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灵文访谈集(精装)

翁灵文访谈集(精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翁灵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饶宗颐、金庸、胡金铨、李翰祥、林真、刘以鬯、林年同、许定铭、黄俊东…… 一篇又一篇资料翔实的访谈,呈现一个时代读书人的面貌。 内容围绕书房的珍宝,直达爱书文化人的心灵殿堂。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翁灵文


  祖籍江苏常熟。战前赴港,初执教于培英中学,后担任大地影业公司电影《孤岛天堂》及《白云故乡》副导演工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返回内地,投身抗日救国剧团,身兼编、导、演多职,辗转于云贵川广泛开展抗日宣传。

  1947年应大中华电影公司朱旭华先生之邀赴港,负责宣传部工作。同年加盟永华电影公司,负责创业版电影《国魂》、《清宫秘史》宣传工作。

  50年代中期,转投中国联合影业公司,负责宣传部工作。

  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先后于邵氏兄弟公司和《电影圈》、《香港影画》、《读者文摘》等杂志,负责宣传及编辑工作。

  1981年初,任职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公关部高级公关主任,1991年改任公司顾问直至2002年退休。同年8月病故,享年89岁。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遥念翁灵文伯伯——沈西城


  一口气读完翁伯伯(灵文)的遗着《翁灵文访谈集》,很有阅读愉悦的况味,可晃在眼前的尽是翁伯伯难忘的风采:笑容满掬、吐属有据、不卑不亢、诚恳温文,挥之不易去。往事联翩绕心中,时光倒流五十年,那个风止懊热的夏天,老家来了两男一女的访客,其中一对是王植波、翁木兰夫妇,男的俊,女的美,我看傻了眼;另一个跟在背后的中年人,揩着照相机,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举手投足,满溢书气。爸爸管我叫他做翁伯伯,一喊几十年,改不了 。那天翁伯伯还特意为我照像,我站在客厅的火炉旁,脸上露着纯真的笑容。照片不知放到哪儿了,大抵还留在老家吧!自此跟翁伯伯结下不解缘,十来岁时,常叨扰他,求带往片场看拍戏,他为女明星照像,厚脸赖皮死跟。日本求学回来后,成天黏着他拜访文化界前辈,陈存仁、沈苇窗、陈蝶衣、高岭梅、卢大方……都是通过翁伯伯方能亲炙一二。当然少不了电影圈的导演,明星,他跟李翰祥、胡金铨是深交,我当上《大任》週刊编辑,老总孙宝毅开出订单:访问影界名人,助我一臂的,便是翁伯伯,忙中抽暇,东跑西奔的联络,因而有缘访问了李翰祥和胡金铨,箇中经过,昔日有文记之,印象犹新。

  翁伯伯学识丰富,却是惜墨如金,劝他闲时写一些文人雅士的小品,总笑着推却:「下回吧!」身为翁伯伯的忠实随从,我大抵也只看过他写的那篇〈刘以鬯爱书成痴〉,全因是收录在拙着《香港名作家韵事》里面才看到的。翁伯伯的文字是写实的,跟他做人一样,不温不火,朴实持平。想看鸿词丽句,刻骨描述,对不起,全都欠奉。惟平凡中见真挚,记述人物,俱发自内心,洋溢着他跟笔下人物的深厚情谊。喜欢书中的〈大导演李翰祥披沙沥金觅佳书〉和〈胡金铨藏书破万卷〉,两位都是我尊重的前辈,过从当中,得益匪少。李翰祥引导我如何看待江户浮世绘;胡金铨则教我认识了老舍,去韩国拍外景,特意邀我为他续篇讲老舍。厚谊隆情,当不是说一声「谢谢」所能了。

  夜阑掩卷,方知翁伯伯并不疏懒,书中有好几篇文章是发表在七十年代的《明报月刊》里、其时我还未为《明月》供稿,唉!漏眼了。八十年代的文章又多刊在《开卷》,可惜我未看过这本杂志。说翁伯伯「惜墨如金」实是我轻率的误解,在这里要向天上的翁伯伯说一声「对不起」。前一阵子,翁伯伯子嗣我的好大哥翁午来电嘱为是书写个序,岂敢哉!好意难却,惟有写几笔。梧桐叶落,遥念翁伯伯,秋寒悲风,咱们读好书。

西城    戊戌年七夕方过

《翁灵文访谈集》书后——许定铭

  黎汉杰收集翁灵文(一九一一?至二○○二) 的遗稿出版《翁灵文访谈集》叫我写序,我告诉他只见过翁先生一次,对他所知有限,无法胜任。他说:就写写你与他见面的事!

  一九七○年代后期,我在湾仔开二楼书店。本地旧书店龙头三益书店就开在马路的对面,近水楼台之便,日日去逛一两次,搜集中国新文学旧书的机会大增,藏书颇多。

  其时杜渐的《开卷》创刊未几,我为他写了些有关新文学作家的文章,似乎颇受重视。

  《开卷》内有个「爱书‧买书‧藏书」的专栏,由老文化人翁灵文执笔,他走访本港藏书家,为李翰祥、胡金铨、刘以鬯、金庸、黄俊东、陈存仁、侣伦……等人写了专题访问,把他们的爱书历史及书房藏书实况,呈现于读者眼前。这个专栏是我每期追读的栏目,对翁灵文能访问大藏书家,把他们的书房开放让我们见识相当佩服。想不到某日杜渐语我:翁灵文知道你有很多新文学书,他想看看,也想问问你的藏书历史。

  像我这样的后生穷小子,有甚么「藏书历史」?不过,当时我很想推动「中国一九三○年代文学」,便硬着头皮答应了让他到我家吃一顿晚饭,谈书看书。

  杜渐说:老人家喜欢吃鱼,你就准备一下。

  我从来不煮饭,不知道鱼是怎么蒸的。回家告诉老妻,伊睁大双眼,二话不说立即从书柜里翻出陈荣的《入㕑三十年》,翻了良久,然后抱起襁褓的儿子,拖着八九岁的女儿到街市去。

  黄昏时分杜渐和翁老来了,我把珍贵的藏书搬出来,三个书痴高谈阔论,口沫横飞,欢聚了几小时。

  翁老叫我站到书柜前,摆「甫士」拍了照,带走了一批书影的影印单张。不久,〈寻寻觅觅以书会友的许定铭〉就发表在一九八○年四月《开卷》的第十六期上。

  答应黎汉杰写篇短文附于《翁灵文访谈集》书后,上网搜寻资料,才知道翁老是位非常低调的藏书家,他曾在国内攻读文史系,又专修美术。曾在广州湾及香港的学校当教师,后来任无线电视高级公关主任及外事部顾问。

  翁老骑鹤西去后,他的藏书由儿子翁午代捐到中央图书馆去,传媒发刊了一张惊人的照片:两座书山挤在楼层的左右,中间一条仅可容身的罅隙,通向翁老灵魂的深处……如此藏书家令我这爱书人颜汗!

——二〇一八年八月

图书试读

大导演李翰祥披沙沥金觅佳书

《开卷月刊》总第十期,一九八〇年十月


在电影界里,导演李翰祥是很有文化修养的一位,他是现在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北平国立艺专出身,曾亲炙过多位中国艺坛上第一流名画家,他对书画的鉴赏力很高,对陶瓷艺术也下过功夫,同时也是位爱书的人——他爱买书、爱看书、爱藏书。

「把旧书行情买贵了!」

如果你也是位爱书的人,喜欢闲来无事逛逛书店,很可能有机会碰到李翰祥。他个子相当高(东北人矮的不多),粗粗壮壮,戴着个细边近视眼镜,立在书架前拿拿看看,神情专注,多数是臂肘间挟了一大包书出来。

目前香港的旧书肆是愈来愈少,香港的石板街、荷里活道、湾仔国泰戏院旁、九龙的山东街、福佬村道等几处,都在拆楼改建中消失了。但在台湾,因一九四六、四七年由大陆迁往了一些人关系,有不少人所携带的书为旧书铺所吸收,这其中也常会有些冷门好书,国联电影公司在台湾制作时期,李翰祥便成了几间旧书店的常客。

「翰祥把台湾的旧书行情买贵了!」有次胡金铨对我这样说。「他买书也不问价钱,一个劲儿地向柜台上推,最后才问一共多少钱。你想,店铺老板多精,他们知道李导演所挑中的书,准是冷门好书或是对他很有用处的书,还不来个狮子大开口?」

因此,以后胡金铨到旧书肆,如果听到李导演昨天来过,或是刚刚来过,他常是搭讪几句便走,让行情冷却一阵子再去。有次和李翰祥相值,我说:「小胡说,你把台湾的旧书买贵了!」他安闲地笑了笑答说:「没那么严重吧!」但总结起来,他的购书之勇,是颇有名气的。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