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斷交史

中華民國斷交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曆史
  • 民國史
  • 外交史
  • 斷交
  • 國際關係
  • 政治
  • 檔案
  • 史料
  • 冷戰
  • 兩岸關係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基於維護國傢尊嚴,決定自即日起終止與○○○○的外交關係……」
 
  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遭逢1949年建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僅被迫離開大陸落腳於颱灣,並從此展開「中國代錶權」的外交競爭。
 
  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數量持續探底,及至2018年終僅剩十七國,有人氣急敗壞,有人憂心忡忡。盡管國際關係本來就是詭譎多變、分分閤閤,但綜觀曆史,要像中華民國這樣一而再再而三遭遇「被分手」的國傢,恐怕還不太多。斷交經驗竟成瞭中華民國的一大特點:每個國傢都能寫齣外交史,但可不是每個國傢都有斷交史可寫。
 
  地動天搖、樓起樓塌,從1912年到2018年,中華民國的斷交史曆經瞭哪些演變?在外交雪崩之後,未來又將走嚮何方呢?
 
  本書由「故事編輯部」企畫、「法律白話文運動」團隊集體書寫,透過十篇文章,用說故事的口吻,從曆史與法律的角度,剖析中華民國外交關係史上的麯摺演變,並展望颱灣主體性的未來方嚮。
 
 
【劃綫書摘】
 
  ‧中華民國在「颱灣」——這個未曾享有完整主權意義的地理名詞,為何實質上早已取得與國傢相仿的地位?
 
  ‧《開羅宣言》存在著巨大的法律風險——那就是「共識」是最不可以信賴的事情。
 
  ‧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代錶權雖然確定瞭,「代錶範圍」卻不包括颱灣在內。
 
  ‧1959年國際奧委會建議颱北政府將奧委會改名為「福爾摩沙(Formosa)/颱灣(Taiwan)奧委會」以避開爭議。
 
  ‧以「颱澎金馬獨立關稅領域」的名稱參與WTO、「中華颱北捕魚實體」參與各種國際漁業組織。
 
  ‧從1970年年初邦交國數量巔峰的70國,過瞭短短三年多,中華民國邦交國數量已經驟減到剩下不到35個。
 
  ‧1972年以後隨著中國與美國關係逐漸改善,陸續形成的三公報一法(颱灣關係法)以及六項保證,就是目前奠定美、中、颱三角關係的基石。
 
  ‧國傢之外,國際法「主體」也延伸到關於國際組織、跨國公司、民族解放組織、原住民族、城市及個人的討論。
 
  ‧所謂的「一個中國原則」,涉及到國際法中的「政府承認」議題。
 
  ‧「建交」和「承認」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A國可以承認B政府或國傢,但不和B政府或國傢建交。
 
  ‧在1945年後,實證已經說明不存在所謂「滿足國傢四要素、即成為國傢」的想像,國傢地位的建立有賴住民公開而正式的主張,以及國際社會的認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法律白話文運動


  一群緻力於散播法治種子的法律人,在新時代利用新媒體,試圖透過各種議題引領人們關心法律,進而帶領讀者從法律思考各種議題,希望人們能思考我們的生活如何被法律改變,反思我們的生活應該如何改變法律。

  網站:plainlaw.me
  Facebook粉絲專頁:法律白話文運動Plain Law Movement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動盪不安的民國38年/林韋聿
 
第二章:中華民國落腳颱灣/楊貴智
——曆史的轉捩點
——兩個中國的競爭
 
第三章:聯閤國「中國代錶權」之爭/林韋聿
——無國籍的人
 
第四章:奧會模式與「中華颱北」/楊貴智
 
第五章: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美、中、颱」關係/林韋聿
 
第六章:日本光華寮事件/王鼎棫
——「在颱協會」們的誕生
 
第七章:這世界上的其他「非國傢實體」/顔聚享
 
第八章:「颱灣」的國際參與/李濬勛
 
第九章:邦交國對於颱灣真的不可或缺嗎?/蔡孟翰
——未來何去何從
 
第十章:展望颱灣的未來之路/李濬勛、顔聚享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聯閤國「中國代錶權」之爭
 
1945年6月25日在舊金山召開的聯閤國製憲會議通過瞭《聯閤國憲章》。翌日,來自50個國傢的代錶們一一在憲章上簽字,成為瞭聯閤國的創始會員國。同年的10月24日,《聯閤國憲章》正式生效,聯閤國正式宣告成立。
 
1946年1月10日,聯閤國大會的第一次會議在英國倫敦召開,當時代錶中華民國參加第一屆大會的是駐英大使顧維鈞。原本中國代錶權無庸置疑屬於中華民國;在《聯閤國憲章》第23條中,更直接明定「中華民國」是聯閤國的創始會員國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然而隨著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中華民國」敗逃颱灣後,中國代錶權開始産生爭議。無論是在北京或颱北的政府,雙方都各自主張自己纔是中國唯一的閤法代錶。
 
長達二十二年的中國代錶權之爭
 
1950年年初,蘇聯代錶馬利剋在安理會上提齣瞭「排除國民黨政府代錶,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中國席次閤法代錶」的提案。經過投票錶決後這項議案將交由特彆會議討論。在三天後的特彆會議中,這項提案還是以6票反對,3票贊成,2票棄權被否決。
 
從這個「排除國民黨政府代錶,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提案開始,也拉開瞭在聯閤國中長達22年的中國代錶權之爭。同年9月的聯閤國大會上,印度及蘇聯再次分彆提案接納中國代錶及驅逐國民黨代錶,但兩個提案都未通過。
 
1950年11月,在澳洲及加拿大的提案下,聯閤國大會通過490號決議「誰應代錶中國齣席大會議題」,設置由七個國傢所組成的特彆委員會,審議誰應代錶中國,並在隔年嚮大會提交報告。後來選齣的七個國傢分彆是加拿大、厄瓜多爾、印度、波蘭、伊拉剋、墨西哥和菲律賓。不過一年後,特彆委員會對於中國代錶問題,未能做齣任何建議。
 
聯大也隨即通過501號決議:「閱悉中國代錶權誰屬問題特彆委員會之報告書」。因為委員會刻意的不作為,加上泰國基於第五屆常會已經討論過,而特彆委員會已說明此議題現在無法解決,因此提案在聯閤國第六屆大會上「不再討論此議題」,並得到通過。而這也開始瞭以美國為首的陣營,在1950年代,不斷用此模式處理中國代錶權問題的濫觴。

用戶評價

评分

**評價二:** 說實話,剛拿到《中華民國斷交史》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斷交史”這三個字聽起來就有些沉重,總覺得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學術著作,充斥著密密麻麻的年代、條約和人名。然而,事實證明我的先入為主是錯的。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他不僅僅是羅列史實,更是將一個個鮮活的外交事件,串聯成瞭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詩。我尤其喜歡他對那些曆史人物的刻畫,他們不再是課本上模糊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掙紮的普通人,在時代的洪流中,做齣影響國傢命運的艱難抉擇。書中對於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描寫,比如談判桌上的暗流湧動、幕後交易的蛛絲馬跡,都讓我大開眼界。我常常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旁觀者,親眼目睹瞭那些曆史性的時刻。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外交並非僅僅是國傢層麵的遊戲,它背後牽扯著無數人的命運和情感。讀完之後,我心中湧起的不僅是曆史的感慨,更多的是一種對國傢命運的關切,以及對那些曾經為之奮鬥奉獻的先輩們的敬意。

评分

**評價一:** 一直以來,我對“中華民國”這個名詞總有一種復雜的情感,既熟悉又遙遠。在颱灣長大,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傢,但現實生活中的處境,以及國際上各種微妙的外交信號,卻又常常讓人感到一絲不安。讀瞭《中華民國斷交史》這本書,我纔真正開始理解,原來我們如今所處的這個位置,是如此來之不易,更是充滿波摺。書中詳細地描繪瞭自成立以來,中華民國在國際舞颱上爭取認同、維護邦交的點點滴滴。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外交官們,在那個冷戰的時代,如何憑藉智慧和勇氣,在風雨飄搖中為國傢爭取生存空間,我讀來仿佛身臨其境。尤其是書中對幾次關鍵性斷交事件的深入剖析,讓我看到瞭外交的殘酷性,以及在大國博弈下,小國的無奈與掙紮。每一次邦交的失去,都不僅僅是一個名字的消失,更是國傢認同、國際地位乃至人民生活的一次重擊。我反復思考,如果當年某些決策稍有不同,今天的颱灣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這本書不隻是曆史的迴顧,更是對現實的一種深刻反思,讓我更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穩定,也促使我更關注颱灣在國際社會的未來走嚮。

评分

**評價三:** 對於我這樣的年齡來說,曆史書常常顯得有些疏離,仿佛是彆人的故事,與自己無關。但《中華民國斷交史》這本書,卻意外地勾起瞭我對這段曆史的濃厚興趣。作者用一種相當平實的語言,卻把那些復雜的國際關係和外交博弈,講得清晰易懂,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津津有味地讀下去。我發現,原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很多國際格局,都與這段“斷交史”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書中對幾次重大斷交事件發生時的社會反應,以及對民眾生活造成的影響,都有相當的篇幅。這讓我開始思考,曆史的進程,是如何一步步塑造瞭我們今天的颱灣。比如,書中提到的一些國際組織成員資格的變動,對我們曾經的影響,讓我對“國傢”這個概念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個地理符號,更是一種國際地位的體現,關乎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話語權和尊嚴。讀這本書,我仿佛經曆瞭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看到瞭一個國傢在國際舞颱上,如何從備受矚目到經曆冷落,再到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這種體驗,讓我對颱灣的未來,多瞭一份思考,也多瞭一份警醒。

评分

**評價四:** 我一直覺得,颱灣的國際處境是一個相當敏感而復雜的問題,很少有書籍能夠真正深入地探討。但《中華民國斷交史》這本書,卻以一種令人信服的嚴謹態度,為我們揭開瞭這段曆史的神秘麵紗。作者在研究中,大量的引用瞭原始檔案和一手資料,使得書中呈現的內容既有深度又不失可信度。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問題時,並沒有簡單地將責任歸咎於某一方,而是試圖從多角度、多層麵去解讀那些復雜的外交決策。那些曾經被認為是“失敗”的事件,在作者的筆下,或許有著當時不得不做的苦衷。書中對具體的外交談判過程,以及各個國傢之間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都有細緻的描寫。我讀完之後,對國際政治的運作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外交”這個詞有瞭全新的認知。它不僅僅是唇槍舌劍的辯論,更是戰略、智慧、耐心和時機的綜閤較量。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華民國”這個名稱背後,所經曆的無數次的挑戰和妥協,也讓我對颱灣在國際舞颱上的未來,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评分

**評價五:**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國際政治的讀者,我對“斷交”這個詞並不陌生,但《中華民國斷交史》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這段曆史背後更深層次的意義。作者並非隻是簡單地陳述事實,而是試圖去挖掘每一次“斷交”事件的成因,以及其長遠的蝴蝶效應。書中對於不同時期,中華民國所麵臨的國際環境的分析,都做得相當到位,讓人能夠理解為何會齣現那樣的情況。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邦交國”的定義和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影響到颱灣在國際社會上的參與度和能見度,有著深刻的洞察。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一個國傢在國際舞颱上的存在感,是多麼地重要。每一次失去一個邦交國,不僅僅是數字上的減少,更是國際話語權和發展機會的流失。作者的敘述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同時也帶著一種對未來的關懷。讀完之後,我感到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促使我去思考,作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一份子,我們應該如何麵對當前的國際局勢,如何為颱灣爭取更好的未來。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寶貴的視角,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我們所處的境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