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衍易象說心語

詩衍易象說心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謝振宗
圖書標籤:
  • 詩歌
  • 易經
  • 心學
  • 哲學
  • 傳統文化
  • 人生感悟
  • 情感
  • 文學
  • 思維
  • 智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詩衍易象還原生活詩意,易藏詩意期望盎然生機,詩說心語掌控時間與空間。 ◎易經與生活息息相關,想以詩的意象衍生卦象含意。 ◎寫詩運用易經詩意,可增強人生哲理與哲學廣度,讓詩充滿想像。 ◎心經呈現佛教的人類觀、宇宙觀、三世因果觀、菩薩的境界、如來的果位。 易經每卦有六爻,每爻意象與詮釋各不相同,須把每爻意象抽離齣來,再整閤經營成一首詩。書寫過程有時將爻文轉換詩的意象會受阻礙,此刻暫且擱置,靜待詩意沉澱後,詩的意象會慢慢浮現,一切隨緣而生無法猜測。 結閤易經讓詩産生延展性,也讓詩再轉變成不同涵義,加深可讀暨聯想空間。宛如這一生觀滄海讀城垣,皆能知天地明古今,彷彿閤德閤明閤序,甚至與鬼神閤其吉凶當下,逢春有喜。感覺天地易位無非是山中有澤、陰陽消長裏,天涯海角可有謙隱蟄居之人,在食指鹹動後期望生命盎然生機。 心經如依聖嚴師父講記綱要記載,並用真言為喻贊嘆般若波羅蜜多,得到解脫自在。至於霍金的宇宙思維論證明詩無限遐想,穿越時空的可能性,而人體靈動一如天體奧妙,掌控時間與空間。 曾有詩友傳來訊息,喜歡其中兩則恰到好處,文理均備;也有人歡喜傾聽某則深深淺淺的心語,更有人見菩薩眨眼的留言對話,纔會寫下:想像韆年的守候/祇為菩薩能眨眼賜福。其實這些都是以生命情懷書寫的作品,祇為圓滿此生哲學觀點。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謝振宗


  颱南市學甲區人,久居麻豆柚園小城,偶駐府城。1956年生。颱南一中、高雄師範大學化學係畢業,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結業。風燈詩社同仁。現任颱南市立土城高中校長,曾任菁寮、大內、麻豆國中校長。詩作曾獲第三屆(1995)南瀛文學新人奬。2000年入選南瀛作傢作品集。2004年入選鹽分地帶文學館學甲鎮文學作傢。2007年被收錄颱灣作傢作品目錄。2016入選颱南詩展「詩星璀璨耀南瀛」。2017年作品被選入「颱南市青少年颱灣文學讀本」(2018齣版)。詩作曾被收錄於2017年中國徵信詩歌年鑑與《兩半球詩路》(Poetry Road Between Two Hemispheres)第2集,西漢英三語本,由李魁賢暨智利Apostrophes Ediciones於2017年10月齣版。著有詩集覺有情、自在微觀、 無盡意 、望春風、上善若水、與竹有約、如是我聞、菩提深處、謙隱蟄居、詩解簽語化大悲、颱南映象、詩衍易象說心語等。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揭發易象與詩意相即的祕密

林義正   
                                          

  人生有諸多意外,像讀到《詩衍易象說心語》更是個意外。由於跟楊風教授有諸多因緣的關係,承濛提愛,囑託說這本詩作大半跟《易經》有關,「這部份就由您來寫篇序吧!」是的,筆者雖撰寫過有關《易經》論文,也曾授過《易經》解讀的課,但拜讀易象與詩意交融的詩作還是第一次,對臨老纔開始初學新詩寫作的人而言,真是難得的考驗。或許楊風教授為瞭帶領我寫好新詩,便默默地藉機要我多讀些新詩的作品吧!

  從謝校長這本詩作看來,這當中含兩部份,前部份生化《易經》,後部份瞭覺《心經》,通體是儒釋交融的詩化哲思。後部份已由楊風教授品題瞭,而剩下這部份,隻好狗尾續貂。作者前部份是〈詩衍易象〉,完全以六十四卦象為焦點,透過詩的方式來活化易象,闡明易象所含藏的生命意趣,接著〈易藏詩意〉,是以〈易傳〉的精句作為詮釋的興點,衍雜卦的餘藴,將現實生活中契閤易道詩意的氣韻盡情釋齣,證成古今文思貫通的道理。筆者從詩作中,感受作者已揭發詩學中意象相即的祕境。

  文學傢嚮來追求盡善盡美,以完善人生為標竿,欲以詩文載道,在錶現藝術的手法上,特主象意相即,情景交融。《易經》在漢時稱為五經之首,在魏晉時卻與《老子》《莊子》並列三玄。儒傢貴元,貫《易經》於《春鞦》之中,緻治人間於保閤太和之境;道傢尚玄,以自然質樸為宗,無言忘象,消遙至無何有之鄉;作者在這本詩作中,充分活化包犧氏所畫卦象之底蘊,重現神明之德與萬物之情。〈係辭傳〉上說:「聖人設卦觀象,係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象之訛】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這裏點齣瞭好多象,其象含有萬物象、心理象、人文價值象等不一而足,均可歸諸卦象,明顯地是作為卦意與卦辭之間的媒介。又說:「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這裏的「卦」指六十四卦的卦畫,卦畫其實也是一種更抽象的象。辭是言、述句,錶心意的。由於「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聖人於是「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僞,係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所以,知《易》者當「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根據王弼《周易略例.明象》的說法:「夫象者,齣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意以象盡,象以言著。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今作者依言明象,循象會意,進而以詩衍象,掘易藏詩意,不踵溺忘象忘言之玄流,歸返大易生生之立意,詩化易象,沾溉大眾,對聖教的普化,必然大有功勞,是可預期的。

  作者擅長觀卦象生意,將意以詩的語言重新鋪成優美的詞句。然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新風氣,在古代近體詩的寫作會受限於格律音韻,但當今則以意象為詩魂,不言格律,筆者親嘗其作,感受特深,故於文未,拈齣三首來抒寫我的感受。請見:

  〈復卦〉
  萬物鼕眠
  死寂草原匿藏無限盎然生機
  鼕至之後,陽氣漸增長
  所有蠢蠢欲動的草蟲
  開始沉思設想———
  僅存最後一口氣
  何以能愉悅地靜候有利時機
  迎接大地迴春的景象呢
  隻見櫻花依戀枝椏
  飄落此生最完美結局

  地雷復,明一陽來復於五陰之下,是鼕至之後的景象,作者以大地迴春,呈顯無限生機,描繪恰當無比,令人精神為之興發。其次,有見於其〈太極心法〉:

  動靜舉足皆在手掌推托前
  偶爾凝神體悟
  煙嵐輕撫肌膚的感觸
  與氣脈流竄動盪時
  你定會想起
  宇宙萬物於形色變幻無常後
  所衍生而齣的卦象
  就在風雨雷澤相輔相成間
  遺留下數盤珍瓏殘局
  等待我們去破解
  去思索——大道無形
  何以能生育天地

  生育天地不外易之陰陽消息,同理太極拳的推手運氣亦在其中,卦象有近取諸吾身者,推諸宇宙,引人體悟大道無形之理。

  最後,要指齣校長此作,並非僅望卦生意,尚攸關曆史現實。凡此具見乾卦九五爻〈文言〉所贊大人閤天地之德、日月之明、四時之序、鬼神之吉凶之辭於當下,今拈〈日月閤其明〉所闡發詩意為例:

  為瞭爭論不休的曆史真相
  讓史書發黴,讓課綱黑箱作業
  讓登革熱繼續延燒
  也讓開除的主題在雨中
  等待議會重新再見曙光
  原來亮票可將整個季節的輪遞
  透明地攤開在陽光下

  也許我們真的需要嚮日葵
  漫無止境地盛開在田野
  永永遠遠麵對太陽
  追逐這個苦難時代
  僅僅剩餘的價值形象
  如同白露降臨前
  唯一冀望的便是
  明年立春之前
  或是小滿時節
  灌漿飽滿的稻穗
  開始低頭沉思

  這時,藍天綠地
  重現生機盎然的景象

  迴想到多年來課綱修訂之爭議,原於曆史事實之不明,這對一生從事教育的校長而言,其痛切身,莫不渴望太陽般的智慧解決文化危機,而渡過這種種苦難與障礙啊!

  以上,謹就研讀所感,獻上數語,供讀者參考,是為序。
 
二O一九年一月二十五日林義正序於永和  

  註:林義正(1946---  )曾任國立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教授兼係主任、研究所所長(2000-2003),專長中國哲學史、儒傢哲學、法傢哲學、禪學,講授周易哲學等課程。

美的饗宴《詩說心語》讀後感

楊惠南


  唐朝玄奘大師印度取經的行誼,即使不是佛教徒,都會受到感動。再加上《西遊記》小說的渲染,更加強瞭這一行誼的流傳。但是,玄奘大師所譯的佛典,並沒有像他的取經那樣,受到中國人的重視。他和他的弟子窺基所創立的唯識法相宗,雖然列為中國佛教八大宗之一,但在唐亡宋興後,就已沒落。原因固然後多,但八大宗所宗重的佛典,如《法華經》、《華嚴經》、《彌陀經》、《金剛經》、《楞伽經》,乃至後世流傳在農民社會,成為農民革命所一再標榜的各類《彌勒經》,都譯於東晉、南北朝和隋朝之間。依止這些經典而成立的宗派,如天颱宗、華嚴宗、淨土宗、禪宗,也都創立於這一時期。

  然而,玄奘大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卻是一部流傳甚廣的佛經。南北朝時期,由鳩摩羅什所譯的《心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卻意外地沒有流傳下來。目前佛門信眾所用的《心經》版本,即是玄奘大師所譯的版本。古來對玄奘大師所譯《心經》的註疏,可謂汗牛充棟。即使在當代,單單是颱灣、香港、中國三地的歌手,所齣品的《心經》唱麯,就有齊豫、陳國華、王菲、鄺美雲、陳坤、梅艷芳、陳奕迅、譚詠麟、楊小琳等人。而在詩壇,雖然不像歌壇那樣熱閙,但擅長以佛經入詩的敻虹,也坦承她的詩佛經,乃是受到父親修持《心經》的影響。而陳剋華,這位現代詩壇的怪傑,他所齣版的《心花朵朵:陳剋華的心經曼陀羅》,則是以他令人驚艷的畫作,做為這本書的基調。

  能夠純粹以詩心,來詩寫《心經》的,首推謝振宗校長的《詩衍易象說心語》。這本詩集分為兩部分,一是詩寫《易經》六十四卦的《詩衍易象》,另一則是詩寫《心經》的《詩說心語》。第一部分由颱灣大學哲學係退休教授,也是《易》學專傢的林義正教授寫序,而我則負責《詩說心語》。

  有人將人生所應追求的目標,劃分成真、善、美三部分。真,有科學傢、哲學傢去研究;善有宗教傢、倫理學傢去闡述;而美,則有文學、音樂、戲麯等藝文去發揮。詩是文學的一種,美,自然是詩所應追求的範疇。在白話詩的詩壇,有一些詩人標榜,詩,不但具有美的特質,而且還囊括瞭真與善的內涵。這似乎過度膨脹詩的特質。另外也有一些詩人,不以追求美為標的,走的是齣格甚至怪誕的路數,並以「現代」、「後現代」自居,實際上卻已走入白話詩的偏鋒。而《詩說心語》中的詩作,則是老老實實把白話詩的「美」,展露無遺。現在就讓我們來讀讀下麵這幾個極美的段落吧!
 
  無慈悲喜捨更無悲歡離閤
  祇見煙嵐飄浮於山峰絕嶺處
  於韆巖萬壑間隨緣化作
  無數億萬顆雨珠
  (〈度一切苦厄〉)

  清淨的心地無法囤積陳年往事
  亦無法掃除因緣纍積的愛戀情節
  宛如曇花開落瞬間
  驚覺無所謂垢淨
  隻有微風輕輕觸過江麵
  (〈不垢不淨〉)

  我仍是佇立水中央的蒹葭
  等候白露為霜的季節
  (〈是故空中無色〉)

  不敢輕輕探觸
  那些曾經深情感動過的情節
  好像滾滾煙塵裏
  設想行經青石街道時
  可否識得那些年曾經遺落
  曾經攜手路過櫻花橋上的腳步聲
  (〈無受想行識〉)

  再度看到智慧的果實掛滿樹梢
  撐起竹篙沿著崎嶇高低起伏的溪壑
  到達大海望見整片雪蓮花盛綻
  依海維持綿延不斷的生機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來來去去穿梭時空
  隻見你正起身飼養木魚於念佛聲中
  ………
  唯見誰腳踩蘆荻渡江過河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做為《詩衍易象說心語》這本詩集的第二部分,《詩說心語》當中也有第一部分有關《易經》六十四卦的影子:

  既無開竅更無需觸動霧靄裏
  所有附緣而生的風雨雷澤與山川坎離
  (〈無色聲香味觸法〉)

  在這段詩裏,我們看到瞭「風雨雷澤」、「山川坎離」這些和《易經》六十四卦有關的字詞。
  另外,《心經》是闡明宇宙、人生道理的佛典。振宗兄在〈自序〉裏,引聖嚴法師和宇宙學傢霍金的觀點,這樣說:

  心經如依聖嚴師父講記綱要記載,呈現佛教的人類觀、宇宙觀……至於霍金的宇宙思維論證明詩無限遐想,穿越時空的可能性,而人體靈動一如天體奧妙,掌控時間與空間。

  也許是基於這樣的觀點吧?在《詩說心語》裏,我們也讀到瞭與宇宙萬物有關的詩句:
 
  形形色色如夢幻泡影
  形體的轉移似量子波動
  在思維座標設定裏
  遐想天地萬物存在的可能性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心經》是闡述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屬於真與善的範疇。而在《詩說心語》裏,我們除瞭讀到真與善之外,更值得強調的是,我們讀到瞭美。在結束本文之前,讓我們再度讀讀兩句美極瞭的詩句吧!

  春梅已盛開,霜白的花蕊如飛雪
  雖摺枝清供仍難留駐昔日情懷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二0一九年一月八日完稿於颱灣大學教職員宿捨

  註:楊惠南(1943年---,原名楊惠男,筆名楊風),颱灣佛教學者、詩人、印順法師的俗傢皈依弟子。曾任國立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曾擔任颱灣現代佛教學會理事長以及颱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的學報主編。

作者序

驚覺易心之美

謝振宗

  詩衍易象還原生活詩意


  一九七八年分發至林園國中(現林園高中)任教,白天教學晚上至高師大聽徐芹庭(1945︱ )教授講解易經,對易經奇妙的宇宙數理觀念與人際關係的互動産生興趣,更對易經與自然意象的關聯有著難割捨的情懷。試想易經擷取自然意象化為經文爻辭,詩衍易象隻是再度還原生活詩意,讓易充滿種種衍生的情思。

  另外看到「鞦月還陽」的聊齋故事,更對故事情節中,用易經八卦匿藏魂魄,感到極度迷茫與喜好,加上淒美的愛情故事結閤易學,好像一切皆在預料中,掌控人生境地於春鞦寒暑裏。

  易經與生活息息相關,想以詩的意象衍生卦象含意。每卦有六爻,每爻意象與詮釋各不相同,須把每爻意象抽離齣來,再整閤經營成一首詩。書寫過程有時將爻文轉換詩的意象會受阻礙,此刻暫且擱置,靜待詩意沉澱後,詩的意象會慢慢浮現,一切隨緣而生無法猜測。

  易藏詩意期望盎然生機

  寫詩運用易經詩意,可增強人生哲理與哲學廣度,讓詩充滿想像。結閤易經讓詩産生延展性,也讓詩再轉變成不同涵義,加深可讀暨聯想空間。宛如這一生觀滄海讀城垣,皆能知天地明古今,彷彿閤德閤明閤序,甚至與鬼神閤其吉凶當下,逢春有喜。感覺天地易位無非是山中有澤、陰陽消長裏,天涯海角可有謙隱蟄居之人,在食指鹹動後期望生命盎然生機。

  詩說心語掌控時間與空間

  整整六天,沉迷在心經的意象經營與詩意中,並且暫停「詩衍易象」的書寫,寫完後有種虛脫被掏空的感觸。心經如依聖嚴師父講記綱要記載,呈現佛教的人類觀、宇宙觀、三世因果觀、菩薩的境界、如來的果位,並用真言為喻贊嘆般若波羅

  蜜多,得到解脫自在。至於霍金的宇宙思維論證明詩無限遐想,穿越時空的可能性,而人體靈動一如天體奧妙,掌控時間與空間。

  昔日曾說詩以悟道,就是因為寫詩可以深入宇宙奧秘深處,探索那塊未曾接觸過的區域。誠如以詩領悟人生哲理,定能讓你掌握生命真情的脈動,還有觀察大自然後的心情寫真,在轉移、化解、烙印成篇篇記事般的詩詞後,彷彿能量釋放前的驚喜,驗證妙有真空的境界。

  總覺得佛傢的宇宙觀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暨霍金的宇宙思維量子觀相契閤。因此書寫「詩說心語」最重要的,就是將經文或佛學典故轉化成有詩質的意象,將日常生活的體悟融入其中。

  有瞭上次詩解簽語與詩化大悲心陀羅尼經的經驗後,又經蕭蕭院長蒞臨府城住傢,於尹凡詩作「讀經」書法作品前,隨緣詢問的提醒,纔能拈意象詩說心語,完成此件作品。

  曾有詩友傳來訊息,喜歡其中兩則恰到好處,文理均備;也有人歡喜傾聽某則深深淺淺的心語,更有人見菩薩眨眼的留言對話,纔會寫下:想像韆年的守候/祇為菩薩能眨眼賜福。其實這些都是以生命情懷書寫的作品,祇為圓滿此生哲學觀點。

  寫詩錶達哲理

  寫詩目的何在?除瞭興趣外總有些想錶達的哲理。簡政珍(1950--- )在『意象「離心」的嚮心力︱論洛夫的長詩《漂木》』裏頭說到:詩和哲學交相辯證,來探討錯綜復雜的人生。沒有哲學的深度,詩容易流於皮相膚淺。

  我比較幸運的是能以教涵養文學生命,能在服務四十多年的廣大校園現場中,看盡不同層麵的生命需求;學生來自不同環境的傢庭,如何帶領教師關懷愛護這些孩子是一大考驗,唯詩心詩眼看透人生百態。

  最後就讓此件作品落入紅塵接受淬煉吧!
 
二0一九年一月二日於颱江土城高中

 

圖書試讀

乾卦(乾為天)
 
潛藏於山壑溪澗
傾聽碧綠水波傳來
韆萬種呼喚聲
原來行走綠油秧田的感受
好比春迴大地
 
我們謹守這塊賴以維生的土地
辛勤地耕耘播種
期待萬物依序成長茂盛
或者等候鞦收鼕藏
霜雪飄滿草堂
轉達相互依偎取暖
暢談所有季節變遷的景象
 
也許該當飛躍騰空
遨遊蒼穹,看盡山川大地
彷彿邂逅故人般的驚喜
猶不敢輕輕探觸
 
所謂陳年往事隱藏於言談間
 
2018.3.22
 
坤卦(坤為地)
 
無意間腳踩薄霜,我們意識到
淞霧何以能懸掛枝椏
 
天圓地方,柔順的牝馬
奔馳於綠茵的草原上
沿路低矮艷麗的花草
含苞待放,準備盛綻於夏鞦間
 
吉祥的黃衣裳呢
帶來西南方有雙龍
爭戰於荒漠曠野的訊息
 
雖然天玄地黃
亦需避免寒暑往來的後遺癥
 
泰卦(地天泰)
 
感覺浮雲在水中飄移
一切陰陽融和的景象
往往於天地交錯後
寒鼕結凍的春雪慢慢融化
 
遠離凜冽蟄隱的日子
祇見故人遠從北方寒冷的國度
攜帶春臨大地的消息
吉祥的候鳥逐漸遷徙
棲憩於溫暖的濱海漁村
 
原來連根拔起茅草
靜觀飛鳥成群飛下
無論悲歡離閤或福禍相倚
我們皆能翩翩翱翔,自在自得
並與鄰居和睦相處
即使嫁女兒也能驚喜得福
 
避免城牆倒塌在壕溝裏
 
否卦(天地否)
 
無雲雨霧靄潤澤
大地龜裂如旱田
 
鞦意蕭瑟陽消陰長裏
萬物開始凋零
這些閉塞不通的景象
祇因夏荷盛綻後
楓葉逐漸轉紅
淒涼美景悄悄地喚醒淡淡鄉愁
好比拔除根根相連的茅茹
 
此時,我們蹣跚躑躅
潛藏學習波浪翻滾停駐間
怎樣拒絕高攀諂媚的風氣
靜靜地將絲帶
係綁於根須糾結的桑木
等待椹果結實纍纍
 
獨見山嵐自榖底飄昇
霧氣籠罩整片山林
 
謙卦(地山謙)
 
春筍如山形從地底冒齣
水自低窪處往上潛行
 
我們賴以為生的命脈
竟在手掌握拳鬆放時
驚覺四季因節氣牽扯不斷
遺留下多采多姿的風土民情
 
金黃稻穗低頭沉思
飽滿成熟的形象可是鞦季裏
令人喝采學習的典範
 
訴說柔順處世
分不清季風漂泊的方位
 
剝卦(山地剝)
 
高山倒塌崩裂為巖石
隻見風化被水沖刷的溪岩
靜矗在河水深處
等待青苔慢慢鋪陳
慢慢延展成另一種風貌
 
好比金魚悠遊於水草中
相連成貫得到季節性的嗬護
雖然碩果成熟落地
腐爛歸根後
咱們仍需深深期待
大地甦醒
種子開始萌芽生長茁壯
 
欣見萬物滋息養生

用戶評價

评分

當我拿到《詩衍易象說心語》這本書時,我便被其深邃的書名所吸引。我一直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錶性的兩朵奇葩,便是《易經》的博大精深與古典詩歌的婉約靈動。但如何將兩者有機地融閤,卻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然而,《詩衍易象說心語》這本書,以一種我未曾想過的方式,為我揭示瞭這兩者之間奇妙的內在聯係。 這本書的精妙之處,在於它並非是對《易經》的刻闆解讀,也不是對詩歌的簡單賞析,而是將兩者置於一個更宏大的視角下進行審視。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藝高超的織匠,將《易經》的經緯與詩歌的錦緞巧妙地編織在一起,織就瞭一幅幅意境深遠、哲理無窮的畫捲。他從《易經》的卦象、爻辭齣發,卻又通過引入恰到好處的詩歌作為引子、作為佐證,讓那些抽象的哲學概念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艮卦”的闡釋。作者引用瞭許多關於“停止”、“固守”的詩句,例如那些描繪山巒靜止不動、古樹紮根深厚的詩篇,來闡釋“艮卦”所蘊含的“止”的意義。但同時,他也引用瞭那些描繪“知止而後定”的詩句,提醒我們,停止並非是消極的避世,而是一種審慎的思考,一種蓄勢待發的積澱。這種解讀,讓我對“停止”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將其視為一種停滯,而是理解為一種更深層次的“前進”。 《詩衍易象說心語》的語言風格,也讓我十分欣賞。作者的文字既有文人的雅緻,又有哲學傢的深度。他能夠用優美流暢的語言,將復雜的思想錶達得清晰易懂,同時又保留瞭其精妙之處。閱讀時,我常常會因為某一句詩的引用而感到驚喜,又因為某段解讀的深刻而陷入沉思。 這本書的意義,遠不止於對《易經》和詩歌的解讀。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的睏惑與掙紮。在作者的引導下,我開始反思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各種境遇,那些曾經讓我感到迷茫和無助的時刻,如今仿佛都在《易經》的智慧和詩歌的慰藉中找到瞭答案。 我尤其佩服作者的取捨之道。他在選擇詩句時,既注重其藝術價值,更看重其與《易經》卦象的契閤度。每一句詩的引用,都如同點睛之筆,讓原本就充滿智慧的《易經》理論,增添瞭無窮的藝術魅力。 《詩衍易象說心語》讓我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並非是僵化的教條,而是活潑潑的生命體,其內在的聯係,遠比我們想象的要緊密得多。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敬畏。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激發讀者的思考,引導讀者去探索,去感悟。它不是簡單地告訴我們“是什麼”,而是引導我們去思考“為什麼”和“如何做”。 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尤其是對《易經》和詩歌有研究或者有興趣的朋友。它一定能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评分

初讀《詩衍易象說心語》,我便被其標題深深吸引。古老的《易經》與精煉的詩歌,兩種截然不同的錶達方式,如何能在同一本書中碰撞齣思想的火花?懷揣著這份好奇,我開始瞭閱讀之旅。一開始,我以為這會是一本艱深晦澀的學術專著,可能會充斥著大量的術語和復雜的推演。然而,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 作者以極其生動且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將《易經》中的卦象、爻辭,如同解開古老密碼一般,與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意境、情感娓娓道來。我驚嘆於作者對詩歌的敏感度和對《易經》的深刻理解,他能從寥寥數語的詩句中,挖掘齣與易經卦象相契閤的深層含義。就好像,他擁有瞭一把鑰匙,能夠開啓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智慧之門。 書中對《屯卦》的解讀,令我印象深刻。作者引用瞭李白的《蜀道難》中的一些詩句,來描繪初創時期的艱難與挑戰,那種“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絕望感,與《屯卦》初生、濛昧的卦象産生瞭強烈的共鳴。但同時,作者也從詩句中看到瞭希望的曙光,看到瞭在艱難中孕育的勃勃生機,這恰恰是《屯卦》所蘊含的“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哲理。 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陷入沉思。那些熟悉的詩句,在與《易經》的結閤下,呈現齣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我曾經隻是淺嘗輒止的詩篇,仿佛看到瞭其中隱藏的更深層麵的關於人生起伏、關於事物發展規律的隱喻。《詩衍易象說心語》不僅僅是在講解《易經》或詩歌,它更是在帶領讀者進行一場心靈的探索,去體悟人生百態,去理解事物發展的必然與偶然。 作者的敘述方式極其獨特,他並沒有采用傳統的“先說易經,再說詩歌”的模式,而是將兩者有機地融閤,讓詩歌的意境成為解讀易經卦象的生動注腳,又讓易經的智慧為詩歌的內涵增添瞭更廣闊的維度。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講解方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吸收瞭大量的知識,也提升瞭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 書中的語言也極具感染力,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溫度。作者的用詞精煉,比喻貼切,使得那些抽象的易經概念,在詩歌的描繪下,變得鮮活而真實。我甚至覺得,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品味一壺陳年的佳釀,初入口時微苦,迴味時甘醇,越品越有味道。 這本書讓我對“知命”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並非是消極的聽天由命,而是通過對《易經》和詩歌的解讀,去理解人生的規律,去順應事物的發展趨勢,然後在順勢而為中,發揮齣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種“知命”觀,充滿瞭智慧和辯證法。 我尤為欣賞書中對“象”的運用。《易經》的精髓在於“象”,而詩歌本身就是一種“象”的藝術。作者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來闡釋易經中“觀象”的意義,讓我們明白,如何從具象的錶象中,洞察事物背後隱藏的本質。 《詩衍易象說心語》是一本讓我驚喜連連的書。它不僅拓展瞭我對《易經》和詩歌的認知,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用一種更宏觀、更智慧的視角去審視生活,去處理人際關係,去規劃自己的人生。 這本書不是簡單地將兩種事物拼湊在一起,而是通過作者的獨具匠心的構思,讓《易經》的理性之光與詩歌的感性之美交織,形成瞭一種獨特的魅力,讓我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评分

初次捧讀《詩衍易象說心語》,便被其充滿東方韻味的書名所深深吸引。我一直對《易經》那深邃的哲學思想和中國古典詩歌那優美的藝術形式情有獨鍾,但總覺得它們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難以言喻的聯係,卻又難以捉摸。這本書,以一種我未曾設想過的方式,為我揭示瞭這種聯係的奧秘。 《詩衍易象說心語》的精妙之處,在於它並非是簡單地將《易經》的卦象、爻辭與詩歌進行生硬的嫁接,而是以一種“情境共鳴”的方式,將詩歌所傳達的情感、意境,作為解讀《易經》卦象的“生動注腳”。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藝高超的魔術師,他將《易經》那冰冷而抽象的符號,通過詩歌的溫度,變得鮮活而富有生命力。他並非隻是簡單地引用詩句來印證《易經》的某個卦象,而是通過深入挖掘詩句背後所蘊含的人生哲理、情感體驗,來為《易經》的解讀注入獨特的視角。 書中對《噬嗑卦》的解讀,令我印象最為深刻。作者引用瞭許多描繪“剋服睏難”、“勇往直前”的詩句,例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或是“寶劍鋒從磨礪齣,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堅韌。這些詩句,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點燃瞭《噬╫卦》中“事業有所成就,但需付齣努力”的卦象,讓我深刻體會到,任何的成功,都需要經曆艱難的磨礪和不懈的追求。這種解讀,讓我對“成功”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不再是簡單的結果,而是過程中的奮鬥。 《詩衍易象說心語》的語言風格,如同穿越韆年的迴響,既有古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通透。作者的文字流暢而富有感染力,能夠將那些原本可能顯得晦澀的《易經》概念,通過詩歌的意象,闡釋得清晰而引人入勝,讓我沉醉其中,如癡如醉。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學會瞭如何“辯證看待”。《易經》講究“一陰一陽之謂道”,而詩歌中也常常流露齣對“得失”、“悲喜”的感悟。作者通過將這兩者相結閤,引導我認識到,生活中的一切,都並非是絕對的,而是處於不斷變化之中的。理解這種變化,纔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運。 我必須強調,《詩衍易象說心語》的“創新性”在於其“融閤”。它打破瞭傳統意義上對《易經》和詩歌的獨立解讀,而是創造瞭一種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解讀模式,讓我們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 《詩衍易象說心語》的閱讀體驗,是一種“蛻變”。它讓我從過去對《易經》和詩歌的淺層認知,走嚮瞭對它們背後所蘊含的深刻人生智慧的感悟,仿佛獲得瞭心靈的“指南針”。 我嚮所有渴望提升自身修養,對中華傳統文化,特彆是《易經》和詩歌有著濃厚興趣的朋友們,鄭重推薦這本書。它必將成為你書架上一件獨一無二的珍品。

评分

讀完《詩衍易象說心語》,我真的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哲思,我一直對《易經》和中國古典詩歌都抱有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它們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難以言說的聯係,卻又抓不住脈絡。《詩衍易象說心語》恰恰填補瞭我心中的這塊空白。作者以極其精妙的筆觸,將《易經》的卦象、爻辭與中國古代那些耳熟能詳的詩篇巧妙地融閤在一起,讓我看到瞭一個全新的視角。 書中對每一卦的闡釋,並非是枯燥的學術論證,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生活氣息。比如,在解讀《乾卦》時,作者引用瞭大量的詩句來描繪君子的德行,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宏大敘事,到詩人們筆下那些隱忍負重、砥礪前行的身影,都躍然紙上。讀著讀著,我仿佛親身經曆瞭古人麵對人生起伏時的心路曆程,那些詩句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滿瞭生命力的呼喚,與《易經》的智慧相得益彰。 特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生硬地將詩句“套入”易經的框架,而是通過對詩句背後意境、情感的深度挖掘,來呼應易經的卦象。這種“以詩解易,以易證詩”的手法,顯得既自然又深刻。讓我不禁思考,古人的智慧是如何在不同的藝術形式中流淌,又如何在字裏行間傳遞著對宇宙、人生、社會的深刻洞察。這本書不僅讓我對《易經》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內涵有瞭更豐富的體會。 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變”的解讀。《易經》的精髓在於變化,而詩歌往往捕捉的是瞬間的情感和意境。作者通過分析詩句如何展現齣情感的微妙變化,如何描繪齣時空的流轉,來闡釋易經中“變”的哲學。例如,一首描繪季節更替的詩,在作者的筆下,就生動地演繹瞭“天地否”到“天地泰”的轉化過程。這種將抽象的哲學概念具象化、生活化的能力,是這本書最讓我摺服的地方。 讀《詩衍易象說心語》的過程,就像是在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常常在某個詩句的解讀中停下來,迴想起自己的人生經曆,那些曾經睏惑不解的時刻,如今仿佛在易經的智慧和詩歌的意境中找到瞭答案。書中對於“中庸之道”、“知止”、“求變”等概念的闡釋,都與具體的詩歌意象相結閤,讓這些深奧的道理變得觸手可及。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極具特色,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細膩。作者的文筆優美,行文流暢,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枯燥。他善於運用比喻、類比,將復雜的概念解釋得通俗易懂,卻又不失其深度。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引述詩句時的精準選擇,每一句詩都仿佛是為瞭闡釋某個易經的道理而量身定做,讓人拍案叫絕。 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心經”,它不僅僅是關於《易經》和詩歌的解讀,更是關於如何在這個復雜的世界中安頓自己心靈的指南。當我感到迷茫、睏惑時,翻開這本書,總能在某個章節找到啓發。作者通過對易經卦象和詩歌意境的結閤,引導讀者去體悟人生中的起伏、順境與逆境,去學習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智慧。 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局限於某個朝代的詩歌,而是廣泛地從先秦到唐宋,甚至元明清的優秀詩篇中汲取養分。這種跨時代的整閤,使得《詩衍易象說心語》的視野更加開闊,也更加立體。它證明瞭中國古代文化的內在聯係是如此深厚,不同的藝術形式之間,原來是可以如此融會貫通的。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情”與“理”的辯證關係的探討。《易經》講究“理”,而詩歌則抒發“情”。作者巧妙地在兩者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通過分析詩人們如何在情感的跌宕起伏中體悟人生的哲理,來闡釋易經中關於“情勢”、“變通”的道理。這讓我覺得,原來我們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也可以成為通嚮智慧的階梯。 總而言之,《詩衍易象說心語》是一本我願意反復閱讀的書。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性的著作,更是一本能夠滋養心靈的書。每一次閱讀,我都能從中獲得新的感悟,對人生、對智慧、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對《易經》、對詩歌感興趣的朋友們,相信你們也會和我一樣,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寶藏。

评分

初次翻閱《詩衍易象說心語》,我便被其書名所散發齣的古典韻味和哲學深度所吸引。長久以來,我對《易經》那玄妙的卦象和變化萬韆的爻辭,以及中國古典詩歌那細膩的情感和優美的意境,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它們之間似乎隔著一層難以逾越的鴻溝。而這本書,恰恰為我架起瞭一座溝通的橋梁。 《詩衍易象說心語》最讓我贊嘆之處,在於它並非是以一種刻闆、說教的方式來解讀《易經》,而是將《易經》的智慧,巧妙地融入到中國古典詩歌那豐富的情感世界之中。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他用生動的詩句,為《易經》中那些可能顯得抽象的哲學概念,描繪齣一幅幅充滿生活氣息的畫麵。他並不是簡單地將詩歌作為《易經》的注腳,而是通過深入挖掘詩歌所傳達的情感、意境,來闡釋《易經》的精髓。 書中對《泰卦》的解讀,令我記憶猶新。作者引用瞭許多描繪“和諧”、“安樂”的詩句,例如“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暢快,或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喜悅。這些詩句,如同明媚的陽光,照亮瞭《泰卦》中“天地交泰,萬物通達”的卦象,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泰”並非是無所事事,而是積極進取、與萬物和諧共處的狀態。這種解讀,讓我看到瞭《易經》中積極嚮上的一麵,也讓我對“成功”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詩衍易象說心語》的語言風格,如同一麯悠揚的古琴麯,既有古典的雅緻,又不失現代的通俗。作者的文字流暢而富有韻律感,能夠將復雜的思想錶達得清晰而引人入勝,讓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學會瞭如何“順勢而為”。《易經》講究“順勢”,而詩歌中也常常流露齣對“時節”的感悟。作者通過將這兩者相結閤,引導我認識到,人生的發展,如同自然界的季節更替,有其自身的規律。隻有順應這種規律,纔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運。 我必須強調,《詩衍易象說心語》的“獨特性”在於其“跨界”的融閤。它打破瞭傳統意義上對《易經》和詩歌的獨立認知,而是創造瞭一種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解讀模式,讓我們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 《詩衍易象說心語》的閱讀體驗,是一種“頓悟”。它讓我從過去對《易經》和詩歌的零散認知,走嚮瞭對它們背後所蘊含的深刻人生智慧的感悟,仿佛獲得瞭一本“人生說明書”。 我嚮所有渴望提升自身修養,對中華傳統文化,特彆是《易經》和詩歌有著濃厚興趣的朋友們,鄭重推薦這本書。它必將成為你書架上一件令人愛不釋手的至寶。

评分

當我第一次看到《詩衍易象說心語》這本書名時,我的內心便湧起一股莫名的親切感。我一直認為,《易經》作為中國傳統哲學的瑰寶,其蘊含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而古典詩歌,則是中華民族情感和審美的集中體現。但如何將這兩者巧妙地結閤,讓它們在思想的火花中碰撞齣更耀眼的光芒,一直是我內心深處的渴望。 《詩衍易象說心語》這本書,以一種我從未想過的方式,滿足瞭我的這一渴望。作者的功力在於,他並非是將《易經》的晦澀理論與詩歌的優美辭藻簡單堆砌,而是以一種“移情入理”的方式,將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意境,作為解讀《易經》卦象、爻辭的“催化劑”。他就像一位高明的藥師,將《易經》的“藥方”與詩歌的“輔料”巧妙配伍,煉製齣瞭一劑能夠滋養心靈、啓迪智慧的“良藥”。 書中對《剝卦》的解讀,讓我感觸至深。作者引用瞭大量描繪“衰敗”、“凋零”的詩句,例如那些描寫“鞦風蕭瑟,草木搖落”的景象,或是“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芳跡”的意境。這些詩句,如同泛黃的書頁,真實地描繪瞭《剝卦》所象徵的“事物衰敗”的階段。但同時,作者也從詩句中挖掘齣瞭“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希望,提醒我們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要保持對未來的信心。這種解讀,讓我對“衰敗”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不再將其視為終結,而是理解為一種新的開始。 《詩衍易象說心語》的語言風格,既有哲人的深度,又不失詩人的溫度。作者的文字如同潺潺流水,自然而流暢,能夠將那些深奧的哲學道理,通過詩歌的意象,闡釋得清晰而富有感染力。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某一句詩的引用而心弦顫動,又會因為某段對《易經》的闡釋而茅塞頓開。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學會瞭如何“觀照”內心。《易經》講究“觀心”,而詩歌則是內心世界的寫照。作者通過將這兩者相結閤,引導我認識到,我們內心的平靜與智慧,纔是應對外部世界變化的關鍵。 我必須承認,《詩衍易象說心語》的“匠心”在於其“融閤”。它打破瞭傳統意義上對《易經》和詩歌的獨立解讀,而是創造瞭一種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解讀方式,讓我們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詩衍易象說心語》的閱讀體驗,是一種“升華”。它讓我從對《易經》和詩歌的錶層認知,走嚮瞭對它們背後所蘊含的深刻人生哲理的感悟,仿佛獲得瞭內心的“GPS”。 我嚮所有渴望提升自身智慧,對中華傳統文化,特彆是《易經》和詩歌有著濃厚興趣的朋友們,鄭重推薦這本書。它必將成為你書架上一件令人愛不釋手的珍寶。

评分

初次翻開《詩衍易象說心語》,我便被其散發齣的獨特氣質所吸引。它沒有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而是以一種極其親切且充滿智慧的方式,將古老的《易經》與生動的中國古典詩歌交織在一起。我一直認為,《易經》是中華民族智慧的源泉,而詩歌則是情感的升華,但如何將這二者真正融會貫通,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個謎團。 《詩衍易象說心語》以其獨到的視角,為我揭示瞭這個謎團的答案。作者並非簡單地將詩歌作為《易經》的注解,而是將詩歌的情感、意境,以及其中蘊含的人生感悟,作為解讀《易經》卦象、爻辭的“引子”和“佐證”。這種“以詩解易,以易證詩”的手法,使得原本可能顯得枯燥的《易經》理論,變得鮮活生動,充滿瞭人文關懷。 我尤其鍾愛書中對《謙卦》的解讀。作者引用瞭許多描繪“低調”、“隱忍”的詩句,例如那些描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境,或是在風雨中默默承受的詩篇。這些詩句,如同涓涓細流,滋潤著《謙卦》所蘊含的“不盈”、“不露”的智慧,讓讀者在體會“謙虛受益”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堅韌與力量。作者並非僅僅強調“謙下”,而是引導我們去理解“謙下”背後的哲學,以及如何在“謙下”中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詩衍易象說心語》的語言風格,如同春風拂麵,既有文人的典雅,又有生活的質樸。作者善於運用比喻和類比,將復雜的道理講得淺顯易懂,但又絲毫不失其深度。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某一個詩句的引用而會心一笑,又會因為某一段解讀的深刻而陷入沉思。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觸動,在於它讓我重新認識瞭“順境”與“逆境”。《易經》中有“否極泰來”的說法,而詩歌中也常常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作者通過對這些詩句的解讀,讓我明白,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應該保持一顆平和的心,去理解事物的變化規律,去尋找轉機。 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意境”營造得非常好。作者通過對詩歌意象的描繪,讓《易經》中的卦象不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具有生命力的畫麵,讓我們能夠“感同身受”地去體會其中蘊含的智慧。 《詩衍易象說心語》的閱讀體驗,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熏陶。它不是強行灌輸,而是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的思維方式,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對人生有瞭更深的理解。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易經》和詩歌的書,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生活”的書。它教會我如何在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寜靜,如何在順境中保持清醒,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希望。 我強烈建議,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特彆是《易經》和詩歌感興趣的朋友,都應該閱讀這本書。它一定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和啓迪。

评分

初次拿到《詩衍易象說心語》這本書,我便被其沉靜而富有力量的書名所吸引。我一直深信,《易經》的智慧與中國古典詩歌的美學,是中華文明中最具代錶性的兩顆璀璨明珠,但如何將這兩者巧妙地結閤,使之相互輝映,一直是我所探索的課題。這本書,以一種我未曾設想過的方式,為我揭示瞭其中的奧秘。 《詩衍易象說心語》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是簡單地將《易經》的卦辭、爻辭與詩歌進行並列,而是以一種“情境式”的解讀方式,將詩歌的情感、意境,作為理解《易經》卦象的“活教材”。作者仿佛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師者,他用優美的詩句,為《易經》中那些可能顯得抽象的概念,注入瞭鮮活的生命力。這種“以詩賦易,以易釋詩”的創作手法,讓我對《易經》的理解,不再局限於枯燥的文字,而是上升到瞭對人生、對世界的感悟。 書中對《臨卦》的解讀,讓我受益匪淺。作者引用瞭許多描繪“親近”、“關懷”的詩句,例如那些描繪“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的景象,或是“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的意境。這些詩句,如同溫暖的陽光,照亮瞭《臨卦》中“君臨天下”、“上下相親”的卦象,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臨”並非是居高臨下,而是發自內心的關懷與責任。這種解讀,讓我看到瞭《易經》中蘊含的人文關懷,也讓我對“領導力”有瞭更深的理解。 《詩衍易象說心語》的語言風格,如同一杯陳年的老酒,入口醇厚,迴味悠長。作者的文字既有哲人的深邃,又有詩人的浪漫。他能夠用精煉的語言,將復雜的思想錶達得清晰而富有感染力,讓我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觸動,在於它讓我學會瞭如何在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平衡。《易經》講究“中庸”,而詩歌中也常常流露齣對“平和”、“淡然”的追求。作者通過將這兩者相結閤,引導我認識到,真正的智慧,並非是激進的抗爭,也不是消極的逃避,而是一種“恰到好處”的把握,一種“知止”的智慧。 我必須強調,《詩衍易象說心語》的“魅力”在於其“生命力”。它將冰冷的哲學符號,通過詩歌的情感溫度,變得鮮活起來,讓讀者能夠在閱讀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動,體會到人生的悲歡離閤。 《詩衍易象說心語》的閱讀體驗,是一種“覺醒”。它讓我從過去對《易經》和詩歌的淺層認知,走嚮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仿佛打開瞭心靈的另一扇窗。 我嚮所有渴望提升自身修養,對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易經》和詩歌有著濃厚興趣的朋友們,鄭重推薦這本書。它必將成為你人生旅途中一份寶貴的財富。

评分

拿到《詩衍易象說心語》這本書,我內心湧起一股莫名的激動。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的讀者,我一直對《易經》的深邃智慧和古典詩歌的優美意境贊嘆不已,但總覺得它們之間似乎隔著一層神秘的麵紗。而這本書,恰恰給瞭我一個窺探這層麵紗的絕佳機會。 《詩衍易象說心語》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未將《易經》和詩歌割裂開來,而是將它們視為一體,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解讀。作者以其深厚的學養和敏銳的洞察力,將《易經》中的卦象、爻辭,如同藝術傢手中的調色闆,與中國古典詩歌中豐富的情感和意境巧妙地融閤。他並非生硬地將詩句“嫁接”給易經,而是通過對詩歌背後所蘊含的哲理、情感的深度挖掘,來呼應《易經》的精髓。 書中對《履卦》的解讀,讓我印象深刻。作者引用瞭大量的描繪“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詩句,來闡釋《履卦》的含義,例如那些描寫在寒鼕中行走的艱辛,或是在人群中小心翼翼的詩篇。這些詩句,如同一個個生動的畫麵,將《履卦》所象徵的謹慎、戒懼的心態,具象化地呈現在讀者麵前。同時,作者也從這些詩句中提煉齣“以柔剋剛”、“守正齣奇”的智慧,讓我看到,即使在看似不利的局麵下,也可以通過智慧和策略,化解危機,走嚮成功。 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語言運用上的獨到之處。他的筆觸既充滿詩意,又不失哲理的嚴謹。文字流暢自然,引人入勝,仿佛在與一位智者對話。讀他的文字,我仿佛能夠感受到古人麵對人生起伏時的心緒,也能夠體會到《易經》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導意義。 《詩衍易象說心語》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生活中的許多“小事”,以及我曾經忽略的許多人生哲理。在作者的引導下,我開始意識到,那些曾經睏擾我的難題,或許在《易經》和詩歌的智慧中,早已有瞭解答。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將抽象的哲學概念,與具體的生活體驗聯係起來,讓讀者在閱讀中,獲得切實的啓示。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智慧,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就蘊藏在我們身邊,等待我們去發掘。 我必須強調的是,這本書的獨特性在於其“融閤”的藝術。它不是簡單的堆砌,而是通過作者精妙的構思,將《易經》的理性與詩歌的感性完美結閤,形成瞭一種獨特的韻味,讓人讀後久久不能忘懷。 《詩衍易象說心語》的閱讀體驗,可以說是“漸入佳境”。初讀時,被其新穎的視角所吸引;細讀時,被其深刻的內涵所摺服;再讀時,則會發現其中蘊含的更多奧秘。 這本書不僅讓我對《易經》和詩歌有瞭更深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在這個充滿變數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平和與智慧。 我嚮所有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特彆是對《易經》和詩歌感興趣的朋友們,強烈推薦這本書。相信它一定會成為你書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评分

初次接觸《詩衍易象說心語》,便被其書名所散發齣的古樸典雅與深邃哲理所吸引。我一直對《易經》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魅力情有獨鍾,但總覺得兩者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難以言說的隔閡。然而,這本書的齣現,猶如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全新認知的大門。 《詩衍易象說心語》的精髓之處,在於它並非是生硬地將《易經》與詩歌進行簡單的拼湊,而是以一種極其自然且充滿智慧的方式,將兩者融為一體。作者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匠人,將《易經》那深邃的哲學體係,巧妙地融入到中國古典詩歌那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情感之中。他並非隻是簡單地引用詩句來印證《易經》的某個卦象,而是通過深入挖掘詩句背後所蘊含的人生哲理、情感體驗,來為《易經》的解讀注入鮮活的生命力。 書中對《小過卦》的闡釋,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作者引用瞭杜甫的“安得廣廈韆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這句詩,來闡釋《小過卦》所象徵的“過失”和“矯枉過正”的道理。他指齣,雖然“小過”本身帶有一定的負麵意味,但正是這種“過”,纔激發瞭詩人的宏大理想和人文關懷。這種解讀,讓我看到瞭《易經》的辯證法,也讓我理解到,即使是“過失”,也可能蘊含著積極的意義,能夠促使我們去反思,去進步。 《詩衍易象說心語》的語言風格,堪稱一絕。它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雅緻。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能夠將那些原本可能顯得抽象和艱深的《易經》概念,通過詩歌的意象呈現得生動具體,引人入勝。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某句詩的引用而心領神會,又會因為某段對《易經》的闡釋而豁然開朗。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學會瞭如何“觀象”。《易經》講究“觀象”以知天地,而詩歌本身就是一種“象”的藝術。作者通過對詩歌意象的細緻解讀,幫助我理解瞭如何從具象的錶象中,洞察事物背後隱藏的本質和規律。這種能力,對於我們理解生活、認識世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詩衍易象說心語》的閱讀體驗,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它不僅僅是在傳遞知識,更是在傳遞一種智慧,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我仿佛能夠穿越時空,與古人一同品味詩歌的韻味,一同領悟《易經》的智慧。 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跨界”的融閤。它打破瞭學科之間的壁壘,將《易經》的哲學思辨與詩歌的藝術錶達完美地結閤在一起,形成瞭一種全新的解讀模式,為我們提供瞭更廣闊的視野。 《詩衍易象說心語》的閱讀,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敬畏,也對中華民族的智慧有瞭更深的理解。 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熱愛中華文化,尤其是對《易經》和詩歌感興趣的朋友。它絕對會是你閱讀旅途中的一份珍貴饋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