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漂来一间房:李威使少年哲学小说集

海上漂来一间房:李威使少年哲学小说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哲学
  • 青少年
  • 小说
  • 文学
  • 李威
  • 成长
  • 思考
  • 故事
  • 儿童
  • 启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海上怎么会有一间房?它是哪里来的?
  我们要怎么处理它?
  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很认真的做本分该做的事,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
  看起来总是有那么点诙谐荒谬……
  这是本带点幽默、想像力与哲学寓意的故事集,
  可以训练孩子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
  并且当作「儿童哲学思考课程」的教材,
  引导孩子思考社会现象、媒体特质,甚至是政治生态等议题。

名人推荐

  本书诚挚推荐名单依笔画顺序)
  朱建菁  山顶国小校长
  李光福  儿童文学作家  
  林伟信  国立东华大学幼儿教育学系教授
  台湾儿童阅读学会顾问
  诚品文化艺术基金会「深耕计画」顾问
  林慧绚  台湾好漾社会发展协会理事长
  国立东华大学教授
  林锦杏  新埔国小校长
  林继生  前武陵高中校长,现任六和高中校长
  吴韵宇  教育部阅读推手
  徐美珍 《语文教学最前线》一书作者
  游春美  龙门国小校长
  傅宓慧  教育部阅读推手
  蔡明翰  北门国小校长
  谢益修  龙潭国中校长
  严朝宝  永顺国小校长

好评推荐

  威使的少年小说不仅充满了创意、想像和趣味性,还提供了读者一条条省思的线索,充份显现出威使心思的细腻。读了之后,会让人有「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可以这样写」的惊艳。~李光福  (儿童文学作家)

  威使将他所关心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书写成少年小说,不仅有引人入胜的趣味情节和丰富的人生隐喻,更在故事的叙述中暗含着一种「儿童哲学式」的故事书写,颇能符合将「思考学习与故事阅读相结合」的旨趣。~林伟信  (国立东华大学幼儿教育学系教授∕台湾儿童阅读学会顾问/诚品文化艺术基金会「深耕计画」顾问)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威使


  1977年生,小学教师,学生叫他小威老师。

  在学校负责把阅读带进学生的生命里,得过教育部阅读推手,也得过几次儿童文学奖。爱看电影及故事,曾帮杂志社写过数十篇影评、书评。现在才开始要认真写故事。
 

图书目录

推荐序:威使和《海上漂来一间房》  李光福(儿童文学作家)
推荐序:在故事阅读中,培养儿童看事情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林伟信(台湾儿童阅读学会顾问∕诚品文化艺术基金会
「深耕计画」顾问)
推荐序:因爱而生,梦想是美   徐美珍(《语文教学最前线》作者)
自序
海上漂来一间房
湿地大联盟
我的十五分钟
河堤上的天才梦
冥王星男孩
收梦人

图书序言

推荐序一

威使和《海上漂来一间房》

李光福(儿童文学作家)


  「李威使」这三个字,我是在《桃园市儿童文学奖优胜作品专辑》里看到的,因为他几乎每一年都得奖,尤其还曾经打败过我,为了沿袭中国文人相轻的传统,所以我颇为「不爽」,决定好好会他一会。

  一○六年桃园市儿童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我紧紧盯着他。颁完奖后,我立刻把他「叫」过来――千万别以为我是想对他怎么样,我只是心平气和的向他自我介绍,再和颜悦色的告诉他「想不想往出版的方向走,我认识几家出版社,可以帮你引荐一下。」――就这样,我认识了「李威使」这个人,后来还发现:他是我花师的学弟,不过,相差很多届就是了。

  会这样死皮赖脸的主动去缠威使,是因为这一遭我走过―― 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希望自己最终能走向出版,成为名副其实的作家。走向出版、成为作家的路有很多条,被前辈带领是其中之一,身为学长的我拥有「分享」和「共好」的美德,所以我决定当「带领」威使走向出版、成为作家的那个人。

  话说回来,想走向出版、成为作家,得有优秀的作品啊!对威使来说,这一点绝不是问题,在他的少年小说里,可以看到许多弱势孩子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提供了读者一条条省思的线索,还显现出威使心思的细腻。他的童话故事里,则是充满了创意、想像和趣味,读了之后,会让人有「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可以这样写」的惊艳。

  威使除了年年在桃园市儿童文学奖获奖,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在一〇七年钟肇政文学奖中的儿童文学项目获奖,钟肇政文学奖不但是全国性的征文比赛,参赛者都是来自各方的写作高手,能在这个奖项中胜出,足见威使有他实力存在,在儿童文学界发光发热,当然是指日可待的!

  欣闻威使找到耶鲁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合作,即将出版处女作《海上漂来一间房》,託我帮他写篇推荐序,我因为没有出到引荐出版社的力,只好在推荐序上着力,希望能为《海上漂来一间房》添一些色彩,并沾一点光。

  想认识「李威使」这个人吗?想读读他的少年小说和童话故事吗?看看《海上漂来一间房》吧!一定能满足你好奇的欲望。

  ∼本文作者为儿童文学作家

推荐序二

在故事阅读中,

培养儿童看事情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林伟信(台湾儿童阅读学会顾问、诚品文化艺术基金会「深耕计画」顾问)


  一个好的故事,不仅可以让儿童在趣味的情节中享受阅读的乐趣,还可以借由对故事背后隐喻(包括暗含在故事里的人生智慧以及行为处事的原则等等)的拆解,内化成为自己的信念,达到教养的目的。除此之外,有一些教育学者,还会希望能够透过故事的阅读,引导儿童学习与仿效书中角色的思考、作为,进一步的去改善与增进儿童的思考能力。

  当代有一门教育学问叫做「儿童哲学」,就是以这样的观点在看儿童的阅读。它认为我们可以将故事做为「儿童的哲学思考课程」的教材,把一些思考的相关主题融入有人物、情节的趣味故事里,让儿童在阅读时,能很自然的接受与学习书中所传递出来的思考讯息。由于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们在创作(或选取)故事时,除了强调一般儿童文学作品所需具备的趣味情节与知识隐喻外,还会特别关注在书中有没有隐含可以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学习与仿效的思考技巧。

  威使的这几篇少年小说,就很有这样的味道,它们不仅有引人入胜的趣味情节,和丰富的人生隐喻,更在故事的叙述中暗含着一些如何看事情以及分析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像是<我的十五分钟>、<河堤上的天才梦>、<冥王星男孩>这几篇很能触动人性关怀的作品,威使在每一篇小说中都展现了他很具特色的叙事风格,也就是在面对问题、描述事件时,总是「持善意的理解原则,对事情做全面的观察与因果关系的检视」,然后「逐步分析事况、揭露问题」,最后,带领读者「看清楚事情的真相」。这样的思考手法,用哲学的专业术语来说,正是一种很重要的「批判能力」的表现――而所谓的「批判」,就是透过对事件全面的检视与挖掘,找理由、寻证据,对问题做揭露,对真相做还原。

  我在威使很年轻的时候就认识他了,并且教了他几堂的哲学课,当年他是一个非常乐于思考,并且很有主见的学生,二十年后,他当了老师,并且将他所关心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书写成少年小说,他在小说中看事情以及分析问题的叙事方式,几乎就是一种「儿童哲学式」的故事书写,颇能符合将「思考学习与故事阅读相结合」的旨趣。做为威使的哲学老师,看当年的学生极具文采,卓然有成的将哲学思辨成功的融入文学书写之中,颇感惊艳。因此,当威使为此书邀序于我的时候,我除了深感荣幸,也非常乐于借此短文对所有的年轻读者推荐这本少年小说集。

  ∼本文作者为国立东华大学幼儿教育学系教授、台湾儿童阅读学会顾问、诚品文化艺术基金会「深耕计画」顾问

推荐序三

因爱而生,梦想是美

徐美珍(《语文教学最前线》一书作者)


  这世上最远的距离大概就是一条线的两端点,最近的距离也是。这条线到底多长,则由分属对立的两端点决定靠近的距离。威使的这本少年小说乍看之下,谈的多是这两个对立的端点,而当细细读完后,会因其中那些似有未尽所使,想要从这头走向那头,让相异变得相近。

  这本书里每篇小说都有各自主体想呈现的意旨,而且不只一点。我曾试图把这每篇小说作记摘要,尝试一一向读者说明重点。但后来发现这样反而可能让小说失去原味,因为一篇好的小说文从不指陈或受限于一个意义。当好的作者端出好的牛肉时,会让人一读不可收拾外,接续发展的每一步还会诱使你想像,但最后往往又超出你的想像―― 威使的每篇小说便是如此,看似每句每字轻缓带过,但每一步都深沉…深沉的驱使你,再向你原先站定位置的对向挪移一些。

  威使是我大学非本科系的学弟,但当年我毕业后的搬家,他出了最大力。因此他请我作推荐序,我不敢拒绝,只是稍有担忧,一是自己并非知名人士,二是自己的专长也非小说领域,唯一能与之搭上边的,大抵就是我喜欢看小说与主持过几回文学奖颁奖典礼。承蒙他看得起我,我还是勉力答应,毕竟我想这应该不比当年他帮我把家俬从五楼搬到一楼货车上还难吧!可是,当我收到并阅读他小说的第一篇内容后,真感自己的自不量力,因为这小说写得不是普通好,是超乎我想像的好!于是我深怕我这不怎么样的推荐序,反而砸了这一锅好料。

  「这个世界上每天有许多梦想在生起、实现、破灭。但你不知道,这之间的运作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的梦想可以实现,有的梦想注定失败。我们不在乎谁梦想实现了或失败了,我们只在乎谁最有可能把梦想实现,甚至把梦想发挥到淋漓尽致,如果我们找到了这样的人,我们就会把梦想交给他,让梦想在他身上实现。」

  我特别喜欢<收梦人>中的这段话。

  而我想,那个当年我认识的大男孩――威使,始终没有将梦想交给别人,而是一步步靠着手上的这支笔,将自己的梦想发挥到淋漓尽致,并且也以极佳的文采,鼓舞着更多人的寻梦之旅。就如这本小说最美好的,便是提醒我们,因爱而看见这世上更多内在或外在的冲突,也因爱而生出更多勇气,为许多我们知与不知的一切,给一份肯定,尽一份心力。

  谢谢这份恳切的邀约,谢谢藏在每一篇小说中,之于人性的关怀与爱。

  ∼本文作者为《语文教学最前线》一书作者

自序

  多年前我开始写作,是从电影影评开始的。那时候看完电影,就写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的文章,交稿给杂志社刊登。前前后后大约写了二三十篇电影影评获得刊登。那段时期像装上涡轮引擎一样,速度很快,学习到很多,但压力也很大。毕竟影评是要跟时间赛跑的文章,你要能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又要能提出独特的观点,你要能解读导演想表达的意境,又要能与他对话,批判思考。这样的要求,真是训练写作最棒的经验,那段写影评的日子,真的获益良多。

  但毕竟我没有电影产业相关的环境支援,只是个很爱看电影、看故事的人而已,白天我还是老师,只能利用熬夜的时间写。长期下来,觉得好累,便放弃了继续写影评的工作。只是原本满满的写作能量,一时没有影评的出口时,还是有想写的慾望。

  所以我开始写故事。

  一开始有点像踩满油门却抓不到方向的驾驶,没有了电影作为书写的对象,我不知道要写什么。但习惯之后,我就爱上写故事了,因为写故事,可以好自由。

  就这样,我试着写写实风格的故事,也写天马行空的奇想故事。拿这些故事去参加比赛,很高兴得了三次少年小说的首奖,及钟肇政文学奖儿童文学组的大奖。这本书,就是收录了这几年我写的故事,三篇写实风格的少年小说,三篇天马行空的奇想故事。

  书里的每一个故事其实背后都在心里酝酿很久才会慢慢地变成文字。

  <冥王星男孩>写的是霸凌的故事。为什么是冥王星﹖因为写论文时我曾经在「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这个议题上投入好多心力,虽然最后我仍然失败放弃了这题目,改写其他题目。但是投入的心力不会白费,冥王星被排挤出九大行星的新闻连上了霸凌这条线,故事就出来了。

  <河堤上的天才梦>,里面的场景是我熟悉的偏乡小村,原本只是在想着到底天分重要还是努力重要﹖写着写着,我发现在追求梦想的路上,除了天分与努力之外,还有其他重要的元素被忽略了。一个在梦想与环境之间拉扯的少年,会带我们看见什么﹖

  <我的十五分钟>,描写一个被诈骗的人,为了赚回被骗的钱,竟然加入诈骗集团当车手。

  三篇写实风格的少年小说,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就是这时期的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面对、抵抗、或跟这世界妥协,即使这世界在他们眼中逐渐崩坏,也要在风暴中长大。

  另外三篇奇想故事也有各自不同的发想。

  <湿地大联盟>来自夏夜埤塘的散步,黑暗中虫鸣鸟叫此起彼落,他们在做什么﹖

  <收梦人>有点科幻,对「梦想」这件事做了一番辩证,梦想会用完吗﹖如果只有梦想却去实现它会怎样﹖

  <海上漂来一间房> 带点哲学寓意,海上怎么会有一间房﹖它是哪来的﹖我们要怎么处理它﹖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很认真的做本分该做的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看起来总是有些诙谐荒谬。我自己也很喜欢这篇文章。

  这本书,谢谢桃园市立图书馆给予支持,也谢谢耶鲁国际文化团队的帮忙,谢谢写推荐的伟信老师、光福老师、美珍学姐给予肯定。谢谢挂名推荐的校长与学者。

  谢谢妻子与小孩,你们总是不厌其烦地作为我故事点子的第一批听众。

  对于这本书,我想说﹕「终于,我们开始吧。」
 

图书试读

冥王星男孩
 
1.
 
我认识冥王星。
 
抱歉,我说错了,我认识王铭星。我承认,私底下我也是跟着班上同学给他取的绰号这样叫他。
 
他是班上的转学生,他转来的那一天,彷彿如命中注定的,那阵子自然课正在教太阳系的行星,以及那一年非常火热的话题:被逐出行星资格的「冥王星」。
 
根据这话题追溯,我可以确定他转来的那年是二○○六年,因为网路随便输入都可以找到冥王星是在哪一年被踢出行星行列的:
 
 「二○○六年八月二十四日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表决通过修正行星定义,冥王星正式遭到降级,失去七十年来公认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也是最外缘行星的地位,太阳系从此成为八大行星。经过激烈辩论,联合会今天以举手表决方式通过决议:八大行星分别为水星、地球、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与海王星。」
 
现在想想,如果那年的八月没有发生冥王星被逐出行星的热门话题,九月开学后,即使自然课上到了太阳系,王铭星会那么轻易就连结上「冥王星」这个绰号吗?事情过去那么久了,我没有答案,我只知道小学生的世界里,不给人取绰号真的很难受,取了绰号不假戏真做,那更是难受到要在地上打滚了。
 
所以,王铭星开口的第一句话:「大家好,我叫王铭星……。」座位上的男生就在窸窸窣窣偷笑起来。
 
「大家好,我是冥王星。」
 
「大家好,我被太阳系开除了,所以转来新学校……。」
 
有人开始鹦鹉学舌似的模仿王铭星的语调。
 
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小孩玩笑,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场悲剧的预兆。
 
2.
 
因为王铭星,班上出现了好几个冥王星专家。他们学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一样,简称自己是「IAU小组」。
 
这些专家有几个特征,简单的说就是讨厌,非常的讨厌,也就是没事就喜欢给同学取绰号、恶作剧的臭男生。跟这群臭男生同班一年多,几乎每个人都有了绰号。肉肉的林翊珊变成了「元本山」,他们说因为她原本是座山;骆佳慧就是「骆驼」,只要她喝水,就是骆驼喝水;甚至连导师也被取了个绰号,私底下他们都称唿他为「林老师」,只是前面会多一个「甘」字,而且我们导师根本不姓林,他姓李,是个认真又有学问的好老师,就因为李老师常常修理这群喜欢爱欺负同学的臭男生,所以被怀恨在心取了这个绰号。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