喜歡中餐還是西餐。他不假思索就迴答:「中餐啊!」我告訴他,如果想發揚老菜文化或提升中餐的價值,在味道上和擺盤上就要有所突破,否則難以改變大傢的既有印象。
考慮餐廳是否國際化和人脈多寡後,我將他介紹到上海菜第一把交椅的「極品軒」。老闆陳力榮,是美食圈大老硃振藩力推的餐飲人。他平日交友廣闊又喜愛研究老菜,在美國也開過餐廳。「極品軒」走的是中餐精緻化的私房菜,曆經「極品軒」十多年的曆練,路凱源最後也成為當傢主廚。
最認真的主廚,最美味的上海菜! 這段期間,我知道他吃瞭不少苦,但我媒體工作繁忙,極少去探望他。他最終不辜負我所期待,不但成瞭獨當一麵的主廚,也常常參加各種比賽瞭解自己實力,並增加見聞。
跟一般汲汲於成名的主廚不同,他沒有什麼野心,隻想腳踏實地認真做好菜。所以他閲讀大量食譜,也常常旅行到各地考察,求知若渴。食物力求原味,在擺盤上也吸取西餐的經驗,終於走齣自己的風格。
現在他已經是「初芯初蒔」行政主廚和「厚德熟食舖」創辦人,這裏提供良心實在的美味健康中餐,想要聚餐或是自己買熟食迴傢加菜,大宴小酌都任君選擇。當然,如果想要自己下廚,這本食譜也絕不會讓你失望,依照步驟簡單都可以做齣美味的好菜。
最後感謝相信我推薦而收藏此書的你。有你們的支持,纔讓颱灣的廚藝往前邁進,也祝福大傢有幸福美味的人生。
美食觀察傢 張瑀庭
自序 魂牽夢縈上海味兒 美味,沒有捷徑 1997年當瑀庭老師帶著我從基隆搭火車到颱北,我永遠都記得夢想啓動的那一日,開始踏上廚藝界不歸路的那一刻。說是「不歸路」是因為當「廚師」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入廚21個年頭,從未想過要放棄或者轉行。即使這21年來,許多人事物今非昔比,桌上每道菜的風味依舊,從開始到現在仍保留瞭它始終如一的味兒。
每道菜都訴說著屬於它的故事,懂它纔能賦於它靈魂,而那正是美味的奧義。
記得第一次到極品軒嘗到師傅端齣來的上海菜,我沒有給自己遲疑的機會,也未曾思索「廚師」這個行業是否適閤自己,對一個17歲的年輕人來說,餐廳的廚房就是另一個大世界,學校教的可以慢慢來,職場卻是一天就好像一年,必須讓自己快速成長,而真實世界裏的柴米油鹽,每一次拿捏的份量都意謂著端齣來的成果,於是當店內鐵門拉下後,打烊的那一刻,便是自我廚藝的修羅場,不到味絕不妥協。那些記憶中熟悉的老味道,那些前人留下在舌尖上縈繞的美味,隻能一次次摸索,一次次拼湊,韆萬彆期待師傅會留下甚麼祕笈,美味沒有捷徑,隻有穩紮穩打的練好基本功,纔能端齣傳承的味道。
看見傳統,遇見未來 許多人誤以為「創意」就是改造一道大傢耳熟能詳的料理,以同樣的食材不同的作法,創造齣全新的風味。在這方麵我承認自己依舊傳統,鄉願地認為美味不能失去原本的味道,那些味道經過瞭時間的考驗,齣現在不同的時空,在每傢餐廳、每個傢庭的餐桌上,每每入口便能聊慰舌尖直達人心,「就是這股熟悉的味道,不吃到決不罷休。」那被食慾驅策的直覺反應,不就是美味最好的應證,所以我常說:「好不好吃,取決於餐盤上剩餘的菜餚,吃完,就是對廚師最好的贊美。」
從一開始誤打誤撞的接觸上海菜,到現在鑽研二十一個年頭,上海菜對我而言,就像一本曆史課本。許多菜餚有它的故事、它的典故、它的淵源,每一道上海菜,都有他自己的生命。
當我瞭解每一道菜的意義後,我會以現代手法,再度地賦予它新生命,讓這些上海菜重新發光發熱──這就是我領悟齣的料理哲學。我認為,既然喜歡上海菜,那就要把菜做到最好,在料理的過程中,我會把我所知道的,不管是料理的工法,料理的故事,或是料理的靈感,都分享給大傢。
我喜歡到上海旅行,去考察、品嘗道地的美食佳餚。我喜歡去尋找標準地道的菜餚,將所看到的、所吃到的、所聞到的帶迴來,再改良成適閤國人飲食習慣的新上海料理。
我希望用新手法呈現上海的老味道,讓傳統呈現齣不一樣的視覺享受。不管你是業界師傅還是喜愛上海菜的朋友們,都歡迎大傢一起體驗我的上海菜世界。
撰寫《濃油赤醬上海菜-老味道新饗受60道》的目的,是想提供讀者一個不僅實用,也能啓發靈感的齣發點。希望我的料理過程與哲學,能讓大傢瞭解我熱愛的上海菜,以及它背後的曆史與典故。
歡迎您來到路路的上海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