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山海经(全七册)

大话山海经(全七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奇幻
  • 神话
  • 山海经
  • 中国神话
  • 玄幻
  • 历史
  • 文学
  • 故事
  • 冒险
  • 修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传奇小说家郭筝睽违多年最新力作。★
  ★翻转传统侠道/盗世界;废柴、鲁蛇、怪咖异攻队崛起。★
  ★幽默与启示兼具的奇幻故事;近年难得一见的混种小说。★

  ◎绵延万年的玄妙魔境,横越万里的征妖长途◎

  以经典古籍《山海经》为底本,糅合奇幻、武侠、历史的现代华文系列长篇小说。全套共七册,包括《灵魂收集者》、《颤抖神箭》、《追日神探》、《伤心百恶谷》、《火之音》、《菌人斗阎王》与《伏魔者联盟》。各册自有主题情节,可独立观之,接续阅读更见气势格局。

  故事从万年前的崑崙之丘叙起,以刑天与天帝相争、诸神与妖魔互斗揭开序幕。继而时空转换至宋代中原的开封、洛阳,乃至于大辽、高丽、大瞿越、大理、于阗等边塞之地,小道士莫奈何、美女铸剑师梅如是、樱桃妖、「剑王之王」项宗羽、江南才子文载道、「第一神捕」姜无际等,面对接踵而来的灾祸,生死存亡的濒危时刻,一路斩妖除魔,更经历一连串既离奇又惊险的遭遇……
 
  ◎最神的奇幻武侠,最痞的经典新编◎
  小说援引《山海经》若干天地神灵、异域奇人与珍禽怪兽,加以延伸发展,演绎出神、妖、人共存的奇幻想像世界,铺排出刀光剑影的武侠江湖。

  语言对白荤素不忌,角色人物鲜活灵动。颠覆上古神话的正经八百,打破传统武侠的道貌岸然。借由跨越时空的惊天对决,牵引出真实人性的嗔痴贪怨、俚俗市井的善恶悲喜。更纵情想像,加添新时代语汇与思维概念,写来煞有介事,实则句句突梯;看似滑稽无厘头,却又常常有源有本。
 
  ◆《大话山海经》官方粉丝页:facebook.com/beautyandlegend/

名家推荐

  九把刀(导演、作家)、小  野(作家、编剧)、王盛弘(作家)、石芳瑜(作家)、宇文正(作家、《联合报》副刊主编)、李丰楙(政治大学名誉讲座教授)、沈 默(武侠小说作家、评论家)、林靖杰(作家、导演)、果子离(作家、书评家)、祁立峰(作家、中兴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邱祖胤(作家、媒体人)、唐 捐(诗人、台大中文系副教授)、夏 珍(《风传媒》总主笔)、陈雨航(作家)、陈夏民(作家、逗点文创结社社长)、乔靖夫(香港武侠小说作家)、冯光远(作家)、叶羽桐(漫画家)、膝关节(影评人)、骆以军(作家)、谢金鱼(作家、故事网站共同创办人)、蓝祖蔚(《自由时报》副总编辑)、黄丽群(作家)、杨佳娴(作家、清大中文系助理教授)、郑 丰(武侠作家)──霸气推荐(按姓氏笔画)

好评推荐

  .郭筝寓质疑于笑声,提醒我们:历史与信仰随时可能变成闹剧,除非人人都能醒悟,「权力才是最大的妖怪」。而把异己的存在物化,正是为了施行权力;捉妖打怪,但是妖怪不见得在人类之外,人人都可能成妖成怪。──杨佳娴(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在后现代主义的氛围中,重读/重写《山海经》这部语怪之祖。一读小说,才发现「大话」之下别有用心。……郭大侠对这部古典的条列式记事,用心苦思,竟贯串为七部大作。──李丰楙(政治大学名誉讲座教授)
 
  .郭筝一边将《山海经》原典小说化、戏剧化,一边填充他嬉笑怒骂百无忌惮的喜剧本事,将神话世界写成鬼话连篇,透过各种魔疯乱狂的描写,具体展演他心目中的神鬼(人性)剧场。……人生何其悲凉哀恸,设若没有种种教人发噱的事物,又该如何度过漫长的痛苦一世呢?此所以《大话山海经》系列每一本都是充满笑声的小说,但它又必然是有哭声藏匿其中。──沈默(武侠小说作家、评论家)
 
  .小说故事里的几个人物,如查案如神的洛阳神探姜无际,形意门的当家大小姐霍鸣玉,加上那些从《山海经》里空际转身,直接拉拔出来的人物——夸父、刑天、西王母……加上各大门派磨刀霍霍的比武大会,在在都足具张力,堪称典型的武侠奇幻小说题材。……小说家的故事峰峦层叠,如武侠小说里常说的,内功已臻化境高到了一个境界,泥牛入海再不可测。──祁立峰(作家、中兴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大话山海经》是近年难得一见的混种小说。既有你我熟悉的传统神话元素,也有几个角色是从历史人物后代添加想像力而生;以武侠当骨干,能见郭筝的笔锋文采,遣词用字雕琢讲究,赫见角色精、气、神;动作感饱满,似如一幅幅缓慢的山水泼墨画,动静之间,就能立刻换频,切换成速度感十足的飙速影像。──膝关节(影评人)
 
  .郭筝先生的〈弹子王〉,这么多年回头看,仍充满着原创、搏跳、奇异的从那个时代之小说地貌突然冒出的勐劲。他这样音域雄浑苍莽、自由穿梭大历史、充满奇想诡趣、痞气又灵性的说故事人,应已绝了。能在人生此际,竟又有幸读到郭筝先生侃故事,而且是有「想像力世界的珠峰」之险、奇、奥的《山海经》,我觉得何其幸运。──骆以军(作家)
 
  .果然是郭筝,那瞎扯靠北的功夫酣畅淋漓。我从《鬼啊!师父》在报纸上连载时就开始追,一则一则剪下来贴成一本,看到他重出江湖,除了「喜大普奔」四字,真没什么好说的了。──谢金鱼(作家、故事网站共同创办人)
 
  .郭筝不愧是编剧长才,总有好点子,写出戏剧化的作品。他善读,读出《山海经》被忽略的讯息密码;他能写,把《山海经》零碎条状的神话记载整合成移山填海、穿天透地的有情世界。……亦庄亦谐,荤素不忌,狂野奔放不检束,因此把《山海经》这么神的书,写得更加神气。──果子离(作家、书评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郭筝


  本名陶德三,1955年生。现专事剧本与小说创作。

  1980、90年代活跃于文坛,曾获洪醒夫小说奖。以笔名「应天鱼」出版武侠小说《少林英雄传》;以笔名「郭筝」出版短篇小说集《好个翘课天》、《上帝的骰子》,长篇历史小说《如烟消逝的高祖皇帝》,以及武侠小说《鬼啊!师父》、《龙虎山水寨》等。

  剧本作品包括:《赤壁》、《挖洞人》、《去年冬天》、《国道封闭》与《弹子王》等。曾七次获新闻局优良电影剧本奖,以及法国杜维尔亚洲国际影展最佳编剧奖。

图书目录

各册目次
《大话山海经:灵魂收集者》
《大话山海经:颤抖神箭》
《大话山海经:追日神探》
《大话山海经:伤心百恶谷》
《大话山海经:火之音》
《大话山海经:菌人斗阎王》
《大话山海经:伏魔者联盟》

 

图书序言

自序

神与妖的人间喜剧

 
  《山海经》,知道的人多,读过的人少。
  如今只要是有点神话色彩的故事,都会被冠上「出自《山海经》」。

  嫦娥、盘古、青龙、白虎等等等等,一大堆并不出自于《山海经》的野孩子在台上搔首弄姿;至于那三、四百个亲生儿女,武罗、帝江、长乘、勃皇等等等等,反而被人遗忘了。

  那些被遗忘的嫡子落难于何方?
  一向喜欢收留各路神明的道教,只收留了女娲、祝融、后羿,以及经过整容变造的西王母。
  其他的呢?为何没进收容所?
  他们在商、周时代应该是被人广泛崇拜过的,否则不会留下历史纪录。
  他们的消失是个谜,好像还没有人能够找到答案。
  我写《大话山海经》,非关学术,也无意替崑崙众神翻案,只是小说。
  这一系列小说用的是比较少见的方式,不属于《哈利波特》、《三剑客》的大河连续式,也不属于「福尔摩斯」、「楚留香」的单元连续式。
  我用的是类似巴尔札克的「人间喜剧」式。

  整套小说分成七册,每一册都是独立的故事,主角、配角都不一样,但他们都会在各册之中穿梭来去,没有「领衔主演」、「客串演出」之分。A是第一册的主角,在第二、三、四册里可能变成了配角;一、二、三、四册中无足轻重的小配角,读者却赫然发现他是第五册的主角,如此或更像真实人生,小配角终有一天会成为大主角。

  我希望读者不要被出版的先后次序所迷惑,因为各个故事互不干犯,顺着看是一种感受,跳着看或倒着看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感受。
  能让大家获得一些新的阅读经验,就算完成了我小小的心愿。
 
补遗

宋朝街坊市井上的空拍机

郭筝

 
  创作者难为。

  大部分的创作者都像一株蔓藤植物,慢慢的沿着石壁往上爬,好不容易碰到了一个着力点,就紧紧攀住不放,生出根来缠住它,也不管这着力点是好是坏。把这个缠完了之后,再继续往上寻找另外一个完全不相干的着力点,所有的努力重新再来一遍。

  创作者当然永远都要保持实验性与独特性,不能成为工厂的生产线。但蔓藤式的生产方式,确实能把年轻飞扬的生命熬耗成一堆灰渣,爬得再高也不会变成一棵大树。

  于是聪明的创作者发展出纵向与横向的思考,纵向的就成为大河系列式──《哈利波特》、大仲马的《三剑客》等等;横向的就成为单元连续式──「福尔摩斯」、「卫斯理」、「楚留香」等等。

  这两者相同的地方在于,主要、次要人物都是一样的,最不相同的地方在于,大河式的人物关系会转变,哈利波特最终没有和妙丽配成对;单元连续式的人物关系则不能改变,福尔摩斯和华生总不能突然变成了仇人或同志,就算某一个单元发生了这种情形,也要在这个单元的结尾让人物关系回复原状,否则读者若漏掉了一个单元没看,后面就莫名其妙了。

  除了这两种常见的系列之外,另有一个奇才创造出第三种系列,而他竟被台湾的出版界长期忽略了──巴尔札克。

  此人是十九世纪法国的小说大师,他创造出一种「人物再现」的技法,就像一部空拍机在当时的巴黎上空盘旋扫描,某一部的主角是A,早上出了门,跟杂货店老板B聊了一会儿天,再往下走,跟擦鞋匠C起了冲突,打了一架……直到本篇故事结束;空拍机绕了一圈回来,对准杂货店,另一部的主角则变成了B,他站在店前跟擦鞋匠C闲聊了几句,然后走向市中心,他的故事又如何如何;空拍机再次回旋,照着擦鞋匠C,他又如何如何。

  我的理解不晓得对不对,因为当我大量耽读翻译小说的六○年代,在台湾只找得到两本巴尔札克的小说──《高老头》与《邦斯舅舅》,而他的《人间喜剧》系列则有九十一部之多!

  这种空拍机式的技法一直迷惑着我,彷彿有着一种造物主的权威与快感。
  几年前,偶然得到了一个可以发展这种系列技法的机会,植基于一部奇怪的古书《山海经》。

  这本书乍看之下有点无聊,多半都是哪里有座山,哪里有条河,山上、河里出产些什么东西。然而细看之下,才会发现其中蕴藏着不少宝藏,许多写得很简单的故事都极具戏剧张力。几千年来竟无人好好的延伸一下,空置这座宝山于虚无荒漠。

  但如果只写神仙与妖魔战斗的故事,肯定乏味,又像极了电脑游戏,所以当然得加入人的质素,让它变成人、神、妖共同组成的故事。
  我所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碎片连缀起来?大河式与单元连续式都不管用,巴尔札克的《人间喜剧》于焉从记忆底层浮现。
  用十九世纪法国小说大师的技法来演义中国最古老的神话,仅只这念头就让我兴奋不已。
  我当起了空拍机,把时空座标设定在西元一○○九年的宋朝,《山海经》里的崑崙山众神重出世界,与凡人交织演出一幕幕的悲喜剧。
  之所以把背景放在宋朝,是因为我觉得宋朝是最具现代感也最引起我兴趣的朝代。

  唐朝的城市仍处于中古时期,首都长安虽然雄伟,但市民阶级尚未形成,居民都是皇族、政府官员、禁卫军与他们的家眷。一座大城包着一百零八个小城(就是所谓的坊),走在一百五十公尺宽的「朱雀门大街」上,只能看见一堵堵的坊墙,根本瞧不见坊内的市况与住家,如果拍起电影,还真不知要怎么拍;入了夜,便禁止任何活动,商店关门、居民禁足,换句话说,夜戏只能在家里上演,外头啥也没有。

  宋朝的城市则一派现代作风,自有〈清明上河图〉为证,商店开在了大街边,夜市林立,商业繁荣,科技高度发展,市民阶级开始崛起,讼师满街跑,市民得闲便去「勾栏」看戏听歌,或「捶丸」为乐,也就是打高尔夫球,或「蹴鞠」竞赛,也就是踢足球,连女子都可以组队参加,表演各种花招。他们还喜欢谈论「十二星宫」,闲极无聊的苏东坡替两百多年前的韩愈算命,算出他与自己同是魔羯宫,所以同样颠簸终生。

  宋朝皇帝的宽容亲和更是超迈古今中外。随便举个例子,宋史〈仪卫志〉记载,皇帝出巡,百姓不须跪拜迎接或回避,闲杂人等甚至会跟着皇帝的銮驾乱走,大唿小叫、大惊小怪,来到繁华的市街上,也不禁止士庶站在楼上凭栏俯瞰,难道不怕他们扔砖头或破鞋子下来?

  宋仁宗时,有一个大臣宋庠觉得实在太没规矩了,便参酌汉唐古礼,制定了一大套严格的规范,岂料宋仁宗一看,认为过于严苛扰民,完全不予採用。如今号称民主社会的各国领导者的车队,能不汗颜?

  至于一○○九年,中原并无大事,但周边的国家却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北方的「大辽」,掌政二十多年且颇为杰出的萧太后薨逝;东北的「高丽」发生政变,国君王诵险被奸臣金致阳篡位,他急召大将康肇平乱,之后仍被康肇所弒;南方的「大瞿越」(现在的越南北部)也发生政变,泉州人李公蕴推翻了「黎朝」,建立「李朝」;西南的「大理」则是先皇驾崩,新皇继位。

  以往的历史、神怪或武侠小说,背景泰半以中原为主,我有意拓宽视野,把我的空拍机架在由小道士莫奈何驾驶的「奇肱国」飞车上,飞在天上看世界,因为《山海经》里提到许多民族的起源,若能描绘出辽阔的空间感才符合《山海经》的风格。

  只希望古老的经典能够焕发出新的光彩,被人遗忘的神明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人造时光:阅读郭筝《大话山海经》系列

沈默(武侠小说作家、评论家)
 
  ●人类生存体制的长期思索


  「没有比思考更复杂的感受了。」阿根廷小说家、诗人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如是说。读毕郭筝十足流线、畅快且华丽的《大话山海经》系列(共7卷),不由得想起那位时间魔术师的所思所想。

  尤其第6卷《大话山海经:菌人斗阎王》,透过造人的女娲大神,追探人类体制建造的适切与否,我以为是这套书的真心话。

  从《少林英雄传》(1987)、《龙虎山水寨》(1990)两部武侠经典开始,郭筝一路都在探祕同样的事,例如魔佛岳翎以平等制度建立飞镰堡,神鹰堡则奠基自由概念,暗涉社会主义与民主体制。而飞镰堡夺权剧烈内斗,压根就如中共文革,神鹰堡则是集体在唱戏,愈会唱戏就愈能掌权,对照现阶段台湾敢嘴能说、就有人信、还能零政绩治城的政客,完全是精准讽刺。

  郭筝念兹在兹的是,究竟人类是否已经找到最好的生存体制?抑或更根本的疑问:人类的活是好的吗,有价值的吗?

  此外,郭筝拆解宗教信仰来源,更是教人目击他百无禁忌、自由奔放的颅内异世界。最好玩的莫过于地狱的描述与颠反(韩国电影《与神同行》相比之下,未免滥情了),郭筝将地狱的种种暴虐惩罚写成外来机制,阎罗王还眼巴巴地上崑崙山向天帝推销地狱制的种种好处:

  「人类对于死亡有着无比的恐惧,所以贩卖永生的希望,已经成为人间最大的事业体……还要再加强人类对于地狱的恐惧,才能创造更大的利润。我们已与佛教、道教、景教等合作多年,生意颇佳……这是玉皇大帝与如来佛的同意书,他们都同意崑崙山加入这庞大的结盟事业。」

  郭筝轻盈如滑翔的思维辩证,一击到位,让人吃笑之余,也不免要由衷生起悲凉。

  我想起隐匿的诗〈人妓关系〉开头是:「人类是这么进化的/跨过了一道名为羞耻心的界线之后/所有人际关系、官商关系/甚至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全部都变成了人妓关系//一切都是可以买卖的……」结尾则是:「就在同一个地方/我们的地狱/曾经是我们的天堂」。

  郭筝则写着:
  「天帝想了半天,终于有了决定,沉声道:『崑崙山不设天堂、不设地狱,现世就是天堂,亦是地狱!』」

  而更早之前,波赫士便认为天堂、地狱不过是一种说法,都是人的编造。郭筝这怪客倒更不客气,直接借由武罗的口中铿锵有劲地讲述:「什么天堂、地狱,根本是你们联手制造的骗局!」

  郭筝这般结论:「如果你自己有能力建构天堂,何必住在别人的天堂里?」《大话山海经》就是他的天堂之门(如荒木飞吕彦最具代表性角色岸边露伴的替身能力)。而写作就是天堂了,他就住在他的天堂,在苦难的世界,自得其乐。

  ●所有时间的幻术都是如梦不舍

  共7卷的《大话山海经》,应当视为6加1――前6卷都是独立的故事,有各自的主人翁,但在这卷乍看十足路人的配角或反派,在另一卷却会出其不意长成主角,让人倍感新鲜。

  换言之,郭筝系採列传形式进行山海经故事,直到第7卷《大话山海经:伏魔者联盟》方使前面主要角色们联合,对抗女娲宝盒放出的十二星宫魔王。这自是一场抢救中原(地球)大作战,而几乎所有要角都死光,那是血填血命换命的残虐关头。郭筝调度一连串的亡者,各自的死法,悲愤、哀伤、绝望,人类最后的生机是不可能了。

  郭筝虽轻描淡写,画面并不刻意暴力,但那些可亲角色的终结,让人难忍。所幸如同《X战警:未来昔日》、《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经由时间跳跃、拦截,让人物有面对愤怒、仇恨与再选择,抑或多种层次的深情道别等等的机会。《大话山海经》卷七也实行时间逆旅,让人来得及扭干转坤,足以化伤解逝,甚至是透过死亡的已发生,重新凝视自身情感,而万般怜惜所爱之人与世界种种,角色们也就有更深的连结与跨越。

  时间是终极武器――荒木飞吕彦《JoJo的奇妙冒险》第三、四、五部,Dio的世界可以暂停时间5秒,期间只有他可以自由行动。吉良吉影的杀手皇后第三能力则是能够倒转时间,想要追踪他的人,一旦接触他安放炸弹的少年,就会被炸死,黑帮老板迪亚波罗的克里姆王能预知10秒内的未来,并删除时间,将危害自身的状况剔除。

  这些死神一般的人物,全都拥有掌控时间的能力。时间,时间,时间。时间的伤害力,时间的尽头,与死亡的关系性,更无可排除。

  米榭.韦勒贝克(Michel Houellebecq)《一座岛屿的可能性》是这么写的:

  「人们总得遇见自己的死神,至少要有一次面对面地正视他,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的心底,对此全都一清二楚,于是,对我来说,最好还是让这位死神,出于某种奇蹟,拥有一副快感的面孔,而不是像惯常的那样,拥有一张烦恼与衰败的面孔。」

  《大话山海经》最后也显露了一次奇蹟,让死神的脸孔是快感的,甚而是温柔多情,集体亡灭的局面被逆转。

  波赫士在《阿莱夫》写:

  「死亡(或它的隐喻)使人们变得聪明而忧伤。他们为自己朝露般的状况感到震惊;他们的每一举动都可能是最后一次;每一张脸庞都会像梦中所见那样模煳消失。在凡夫俗子中间,一切都有无法挽回、覆水难收的意味。与此相反,在永生者之间,每一个举动(以及每一个思想)都是预兆。经过无数面镜子的反照,事物的映象不会消失。任何事情不可能只发生一次,不可能令人惋惜地转瞬即逝。」

  肉胎人与永生者之间,确实存在巨大差异。但这些差异,无不是关于时间的诸多设想,也许是异体而同一。死亡与时间究竟是什么?我们始终无从得知。而穿梭在时间之中,恰恰消弭,或说折叠生命的单程性,可以再来一次,让死亡有多次性展演,回到大毁灭之前。我总以为时间倒转这样的幻术,并不为了别的,而是关于告别的告别,关于依依不舍的回望――

  在这个想像力日益贫乏的年代,的确有太多穿越、太多时间把戏,但小说拥有可以反覆照看、如梦似幻的人造时光技艺,像电影《启动原始码》不断回到爆炸前重复的8分钟要抽丝剥茧,而这无非是面对与练习告别的柔软念想啊。

  (本文原载于OPENBOOK阅读志)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神话故事也可以这么“硬核”。那些曾经只存在于课本和传说中的怪兽、神祇,在书中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具象的形态。作者在解读这些内容时,并没有回避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部分,而是尝试去探究其背后的合理性,甚至是古人对自然界某种现象的朴素解释。 比如,书中在描述一些凶猛的异兽时,会详细列举它们的体型、颜色、攻击方式,以及它们可能栖息的地理环境。我读的时候,脑海里会不由自主地勾勒出这些生物的形象,感觉它们并非是完全虚构的,而是古人基于对某些真实存在的动物的观察和想象,进行的一种艺术加工。 而且,书中对于人物的解读也相当到位。那些耳熟能详的神话人物,如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等,在书中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个性和历史意义。作者会深入挖掘他们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他们的功绩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精神象征。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在《山海经》的描绘中,古人似乎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密,他们敬畏自然,也试图理解自然。书中对一些神话的解读,就体现了这一点,比如,通过对某些自然灾害的神话化叙事,来解释古人对自然力量的认识和敬畏。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神”的解读。那些被尊为神祇的古人,他们并非是遥不可及的,而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掌管着风雨雷电,掌管着生育和死亡。这种“神人同在”的朴素信仰,让我感受到了古人对世界的另一种理解方式。 这本书让我觉得,阅读《山海经》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更是一种对中国古代智慧的追溯和对人类早期文明的探索。作者的解读,让我看到了隐藏在神话故事之下的,是古人对生命、对世界、对宇宙的深刻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太惊艳了!封面采用了一种复古的宣纸质感,古朴中又不失精致,上面绘制的山海异兽栩栩如生,仿佛随时要从纸页中跃出来一般,光是看着就让人心生向往。打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且带有淡淡的墨香,非常适合细细品读。 每一册的书名设计也很有巧思,比如“异兽奇谈”、“神话起源”、“山川地脉”等等,这些副标题不仅点明了每册的主题,也激发了我探索的兴趣。排版上,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舒适,加上精美的插图点缀其中,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疲惫。我尤其喜欢那些手绘风格的插图,它们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补充,更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品,将那些遥远而神秘的传说具象化,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洪荒时代,亲眼见证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 这本书的翻译和注释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原著《山海经》本就是古籍,语言晦涩难懂,如果仅仅是直白的翻译,很多精妙之处可能会失传。而这本书在翻译上,既保留了原文的古朴韵味,又用现代汉语进行了清晰的阐释,使得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更难得的是,书中还附带了大量的注释,对书中出现的生僻字、典故、地名等都做了详细的解释,这对于我这种对古代文化不太了解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奇遇。书中描绘的那些光怪陆离的异兽,形态各异,能力神奇,有腾云驾雾的,有呼风唤雨的,有移山填海的,还有那些令人闻风丧胆的凶兽,它们的存在,挑战着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但更吸引我的,是隐藏在这些奇幻描述背后的古老智慧和哲学思考。 《山海经》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神怪故事,更在于它所折射出的先民们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以及朴素的宇宙观。这本书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将这些深奥的理念融入其中,让我不禁思考,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古人是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他们又是如何看待人类在其中的位置的。这种思考,远比单纯的神话故事更能打动我,也更能引发我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文化上的洗礼和精神上的启迪。它让我看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也让我对那些古老的传说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移动的百科全书”!我之前对《山海经》的印象,可能更多停留在那些奇形怪状的妖怪身上,觉得它就是一本记录怪物的书。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山海经》的内容远不止于此。它里面包含了古代中国的地理、历史、神话、传说、民俗,甚至还有一些关于天文学、医学、矿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本书最让我惊叹的地方在于,它将那些零散的信息,进行了一个非常系统化的整理和归纳。比如,书中会专门辟出一章来介绍《山海经》中关于“天下山脉”的记载,详细列举了各种山川的走向、特产以及居住其上的神灵和异兽。还有关于“天下河流”的篇章,勾勒出了古代中国河流的分布和流向,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神话传说。 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对每一个地理单元、每一个神话人物的解读,都充满了细致入微的考证。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照搬原文,而是会对比不同版本、不同时期学者的研究成果,力求给出最准确、最详实的解读。比如,对于一些争议较大的地名,书中会列举出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分析其合理性,让读者可以自己判断。 而且,这本书的插图质量也相当高,很多都是根据古籍的描绘重新绘制的,或者是一些珍贵的古代文物图片,极大地增强了这本书的视觉冲击力和文献价值。我看着那些生动的插图,再对照着文字的描述,感觉自己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古老的世界,亲眼目睹了那些神奇的景象。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山海经》的完整内容,更在于它为读者打开了一扇认识古代中国文明的大门。通过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完整而立体的古代中国,一个充满想象力、智慧和生机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探寻《山海经》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宝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山海经》的认知边界。我原本以为它只是关于奇珍异兽的记载,但通过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它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古代文献,蕴含着无穷的知识和智慧。 书中对《山海经》各部分的讲解,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比如,在介绍“海外经”和“海内经”时,作者会先对这两个部分的地理范围和主要内容做一个概括,然后逐一解读其中的地理特征、物产、居民和神话传说。这种由宏观到微观的讲解方式,让我更容易把握整体脉络。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解读。例如,《山海经》中描绘的许多神祇,往往与某种自然现象或某种职能相关联。作者会将这些抽象的神祇,与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知联系起来,从而解释这些神祇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吸引人,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作者在阐述观点时,常常引用大量的史料和文献,但又不会让这些引证显得枯燥乏味,而是巧妙地融入到叙述之中,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流畅自然。 同时,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作者个人的感悟和思考,这让我觉得阅读过程更加亲切,也更能体会到作者对《山海经》的热爱和研究的深度。比如,在讨论某个难以解释的传说时,作者会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并给出支持其观点的理由,这种开放式的探讨,反而激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次令人愉悦且收获满满的阅读体验。它不仅让我对《山海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让我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每一次都能从中发现新的亮点。

评分

这本书的引入部分做得非常有吸引力。作者并没有直接跳到《山海经》的内容,而是先花费了不少篇幅,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解释了《山海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读完这部分,我对《山海经》的成书过程、历代研究以及它所包含的价值,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种“铺垫”做得非常到位,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随后,书中对《山海经》的结构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将原本看似杂乱无章的地理和神话内容,按照不同的地理区域和传说主题进行了分类。这种分门别类的解读方式,使得原本庞杂的体系变得清晰易懂。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核心神话体系的深入剖析,比如关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故事的起源和演变。 作者在解读过程中,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神话传说背后所蕴含的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对社会秩序的构建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例如,书中对“夸父逐日”的解读,不仅仅是对一个神话故事的复述,更延伸到了古人对太阳运行规律的好奇,对自身渺小与自然伟大的对比,以及对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的赞颂。 此外,书中还巧妙地融入了一些考古发现和民族学研究的成果,用更科学的视角来审视《山海经》中的内容。比如,当提到书中某个地名时,作者会结合现代的地理学和考古学知识,来推测其可能对应的实际地理位置,或者与一些古代遗址进行关联。这种跨学科的解读方式,让《山海经》不再仅仅是一本神话故事集,而更像是一部蕴含着丰富信息和历史线索的古代百科全书。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玩一场寻宝游戏,每一页都可能发现新的惊喜。作者用一种非常讲故事的方式,将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文本,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我常常会因为书中一个奇特的生物,或者一段令人惊叹的传说,而停下来反复咀嚼,久久不能释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