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1475-1564)在西方视觉艺术史上的成就卓绝瑰伟。直至今日,西方艺术史学界对于米开朗基罗一生横跨雕刻、绘画、素描、壁画、建筑、工程,以及诗篇文稿等的研究探讨不曾停顿,足证其创作魅力跨百代而不衰。
1508年至1512年间,米开朗基罗应「武士教宗」儒略二世(Julius II, 1443-1513)请託,在梵谛冈使徒宫(Apostolic Palace)西斯汀小教堂的天庭绘制壁画,这系列壁画创作被誉称为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冠冕,也是米开朗基罗个人艺术生涯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亮丽辉煌的西斯汀天庭壁画中,有一组环形的「金铜圆牌」壁画,这系列的「金铜圆牌」共计十面,每面上皆敷涂金箔,仿青铜赭色为底,直径一律135公分;这些金铜圆牌绘制于天庭顶檐壁框(cornice)中央,九幅〈创世记〉壁画中五幅窄框的两端,并由天庭上二十位造形绝美、古典俊秀的裸体少年两人一组,以轻盈缎带牵持来做处理表现。
对于这一系列的金铜圆牌壁画,数百年来学界对其题旨解读未有交集,研究空间犹存。本书作者羊文漪教授以传统视觉艺术史的图像诠释学视角,解析米开朗基罗创作这系列金铜圆牌壁画的阐释思维;同时爬梳天庭壁画委託案的始末、壁画绘制的当时状况,并回溯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宗儒略二世神权及政权双重象征身份的文化背景,为此项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观看取径。
本书特色
本书以别开生面的全新视角,带领读者欣赏、认识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于西斯汀小教堂的天庭壁画创作,解码十面「金铜圆牌」系列壁画的艺术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