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我散步吧

陪我散步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简媜
图书标签:
  • 散步
  • 治愈
  • 生活
  • 随笔
  • 慢生活
  • 孤独
  • 思考
  • 温暖
  • 哲理
  • 自我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每个人心中都有四条步道,回头一望︰ 心灵沿着时光漫行,情感踩着往事散步。 【步道一 】当一个缪思少年在荒街上沉思 写给缪思少年 收在这条步道的除了成长纪事还有我踏上文学之路的因缘、追寻、落籍与感触,以及来自读者的共鸣;他们何等奇情,将萍水相逢化成久别重逢,令我刻骨铭心。 【步道二】 散步到芒花深处 写给世间火宅内的同行者 人生有三只碗,过去、现在、未来。把过去放入现在的人,永远活在过去,把现在扔给未来的人,没有现在。当下是什么,是你正在经历却无法抓住的短暂时光。 既然有浮云陪伴,四季催赶,那就继续走吧。即使眼前芒草荒凉、狼群出没,也没什么好害怕,说穿了,只不过是有去无回的人生。 【步道三】 老朋友相对论 写给天长地久的老朋友 青春时光,我们忙着收集自己的欢乐与悲情,过了日正当中岁月,该赶走的人都赶走、该挽留的也挽留了,往下的路,除了要有云淡风轻的日子,忠心耿耿的膝盖,还要有相互支持的「老捧油」。 【步道四】 一个人的荒径 写给自己 让荒径上的心在这里休憩一会儿,被历史古蹟包围,被盛放的花树迷眩,被爬墙的薜荔缠绕,被异类也是艺类、宛如普罗米修斯后裔的年轻盗火者感动;看他们凭着一双空空的手,纯粹的信念与奉献的热情,把荒芜变成心灵萤火虫复育的茂林。谁说荒径不能走成花径? 天气真好!抚额沉思的缪思少年、世间火宅内的同行者、旧雨新知,把烦恼这件厚外套挂在树枝上,陪我散步吧!
《远方的回响》图书简介 一个关于追寻、失落与重生的史诗,在时间的迷雾中低语。 《远方的回响》并非仅仅是一部小说,它是一次对人类内心深处那片未被驯服之地的探险。故事的基调沉郁而富有哲思,如同夏末傍晚,阳光穿过厚重的云层,洒下带着凉意的金色光芒。它讲述了关于“记忆的重量”与“存在的意义”的永恒追问,其叙事结构复杂,如同一个精密的德罗斯特效应图,每一层嵌套都揭示出更深一层的悖论。 第一部:迷失的测绘师与沉默的地图 故事始于一个被历史遗忘的港口城市——“灰岬镇”。这里终年笼罩在一种潮湿而带着铁锈味的雾气中,时间在这里似乎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流动。我们的主角,埃利亚斯·凡尔纳,是一位退役的地理测绘师。他毕生的工作是精确描绘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然而,他的内心却有着一块无法被任何仪器定位的空白地带:他失去了妻子和女儿,原因是一场在一本不存在的古老日志中被反复提及的“深海瘟疫”。 埃利亚斯坚信,他的记忆并非遗失,而是被一种外力从时间线上抹除了。他继承了家族世代相传的一件奇异物品——一个由未知金属铸造、内部布满复杂符文的“时钟箱”。这个箱子从不走动,却会在特定的、非规律的时间点发出微弱的、如同遥远钟声的回响。他开始在灰岬镇的废弃图书馆和走私者的黑市中搜集线索,追寻那些只存在于民间传说中的“边界点”——那些被认为连接着不同时间维度的物理位置。 小说的开篇部分充满了对日常细节的细致描摹,对光影、气味、声音的精准捕捉,营造出一种令人窒息的真实感。比如,埃利亚斯每天清晨凝视窗外那棵常年不开花的橡树,观察它如何与雾气搏斗;或是他翻阅那些边缘已经碳化的航海日志,试图从那些被水渍和盐渍模糊的文字中,解读出关于“瘟疫”的真相。 第二部:时间的炼金术与失语的智者 埃利亚斯的追寻将他引向了内陆深处,一片被称为“静默之域”的荒原。这片土地上没有任何生命迹象,只有风雕刻出的、形状奇异的岩石群。在这里,他遇到了小说的核心人物之一——“卡西乌斯”。 卡西乌斯并非人类,而是一个自称是“时间观察者”的古老存在。他以一种高度抽象和象征性的语言与埃利亚斯交流,他的声音仿佛是从地壳深处传来,带着岩石摩擦的沙哑感。卡西乌斯拥有近乎全知的能力,但他却被一种古老的誓言所束缚,只能以谜语和反问来引导求索者,而非直接给出答案。 在静默之域的中心,埃利亚斯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由陨石残骸构筑成的圆形祭坛。他意识到,他所追寻的“深海瘟疫”,可能不是一种生物性的疾病,而是一种对人类集体意识的“时间熵增”现象。他的家人并非死亡,而是被“隔离”在了某个被时间遗弃的切片中。 这一部分着重探讨了哲学概念,如“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的冲突。埃利亚斯必须学会接受,有些真相是不可逆转的,而有些记忆是需要被主动遗忘才能继续前行的。卡西乌斯向他展示了“时间如何破碎”的景象——并非线性断裂,而是如同镜面被打碎后,碎片互相重叠、反射出无穷无尽的可能世界。 第三部:重构的现实与最后的锚点 埃利亚斯最终意识到,“时钟箱”并非一个工具,而是一个“记忆的谐振器”。它能捕捉到他潜意识深处对家人最强烈的情感频率。为了回到妻女身边,他必须进行一次终极的“情感定位”。 这一段情节转入了一种近乎梦魇的心理惊悚。他必须回到灰岬镇,重走一遍他与妻子最后相处的日子,但这次,他必须用一种全新的、超越逻辑的方式去体验它们。他不再是那个测绘师,而是那个纯粹感受爱与失去的普通人。 小说的高潮发生在一次罕见的“雾蚀”之夜。雾蚀是灰岬镇特有的气象现象,浓雾会暂时溶解物理空间的界限。埃利亚斯带着时钟箱,走到了他与妻子最后一次散步的海边悬崖。 他启动了时钟箱。周围的世界开始扭曲:海水倒流,天空变成了深紫色的天鹅绒,时间不再是流动的河流,而是一块静止的、可以触摸的晶体。他看到了他的妻子和女儿,她们站在不远处的沙滩上,似乎在等待他,但她们的形象却像海市蜃楼一样不稳定,随时可能消散。 埃利亚斯面临最终的选择:是强行将她们拉回他所处的这个“现实锚点”,还是接受她们在那个“被隔离的时间切片”中获得了永恒的平静? 小说并未给出传统意义上的团聚结局。埃利亚斯最终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一个与他测绘师身份完全背离的决定——他选择了“放手,但保留回响”。他没有试图去“修正”时间,而是选择将自己的全部爱与思念,通过时钟箱,作为一种稳定的能量,锚定在那个“隔离区”的边界上,确保那里的安宁不被外界干扰。 主题与风格: 《远方的回响》是一部对存在主义的深刻反思。它探讨了在浩瀚宇宙和不可测时间的面前,人类情感的韧性与脆弱。小说的文体是高度文学化的,融合了魔幻现实主义的绚烂与黑色小说的冷峻。叙事时常在第一人称的主观体验与宏大、近乎神谕般的客观描述之间切换,让读者如同置身于一个由记忆和逻辑交织而成的迷宫中,永远在寻找那个最真实、却也最难以到达的出口。它不提供简单的慰藉,只提供一种穿透迷雾后的清晰——真正的远方,可能不在地图上,而在心灵的深处。 本书适合喜爱安德烈·马尔罗、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及当代复杂叙事结构(如大卫·米切尔)的深度阅读爱好者。它要求读者耐心,并准备好被那些关于时间本质的深刻命题所震撼。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简媜


  一个写作的人,同时也是喜爱散步的人。对散文怀抱热情与奇想,乃兰阳平原生养、台大中文系培育之野生品种。惯于独来独往,既在人生火宅内,也在红尘岸边上。三十多年来用自己的方式走散文马拉松之路,仍然觉得是个学徒,长途跋涉,乐此不疲。其创作多元奇变,路数自成一径。就像独自散步,前面总是未知,也许山穷水尽,也许柳暗花明。

  上一本书为《我为你洒下月光》,本书为第二十二号作品。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野地里兀自开落的情怀


  1. 不知被什么风吹到这里

  如果您不知被什么风吹到这里,抬头不看天光云影,不问草木鸟树,单单只把眼光落在蚂蚁队伍一般的这行字上,那么,我们算是打过招唿了。

  如果此时此刻您厌倦了脑海中不止息的思潮,起了纸上散步的兴趣,不反对往前走一会儿,那么,在您面前的是一条开着碎花绕着蝴蝶的丛林小径,我的回忆像四月油桐、五月相思花、九月栾树一般纷纷飘落,颇适合晴天游览,也宜乎雨日漫行。

  2. 举步之前

  在您举步之前,我应该做个行前说明。

  法国思想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写给自己的札记(后被辑为《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有一段话︰

  「有一天我老得不能再老了,真的是垂死之时,如果我能如同自己所希望的那样仍然身处孤寂之中,再回头去读它们,我会想起我在撰写它们的时候所得到的那份温馨的感觉。旧梦重温,时光重现,由此等于将我的生命延长了一倍……因为这样一来我便能在耄耋之年与旧我相守一处,这不正是如同和一个稍微年轻的朋友在一道吗?」

  当我掏出积存多年的稿子,读来亦有此感,真恨不得邀卢梭老先生一起喝杯咖啡配起司蛋糕,聊一聊旧梦重温、时光再现的感触。相谈若甚欢,不反对给他一个吻。

  十多年来,我的写作习惯转变成以执行特定主题为主,便积下不少无法收入书内的稿子。上一本书《我为你洒下月光》起心动念之时,鼓起勇气拉出储藏室里的旧皮箱,翻出里面的札记与旧物,这些稿子才附随现身;有的曾发表或是写成但未定稿,有的只写一半或是只记下构想胡乱塞入「待写」档案夹,不负责任地丢给未来的自己处理。

  那真是让我惊出冷汗的事,庆幸自己能在神志清楚、体力尚足的时候「整理旧我」——好似一只优雅的恐龙。我辈当文青时,启蒙我们的文学大师之一卡夫卡就没这么幸运了;四十一岁早逝的他,生前身体一向欠佳,自知来日不多,写遗嘱给挚友马克斯,交代他帮忙处理书稿,这封遗嘱太经典了,值得作家同行们细读︰

  「我最后的请求——我的遗物当中的一切(也就是在书柜、衣柜、书桌上,无论是在家中、办公室或者你所知道的其他可能去处)日记、手稿、他人与我的信件、所画的素描等等,必要彻底且未经阅读地焚燬,包括你或其他人拥有的一切我所写与所画的,你应当以我的名义请求他们。若人们不愿将信件移交给你,那么他至少应有义务自行焚燬。」(引自《沉思。判决。司炉》)

  卡夫卡甚至交代已出版的书将来不要再印,「它们应当全然佚失」。

  我必须承认文学启蒙大师的遗嘱再次「启蒙」了中年的我︰一,所有遗嘱都有可能被背叛。二,我们生前认为可靠的人,在我们死后有可能变成极不可靠。三,平日若不养成整理文稿习惯,势必留下祸根。四,若是抱持「即存在即完成、不存在即应消失」理念,生前便应自行处置,既然不处置且交託他人,意味着替已存在之物留下一丝缝隙,让他人的意愿得以行使。四,到底应该感谢马克斯背叛了卡夫卡,还是斥责他是个不可靠的家伙?五,我希望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吗?

  说真的,大师也有煳涂之处,怎么这样没长心眼呢?「一切我所写的与我所画的」、「我所书写的一切」、「特别勿忘几册波拉克小姐拥有的手记」——本来没反应,一看到这儿,窥伺的兴趣就来了。这不等于对饥民说︰「柜子里有馒头,波拉克小姐那儿有一锅东坡肉,你帮我倒掉吧。」

  我的性格有带刀的成分,与其将来写一封啰嗦遗嘱给一个不可靠的人,不如趁早自行解决。

  一向最不耐烦整理旧稿,但卡夫卡的魅影不时浮现,遂痛下决心「清仓」,逐一阅读,发觉其中不乏有可喜文字如斑斓羽毛,我收拢编理,俨然是一只高歌的云雀,引我重回往日。某些主题又引发更多的触动,一下笔竟不能自拔,林木丛花一路开着,步道成形。

  「重返」,是个迷人的谜,我在整理、编撰过程中充分享受「漫行」的乐趣,不论是指时间上、情感上或是记忆,这种感觉颇像散步,遂以此为书名。

  3. 回头一望

  人生的每个阶段就像一条步道,我们被莫名的力量导引而置身其中——越年少时能做的选择越少,然而,在这少之又少的机会中,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决定了人生往哪一条路径走。时光推着我们向前,一条又一条的路径,行走其间之时觉得这就是一切,时间缓慢,彷彿进入不见出口的回圈之中流转;悲离如此沉重、欢合何等生动,怎料一阵清风吹过,回头一望,在无法察觉的某一步当下,人生已走进另一条路径。昔日如此沉重的悲离故事,竟是需透过树枝缝隙眺望、借助星斗标示方位才看得到的遗迹了。

  「回头一望」,是个牵动情愫的姿势,临别之时回望他人大多是出于眷恋,于形上层次回望自己,则必然是在寂静时刻让回忆的涛浪拍岸而来。然而有趣的是,回望他人时,若他人亦同时回望,四目交接瞬间彼此眷恋的心意即时传递,等同于空中一拥。回望自己则不然,昔年的自己于当时并不知(或尚未意识)将来的自己会回望、审视,故于经历当下便视作一生燃尽于此再无其他可能;有欢则尽欢、有悲则悲绝,有恩不见得立刻报恩,有仇则明日必报,悲欢、恩怨各自启动了不同方向的路径,等到行路过桥够远了,回望人生,在全知全能观照之下审视年轻的自己,涌上心头的那股无法形容的感触或是感动,就是封存于岁月坑道内、自己留给自己的一罈酒,这酒有个名字,叫「人生滋味」。

  说来,这滋味只有两种;让七十岁的自己衷心感谢十七岁的自己为人生做了关键且漂亮的选择,忍不住要对那个美少年(美少女)深深一鞠躬。或是,晚年的自己像一个被逆孙施暴的爷爷奶奶,绝望地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酿给往后人生的那一罈是醇酒还是割喉的强酸,开封那天才知道。酒也好、酸也罢,都需饮下。

  人生最惊险之处在于,只有一次机会活着。这绝无仅有的一次使得每条路径都埋伏了悬崖空隙,看似平常的步道都有失足的可能。当然,跌入深渊的经验也有可能成就传奇,如果爬得上来的话。

  倘若人不具有回顾能力,活在当下,记忆像个竹筛盘只装事件不装感受,人生是否会愉快些?然而岁月像一根具有弹性的金属线,一寸寸埋入我们的嵴椎骨内,年纪越大体内的金属线越强韧,心念一转就能把我们弹回旧日时光;是以,「回头一望」等同于再次经验。只是,当年初次经验时是年轻的自己,如今经验的是孤独的熟年自己,昔日有事件相关人物互动,于今则是踽踽独行。当那根金属线把我们弹回眼皮底下的时间刻度,回来了,带着新的感受回来;当年发生什么事、昔日何种感受变淡了,于今认为发生了什么事、存藏什么感受变得鲜明生动。人生岂止需要经历而已,也必须给自己一个「诠释」。

  回头一望,「诠释」之后,带回来的那颗金苹果就叫「意义」。不结果的果树还有绿叶可以招摇,没有意义的人生犹似泥沤草屑,葬送在路人鞋底,无人闻问了。

  从二十世纪遵守行走规则的旧时代到二十一世纪漫天飞窜的新社会,从三大件五小件绑在身上的上一代旧价值观到赤身露体也能活得有滋有味的新世代新观念,来回穿梭,我这一代像受惊小鹿必须适应新的丛林生态,辛勤地将绑在身上的绳子一条条清除干净才能活下去。但是,总有几条是不可去除的吧,那即是我辈品行涵养过程的经纬、为人处事之准绳,若去除,我们将成无根的一代。逢此世道喧闹,在松绑某些不合时潮的观念之际,甚至,我反其道地认为,走过上世纪泥泞道路的我辈不宜全部自我清除,应该大声地向新世代说出我们的童年、少年,那些成长故事里藏有珍贵的黄金线索,说不定有一两条金绳恰好帮一个涉险的年轻人攀越了悬崖。

  4.四条步道

  第一条步道「当一个缪思少年在荒街上沉思」,除了收入成长纪事还有我踏上文学之路的因缘、追寻、落籍与感触,以及来自读者的共鸣;他们何等奇情,将萍水相逢化成久别重逢,令我刻骨铭心。倏忽三十多年笔龄,回顾这条孤独之路,总有稿纸上的悸动与书册外的沉思值得说一说。

  所谓少年、青少年、青年之称,在法律上各有界定,<儿童及少年福利法>指十二至十八岁者为「少年」。我不拘泥于此,但凭「青春含量」之轻重与「眼神迷惘度」之浓淡而定,即使已届龄而立之年,若仍追探生命奥义、赞叹存在,仍听得到内心深处一山一谷中有人唱着徘徊之歌的,称之为成年里仍住着一个少年,谁曰不宜?
美国女诗人艾蜜莉.狄金生(Emily Dickinson)有一诗︰

  「雅典的少年,请忠于
  你自己,
  和奥秘——
  其余一切皆不实——」

  论者云此诗暗喻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败坏青年思想之罪名处死一事,柏拉图《斐多》对苏格拉底于狱中饮毒酒前与青年学子对话情形有生动之描述。诗人借事兴怀,以忠于自我与奥秘——那沛然莫之能御的最高存在、终极律则,寄语少年莫被浅薄的世俗功名拘绑、莫被一时的权势收服。我读此诗颇有触发,转化「雅典少年」为「缪思少年」,借以设想那一个个在杂树乱藤中徘徊,不知文学路径入口在何处、不辨人生方向的苦闷年轻朋友。诗人卞之琳<几个人>诗中有一句︰「当一个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扣合我心,借用其句,与前者合併成「当一个缪思少年在荒街上沉思」做为辑名总览文意,同时亦有向两位诗人致敬之意。

  第二条步道「散步到芒花深处」,沉笔重墨,写的是人生。其中,<爸爸的故事>与<钱币简史>两篇共构合读,更能体会每一个单独人生的背面皆有社会与历史的辙痕。

  第三条「老朋友相对论」,与两位老朋友李惠绵、谢班长共谱对谈的乐趣;重返童年、追述人生旅路之际,我辈之时代风云、社会面貌再现,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第四条,收录内心深处对艺文生态与文友处境的感触,称之为「一个人的荒径」。一个笔耕三十多年的人「回头一望」前尘往事,不可能不感叹;是以,荒径上有金玉风景也有败絮路段,对他人而言只不过是风吹沙的小事,对我却是跨不过的门槛。以文字标记之,仅是为了提醒来者以此为鑑,也为了感谢一路相伴的编辑,更为了祝福正在为艺文开路的年轻力量。他们让我愿意相信,荒径的尽头可能是花径。

  山林间有些步道竖有警语︰「此处人迹罕至,小心毒蛇出没。」这里没有,即使当年经验有类似被毒虫咬到的痛感,如今想来,也只剩长长短短、在风中舞动的光影而已。或许这就是岁月的赠礼,让我们有机会借着回忆,在时光中漫行,领悟种种百鍊钢终于化成绕指柔。

  天气真好,抚额沉思的缪思少年、世间火宅内的同行者、旧雨与新知,把烦恼这件厚外套挂在树枝上,陪我散步吧!

图书试读

散步到芒花深处

有风吹来,眼前一条河堤往云空的地方蜿蜒而去,望不见尽头。

埋没在生活当中,日日像磨坊里的骡子团团转,也是望不见尽头的。柴米油盐的空隙,塞的是疲惫,难以栽种悠闲。所以,旅行的第一层意义就是把自己绑架出去,脱离轨道,去新的时空变成另一种动物;磨坊骡子变成草原上花蝴蝶,一肩扛家一肩驮负业务的人,变成蹦跳小兔。旅行,通常有个潜藏的倾向,把自己变小,小到像蝌蚪、瓢虫,不被找到。

谁有用不完的福气,能常常把自己丢到海角天边?被数条绳索绑手绑脚的人,南北一日游都是奢侈的。但疲惫的心需要雨露润泽,心花才能含苞待放;至于脑,像笼子关满骚动鸟类,必须找个天高地宽之处打开栅门,让老鹰、乌鸦说不定也有云雀一般的思绪,振翅飞出,以免憎恨意识兇勐的猎鹰啄死那只仁慈的小云雀。

散步,是自我解救的最佳小路径,不必订票无须行李,带上钥匙就好。若不幸是从跟人喷火爆油的地方甩门而出,忘了带钥匙,回头去拿会破坏刚刚甩门的戏剧效果,干脆不回头好似一个不打算回家的人,也是一种小小的气魄。

最好有一条长长的树街,两边大树枝条在半空交握形成隧道,只挡丑陋建筑不挡春花秋月;最好有几条可喜的小巷,经过咖啡小铺闻到诱人的咖啡香,经过公园,晒太阳的老人依然高声谈笑,走到固定地点,抬头欣赏爱种花的那户人家,阳台上艳色九重葛开得像造势大会……。但这些都比不上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条河堤。

我与河有缘,童年时沿冬山河骑车追风逐日,落籍台北后,住内湖时民权大桥下是基隆河,住深坑时每日过昇高大桥,常见景美溪畔钓客与白鹭鸶同在,如今移居文山区,景美溪也来到宽阔可亲的下游,不像其上游「石碇」、中游「深坑」因河川作用得名那般惊险,河之流程与人的成长有异曲同工之妙,世面见多、年岁够久,越来越显得和蔼可亲。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個長期在台中工作的上班族,每天的生活就是兩點一線,通勤、上班、下班,幾乎沒有太多時間留給自己。看到《陪我散步吧》這本書,真的像是黑暗中的一盞燈,點亮了我心中對「慢活」的渴望。我常常想像,如果有一天,我能放下手邊所有的工作,然後走出辦公室,在台中公園裡慢慢地走一走,感受微風吹拂過臉龐的感覺,那該有多好。這本書名,不帶有任何強迫或壓力,它只是一種邀請,一種陪伴。我期待書中的文字,能夠像一條蜿蜒的小徑,帶領我穿越日常的煩躁,進入一個能夠讓我放鬆、沉澱的空間。我希望書中能有關於不同季節、不同時間的散步描寫,也許是春天櫻花飄落的浪漫,也許是夏天樹蔭下的清涼,也許是秋天落葉金黃的美麗,或者是冬天午後暖陽的溫柔。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找回生活中那些被遺忘的細節,重新審視自己與周遭的關係,並且在文字的陪伴下,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與力量。

评分

這本書《陪我散步吧》,光是聽到書名,就有一種非常溫暖、非常親切的感覺,彷彿是一個熟識的朋友,用一種非常輕柔的語氣,邀請你一起去經歷一些美好的事物。我住在花蓮,這裡的自然景觀豐富,有壯麗的海岸線,也有悠靜的山林,我特別喜歡在天氣好的時候,去七星潭的海邊散步,聽著海浪拍打著礁石的聲音,看著遠方海天一色的景象,那種感覺,真的很難用言語來形容。書名裡的「散步」,對我來說,不單單是一種身體的移動,更是一種心靈的沉澱與探索。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描寫很多關於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那種細膩而又深刻的連結。它可能不是那種大開大闔、情節跌宕的故事,而是一種更為內斂、更為貼近生活的描寫,透過日常的觀察與體悟,展現出生活中的種種美好與溫情。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寧靜的力量,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並且從中找回那份久違的純粹與感動。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給我的第一印象非常深刻,那種簡潔卻又不失溫度的風格,讓我想起台北巷弄裡那些獨立書店的氛圍。每次走進那樣的空間,總能被書架上各種獨具匠心的作品吸引。我尤其喜歡那種看似樸實,卻能在字裡行間透露出作者對生活深刻體悟的書。《陪我散步吧》,光聽名字,就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彷彿是朋友在耳邊輕聲呼喚,邀請你一起去體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很好奇,書中所描繪的「散步」,會是什麼樣的場景?是沿著淡水河畔,看著夕陽下的漁船緩緩歸航?還是穿梭在台南的老街,感受歷史的痕跡與人文的溫度?又或者是,只是單純地、無目的地在住家附近的公園裡,觀察著落葉、聽著鳥鳴?我預感,這本書可能會有很多觸動人心的細節,那些微不足道卻又真實的存在,能夠觸碰到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自覺地跟著主角一起微笑、一起感悟,甚至一起落淚。

评分

最近生活有點忙亂,常常覺得自己像顆陀螺,不停地轉啊轉,沒有停歇的時候。偶然間看到《陪我散步吧》這本書,光是書名就有一種療癒感。我住在高雄,這裡的夏天非常炙熱,我總是覺得自己快要融化在柏油路上,但即使如此,我還是喜歡在黃昏時分,趁著太陽稍微收斂起它的熱情,到附近的公園走一走。那時候,公園裡總是充滿了活力,有帶著孩子們奔跑的家長,有坐在長椅上閒聊的長輩,也有像我一樣,只是想找個地方靜靜地、不受打擾地走一走的人。書名裡的「散步」,對我來說,不只是一種身體的移動,更是一種心靈的放鬆。它代表著一種與自己對話的時間,一種暫時抽離喧囂的空間。我很好奇,這本書會帶我去到怎樣的「散步」旅程?是城市的街頭巷尾,還是鄉間的小徑,又或是內心的深處?我期待它能像一個溫柔的引導者,帶領我重新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找回那份被忙碌生活消磨殆盡的從容與自在。

评分

哇,拿到這本《陪我散步吧》的書,感覺就像收到一個久違的老朋友的邀約,那種心情,大概只有住在台灣,習慣了在巷弄間、河濱公園裡,或者只是家附近的小路,慢慢地、悠閒地散步過的人才能懂。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有一種魔力,它不是那種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故事,而是像午後的陽光,灑在身上,暖暖的,讓人嘴角不自覺地上揚。我常常覺得,台灣的生活步調,尤其是在非都會區,或者是在都市裡尋找的那份寧靜,就藏在這些「散步」的時刻裡。也許是清晨,空氣還帶著露水的濕潤,伴著阿伯買菜的腳步聲;也許是傍晚,夕陽染紅了西邊的天空,微風吹拂著樹梢,帶來陣陣的芬芳。這本書,讓我回想起很多這樣的時刻,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轉瞬即逝的畫面,都像是被溫柔地捕捉了下來。我猜,作者一定是個非常細膩的人,能觀察到生活中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好,那些平凡卻又令人心安的風景。讀這本書,不需要特別的理由,也不需要什麼宏大的背景,就是一個簡單的邀請,邀請你放下心中的煩憂,跟著書中的節奏,一起漫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