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料理更美味的香料事典:43種基本香料x24種混合香料x世界經典香料食譜

讓料理更美味的香料事典:43種基本香料x24種混合香料x世界經典香料食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實業之日本社
图书标签:
  • 香料
  • 料理
  • 食谱
  • 调味
  • 烹饪
  • 美食
  • 厨房
  • 食材
  • 风味
  • 香辛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舉手玩芬芳,為每日料理添加營養美味!
  促進消化、代謝、血液循環並預防老化

 
  ◆入門!香料圖鑑與基本知識
  從百里香、香茅、胡椒到山葵,收錄東西方共43種基本香料。

  ◆活用!來自世界各地的混合香料
  不論歐、美洲與中東,從美國、法國、摩洛哥、埃及、印度到日本,各地特有的24種混合香料。

  ◆實踐!絕對道地的香料料理食譜
  從西班牙紅椒醬、中東蔬菜球到泰國酸辣湯,還有燉菜、輕食與甜點……種類應有盡有!
食谱中的风味奥秘:探寻世界各地的烹饪灵感 一本穿越时空的味觉之旅,从最基础的调味哲学到前沿的分子料理技艺,带你解锁厨房的无限可能。 本书并非专注于香料的百科全书式罗列,而是深入探讨风味构建的底层逻辑和跨文化烹饪的应用实践。我们相信,真正的烹饪大师并非仅仅依赖既有的香料配方,而是理解风味如何在不同食材、温度和时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味觉体验。 第一章:风味感知与味觉的科学 本章旨在建立一套严谨的味觉感知框架,帮助读者超越“咸、甜、酸、苦、鲜”的传统认知,进入到更精微的味觉世界。 1.1 嗅觉与味觉的协同作用: 详细解析气味分子如何通过鼻后腔与口腔内的味蕾信号结合,形成我们所感知的“风味”。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控制食材的预处理(如低温慢煮、发酵)来最大化挥发性芳香物质的释放。 1.2 十二种基本味觉维度: 除了五味之外,我们引入了包括“涩(Astringency)”、“辣(Pungency)”、“清凉感(Coolness)”以及“金属感(Metallic)”等次要味觉维度。通过案例分析,阐述这些维度如何平衡主味,使菜肴口感更具层次感。例如,探讨葡萄酒中的单宁如何提供涩感,以及薄荷醇如何激活TRPM8受体产生清凉感,这些与烹饪中的酸度控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3 调味的化学原理: 聚焦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和焦糖化反应(Caramelization)在风味生成中的核心作用。本书提供了精确的温度曲线图表,指导读者如何通过控制加热时间和温度,以产生特定风味的化合物,如烤肉表面的麦芽酚或焦糖中的呋喃衍生物。我们还将探讨酸、碱环境对这些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二章:食材的深度挖掘——超越表面的鲜美 本章将引导读者关注食材本身蕴含的潜力,探索如何通过非传统手段激发或转化食材的天然风味。 2.1 蛋白质的转化艺术: 深入研究不同肉类和海鲜的肌红蛋白、脂肪酸组成与风味的关系。重点介绍“干式熟成”(Dry Aging)和“湿式熟成”(Wet Aging)在酶解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和硫化物变化,这与香料的作用机制是互补的。同时,探讨使用内源性酶(如菠萝蛋白酶)进行嫩化和风味提升的技术。 2.2 蔬菜与菌菇的“泥土气息”: 剖析蔬菜中萜烯类化合物(Terpenes)和硫化物(Sulfides)的来源。我们详细分析了洋葱、大蒜等硫化物在不同切割方式和加热时间下的气味变化曲线,以及如何利用低温油浸泡(Confit)来柔化或集中这些强烈的风味。 2.3 脂肪的载体作用与风味传递: 脂肪不仅提供口感,更是许多脂溶性风味物质的天然溶剂。本章比较了动物脂肪(牛油、猪油)和植物油(橄榄油、芝麻油)在不同烟点下的风味特性,并介绍如何进行“风味浸泡油”的制作,以替代部分传统香料的使用。 第三章:液体魔法——汤底、酱汁与发酵的力量 液体是连接所有风味的桥梁。本章着眼于构建复杂的液体基底,这是高阶烹饪的基石。 3.1 基础高汤的构建与优化: 不仅仅是骨头和水。我们详细解析了法式清汤(Consommé)、日式高汤(Dashi)和中式老火汤在澄清技术(如使用澄清剂或冰冻过滤)上的差异,以及如何通过精确控制骨骼中的胶原蛋白和脂肪释放来调节“醇厚感”(Body)。 3.2 酱汁的乳化与稳定: 探讨如荷兰酱、蛋黄酱等基础乳化酱汁的分子结构,讲解如何通过温度控制和酸度调整来防止破乳。对于浓缩酱汁(如法式Demi-Glace),分析其通过数小时的慢炖如何将胶质转化为具有粘合性的风味载体。 3.3 发酵的深度挖掘: 探究现代烹饪中对传统发酵物的应用,包括味噌、酱油、鱼露、酸菜(Sauerkraut)以及康普茶(Kombucha)。重点分析乳酸菌和酵母在产生复杂酯类和有机酸方面的作用,这些酸味和鲜味是许多香料无法替代的味觉深度。 第四章:现代烹饪技法与风味重组 本章将目光投向现代厨房科学,介绍如何运用先进技术来控制和重塑风味。 4.1 真空低温慢煮(Sous Vide)的应用: 阐述低温精确控温如何能最大化食材的风味物质保留,并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我们提供了一系列食材在不同温度下的风味阈值图,指导厨师如何“锁定”最佳风味点。 4.2 烟熏与气化技术: 介绍冷熏(Cold Smoking)和热熏(Hot Smoking)的原理,以及烟熏枪(Smoking Gun)在即时风味注入上的操作指南。深入分析木材类型(如山核桃木、苹果木)燃烧产生的特定酚类化合物对风味的贡献。 4.3 提取、浓缩与澄清: 讲解如何使用旋转蒸发仪(Rotovap,作为概念介绍)或简易的浸渍技术,从植物材料中提取高度纯净的芳香油,或通过琼脂(Agar-Agar)等增稠剂制作“风味鱼子酱”(Caviar),实现风味在口腔中的爆发性释放。 第五章:跨界融合与菜单设计哲学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如何将前述的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菜单设计和烹饪创新中。 5.1 构建风味地图: 提供一个基于化学性质和地域文化的风味对照图表,指导读者进行“非传统配对”,例如,如何用发酵的黑蒜来平衡某些强烈的柑橘酸味,或如何用带有泥土气息的根茎蔬菜来搭配深色水果。 5.2 平衡的艺术: 强调烹饪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而非简单的叠加。介绍如何使用“对比”(Contrast,如酸对油腻)和“和谐”(Harmony,如相似的芳香族化合物)来设计口感和风味的起伏。 5.3 菜单的叙事性: 讨论如何通过菜肴的顺序安排、温度变化和质地对比,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让食客的味觉体验随着用餐过程不断演进,达到超越单纯“美味”的境界。 结语: 烹饪的未来在于理解基础,敢于实验。本书提供的是一套思维工具,而非食谱清单,旨在激发读者探索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味宇宙。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實業之日本社


  1897年成立。出版書籍涵蓋商業理財、文學小說、歷史人文、旅遊運動、親子教育與漫畫等。

譯者簡介

高淑珍


  輔仁大學日文系。長居高雄。

  熱愛文字工作。擔任日文翻譯二十餘載。譯有《圖解版健康用油事典》、《高濃度維生素C注射與斷糖的癌症治療法》、《耳朵瑜珈:每天一分鐘,超簡單拉耳健康法》、《小腿肚健康法》、《最新枕頭健康法》、《圖解人體生理學》等多本書籍。

 

图书目录

香料的基礎知識
何謂香料(SPICE)?
香料的分類
香料的歷史
香料的功效與注意事項

CHAPTER 1  香料圖鑑
01阿魏
02印度藏茴香
03大茴香
04多香果
05洋蔥
06牛至(奧勒岡草)
07大蒜
08南薑(高良薑)
09豆蔻
10咖哩葉(咖哩樹)
11葛縷子(藏茴香)
12孜然(小茴香)
13丁香
14香菜(芫荽、胡荽)
15番紅花
16山椒
17肉桂(月桂、桂皮)
18杜松子(刺柏梅)
19生薑
20鹽膚木(漆樹)
21八角
22鼠尾草
23芝麻(胡麻)
24四川胡椒(花椒)
25芹菜籽
26薑黃
27百里香(麝香草)
28酸豆(羅望子)
29龍嵩(香艾菊)
30辣椒(唐辛子)
31蒔蘿(洋茴香)
32肉豆蔻(豆蔻核仁)╱肉豆蔻皮
33香草
34紅甜椒
35墨西哥辣椒
36葫蘆巴
37茴香
38胡椒
39罌粟籽(芥子之實)
40芥末(芥末醬)
41香茅(檸檬草)
42月桂葉(月桂樹)
43山葵
辣椒的辣度

CHAPTER 2  世界各地的綜合香料
01布丁香料╱英國
02普羅旺斯綜合香料╱法國
03牙買加四香料╱法國
04醃漬香料╱英國•愛爾蘭
05杜卡香料╱埃及
06哈里薩辣醬╱突尼西亞
07北非綜合香料╱摩洛哥
08衣索匹亞綜合香料╱衣索匹亞
09中東綜合香料╱北非•中東
10參巴辣椒醬╱印尼
11咖哩粉╱印度•英國
12印度綜合香料╱印度
13印度香料粉╱印度
14印度香料奶茶╱印度
15孟加拉五香╱印度•孟加拉
16綠咖哩醬╱泰國
17泰式酸辣醬╱泰國
18五香粉╱中國
19七味辣椒粉╱日本
20柚子胡椒粉╱日本
21紐奧良綜合香料╱美國
22烤肉香料╱美國
23辣椒粉╱中北美洲
24牙買加煙燻香料╱牙買加
研磨香料的器具

CHAPTER 3  世界知名的香料料理
◎湯品&燉菜
泰式酸辣湯╱泰國
南瓜濃湯╱美國
奶油咖哩雞╱印度
冷菜湯╱西班牙
紅燒牛肉燉菜╱匈牙利
◎輕食
炒麵包屑(MIGAS)╱美國
中東蔬菜球(炸鷹嘴豆餅)╱中東
◎甜點
薑餅╱歐洲、北美地區
蘋果派╱美國
◎醬料&加工製品
香蒜醬 (青醬)╱義大利
羅美醬╱西班牙
酪梨莎莎醬╱墨西哥
橘皮果醬╱英國
德國酸菜╱德國
油漬橄欖╱西班牙
◎飲料
熱蘋果西打╱北美地區
熱印度奶茶╱印度
香料茶╱印度、斯里蘭卡
熱紅酒╱德國
豆蔻咖啡╱中東
蛋酒╱北美地區

從日常生活體會香料的樂趣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438563
  • 叢書系列:健康與飲食
  • 規格:平裝 / 144頁 / 17 x 23 x 0.7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本帶著我環遊世界的味覺地圖!我一直對世界各地的美食很感興趣,但礙於語言和文化隔閡,很多傳統食譜看起來像是天書。這本「世界經典香料食譜」的部分,真的幫了我一個大忙。它不是那種單純的食譜彙編,而是結合了香料的文化背景來設計料理。例如,在介紹了中東的五香粉(Baharat)之後,馬上就附上了一道用它來慢燉羊肉的食譜,讓你馬上就能體會到那種獨特的風味組合是如何融入當地生活中的。我最近特別迷上了書裡介紹的某款南美香料組合,用來做烤雞超級絕配,那種微酸帶辣的尾韻,完全不是台灣傳統烤雞的味道。透過這些食譜,我感覺我不只是在學做菜,更像是在探索不同國家的人們如何用土地的產物來表達生活的美好。書中還會提示一些「在地化」的小訣竅,讓你在台灣也能找到類似的食材來重現異國風味,這點真的非常實用。

评分

身為一個偶爾會嘗試異國料理的「半吊子」廚師,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真正教我如何運用「混合香料」的工具書。網路上那些食譜常常只寫「加一點綜合香料」,但到底是什麼配方?放多少才對味?這本倒是給了我一個非常紮實的基礎。它把許多經典的複合香料,像是義式香草(Italian Seasoning)、印度葛拉姆馬薩拉(Garam Masala),甚至是比較少見的北非香料粉(Ras el Hanout),都拆解得很清楚。更棒的是,書裡沒有直接給你一堆看起來很厲害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很複雜的食譜,反而是教你怎麼「調配」出屬於你自己的味道。我嘗試著用書中的比例,自己混合了一批適合搭配海鮮的香料,那種成就感,真的是買現成的香料包比不上的。書裡的介紹非常細膩,會提到如果手邊缺少某種材料,可以用什麼來替代,這種貼心程度,讓我覺得作者根本就是站在我們這些業餘玩家的角度在寫書。

评分

老實說,我買過好幾本香料相關的書,很多都是厚厚一本,內容詳盡到讓人望而生畏,或者就是花俏有餘,實用性不足。但這本的編排方式,成功地在學術的深度和實務的應用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它對基礎香料的解析,例如它們的化學結構(雖然我不是化學家,但簡單的說明還是很有幫助的),以及如何判斷香料的「新鮮度」,這些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我之前買的香料放久了就覺得味道變淡,現在我學會了怎麼用「嗅聞」和「手搓」的方式來判斷,避免再浪費錢買到過期或風味不佳的貨色。而且,書裡對於「劑量」的提醒非常謹慎,很多香料只要一點點就會味道大變,它總是會再三強調「少量開始嘗試」,這對新手來說簡直是金玉良言,避免了我好幾次把一鍋菜毀掉的慘劇。

评分

我對食物的風味有很高的要求,但過去總是在「呈現」上卡關——菜看起來不錯,但總覺得少了那麼一點「靈魂」。這本香料事典,真的像是為我點亮了一盞燈。它最讓我欣賞的一點是,它鼓勵讀者跳脫制式的食譜框架。在介紹完各種香料的單體風味後,它會提供一個「風味輪」或者「風味搭配指南」,告訴你哪些味道是相輔相成的,哪些是能夠用來對比突顯的。這讓我開始學會自己「設計」調味。舉例來說,當我做燉肉時,以往只會加月桂葉,但現在我會根據肉的種類和想達成的效果,靈活地加入少量的丁香或者荳蔻來提升複雜度。這本書不是教你複製食譜,而是教你理解香料的語言,讓你最終能夠用香料來「說話」,讓自己的料理從「好吃」提升到「令人難忘」。這種從知識到創造力的轉變,是其他食譜書無法給予的寶貴體驗。

评分

這本香料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廚房新手量身打造的救星!我以前煮飯,頂多就是放個醬油、醋,對香料的認識只限於鹽跟胡椒,頂多偶爾在感恩節會想試試看迷迭香。結果翻開這本書,光是看到裡面介紹了那麼多基礎香料,像是薑黃、小茴香、肉桂這些,就讓我大開眼界。它不只是列出這些香料的名字,還會詳細說明它們的味道特性、產地,甚至是怎麼挑選比較新鮮的。書裡的排版也很用心,色彩鮮明,看著圖片就能想像出香料的樣子,不會讓人覺得枯燥乏味。我特別喜歡它在介紹每種香料時,都會附帶一些簡單的「入門級」用法,像是薑黃不只是咖哩的顏色劑,還能用來醃製雞肉,讓味道更有層次感。我光是照著書上的建議,在炒青菜時加了一點點羅勒(Basil),家裡的飯菜風味馬上就不一樣了,先生還特地問我這次是跟哪家餐廳學的秘訣。這本書真的讓我對「香料」這個詞不再有距離感,感覺自己也能成為一個會玩香料的小廚師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