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叫一九八九

吼叫一九八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王丹 推薦

  1989年4月17日,我從香港轉機抵達北京後,直接從機場驅車前往天安門廣場,從那天起,在廣場上見證瞭中國爭取民主沸騰的熱血和眼淚。

  迴颱灣後,我在齣差核銷單裏夾著辭呈,以離職抗議報社強製要我迴來的決定,那些記錄北京學運的影像,跟心裏的遺憾,三十年來被隱藏於角落裏,一直到張照堂老師看見瞭我在1989年所洗的照片。他告訴我:「不是非得待到6月4日纔算完成任務,不要覺得遺憾,重要是參與過,過程也很重要。」

  轉眼間,天安門學運已經30週年,這些塵封瞭30年的影像重見天日,看著那些如今已不復見的北京樣貌和廣場上奮鬥的臉孔,想起學生們浪漫的情懷,希望我留下的影像能錶達學生們對民主自由渴望的韆萬分之一。——謝三泰

  歲月會抹去很多痕跡,這是我們無奈而必須反抗的事情。而有一種反抗的方式,叫做記憶。而有一種留存記憶的方式,叫做攝影。三泰兄當年就在現場,他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對時間的無情作齣瞭反抗。

  中國有六四,颱灣有二二八,二者盡管有太多的不同,但是兩者,其實也有很多的相同。當年颱灣黨外運動時期留下的那些珍貴抗爭照片,在那些人權鬥士臉上看到的堅毅、悲壯和神聖,在這本攝影集中的那些中國抗爭者們臉上也同樣可以看到。這樣共同的曆史影像,是極具有象徵意義的,它代錶著,我們內心深處,有一些是共享的。這對未來,意義重大。——王丹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謝三泰


  謝三泰,澎湖人。投身新聞攝影工作多年,曾任職於自立晚報、自立早報、黑白新聞周刊、新颱灣周刊、勁報。以鏡頭記錄解嚴前後、520農民運動、國會全麵改選、首屆民選總統、省市長等。

  近年將焦點關注於庶民生活、勞工朋友、弱勢族群、環保等議題。
  曾齣版「勞動尊嚴」、「我的誌願」、「舞蹈空間」、「走拍颱灣」等攝影集。

  曾展齣「勞動尊嚴」勞工肖像攝影展、「我的誌願」身障朋友圓夢肖象展、「身展颱」身障藝人肖像攝影展、「點•颱灣」社區再造等攝影個展,以及「唐氏癥傢屬照相簿」、「紅樹林生態之旅」、「港都勞工群像」等專題聯展。

 

圖書目錄

自序

廣場上的四十天


  1989年4月17日,我從香港轉機抵達北京後,直接從機場驅車前往天安門廣場,從那天起,在廣場上見證瞭中國爭取民主沸騰的熱血和眼淚,也留下一個三十年未完的任務。

  身為中國官方首次核準的第一批颱灣記者團成員,對這趟採訪是既興奮又忐忑。齣發前,同年4月7日纔剛經曆瞭鄭南榕為爭取言論自由不惜自焚的震憾,緊接著被任職的自立報係,指派前往北京採訪,掛念著自焚事件的後續,也還沒從失去好友的傷痛中平復,感覺不應在這時離開颱灣,卻又不想放棄這難得的機會,心情很是掙紮。

  這是我第一次到中國,此行主要有三項新聞任務,一是亞青盃體操賽、二是亞銀年會、三是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訪中,亞銀年會是APEC的前身,1989年是由當時的財政部長郭婉蓉領軍,彼時蘇聯尚未解體,戈巴契夫訪中可是件國際大事。齣發前即獲知中國共産黨總書記鬍耀邦過世,北京學生們自發性地在天安門廣場舉辦悼念活動,飛機一落地齣關,等不及到飯店放下行李,馬上轉往天安門廣場,想在第一時間拍攝些畫麵傳迴颱灣。那時廣場上的氣氛仍和平,學生們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周遭放置花圈和輓聯,哀悼、贊揚被視為「改革派」的鬍耀邦,同時要求加速中國的民主腳步。

  那是個網路通訊不甚發達的年代,數位相機還未上市,為瞭這趟採訪任務,我扛瞭一整個「簡易暗房」上路,包括簡便的放大機、顯影藥水盆、暗袋、沖片罐,和加起瞭百餘捲的黑白、彩色和幻燈片三種不同的底片,最重要的,還有一颱當時美國聯閤通訊社(AP)獨傢研發齣的滾筒式相片傳真機。我必須自己沖洗底片、沖印照片,再透過傳真機將照片傳迴颱灣。飯店房間裏的廁所就是我的暗房,光是一張5x7的相片,單色掃描傳真最短也要耗費上七分鍾,那時上網還是靠電話撥接,萬一中斷瞭,就得重頭再來過。每天都花很長時間傳照片迴颱灣,常引起飯店關切,尤其當時下榻的都是國營飯店,動靜多少都被監控中,常傳真到一半傳來敲門聲問,「謝先生你在做什麼?」,要不就是傳到一半被斷綫,逼得我好幾次都拎著傳真機到其他同業的飯店裏求救,箇中辛苦是現在數位相機、甚至手機即拍即傳的年代難以想像的。

  除瞭那三件主要新聞任務,剩下時間我都到天安門報到,第一次感受到緊張氣氛是4月19日,數韆名學生聚集在中共高層居所的中南海新華門前,為確保領導人的安危,中共齣動武警驅散瞭這些高呼口號的學生,這是北京學運首次齣現暴力驅離的動作,不過,我並不害怕,帶著在颱灣街頭徵戰的經驗,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颱灣1987年解嚴後,各式民主運動綻放,街頭請願、抗議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我恭逢其盛,曆經瞭520事件等街頭運動的洗禮,帶著在颱灣的實戰經驗,看著北京剛萌芽的民主運動,心情是無所畏懼的。

  但扛著專業相機在廣場上畢竟醒目,常有人跑來問我「你打那來?」,不想引起太多注意,我多是迴答「我是南方來的記者」,偶有人迴「你是外省人!」,頓時不知如何迴答。某次遇上廈門大學的學生,主動問會說閩南話嗎?兩人就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前,自在地以熟悉的另一種語言交談著。

  中國官方報紙沒有任何學運新聞,一個「外來者」單槍匹馬在廣場上跑新聞,消息來源得仰賴「路透社」,意謂「路邊打探來的消息」,纔能大略得知學生們的動態。一直到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會成立後,學生們在廣場上刻著鋼闆,印刷文宣刊物,統一對外發布消息,纔有瞭較明確的訊息來源。不過,也因學生們進入組織性請願的階段,讓中國官方緊張,加速瞭日後驅離的動作。

  四月的北京夜晚是很有寒意的,抗議的學生們忍受著飢餓、裹著綿被取暖,「飢餓可忍、無民主不可忍」,他們在大字報上寫著,看著令人覺得不捨。為瞭更瞭解學生們的生活,我跟著學運領袖王丹迴到瞭就讀的北京大學,王丹帶著我去看他們的沙龍(言論學術廣場)和宿捨,小小的二、三坪的間擠瞭六至八個人,分睡於上下舖,北大生們的物質生活是拮據的,但心裏卻有著遠大的理想。王丹的父母是老師,當時曾問他參與學運爸媽擔不擔心?記得王丹迴答跟父母深談過,為瞭中國的民主自由,他們是支持的,隻是那時恐怕誰也沒想到,這場運動會徹底改變瞭他們的人生。

  五月中,學生們絕食愈演愈烈,廣場上抗議人數愈來愈多,各式耳語傳言不斷,不時聽說解放軍已經兵臨城外,隨時準備以武力驅散鎮壓,風聲鶴立之際,記者們的安危也令人擔憂,尤其是像我這樣拿著相機的攝影記者目標更是明顯。颱北報社不止一次希望我能撤離,尤其在中共當局宣布戒嚴後,天安門上的管製區不斷擴大,現場不時發生小暴動,人們流露著害怕及不信任的眼神。報社明白錶示不會再提供金錢,以切斷奧援逼我迴颱北,不隻一次抗議,強烈錶達想留在新聞現場的意願,但在身上隻剩一百多美金和一張迴程機票下,不得不妥協。5月23日天安門廣場上的毛澤東肖像遭三名工人損毀,我拍下最後一張照片傳迴颱北,帶著任務未完的遺憾,於隔天搭機離開北京,從新加坡轉機迴颱灣,距離我第一天踏上天安門廣場,總共四十日。

  迴颱沒多久,六四事件爆發,天安門染上瞭鮮血,從新聞上得知王丹等學運領袖被捕,輾轉聽說某些認識的中國記者失蹤,我的心情五味雜陳,為廣場上那些為自由民主奮鬥犧牲的年輕學子感到難過,也惋惜自己錯失瞭見證重要曆史時刻的機會,但也忍不住想,若我仍在廣場,想必現在的處境會大不相同。

  在我的記者生涯裏,採訪天安門學運是一趟沒有完成的任務,迴颱灣後,我在齣差核銷單裏夾著辭呈,以離職抗議報社強製要我迴來的決定,那些記錄北京學運的影像,跟心裏的遺憾,三十年來被隱藏於角落裏,一直到張照堂老師看見瞭它。

  在一次為攝影博物館所做的口述訪談裏,張老師看到瞭我在1989年所洗的照片,也聽我說瞭當時的經過,他告訴我「不是非得待到六月四日纔算完成任務,不要覺得遺憾,重要是參與過,過程也很重要」。轉眼間,天安門學運已經30周年,這些塵封瞭30年的影像重見天日,看著那些如今已不復見的北京樣貌和廣場上奮鬥的臉孔,想起學生們浪漫的情懷,「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是當時的一句標語,希望我留下的影像能錶達學生們對民主自由渴望的韆萬分之一。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