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献给永远的〈疯狂科学俱乐部〉
莎莉丹‧布林立 〈疯狂科学俱乐部〉这一系列少年科学探险故事,自出版以来,受到无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欢迎,许多读者不断问我,父亲是如何写下这些精采的探险故事呢?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一直是个说故事的高手。他说故事时的语调跟着角色千变万化,总是能用戏剧般的感觉,掌握当时的气氛,把每个故事讲得活灵活现。我记得在一个万圣节晚会,大约是五十年前,我们正要开始玩「苹果缸」的游戏,他便先在一片漆黑中讲了一连串的鬼故事,让整群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另一个夏天,在炎热的巴拿马,我们准备要睡觉,他就讲吸血鬼德古拉的故事,而那时,昏暗的天空正飞满了蝙蝠。
父亲出生在纽约州的哈德逊,那里是殖民时期最西边的一个捕鲸港,书中的长毛象瀑布镇正是哈德逊的写照。书中的许多地方,其实都是他成长中待过的处所。他在故事中描述最多的地方,应该是麻萨诸塞州的西纽贝力;那里是他在经济大衰退时住的地方,也是他完成高中学业的地方。这个小镇提供了书上许多地名和人物的来源,像警察小队长比利‧道尔便是一例。另外还有一些人物,则是他从旅行和生活中的灵感创造出来的。
书中的主角亨利‧摩里根──一个真正的疯狂科学俱乐部,其实就是父亲自己的缩影;杰夫‧克罗克则表现了父亲理智分析和勇于负责的那一面。哈蒙‧摩顿是个如影随形的扫把星,而我们不也都认识这种专门找碴、作对的人吗?但是别忘了,哈蒙可是个绝顶聪明的家伙,他绝不是个普通的丑角,更不是永远的输家,这个角色就是这样才引人入胜。另一方面,斯桂格镇长应该就是大家印象中标准的政治人物了。他跟我们每晚在电视节目上看到的政治人物有任何差别吗?离「草莓湖水怪」完稿已有四十年,这当中政治人物有一点改变吗?
「草莓湖水怪」故事的出现,其实源自于有名的尼斯湖水怪传闻;而其他故事的起源,也分别受到各式各样的事物影响。「烟囱里的怪声」讲的是在老屋子里扮鬼,这大概是所有人在年少时期都想玩的把戏;「暗夜搜救」则把大家熟悉的基本搜索技巧,像是罗盘和三角测量,真实地带入寻找人事的故事里。
每一篇〈疯狂科学俱乐部〉的故事,都是那么地独一无二,它们从父亲自由不羁的想像力、生长与成年的经验里汨汨流出。父亲下笔时,心中没有任何公式,故事顺序的发展、情节的转折、结局的安排,每一次都是苦心思索才得到的结果。父亲写这些故事,是献给你、我,以及永远存在他心中的那个少年。
二○○一年
写于维吉尼亚州阿灵顿市
(本文作者为〈疯狂科学俱乐部〉系列作者柏全德.布林立的女儿)
策划者的话
少年ㄟ,一起来「哈」科学!
金恒镳(本文作者为生态学家,现任亚热带生态学学会理事长) 一九五○年代极受美国青少年欢迎的电视节目《科学大魔法》(Watch Mr. Wizard) 于开播五十多年后,今 (二○○四) 年七月以光碟重新问世。
美国的全国广播公司 (NBC) 于一九五一年起,每逢周六的黄金时段播出「科学大魔法」青少年影集连续十四个年头,广受社会大众的欢迎。当时全美还因此组织了五千个「魔法科学俱乐部」,共拥有十万多个儿童会员。节目主持人唐‧郝柏德 (Don Herbert) 并获得「电视爱因斯坦」的美誉。而一九五○年代真正的科学巨擘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也因提出「统一场论」,尝试结合量子理论与广义相对论而闻名于世。
郝柏德今年八十七高龄,在美国加州的寓所接受《纽约时报》的记者马克‧温嘉廷 (Marc Weingarten) 的专访 (刊于二○○四年六月二十七日《纽约时报》的科学版) 时说:「我只要耍一点小诡计,待小朋友上了钩,然后才灌输他们科学知识。」
科学探险小说的经典 就在《科学大魔法》电视影集播出的日正当中的一九六一年,美国坊间出版了一系列、同样深受青少年欢迎的科学故事丛书──〈疯狂科学俱乐部〉(The Mad Scientist's Club)。作者柏全德‧布林立 (Bertrand Brinley) 採用侦探冒险犯难的故事手法,精采绝伦地介绍了各式各样科学知识;立刻引发了广大而热烈的回响,并且在短时间内迅速轰动世界各地。不论是儿童、青少年甚至大人,都对书中那些精采、刺激的冒险情节感到不可思议而深深着迷。这个系列,可说是少年科学探险小说的经典级作品。
四十余年后的今天,他的女儿莎莉丹‧布林立 (Sheridan Brinley) 重新整理这套经典小说,将过去删节的篇幅完整补齐,并于2001开始陆续出版。崭新面貌的〈疯狂科学俱乐部〉依然风靡全球新世代的少年读者,并荣获美国2002年杰出儿童读物奖的殊荣 (Notable Books for Children 2002)。
〈疯狂科学俱乐部〉系列丛书,最早于完成一九六一年到一九七四期间。其中第一册与第二册总共收集了十二篇短篇故事,第三册与过去未曾付梓的第四册则为长篇小说。全系列介绍的科学知识范畴极其广泛,举凡光学、力学、电学、磁学、气象学、地质学、地震学、海洋学、湖泊学、古生物学等等无所不包。
布林立用生动搞笑的故事情节,透过七个聪明狡黠、活泼开朗的少年男孩,轻松畅快而不着痕迹地带出各种科学常识。例如,〈古砲的秘密〉利用热学的物质热胀冷缩现象轻易揭开藏在古砲内的悬疑;〈气球大赛〉以空气、气流与浮力,说明载人气球的飞行原理与操作方法;〈造雨大队长〉透过气象条件与地形谈人造雨制造的物理学;还有〈地震的真相〉借由侦测地震的仪器揭发有人盗取银行金库的现金……等。
每一篇的故事性都很强,对话充满急智与诙谐;不以传统的教条训示青少年,改用鼓励青少年思考面临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的方法;用逻辑分析与案情推演,把青少年花在顽皮捣蛋的力气,化为求知与应用科学的实际行动上,激发青年面对生活周遭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与好奇心,培养青少年遇到事情要有追根究柢,产生解开谜底的行动力。
最In的少年科普读物 〈疯狂科学俱乐部〉系列中,创造了一个天才青少年----亨利‧摩里根。他是个热爱思考、满脑怪点子、超优秀的应用小科学家。书中碰到的所有疑难杂症,只要经过他鬼灵精怪的分析,并丢出创意的点子,几乎都能获得圆满解决。因此,书中若遇到亨利正经八百的提出点子的时候,读者可要仔细阅读,别轻忽错过喔!因为他的点子确实字字矶珠,言之有物的。
这个系列可说是历久弥新、最In的少年科普小说典范。其阅读对象虽然以青少年为主,故事时空是北美洲五○年代的生活背景,但是,书中随处可见异想天开的点子,疯狂的暗夜行动,惊心动魄的冒险犯难之旅,以及穿插着青少年之间机伶、搞怪、挑衅,互不服输的斗嘴、毒舌……等,在在都吸引全球各地儿童、青少年与成人的喜爱与阅读,在浅移默化中也培养了大人与小孩对科学的热爱,以及对学校科学训练的期待。相信对台湾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和科学展览创意也将产生一定的启发与影响。
东方 (从日本、中国大陆、台湾到南洋诸国) 的民族,在家长式权威的长久教育方式下,逐渐泯没了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嫩芽,斲丧了他们筑梦的心,这是很可惜的事。〈疯狂科学俱乐部〉系列,以极高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不仅是补充青少年科学教育的绝佳好书,更可提供为人父母和教师阅读,并从中获取若干和青少年互动、教育的启示和发想。
人类知识的进展是结合科学精进的。如何将收集的庞大资料整理成资讯,在诠释复杂的资讯中提升人类的知识,解决人类的综错难解问题,都应从教育着手。〈疯狂科学俱乐部〉故事系列,具体而微的依循这个流程,让青少年从享受阅读的乐趣中,感受到「哈」科学的热情,也因而达到教育目的。确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读物。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blog.pragmos.it amoxil dose
新版推荐序 唤回孩子对科学的好奇与渴望
李伟文(本文作者为知名亲子教养作家、荒野保护协会荣誉理事长) 台湾的孩子从小就接受非常高强度的科学「教育」,往往培养出很会写测验卷的考试机器,但是这些学生们却丧失掉了最重要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也就是对于周遭环境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具有的强烈好奇心。
当孩子全部心力只在斤斤计较考卷上的一分、两分时,只会离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愈来愈遥远。这些在青少年期就失去的能力,长大之后,就算是拿到博士学位,也绝不会变得更聪明、更有创造力。
因此,让孩子重新感受到科学的好玩与有趣,而且了解科学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恐怕是台湾推动科学教育的当务之急了。这套〈疯狂科学俱乐部〉绝对可以吸引我们的孩子们重新看到科学的迷人之处,甚至体会到科学令人兴奋与充满刺激与挑战的力量。
记得在我小时候,就深深着迷于《淘气的科学家》这本书,隔了数十年,当我想找这本书给我孩子看时,正好发现远流出版社发行了这本书的完整版,三册原着中有十多个短篇故事及一部长篇小说。
每一篇都非常精彩,把青少年调皮捣蛋,彼此打闹消遣与互相调侃漏气的幽默对白写活了,简直把属于孩子那种大人早已忘掉的私密氛围栩栩如生的再现。书里不像一般科学读物充满太多的知识与教条,作者是希望勾起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好奇心。其实只要有了强烈的动机,一切该具备的知识,孩子自己就会去寻找。
的确,由好奇引发的学习动机是最有效且最持久的,就像有位作家曾经写过:「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蒐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浩瀚的大海就行了!」
其实这个原理对大人也有效,因为生活中我们能看见的事物,都是我们关心或正在寻找的。如果不是透过我们的感官,引起我们情绪的投入,外界的事物在我们的理智或学习中,是不会存在的。
〈疯狂科学俱乐部〉就是在扣人心弦的故事里,无形中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任何发明创造,需要许多不同个性与专长的人共同合作才能完成。俱乐部中的七个成员中,有满脑怪点子的鬼才,也有善于领导与规划的人,有冲动火爆的大力士,也有袖珍的小不点,有喜欢赖床的,也有超级贪吃鬼。因为这些不同的特质与专长,整个团队才能顺利完成许多挑战或纯粹好玩的恶作剧。
这是一套非常好看的书,在快乐的阅读中可以引起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这股热情,相信比多上几十堂补习班的课程来得有价值多了!
历久弥新的绝妙爆笑科学小说
张东君(本文作者为台北动物园保育教育基金会秘书组组长) 「先把本会的口令报过来!」
「太空原子锭!」
「以下你所收到的情报是秘密情报,」苏合漠喘口气说,「你要发誓不对俱乐部以外的人讲。」
「我发誓!」
以上是民国62年12月由国语日报出版《淘气的科学家》中的一段。
这段文字在经过三十多年后,由远流重新出版成〈疯狂科学俱乐部〉时,是以这种方式呈现:
「先报暗语!」
「剥皮剥皮皮皮剉!」
「以下讯息乃是最高机密,」荷马神秘兮兮地说:「你要发誓,绝不告诉疯狂科学俱乐部以外的任何一个人!」
「我发誓!」
时代在进步,潮流在演进,人名的翻译从以前把外国人的名字中文化,变成忠于原音;但是不管文化再怎么变,由上面这两段文章的字里行间所得到的刺激、兴奋与感动,的确跟着我大半辈子仍旧记忆犹新呢。
当我发现远流出版这一套三本的〈疯狂科学俱乐部〉时,我简直是乐疯了,因为我非常爱这个俱乐部中的七位青少年。基本上我是把自己当成他们的同伙,在阅读的过程中和他们一起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共同恶作剧、结伴救人,并为了达到以上多重目的,平时也尽量精进自己的科学知识,好让自己「有备无患」,避免「学到用时方恨少」。当然,我更不忘要号召同好,结党成社,以这七个男生为榜样,在学校「穷究科学知识、从事各种实验」。可惜大部分的老师和同学对我们的看法,也正如书中七个男生平时受到的对待一样,只觉得我是穷极无聊、兴风作浪、惹事生非……
这样一写,可能有些师长会从此把这套书列入黑名单,不过那可就大错特错啦!〈疯狂科学俱乐部〉中使用到的知识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医学、地质学等;追求的是科学性、逻辑性、推理性;培养的是意志力、思考力、创造力、想像力;此外,最重要的,还告诉我们交到一辈子的好朋友是何其有幸!这些因素,就让这套书从令人拍案的经典青少年小说,化身为绝妙爆笑的科普书,历久弥新。
好书,要和好朋友分享。这套书启发了我对科学的偏好。我知道我常推荐书给大家,不过这套书是属于那种「你不看,就非我族类」的层次喔!多说无益,把书翻开才是真的。只要看一眼,你就会陷下去、停不了啦!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amoxil d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