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我散步吧

陪我散步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简媜
图书标签:
  • 散步
  • 治愈
  • 生活
  • 随笔
  • 慢生活
  • 孤独
  • 思考
  • 温暖
  • 哲理
  • 自我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每个人心中都有四条步道,回头一望︰ 心灵沿着时光漫行,情感踩着往事散步。 【步道一 】当一个缪思少年在荒街上沉思 写给缪思少年 收在这条步道的除了成长纪事还有我踏上文学之路的因缘、追寻、落籍与感触,以及来自读者的共鸣;他们何等奇情,将萍水相逢化成久别重逢,令我刻骨铭心。 【步道二】 散步到芒花深处 写给世间火宅内的同行者 人生有三只碗,过去、现在、未来。把过去放入现在的人,永远活在过去,把现在扔给未来的人,没有现在。当下是什么,是你正在经历却无法抓住的短暂时光。 既然有浮云陪伴,四季催赶,那就继续走吧。即使眼前芒草荒凉、狼群出没,也没什么好害怕,说穿了,只不过是有去无回的人生。 【步道三】 老朋友相对论 写给天长地久的老朋友 青春时光,我们忙着收集自己的欢乐与悲情,过了日正当中岁月,该赶走的人都赶走、该挽留的也挽留了,往下的路,除了要有云淡风轻的日子,忠心耿耿的膝盖,还要有相互支持的「老捧油」。 【步道四】 一个人的荒径 写给自己 让荒径上的心在这里休憩一会儿,被历史古蹟包围,被盛放的花树迷眩,被爬墙的薜荔缠绕,被异类也是艺类、宛如普罗米修斯后裔的年轻盗火者感动;看他们凭着一双空空的手,纯粹的信念与奉献的热情,把荒芜变成心灵萤火虫复育的茂林。谁说荒径不能走成花径? 天气真好!抚额沉思的缪思少年、世间火宅内的同行者、旧雨新知,把烦恼这件厚外套挂在树枝上,陪我散步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简媜


  一个写作的人,同时也是喜爱散步的人。对散文怀抱热情与奇想,乃兰阳平原生养、台大中文系培育之野生品种。惯于独来独往,既在人生火宅内,也在红尘岸边上。三十多年来用自己的方式走散文马拉松之路,仍然觉得是个学徒,长途跋涉,乐此不疲。其创作多元奇变,路数自成一径。就像独自散步,前面总是未知,也许山穷水尽,也许柳暗花明。

  上一本书为《我为你洒下月光》,本书为第二十二号作品。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野地里兀自开落的情怀


  1. 不知被什么风吹到这里

  如果您不知被什么风吹到这里,抬头不看天光云影,不问草木鸟树,单单只把眼光落在蚂蚁队伍一般的这行字上,那么,我们算是打过招唿了。

  如果此时此刻您厌倦了脑海中不止息的思潮,起了纸上散步的兴趣,不反对往前走一会儿,那么,在您面前的是一条开着碎花绕着蝴蝶的丛林小径,我的回忆像四月油桐、五月相思花、九月栾树一般纷纷飘落,颇适合晴天游览,也宜乎雨日漫行。

  2. 举步之前

  在您举步之前,我应该做个行前说明。

  法国思想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写给自己的札记(后被辑为《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有一段话︰

  「有一天我老得不能再老了,真的是垂死之时,如果我能如同自己所希望的那样仍然身处孤寂之中,再回头去读它们,我会想起我在撰写它们的时候所得到的那份温馨的感觉。旧梦重温,时光重现,由此等于将我的生命延长了一倍……因为这样一来我便能在耄耋之年与旧我相守一处,这不正是如同和一个稍微年轻的朋友在一道吗?」

  当我掏出积存多年的稿子,读来亦有此感,真恨不得邀卢梭老先生一起喝杯咖啡配起司蛋糕,聊一聊旧梦重温、时光再现的感触。相谈若甚欢,不反对给他一个吻。

  十多年来,我的写作习惯转变成以执行特定主题为主,便积下不少无法收入书内的稿子。上一本书《我为你洒下月光》起心动念之时,鼓起勇气拉出储藏室里的旧皮箱,翻出里面的札记与旧物,这些稿子才附随现身;有的曾发表或是写成但未定稿,有的只写一半或是只记下构想胡乱塞入「待写」档案夹,不负责任地丢给未来的自己处理。

  那真是让我惊出冷汗的事,庆幸自己能在神志清楚、体力尚足的时候「整理旧我」——好似一只优雅的恐龙。我辈当文青时,启蒙我们的文学大师之一卡夫卡就没这么幸运了;四十一岁早逝的他,生前身体一向欠佳,自知来日不多,写遗嘱给挚友马克斯,交代他帮忙处理书稿,这封遗嘱太经典了,值得作家同行们细读︰

  「我最后的请求——我的遗物当中的一切(也就是在书柜、衣柜、书桌上,无论是在家中、办公室或者你所知道的其他可能去处)日记、手稿、他人与我的信件、所画的素描等等,必要彻底且未经阅读地焚燬,包括你或其他人拥有的一切我所写与所画的,你应当以我的名义请求他们。若人们不愿将信件移交给你,那么他至少应有义务自行焚燬。」(引自《沉思。判决。司炉》)

  卡夫卡甚至交代已出版的书将来不要再印,「它们应当全然佚失」。

  我必须承认文学启蒙大师的遗嘱再次「启蒙」了中年的我︰一,所有遗嘱都有可能被背叛。二,我们生前认为可靠的人,在我们死后有可能变成极不可靠。三,平日若不养成整理文稿习惯,势必留下祸根。四,若是抱持「即存在即完成、不存在即应消失」理念,生前便应自行处置,既然不处置且交託他人,意味着替已存在之物留下一丝缝隙,让他人的意愿得以行使。四,到底应该感谢马克斯背叛了卡夫卡,还是斥责他是个不可靠的家伙?五,我希望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吗?

  说真的,大师也有煳涂之处,怎么这样没长心眼呢?「一切我所写的与我所画的」、「我所书写的一切」、「特别勿忘几册波拉克小姐拥有的手记」——本来没反应,一看到这儿,窥伺的兴趣就来了。这不等于对饥民说︰「柜子里有馒头,波拉克小姐那儿有一锅东坡肉,你帮我倒掉吧。」

  我的性格有带刀的成分,与其将来写一封啰嗦遗嘱给一个不可靠的人,不如趁早自行解决。

  一向最不耐烦整理旧稿,但卡夫卡的魅影不时浮现,遂痛下决心「清仓」,逐一阅读,发觉其中不乏有可喜文字如斑斓羽毛,我收拢编理,俨然是一只高歌的云雀,引我重回往日。某些主题又引发更多的触动,一下笔竟不能自拔,林木丛花一路开着,步道成形。

  「重返」,是个迷人的谜,我在整理、编撰过程中充分享受「漫行」的乐趣,不论是指时间上、情感上或是记忆,这种感觉颇像散步,遂以此为书名。

  3. 回头一望

  人生的每个阶段就像一条步道,我们被莫名的力量导引而置身其中——越年少时能做的选择越少,然而,在这少之又少的机会中,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决定了人生往哪一条路径走。时光推着我们向前,一条又一条的路径,行走其间之时觉得这就是一切,时间缓慢,彷彿进入不见出口的回圈之中流转;悲离如此沉重、欢合何等生动,怎料一阵清风吹过,回头一望,在无法察觉的某一步当下,人生已走进另一条路径。昔日如此沉重的悲离故事,竟是需透过树枝缝隙眺望、借助星斗标示方位才看得到的遗迹了。

  「回头一望」,是个牵动情愫的姿势,临别之时回望他人大多是出于眷恋,于形上层次回望自己,则必然是在寂静时刻让回忆的涛浪拍岸而来。然而有趣的是,回望他人时,若他人亦同时回望,四目交接瞬间彼此眷恋的心意即时传递,等同于空中一拥。回望自己则不然,昔年的自己于当时并不知(或尚未意识)将来的自己会回望、审视,故于经历当下便视作一生燃尽于此再无其他可能;有欢则尽欢、有悲则悲绝,有恩不见得立刻报恩,有仇则明日必报,悲欢、恩怨各自启动了不同方向的路径,等到行路过桥够远了,回望人生,在全知全能观照之下审视年轻的自己,涌上心头的那股无法形容的感触或是感动,就是封存于岁月坑道内、自己留给自己的一罈酒,这酒有个名字,叫「人生滋味」。

  说来,这滋味只有两种;让七十岁的自己衷心感谢十七岁的自己为人生做了关键且漂亮的选择,忍不住要对那个美少年(美少女)深深一鞠躬。或是,晚年的自己像一个被逆孙施暴的爷爷奶奶,绝望地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酿给往后人生的那一罈是醇酒还是割喉的强酸,开封那天才知道。酒也好、酸也罢,都需饮下。

  人生最惊险之处在于,只有一次机会活着。这绝无仅有的一次使得每条路径都埋伏了悬崖空隙,看似平常的步道都有失足的可能。当然,跌入深渊的经验也有可能成就传奇,如果爬得上来的话。

  倘若人不具有回顾能力,活在当下,记忆像个竹筛盘只装事件不装感受,人生是否会愉快些?然而岁月像一根具有弹性的金属线,一寸寸埋入我们的嵴椎骨内,年纪越大体内的金属线越强韧,心念一转就能把我们弹回旧日时光;是以,「回头一望」等同于再次经验。只是,当年初次经验时是年轻的自己,如今经验的是孤独的熟年自己,昔日有事件相关人物互动,于今则是踽踽独行。当那根金属线把我们弹回眼皮底下的时间刻度,回来了,带着新的感受回来;当年发生什么事、昔日何种感受变淡了,于今认为发生了什么事、存藏什么感受变得鲜明生动。人生岂止需要经历而已,也必须给自己一个「诠释」。

  回头一望,「诠释」之后,带回来的那颗金苹果就叫「意义」。不结果的果树还有绿叶可以招摇,没有意义的人生犹似泥沤草屑,葬送在路人鞋底,无人闻问了。

  从二十世纪遵守行走规则的旧时代到二十一世纪漫天飞窜的新社会,从三大件五小件绑在身上的上一代旧价值观到赤身露体也能活得有滋有味的新世代新观念,来回穿梭,我这一代像受惊小鹿必须适应新的丛林生态,辛勤地将绑在身上的绳子一条条清除干净才能活下去。但是,总有几条是不可去除的吧,那即是我辈品行涵养过程的经纬、为人处事之准绳,若去除,我们将成无根的一代。逢此世道喧闹,在松绑某些不合时潮的观念之际,甚至,我反其道地认为,走过上世纪泥泞道路的我辈不宜全部自我清除,应该大声地向新世代说出我们的童年、少年,那些成长故事里藏有珍贵的黄金线索,说不定有一两条金绳恰好帮一个涉险的年轻人攀越了悬崖。

  4.四条步道

  第一条步道「当一个缪思少年在荒街上沉思」,除了收入成长纪事还有我踏上文学之路的因缘、追寻、落籍与感触,以及来自读者的共鸣;他们何等奇情,将萍水相逢化成久别重逢,令我刻骨铭心。倏忽三十多年笔龄,回顾这条孤独之路,总有稿纸上的悸动与书册外的沉思值得说一说。

  所谓少年、青少年、青年之称,在法律上各有界定,<儿童及少年福利法>指十二至十八岁者为「少年」。我不拘泥于此,但凭「青春含量」之轻重与「眼神迷惘度」之浓淡而定,即使已届龄而立之年,若仍追探生命奥义、赞叹存在,仍听得到内心深处一山一谷中有人唱着徘徊之歌的,称之为成年里仍住着一个少年,谁曰不宜?
美国女诗人艾蜜莉.狄金生(Emily Dickinson)有一诗︰

  「雅典的少年,请忠于
  你自己,
  和奥秘——
  其余一切皆不实——」

  论者云此诗暗喻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败坏青年思想之罪名处死一事,柏拉图《斐多》对苏格拉底于狱中饮毒酒前与青年学子对话情形有生动之描述。诗人借事兴怀,以忠于自我与奥秘——那沛然莫之能御的最高存在、终极律则,寄语少年莫被浅薄的世俗功名拘绑、莫被一时的权势收服。我读此诗颇有触发,转化「雅典少年」为「缪思少年」,借以设想那一个个在杂树乱藤中徘徊,不知文学路径入口在何处、不辨人生方向的苦闷年轻朋友。诗人卞之琳<几个人>诗中有一句︰「当一个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扣合我心,借用其句,与前者合併成「当一个缪思少年在荒街上沉思」做为辑名总览文意,同时亦有向两位诗人致敬之意。

  第二条步道「散步到芒花深处」,沉笔重墨,写的是人生。其中,<爸爸的故事>与<钱币简史>两篇共构合读,更能体会每一个单独人生的背面皆有社会与历史的辙痕。

  第三条「老朋友相对论」,与两位老朋友李惠绵、谢班长共谱对谈的乐趣;重返童年、追述人生旅路之际,我辈之时代风云、社会面貌再现,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第四条,收录内心深处对艺文生态与文友处境的感触,称之为「一个人的荒径」。一个笔耕三十多年的人「回头一望」前尘往事,不可能不感叹;是以,荒径上有金玉风景也有败絮路段,对他人而言只不过是风吹沙的小事,对我却是跨不过的门槛。以文字标记之,仅是为了提醒来者以此为鑑,也为了感谢一路相伴的编辑,更为了祝福正在为艺文开路的年轻力量。他们让我愿意相信,荒径的尽头可能是花径。

  山林间有些步道竖有警语︰「此处人迹罕至,小心毒蛇出没。」这里没有,即使当年经验有类似被毒虫咬到的痛感,如今想来,也只剩长长短短、在风中舞动的光影而已。或许这就是岁月的赠礼,让我们有机会借着回忆,在时光中漫行,领悟种种百鍊钢终于化成绕指柔。

  天气真好,抚额沉思的缪思少年、世间火宅内的同行者、旧雨与新知,把烦恼这件厚外套挂在树枝上,陪我散步吧!

图书试读

散步到芒花深处

有风吹来,眼前一条河堤往云空的地方蜿蜒而去,望不见尽头。

埋没在生活当中,日日像磨坊里的骡子团团转,也是望不见尽头的。柴米油盐的空隙,塞的是疲惫,难以栽种悠闲。所以,旅行的第一层意义就是把自己绑架出去,脱离轨道,去新的时空变成另一种动物;磨坊骡子变成草原上花蝴蝶,一肩扛家一肩驮负业务的人,变成蹦跳小兔。旅行,通常有个潜藏的倾向,把自己变小,小到像蝌蚪、瓢虫,不被找到。

谁有用不完的福气,能常常把自己丢到海角天边?被数条绳索绑手绑脚的人,南北一日游都是奢侈的。但疲惫的心需要雨露润泽,心花才能含苞待放;至于脑,像笼子关满骚动鸟类,必须找个天高地宽之处打开栅门,让老鹰、乌鸦说不定也有云雀一般的思绪,振翅飞出,以免憎恨意识兇勐的猎鹰啄死那只仁慈的小云雀。

散步,是自我解救的最佳小路径,不必订票无须行李,带上钥匙就好。若不幸是从跟人喷火爆油的地方甩门而出,忘了带钥匙,回头去拿会破坏刚刚甩门的戏剧效果,干脆不回头好似一个不打算回家的人,也是一种小小的气魄。

最好有一条长长的树街,两边大树枝条在半空交握形成隧道,只挡丑陋建筑不挡春花秋月;最好有几条可喜的小巷,经过咖啡小铺闻到诱人的咖啡香,经过公园,晒太阳的老人依然高声谈笑,走到固定地点,抬头欣赏爱种花的那户人家,阳台上艳色九重葛开得像造势大会……。但这些都比不上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条河堤。

我与河有缘,童年时沿冬山河骑车追风逐日,落籍台北后,住内湖时民权大桥下是基隆河,住深坑时每日过昇高大桥,常见景美溪畔钓客与白鹭鸶同在,如今移居文山区,景美溪也来到宽阔可亲的下游,不像其上游「石碇」、中游「深坑」因河川作用得名那般惊险,河之流程与人的成长有异曲同工之妙,世面见多、年岁够久,越来越显得和蔼可亲。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