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與史學大師的思想大成
李德哈特的思想,鈕先鍾的詮釋
東西方戰略大師碰撞齣的火花
重新檢視曆史對今日的教訓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李德哈特即慨嘆,人類基於本身的愚昧,未能擺脫戰爭的苦難,而以Why Don't We Learn from History?為名寫下瞭這本他個人對曆史的反省。本書是李德哈特的研究成果與思想之精華,也是填補作者其他的大戰史和戰略論等書的寫作背景與個人觀點的論述。是理解他的二戰史、戰略論等作品的重要思想背景。
作為一個史學傢,李德哈特力求嚴謹、客觀,以維持他個人在研究、判斷和發錶的獨立性,這造就瞭他的作品在他辭世50年之後依然有突齣的參考價值。
人類要到什麼時候纔能嚮曆史學習呢? ●1812年的拿破崙徵俄失敗,是個在曆史上人們總會談論的重大錯誤,可是在129年後,希特勒再次做齣誤判,為什麼?
●一個發生在巴爾乾半島上的暗殺事件卻把整個歐洲帶入萬劫不復的戰禍之中,導緻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為什麼?
●英國對波蘭曾提齣在危難之時,對華沙提供必要的援助,可是英法兩國是沒有能力實踐這個諾言的,但英國人還是讓波蘭人相信瞭這個空泛的承諾,為什麼?
●人們總相信己方發動的戰爭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取得勝利,但事實證明這樣的推估是毫無根據的,但在一戰、二戰、越戰、阿富汗戰爭、伊拉剋戰爭都一再發生同樣的錯誤,為什麼?
李德哈特研究曆史問題時,經常採取透視的方法,從過去透過現在而進入未來。在預測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決定性發展時,他就是採用瞭這種方法。他引用俾斯麥的名言:「愚人說他們從經驗中學習,我則寜願利用他人的經驗。」曆史是普世的經驗,比任何個人的經驗都更長久、更廣泛、更復雜多變。因此他的預測往往準確。
李德哈特總結現代戰爭對於人類曆史的影響時,得齣這樣的結論:在過去一百年,科學和技術使物質條件和生活工具所産生的變化,遠超過前二韆年的總和。但人類把如此巨大的新力量用之於戰爭的目標時,在使用態度上的肆無忌憚,還是和他們的祖先使用原始性工具時完全一樣,從未考慮到工具在效力上的差異。近代國傢的政府在戰爭中大都是從不考慮戰後的結果,而過去的政治傢反而有足夠的睿智,能夠把此種考慮經常擺在心裏。
即使重看二十一世紀以來這短短的十八年曆史,你會發現,李德哈特的論點正好反映在我們今天周遭發生的戰爭與政爭之中。「那些影響國傢命運的大事,其決定的基礎往往不是平衡的判斷,而是衝動的情緒,以及層級不高的個人考量。」人類似乎還沒有從過去的經驗學到李德哈特所說的教訓。本書正是李德哈特針對人類的弱點——不嚮曆史學習而一再重蹈覆轍,敲齣最為沉重的警聲。曆史意識能幫助人類在「危難的時候」保持冷靜,度過難關。曆史指齣最長的隧道還是有其終點。即使我們看不齣前途存有任何正嚮的希望,但是一種對於未來演變而對曆史的關注,還是可以幫助我們繼續活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