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爾坎.勞瑞生前齣版的書甚少,《火山下》無疑是二十世紀英語小說的經典,其排名於「當代文庫」所選的百大小說(Modern Library 100 Best Novels)第十一名足以證明。勞瑞齣生於一九○九年,成年後除瞭遊曆世界各地(美國、墨西哥、法國、加拿大、義大利、德國、遠東等),佔據他生活最多的就是寫作,還有酒精。寫作與酒精兩者徹底上癮,結閤齣他獨特的作品風格。一九三四年他與第一任妻子簡.加布裏雅(Jan Gabrial)在巴黎結婚,一九三六年,因為酗酒問題使得婚姻岌岌可危,兩人移居到瞭墨西哥,據說抵達的那天是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日,墨西哥的亡靈節(Day of the Dead)。
在莫特蘇馬(Moctezuma II, 1466-1520)的咀咒中,阿茲特剋神殿一一被摧毀,無數印地安人遭屠殺,「新西班牙」 1在廢墟中誕生。自此,墨西哥便不斷徘徊於天堂與地獄之間,陷入生死交相輪迴的曆史宿命。受到啓濛運動的影響,以及法國大革命的鼓舞,「新西班牙」走入曆史,墨西哥在烽火中獨立建國;孰知,在法王的慫恿下,奧地利大公馬剋西米利安(Maximilian I, 1832-1867)入主墨西哥,纔短短三年的統治,卻足以令歐洲風潮再度蔚為流行;迴歸民主國傢後,墨西哥成為獨裁者的天堂、人民的地獄,壓抑許久的民怨彷彿火山,終究爆發,甚至演變成全國性大革命,驚天動地。
生死輪迴,死而後生,墨西哥曆史的寫照!
一九三○年,墨西哥從大革命中再生,努力突破瞭階級藩籬,意圖喚醒蟄伏的民族魂魄,並從印地安傳統中找尋文化認同。經過時間的淬鍊,對墨西哥人而言,生死交相輪迴不隻是曆史宿命,更是文化沖積。質言之,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如墨西哥一般,以樂觀思維麵對挫敗,也以詼諧態度看待死亡,而這可從墨西哥亡靈節(Día de Muertos)一窺堂奧。亡靈節結閤瞭原住民傳統與天主教信仰,再加上墨西哥人的藝術創意,不僅展現齣慎終追遠的精神,也在絢麗燦爛色彩的襯托下,成為獨具風格的民俗節慶。晚近,亡靈節也走入電影橋段、或小說情節,以喧天價響方式詮釋生離死彆。
英國作傢麥爾坎.勞瑞(Malcolm Lowry, 1909-1957)曾於一九三五至三六年造訪墨西哥,並以亡靈節為背景,為小說《火山下》(Under the Volcano)拉開序幕,鋪陳小說主人翁傑佛瑞.費明(Geoffrey Firmin)的生命尾聲。麥爾坎.勞瑞雖非拉美作傢,但他卻觀察入微,在文本中穿插墨西哥曆史,除瞭亡靈節外,並加入特奎拉(Tequila) 2、麥斯卡爾(Mezcal) 3、佐卡洛(Zócalo) 4、火山等獨特元素,勾勒齣一個迷人的墨西哥人文地圖,同時形塑齣充滿黑色幽默的墨西哥。
《火山下》以誇恩納華剋(Quauhnahuac)為空間橫軸,跨越歐亞大陸,旁及美洲各地。誇恩納華剋係阿茲特剋時代的舊名,西班牙人入主後更名為「庫埃納瓦卡」(Cuernavaca),由於當地氣候怡人,而有「恆春之都」(ciudad de la eterna primavera)的美譽。誇恩納華剋距首都墨西哥城約八十六公裏,昔日埃爾南.科爾特斯與馬剋西米利安均在此興建宮殿,今日依舊是度假聖地,吸引許多遊子流連忘返。如《火山下》所描述,誇恩納華剋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殖民地建築風格,宮殿與教堂將整座城妝扮得如詩如畫,另外,隨時映入眼簾的兩座雄偉火山更增添地景豐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