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懂上海菜之前,得先懂他的由来,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为什么呢? 在上海还没地名的时候、那儿的渔民用一种竹编的笼网子抓鱼,用上海土话来唸、读「扈」,所以上海简称「沪」了!
「上海」曾是连续剧「芈月传」故事里芈月初恋情人黄歇、也就是「春申君」所有封邑的一部分,所以春秋战国时期那儿又称「申」。
上海能有今天的风华,讽刺的说,还是咱们丢尽祖宗脸面的大清朝、被列强割据租借以后,才逐渐繁荣起来的,许多人说上海菜「浓油赤酱」!其实这并不是真正上海人尤其是那些有钱人的「味型」。
由于上海租借的繁荣,吸引了周遭地区人口的引进,当然各式的饮食风格亦相继传入。大量劳动的人口,在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菜餚的表现上,就尽量的「浓油赤酱」,为的是「下饭」。菜吃完了,那浓郁的酱汁,还能搭着、多牚两三碗饭⋯⋯
上海早年是没啥了不起的特色菜,然而就在清朝的腐败,把这当时不毛之地的海岸地区,弄给外国人,人口的汇集下创造了上海,也堆砌出来了「本帮菜」。
为什么我要说这一段,因为我在小路的这本书里,看到了许多老菜新作的「创意」,这才是真正「本帮菜」的精神,因为许多老师傅、包括许多上海朋友、说上海菜要怎么样、怎么样才算「正宗」!他们永远不知与时俱进,还打击新派厨师,常令我嗤之以鼻,当头棒喝!我不骂你还有谁能骂你呢?
殊不知「上海本帮菜」的真正精神,其实就是「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在这个年轻厨师头角峥嵘的年代,小路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后进,实事求是,毫不虚华,六年前,他这么年轻就在「极品轩」独挑大樑,干上了主厨,能在陈力荣这么挑剔的老板手中干事⋯⋯不容易的!
但他,选择了离开,不仅放弃知名饭店主厨的光环,他还选择薪资只有原来一半的五星级酒店学西菜,从那时、我不仅对他另眼相看,并肯定他之后必有一番成就。
这本书的字里行间,看到他着墨的细致,新派的呈现,有条不紊,着实让我喜欢,可见他的马步勤练的更扎实了。
另外也要一提的是这本书的主编与美编,都一定是当下出版业中的「一时之选」,很多人读一本书,只看到作者的光环,但我不一样,我自己出过好多本书,有时真的被编辑、美术、甚至行销气的不想再出版,整个构思与心血只被呈现百分之五十不到⋯怎不气结?
希望小路、出版团队,再接再厉,用如此认真如实的态度、继续为当下的饮食风格与文化,留下最美的註记!
知名美食家 梁幼祥
推荐序 就爱这味儿 ! 包裹着传统骨子的上海食尚 认识路路师傅是好久的事了!当时他还是个成天穿着短袖厨衣的小伙子,嘴里客气地直说:「不冷!不冷!年轻人不怕冷!」如今他已经是一位顶着高帽的大厨了。不过在他身上不变的,永远是那堆了满脸的笑容,以及从内到外散发出高度冲劲的求好之心。
上海菜一直以来都是以「浓油赤酱」作为代表特色。热锅一大瓢油、炒菜一大瓢油、最后起锅再来一瓢。上桌之后㸆出来的肉呈现黑到发亮的赭红色泽,盘边围着一圈的油…。
在民生不富裕的早期年代,这样的饮食风格代表着吃客一定的身分地位—有钱人的范儿!可是时至今日,大家都吃得很好了,不但人人营养都足够,甚至还在烦恼腰上的那一圈油该何去何从呢!
路路精准掌握了上海菜料理手法和调味的秘诀,不论是炒㸆炖燻煨蒸煮,没有一项难得倒他,同时他又加上了年轻人独特的思维观念。传统的上海菜在他的手里,彷彿穿着改良旗袍的林黛玉一般,时尚的外表包裹着传统的骨子,兼容并蓄,相得益彰。
一试成主顾,保证让你欲罢不能! 有很多人嚷着:「再也吃不到传统的老味道了!那些经典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但是等到这些人真的吃到老味道的时候,又抱怨这些味道不符合现代化的要求,正面反面的话都被他们说完了。我建议这些嘴上放炮的人来吃吃路路的菜,保证你再也说不出那些难听的话了!
路路在新北市经营一家「初芯初莳」经典中式料理餐厅,我曾经带着岳父岳母去尝尝看那里的菜色。没想到吃完之后,岳父母竟然就成了他店里的死忠粉丝了!大宴小酌、亲友团聚都指明要去那里,而且每次都还吃到「过量」的程度!嘴里哝着「好吃、再来」,可是肚皮早已经撑到不行了。我们或许还会做做面子,说说场面话,人前人后两个样。可是老人家才不会呢,好吃就是好吃,会再来就是肯定。经过他们的鑑定之后,我知道俨然即将成为展翅高飞的大雁了!
如今,路路集结了他这么多年的料理心得和经验,彷彿像是当年师父手把手教他一样,鉅细靡遗地都给记录下来。从理论到实际,从步骤到叮咛,希望能够将上海菜的传统保留下来,更希望能够把上海菜的新样貌发扬出去。如果你也对上海菜有兴趣,如果你也想要变得像路路一样手艺不凡,建议你就从这一本开始,相信假以时日你也会是另一个上海菜大师!
美食节目制作人 焦志方
推荐序 勤诚用心,成就上海好味道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它经过了多少次改朝换代。在璀璨中、在战乱里都不断地演变,而形成了如今之烹饪技艺,亦在无数次文化的激盪演变成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艺术,当然也包含了人文素养。发展至今的烹饪技艺也大大地提昇了现代人对养生、健康美食的要求,以及更宽广的视野。
烹饪它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而不是一般常人能做的事;在老一辈的师傅们就说过「进得厨房,想学厨艺」只有两个字形容「勤」「诚」。它代表了善良、用心、苦学、忠诚―路凯源他确实做到了。
《浓油赤酱上海菜-老味道新飨受60
道》一书个人几经多次的详阅,这本书制作细腻、图案清晰、条理分明,是一本很不错「赏悦本」。希望透过此食本给现代颓废的餐饮文化注入一针强心剂及一个新时代的餐饮文化的来临。
古云:「味之精致,口不能言之,富过三代,懂得吃穿。」
上海极品轩董事长 陈力荣
推荐序 为上海老味道注入新灵魂 我的学生路凯源是一个脚踏实地、认真又努力的餐饮人。我在餐饮科教书时,教授他中餐和西餐。在实习的过程中,他常常手脚俐落,快速完成不打紧,还能想到如何改进和变化。我看出他喜欢、也乐于做菜,不仅有天分也不怕吃苦,所以决心栽培他。
我问他,你喜欢中餐还是西餐。他不假思索就回答:「中餐啊!」我告诉他,如果想发扬老菜文化或提升中餐的价值,在味道上和摆盘上就要有所突破,否则难以改变大家的既有印象。
考虑餐厅是否国际化和人脉多寡后,我将他介绍到上海菜第一把交椅的「极品轩」。老板陈力荣,是美食圈大老朱振藩力推的餐饮人。他平日交友广阔又喜爱研究老菜,在美国也开过餐厅。「极品轩」走的是中餐精致化的私房菜,历经「极品轩」十多年的历练,路凯源最后也成为当家主厨。
最认真的主厨,最美味的上海菜! 这段期间,我知道他吃了不少苦,但我媒体工作繁忙,极少去探望他。他最终不辜负我所期待,不但成了独当一面的主厨,也常常参加各种比赛了解自己实力,并增加见闻。
跟一般汲汲于成名的主厨不同,他没有什么野心,只想脚踏实地认真做好菜。所以他閲读大量食谱,也常常旅行到各地考察,求知若渴。食物力求原味,在摆盘上也吸取西餐的经验,终于走出自己的风格。
现在他已经是「初芯初莳」行政主厨和「厚德熟食舖」创办人,这里提供良心实在的美味健康中餐,想要聚餐或是自己买熟食回家加菜,大宴小酌都任君选择。当然,如果想要自己下厨,这本食谱也绝不会让你失望,依照步骤简单都可以做出美味的好菜。
最后感谢相信我推荐而收藏此书的你。有你们的支持,才让台湾的厨艺往前迈进,也祝福大家有幸福美味的人生。
美食观察家 张瑀庭
自序 魂牵梦萦上海味儿 美味,没有捷径 1997年当瑀庭老师带着我从基隆搭火车到台北,我永远都记得梦想启动的那一日,开始踏上厨艺界不归路的那一刻。说是「不归路」是因为当「厨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入厨21个年头,从未想过要放弃或者转行。即使这21年来,许多人事物今非昔比,桌上每道菜的风味依旧,从开始到现在仍保留了它始终如一的味儿。
每道菜都诉说着属于它的故事,懂它才能赋于它灵魂,而那正是美味的奥义。
记得第一次到极品轩尝到师傅端出来的上海菜,我没有给自己迟疑的机会,也未曾思索「厨师」这个行业是否适合自己,对一个17岁的年轻人来说,餐厅的厨房就是另一个大世界,学校教的可以慢慢来,职场却是一天就好像一年,必须让自己快速成长,而真实世界里的柴米油盐,每一次拿捏的份量都意谓着端出来的成果,于是当店内铁门拉下后,打烊的那一刻,便是自我厨艺的修罗场,不到味绝不妥协。那些记忆中熟悉的老味道,那些前人留下在舌尖上萦绕的美味,只能一次次摸索,一次次拼凑,千万别期待师傅会留下甚么祕笈,美味没有捷径,只有稳扎稳打的练好基本功,才能端出传承的味道。
看见传统,遇见未来 许多人误以为「创意」就是改造一道大家耳熟能详的料理,以同样的食材不同的作法,创造出全新的风味。在这方面我承认自己依旧传统,乡愿地认为美味不能失去原本的味道,那些味道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出现在不同的时空,在每家餐厅、每个家庭的餐桌上,每每入口便能聊慰舌尖直达人心,「就是这股熟悉的味道,不吃到决不罢休。」那被食慾驱策的直觉反应,不就是美味最好的应证,所以我常说:「好不好吃,取决于餐盘上剩余的菜餚,吃完,就是对厨师最好的赞美。」
从一开始误打误撞的接触上海菜,到现在钻研二十一个年头,上海菜对我而言,就像一本历史课本。许多菜餚有它的故事、它的典故、它的渊源,每一道上海菜,都有他自己的生命。
当我了解每一道菜的意义后,我会以现代手法,再度地赋予它新生命,让这些上海菜重新发光发热──这就是我领悟出的料理哲学。我认为,既然喜欢上海菜,那就要把菜做到最好,在料理的过程中,我会把我所知道的,不管是料理的工法,料理的故事,或是料理的灵感,都分享给大家。
我喜欢到上海旅行,去考察、品尝道地的美食佳餚。我喜欢去寻找标准地道的菜餚,将所看到的、所吃到的、所闻到的带回来,再改良成适合国人饮食习惯的新上海料理。
我希望用新手法呈现上海的老味道,让传统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享受。不管你是业界师傅还是喜爱上海菜的朋友们,都欢迎大家一起体验我的上海菜世界。
撰写《浓油赤酱上海菜-老味道新飨受60道》的目的,是想提供读者一个不仅实用,也能启发灵感的出发点。希望我的料理过程与哲学,能让大家了解我热爱的上海菜,以及它背后的历史与典故。
欢迎您来到路路的上海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