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策展艺术及实践:身体、性别、科技(2版)

当代策展艺术及实践:身体、性别、科技(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策展
  • 当代艺术
  • 身体艺术
  • 性别研究
  • 科技艺术
  • 艺术实践
  • 文化研究
  • 艺术史
  • 展览设计
  • 新媒体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当代策展艺术及实践:身体、性别、科技

  这本专书集结陈明惠从2010年到2017年所策画的8个国际艺术展览,包含超过60位艺术家精湛的当代艺术创作。本书所收录的展览探讨借着科技之急速发展,科技艺术在视觉艺术界渐成为一重要创作形式,而艺术家作品涉及性别意识者,亦不同于过去早期女性主义者的创作思维,当代艺术家借着科技与新媒体之运用,以一种不同于过去艺术家之创作手法,来审视并呈现性别议题。透过当代展览策画,陈明惠呈现在数位化时代的新美学中,身体、性别议题已不同于过去的角度被策展人与艺术家解读与探讨。

  The Art of Contemporary Curation and Its Realisation: Body,Gender and Technology

  This book features eight exhibitions curated by Ming Turner between 2010 and 2017.They cover inspiring artworks created by more than 60 arti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In line with the ongoing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the exhibition introduced in this book explore the fact that technological art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artistic style in the field of visual art.Artworks dealing with the ideology of gender,have been re-examinig the discourses of gender from a number of different perspectives.Through contemporary curation,Ming Turner explores how both curator and artists have re-f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明惠


  国立成功大学创意产业设计研究所、科技艺术硕士学位学程副教授,成大艺术中心展览组组长。英国罗芙堡大学艺术史及理论哲学博士(英国政府ORS海外学人奖学金)。

  曾任教于英国德蒙特福德大学,教授「批判与文本」,并受聘为美国纽约跨艺术机构之访问教师。以中、英文出版多篇文章于国际重要期刊与学术专书,包含:《East Asian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2016)、《Else Art Journal》(2014)、《Triennial City》(曼特斯特:角落屋出版社,2014)、《n.paradoxa》(2010、2012)、《西方女性研究》(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Gender and Women’s Leadership》(Sage,2010),主编《跨界:当代艺术中的游转与乡愁》(典藏,2015)。同时是国际策展人,已完成多个策展计划。

  Ming Turner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Institute of Creative Industries Design and Techono Art Program at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NCKU),and is also the Head of Exhibition at NCKU Art Centre. She was awarded her PhD in Art History and Theory at Loughborough University,UK.She lectured Critical and Contextual Studies at De Montfort University,UK,and was a visiting faculty at Transart Institute in New York.She has published widely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including East Asian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2016),Else Art Journal(2014),Triennial City(Manchester:Cornerhouse,2014),n.paradoxa(2010,2012),Women’s Studies in the West(Beijing:People’s University Press,2011),Gender   and Women’s Leadership(Sage,2010).She is also the main editor of Crossing Borders:Transition and Nostalgia in Contemporary Art (with Dr.Outi Remes,2015).As a curator,she has completed several international projects.
 

图书目录

自序 Preface
导论:策展作为一种当代艺术实践的学门
Introduction:Curation as a Discourse of Contemporary Art Practice
策展理念:当代艺术中的身体、性别与科技
Curatorial Concepts:Body,Gender and Technology in Contemporary Art
1.后人类慾望
  Post-humanist Desire
2.身体风景:派翠西亚‧匹斯尼尼
  Bodyscape:Patricia Piccinini
3.表相皮肤:英国艺术家费尔‧赛耶
  Surface Epidermis:Phill Sayers
4.林佩淳个展《夏娃克隆创造计划》
  Pey-Chwen Lin:Making of Eve Clone Series
5.0&1:数位空间与性别神话
  0&1:Cyberspace and the Myth of Gender
6.可兰经‧颂:挪威当代艺术家安‧兰
  Qu’Ran Chorus:Ane Lan
7.台湾数位艺术派流计划-脉波壹「身体‧性别‧科技」数位艺术展
  Taiwan Digital Art Pulse Stream Plan:The First    Phase"Body,Gender,Techonology’Digital Art Exhibition
8.台湾数位艺术脉流计划-脉波贰「未来之身」数位艺术展
  Taiwan Digital Art Pulse Stream Plan:The Second Phase Next Body’Digital Art Exhibition

后记 Final Remarks
作者简历 About the Author
策展年表 Curatorial Timeline

 

图书序言



  展览已经成为大多数艺术被认知之管道。

  本书含括笔者于2010 年至2017 年所策划且精心挑选过的8个国际展览,此特定的8 个展览展出笔者过去8 年曾合作6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本专书所收录的展览策划探讨借着科技之急速发展,科技艺术在视觉艺术界渐成为一重要创作形式,艺术家的作品不仅呈现这种不同于过去的艺术创作形式,更呈现借由科技之发展而创作出特殊之艺术美感。这本书亦是记录与整理笔者自己过去8年来策划过关于身体、性别与科技议题的展览,且呈现笔者对于当代艺术展览策划的研究议题之兴趣。这本书的出版同时符合当前台湾及全球当代艺术界对于「策展」日益浓厚的兴趣,并回应对此专业领域之日益渐增的需求与重视。

  本书「导论」介绍当代展览策划的发展、策展人与艺术家交集的思维与创作特质,并介绍国际重要策展教育机构及分析策划展览的步骤与细节。「策展理念」一文介绍笔者过去多年来在身体、性别与科技领域上的学术研究,进而以此作为展览策划实务的理论基础。本书所涵括的8个展览,以其规模及其在媒体的影响力为排序安排,而非以展览进行时间为章节规划,惟第7章、第8章因为是同系列展览,因此置于章节最末。每个展览以中英文摘要为起头,并包含展览画册或其他相关出版品的中英文论述,更配以展场规划图及展出作品图档,期望能让读者对于这些展览有更深层的了解。

  本书以笔者在2012 年于台北当代艺术馆所策划的《后人类慾望》为起始。《后人类慾望》共邀请25 组国际艺术家,来铺陈和诠释「后人类」这个目前不断发展并值得关注的新兴艺术课题,并回应科技数位与人工智慧的发展,及对于有机体和机械物之生命体的想像和论述。这个展览因很幸运地受到馆方支持,在经费、人力资源上皆受到馆方极大的帮助,进而能在两年筹备后顺利将本展览成功展出。接着第2章是关于笔者2016 年完成的策展计画《身体风景:派翠西亚.匹斯尼尼》,这是笔者策划澳洲艺术家匹斯尼尼在台湾第一次个展,展于南投的一座美丽私人美术馆:毓绣美术馆。此展览展出自本世纪开始,匹斯尼尼过去十五年来的精选作品,作品除了以女性观点借镜当代生物科学研究议题外,也期待透过唤起对于濒临绝种生物的关怀,提出人们为了慾望而创造的技科生物之质疑。

  2015 年笔者策划了英国艺术家费尔.赛耶在高雄市立美术馆的个展,此展览(第3章)涉及敏感且关于艺术家私密的议题。这个展览在筹备上需要以谨慎的方式,结合馆内、馆外资源与人力,以适当的方式将展出作品规划、展示于展场中。费尔.赛耶的许多作品取材自十八、十九世纪由男性艺术家所作、以年轻女性为主角的传统绘画或雕塑,再进一步批判并颠覆长久以来女性在艺术上以及社会中对年轻妩媚、甚且丰腴肉慾的刻版形象,他的作品省思社会与文化规范对性别认同与性别表现的偏见。塞耶的创作风格往往唿应展出空间之收藏品,并以其特殊之艺术语汇呈现,因此透露出一股结合古典与当代之气质。第4章是关于笔者于2017年在台北新苑艺术画廊所策划的林珮淳个展《夏娃克隆创造计画》,此展览是林珮淳结合夏娃克隆及达文西手绘的男性人体素描及手稿,创造出一种结合数位感及手绘稿之特殊质感,并且透过夏娃克隆与达文西的男体素描稿不断地交互自转,作品亦唿应雌雄同体的概念。

  接着本书第5章介绍笔者第一档以性别与科技做为策展议题,且是笔者首次正式策划的国际展览:《0&1: 数位空间与性别神话》。这展览于2010 年在中国重庆展出,此展览的策划极具企图心,并历经许多挑战,而这些经验让笔者更熟识实践国际当代展览策划所需之技巧,并更清楚策展实践里的众多繁琐行政工作与冗长的工作程序。此展览将性别议题与科技艺术结合,但是着力点不仅是歌颂当代科技艺术之多面貌,而是将论点触及到数位艺术与当代跨文化论述之面向之中,包含:性别政治、移民理论、少数族群等课题,展出作品包含录像、声音装置、数位输出、多媒体表演等。

  笔者于2015年接任成大艺术中心展览组组长,且于2016年在成大艺坊策划了较小规模但同等重要的展览《可兰经.颂》,这展览(第6章)是挪威重要艺术家安.兰在台湾的首次个展。此展览的策划是非常具政治性及争议性的,因为它涉及当今极具话题性的敏感议题:回教文化与性别批判。艺术家以一个白人男性但身穿传统回教头纱而装扮成一回教女人,并乔装成库尔德的争取自由女战士,以试着理解生活在不同伊斯兰教地区的回教女人之内在冲突与弔诡。本展览亦强烈批评当今媒体正严重分化西方(欧美)与伊斯兰世界之现象。本展览透过录影装置、绘画、摄影、纤维雕塑及现场表演,重新解读回教可兰经。

  本书以2010-2011 年笔者与数位策展人在台北华山1914 文创园区与台北数位艺术中心一起策划两个关于科技艺术的展览为结尾,分别是第7章与第8章。这两个展览的策划让当时尚居住在英国的笔者有机会对台湾当代艺术环境有进一步认识。本书介绍的展览之展出空间具有许多不同特质,包含具国家或城市代表性的公部门空间,及较小规模的私空间,而展出的艺术家来自世界不同国度,创作媒材也十分多元。

  本书以「身体」、「性别」、「科技」为主要策展议题,而尽管只有第2、7、8章展览名称採用「身体」或「身」作为展览标题,其余本书所纳入之展览皆有直接触及身体的议题,例如超越男女二元对立的身体(第1、3、5、6章)、变形的身体(第1、2、7、8章)、数位化的身体(第1、4章)、变装的身体(第1、3、5、6章)、同志的身体(第1、6章)等。本书展览关于「性别」之论述更不仅包含对于女性的讨论,更涉及对于性别认同迷惑之变装,及以欧洲同志艺术家借着男扮女装,进而探讨回教女性在政治、文化上的局限与包袱。本书内由笔者策划的展览及所介绍的艺术家作品,皆以不同文化、性别、社会面相探讨当今极敏锐的性别议题。

  当代艺术家作品涉及性别意识者,亦以不同于过去台湾八十年代末解严以来,或是西方1960年代末以来,所秉持以一种早期女性主义者对于父权之二元论对抗的创作思维,换言之,当代艺术家借着科技与新媒体之运用,逐渐以一种不同于过去艺术家之手法,来审视并呈现性别议题。性别议题,在数位化时代的新美学中,更以不同之角度被解析与探讨。本书所包含的展览,呈现并论述当代艺术家如何结合科技与艺术不同学门领域,并解构及重新审视性别议题,本书含括笔者过去8年在台湾及国外所策划的展览,在不同层面皆涉及身体、性别、科技与艺术领域,本书不仅将带给台湾社会对于性别议题更多元之观感,且提供科技领域一种感性的创意与美学之激盪,并以学术之量化与质化研究方法,结合笔者当代策展实务经验,将此台湾当前重要的艺术课题供艺术界、学术界、产业界一个重要的研究参考与指标。

  最后,笔者非常感谢过去多年所有曾合作过的画廊及美术馆总监、策展人、艺术家、馆方行政专员等,在作为国际策展人这充满挑战但又乐在其中的工作,给于笔者许多各方面协助。本书的介绍所策划的展览所有中英文文字皆已经在展览画册、艺术杂志或学术期刊出版,这些出版细节皆标记于每篇中英文文章末以供读者参考。
 

图书试读

导论:策展作为一种当代艺术实践的学门

我不断地告诉自己,事实上,展览可以被视为是消失的所指(signified)之一个符号(sign)。
让-弗朗索瓦.李欧塔

「策展」目前正面临一种认同危机,因这个词目前也被许多艺术文化行政之外的领域所引用。策展是个当代艺术重要学门,策展的历史也正在被书写中,且因为当代策展目前正以极多样的面貌进行,关于策展的论述与脉络整理更有其迫切性。

本书不仅介绍由笔者所策划的 8 个展览,更分析策展执行实务面。本导论将介绍策展过去发展历史,并且分析「策展人即艺术家」观点,亦即策展人的策展行动本身即相当于是一种艺术创作,策展人与艺术家身分之间的暧昧性与相互重叠性,以唿应本书标题所採用的「当代策展艺术」一词。另外,基于当代展览策划在过去二十多年逐渐在当代艺术界形塑出一股重要的影响力,本导论亦会介绍国际上具代表性的策展教育机构,并且依本书所介绍的展览为例,依笔者自身的实务经验,分析展览策划的实务执行面向与细节,期望本书能呈现笔者在策展的理论研究及实质执行技术面上的介绍与分析,进而对于台湾当代策展研究有所贡献。

一、历史脉络
  
已故重要瑞士策展人、艺术史学者及艺术家哈拉德.西门(Harald Szeemann)于2001年由纽约的国际独立策展人组织(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所出版的《智慧的话语:策展人的当代艺术手册》(Words of Wisdom: A Curator’s Vade Mecum on Contemporary Art)一书中指出,要了解策展,必须先从它(curator)的字根探讨起,而其字根是curare或是cura,代表「照顾」(to take care of),因此策展人这个字,一直存在着照顾、照料的意含。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