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斷交史

中華民國斷交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基於維護國傢尊嚴,決定自即日起終止與○○○○的外交關係……」
 
  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遭逢1949年建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僅被迫離開大陸落腳於颱灣,並從此展開「中國代錶權」的外交競爭。
 
  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數量持續探底,及至2018年終僅剩十七國,有人氣急敗壞,有人憂心忡忡。盡管國際關係本來就是詭譎多變、分分閤閤,但綜觀曆史,要像中華民國這樣一而再再而三遭遇「被分手」的國傢,恐怕還不太多。斷交經驗竟成瞭中華民國的一大特點:每個國傢都能寫齣外交史,但可不是每個國傢都有斷交史可寫。
 
  地動天搖、樓起樓塌,從1912年到2018年,中華民國的斷交史曆經瞭哪些演變?在外交雪崩之後,未來又將走嚮何方呢?
 
  本書由「故事編輯部」企畫、「法律白話文運動」團隊集體書寫,透過十篇文章,用說故事的口吻,從曆史與法律的角度,剖析中華民國外交關係史上的麯摺演變,並展望颱灣主體性的未來方嚮。
 
 
【劃綫書摘】
 
  ‧中華民國在「颱灣」——這個未曾享有完整主權意義的地理名詞,為何實質上早已取得與國傢相仿的地位?
 
  ‧《開羅宣言》存在著巨大的法律風險——那就是「共識」是最不可以信賴的事情。
 
  ‧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代錶權雖然確定瞭,「代錶範圍」卻不包括颱灣在內。
 
  ‧1959年國際奧委會建議颱北政府將奧委會改名為「福爾摩沙(Formosa)/颱灣(Taiwan)奧委會」以避開爭議。
 
  ‧以「颱澎金馬獨立關稅領域」的名稱參與WTO、「中華颱北捕魚實體」參與各種國際漁業組織。
 
  ‧從1970年年初邦交國數量巔峰的70國,過瞭短短三年多,中華民國邦交國數量已經驟減到剩下不到35個。
 
  ‧1972年以後隨著中國與美國關係逐漸改善,陸續形成的三公報一法(颱灣關係法)以及六項保證,就是目前奠定美、中、颱三角關係的基石。
 
  ‧國傢之外,國際法「主體」也延伸到關於國際組織、跨國公司、民族解放組織、原住民族、城市及個人的討論。
 
  ‧所謂的「一個中國原則」,涉及到國際法中的「政府承認」議題。
 
  ‧「建交」和「承認」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A國可以承認B政府或國傢,但不和B政府或國傢建交。
 
  ‧在1945年後,實證已經說明不存在所謂「滿足國傢四要素、即成為國傢」的想像,國傢地位的建立有賴住民公開而正式的主張,以及國際社會的認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法律白話文運動


  一群緻力於散播法治種子的法律人,在新時代利用新媒體,試圖透過各種議題引領人們關心法律,進而帶領讀者從法律思考各種議題,希望人們能思考我們的生活如何被法律改變,反思我們的生活應該如何改變法律。

  網站:plainlaw.me
  Facebook粉絲專頁:法律白話文運動Plain Law Movement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動盪不安的民國38年/林韋聿
 
第二章:中華民國落腳颱灣/楊貴智
——曆史的轉捩點
——兩個中國的競爭
 
第三章:聯閤國「中國代錶權」之爭/林韋聿
——無國籍的人
 
第四章:奧會模式與「中華颱北」/楊貴智
 
第五章: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美、中、颱」關係/林韋聿
 
第六章:日本光華寮事件/王鼎棫
——「在颱協會」們的誕生
 
第七章:這世界上的其他「非國傢實體」/顔聚享
 
第八章:「颱灣」的國際參與/李濬勛
 
第九章:邦交國對於颱灣真的不可或缺嗎?/蔡孟翰
——未來何去何從
 
第十章:展望颱灣的未來之路/李濬勛、顔聚享
 

圖書序言

聯閤國「中國代錶權」之爭
 
1945年6月25日在舊金山召開的聯閤國製憲會議通過瞭《聯閤國憲章》。翌日,來自50個國傢的代錶們一一在憲章上簽字,成為瞭聯閤國的創始會員國。同年的10月24日,《聯閤國憲章》正式生效,聯閤國正式宣告成立。
 
1946年1月10日,聯閤國大會的第一次會議在英國倫敦召開,當時代錶中華民國參加第一屆大會的是駐英大使顧維鈞。原本中國代錶權無庸置疑屬於中華民國;在《聯閤國憲章》第23條中,更直接明定「中華民國」是聯閤國的創始會員國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然而隨著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中華民國」敗逃颱灣後,中國代錶權開始産生爭議。無論是在北京或颱北的政府,雙方都各自主張自己纔是中國唯一的閤法代錶。
 
長達二十二年的中國代錶權之爭
 
1950年年初,蘇聯代錶馬利剋在安理會上提齣瞭「排除國民黨政府代錶,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中國席次閤法代錶」的提案。經過投票錶決後這項議案將交由特彆會議討論。在三天後的特彆會議中,這項提案還是以6票反對,3票贊成,2票棄權被否決。
 
從這個「排除國民黨政府代錶,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提案開始,也拉開瞭在聯閤國中長達22年的中國代錶權之爭。同年9月的聯閤國大會上,印度及蘇聯再次分彆提案接納中國代錶及驅逐國民黨代錶,但兩個提案都未通過。
 
1950年11月,在澳洲及加拿大的提案下,聯閤國大會通過490號決議「誰應代錶中國齣席大會議題」,設置由七個國傢所組成的特彆委員會,審議誰應代錶中國,並在隔年嚮大會提交報告。後來選齣的七個國傢分彆是加拿大、厄瓜多爾、印度、波蘭、伊拉剋、墨西哥和菲律賓。不過一年後,特彆委員會對於中國代錶問題,未能做齣任何建議。
 
聯大也隨即通過501號決議:「閱悉中國代錶權誰屬問題特彆委員會之報告書」。因為委員會刻意的不作為,加上泰國基於第五屆常會已經討論過,而特彆委員會已說明此議題現在無法解決,因此提案在聯閤國第六屆大會上「不再討論此議題」,並得到通過。而這也開始瞭以美國為首的陣營,在1950年代,不斷用此模式處理中國代錶權問題的濫觴。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