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科技概論

薄膜科技概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薄膜科技
  • 薄膜材料
  • 材料科學
  • 錶麵工程
  • 物理學
  • 化學
  • 工程學
  • 納米技術
  • 塗層技術
  • MEMS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鑒於國內學界參與薄膜科技研究及業界運用膜者眾,但缺少一本適當的書籍,既可作為學界的教科書,也提供自修者學習的參考書。因此,撰寫一本薄膜科技的專門書籍,是編者多年來的願望。希望此書麵世能成為産學界投入薄膜科技研發學習的重要參考書。

  本書涵蓋傳統薄膜科技以及新興薄膜領域,從基礎學理說明到應用領域的解析。第一部分為薄膜科技基礎與學理篇;第二部分以薄膜應用為範疇,進行薄膜的結構與分離特性介紹;第三部分則以薄膜分離在生物科技與醫學上的應用為標的,學習者可以透過本書完整地認識薄膜科技的技術以及知識。

  期待本書能成為人纔培育「薄膜化」的平颱,擴展薄膜知識的傳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大銘


  颱灣大學化工係教授
  颱灣大學化工係前係主任

呂幸江

  長庚大學化材係教授
  長庚大學化材係前係主任

阮若屈

  前中央大學化工係教授

李亦宸

  逢甲大學化工係助理教授

李嶽憲

  颱灣大學化工係博士

李魁然

  中原大學化工係特聘教授
  中原大學薄膜中心前主任

安全福

  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係教授兼學院副院長

洪維鬆

  颱灣科技大學應用科技所副教授

鬍蒨傑

  颱灣科技大學應用科技所教授

孫一明

  元智大學化材係教授
  元智大學化材係前係主任

崔玥

  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學係博士

莊清榮

  中原大學化工係教授
  中原大學薄膜中心副主任
  中原大學化工係前係主任

陳世雄

  嘉南藥理大學環工係教授

陳榮輝

  中原大學化工係教授
  中原大學化工係前係主任

高從堦

  浙江工業大學海洋學院教授兼院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童國倫

  颱灣大學化工係教授
  中原大學薄膜中心前主任

黃書賢

  宜蘭大學化材係教授兼係主任

遊勝傑

  中原大學環工係教授
  中原大學生環係前係主任

楊颱鴻

  颱灣大學醫工研究所教授
  颱灣大學醫工研究所前所長

張雍

  中原大學化工係特聘教授
  中原大學薄膜中心主任

劉英麟

  清華大學化工係教授
  中原大學薄膜中心前副主任

賴振立

  嘉南藥理大學環工係教授兼係主任

鍾颱生

  新加坡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學係教授
  新加坡工程院士

韓剛

  麻賽諸塞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藥理學係副教授

羅林

  新加坡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學係博士

編者簡介

賴君義


  美國濛大拿州立大學化學工程學係博士
  國立颱灣科技大學應用科技研究所榮譽講座教授
  第18屆教育部國傢講座主持人

  經曆
  中原大學化工係講座教授、係主任、工學院院長、研發室主任
  中原大學薄膜技術研發中心創辦人/主任
  亞澳薄膜學會諮詢委員、會長
  颱灣薄膜學會理事、理事長
  科技部工程處化工學門召集人
  第51屆教育部學術奬、科技部傑齣特約研究員
  颱灣化學工程學會暨高分子學會會士
 

圖書目錄

編著者序

第一章 薄膜分離技術綜論

1-1 前言
1-2 膜的定義
1-3 膜技術的演進
1-4 膜技術的應用概述
1-5 結語
習題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薄膜之材料、結構與模組
2-1 前言
2-2 薄膜的材料分類
2-3 薄膜的結構分類
2-4 薄膜的模組
2-5 結語
習題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薄膜製備與成膜機製
3-1 前言
3-2 薄膜製備
3-3 相轉換成膜法
3-4 薄膜的成膜機製
3-5 結語
習題
參考文獻
符號說明

第四章 薄膜結構鑑定技術
4-1 前言
4-2 薄膜的分類及其應用
4-3 分離薄膜的結構鑑定技術
習題
參考文獻
符號說明

第五章 微過濾與超過濾
5-1 前言
5-2 過濾機製與原理
5-3 膜材與模組
5-4 結垢與清洗
5-5 微過濾與超過濾技術應用
5-6 結語
習題
參考文獻
符號說明

第六章 奈米過濾
6-1 前言
6-2 奈米濾膜與奈米過濾的發展
6-3 奈米濾膜的種類及其特性
6-4 奈米過濾的理論模式發展
6-5 奈米過濾的應用
6-6 結語
習題
參考文獻
符號說明

第七章 逆滲透與海水淡化
7-1 前言
7-2 滲透與逆滲透基本原理
7-3 逆滲透膜、製備方法及分離機理
7-4 逆滲透技術的應用
7-5 海水淡化
7-6 結語
習題
參考文獻

第八章 正滲透
8-1 前言
8-2 滲透現象
8-3 膜滲透過程的分類
8-4 正滲透過程質傳
8-5 正滲透膜
8-6 汲取液與驅動質
8-7 正滲透過程的應用
8-8 結語
習題
參考文獻
符號說明

第九章 滲透蒸發
9-1 前言
9-2 滲透蒸發的分離機製與效能指標
9-3 滲透蒸發薄膜的種類與特性
9-4 滲透蒸發的應用
9-5 結語
習題
參考文獻
符號說明

第十章 氣體分離
10-1 前言
10-2 薄膜氣體傳輸理論
10-3 氣體分離薄膜的類型
10-4 氣體分離薄膜的製備
10-5 氣體分離薄膜的鑑定
10-6 氣體分離薄膜須剋服的問題
10-7 氣體分離薄膜的應用
10-8 結語
習題
參考文獻
符號說明

第十一章 膜蒸餾
11-1 前言
11-2 膜蒸餾的傳送機製
11-3 膜材與模組
11-4 直接接觸式膜蒸餾模組的數學模式與最優設計
11-5 氣隙式膜蒸餾模組的數學模式與最優設計
11-6 鰭片式膜蒸餾模組
11-7 膜蒸餾應用於工業製程熱交換
11-8 結語
習題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薄膜生物反應器
12-1 MBR 的原理與類型
12-2 薄膜分類
12-3 薄膜模組分類
12-4 MBR 操作影響因素與積垢去除
12-5 MBR 發展進程及技術現況
12-6 MBR 特性優點及適用範圍
習題
參考文獻
符號說明

第十三章 液膜分離
13-1 液膜分離技術簡介
13-2 液膜分離的原理與輸送機製
13-3 液膜組成
13-4 液膜的應用
13-5 數學模式與操作變數
13-6 液膜操作穩定性
13-7 發展方嚮
習題
參考文獻
符號說明

第十四章 電透析
14-1 前言
14-2 電透析工作原理
14-3 電透析薄膜製備
14-4 電透析薄膜性質鑑定
14-5 電透析及電解質膜的應用
14-6 結語
習題
參考文獻
符號說明

第十五章 燃料電池
15-1 前言
15-2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
15-3 直接甲醇燃料電池
15-4 結語
習題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 血液淨化薄膜
16-1 前言
16-2 血液相容性薄膜係統
16-3 血液相容性薄膜製程
16-4 血液淨化薄膜
16-5 血液分離薄膜
16-6 結語
習題
參考文獻

第十七章 藥物控製釋放之應用
17-1 簡介
17-2 儲槽式薄膜藥物控釋係統
17-3 滲透壓幫浦式薄膜藥物控釋係統
17-4 薄膜藥物控釋係統之理論分析
17-5 結語
習題
參考文獻
符號說明

第十八章 薄膜在組織工程上之應用
18-1 人工胰髒
18-2 人工神經
18-3 皮膚工程
18-4 抗老化工程
習題
參考文獻

中英索引單字

 

圖書序言



  本書能順利編撰完成,首先要感謝教育部第18屆國傢講座計畫的支持。本書的構思以及編寫過程,得力於薄膜中心的成員以及已為人師的學生們外,要特彆感謝新加坡國立大學鍾颱生院士及浙江工業大學高從堦院士的跨海相助,特彆嚮所有的作者群錶達真摯的謝意,也謝謝蔡惠安教授的匯整、校稿等行政事務之幫助。四十餘年來待人接物上,努力以父親給我的名字「君義」自持,幸而獲得諸多的貴人扶持和幫助,中原大學熊慎乾校長、程萬裏校長、傑齣的企業傢黃雅夫教授,也藉此一隅錶達謝意。當然,一生相伴相持的內人賴陳靜枝女士和我親愛的傢人們,給瞭我持續往前最重要的力量。

  21世紀以來,資源、環保、能源、醫療等議題日趨重要,薄膜科技也精進發展許多新型的薄膜以及新的應用領域,從而躍升為全球矚目之重點産業。薄膜(membrane)為具有選擇性而分隔兩相物質的阻礙層,因具有選擇性分離的能力,應用層麵廣泛。薄膜科技其實早就深入於我們的日常之中,例如傢用的逆滲透濾水器、吸塵器附加的HEPA濾網、醫療用的腎透析設備等。

  薄膜科技為高度跨領域的學門,從化學閤成、材料結構設計、輸送現象與單元操作、模組設計、程序整閤到經濟效益與成本評估等,而其應用領域更從傳統的物質分離純化橫跨到電化學、環境工程與生物醫學等。因此,筆者一路走來,就以建立跨領域閤作以及團隊為職誌。投入薄膜科技的研究四十餘年來,在教學與研究崗位上孜孜不倦,緻力於推廣薄膜科技教育以及産業發展。透過中原大學薄膜中心的成立,在經濟部科專計畫以及教育部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的支持下,實現瞭跨領域與産學閤作的團隊與平颱,除以此團隊為核心積極參與薄膜科技的國際學術活動,從而奠立我國在國際學術社群的地位以及聲望外,也經由中原大學薄膜中心的業界會員製度,凝聚我國在薄膜科技産業相關的公司以及人員。基於更加齊聚我國在薄膜科技領域的學者以及業界的薄膜人的期望,進一步於2016年成立颱灣薄膜學會,筆者忝任首屆理事長,在眾多前輩與後進的支持下,幸能順利地開展會務,為我國薄膜社群開展新的一頁。

  薄膜科技的高度跨領域與學門的特性,特彆需要人纔的整閤以及交流閤作平颱,讓有薄膜專纔的人紮根物理化學與材料科學的能力,而攜手不同學科以及背景的人纔加入薄膜科技領域,我習於將之稱為「薄膜化」。2018年從中原大學薄膜中心退休之後,筆者猶續任教於國立颱灣科技大學,奔走颱北中壢之間,隻是以「薄膜化」為職誌,盼多落下一些種子而已。然而,國內學界參與薄膜科技研究者雖不少,業界參與製膜與用膜領域相關者也眾,但在大專院校中的薄膜專業課程卻寥寥無幾,筆者雖在中原大學教授薄膜相關課程多年,也感於推廣此課程的睏難。其中重要的環節之一,應為無一本適當的書籍作為係統課程的教科書以及自修者研讀學習所用之參考書,實不利於我國薄膜科技與産業的推動與發展。因此,撰寫一本薄膜科技的專門書籍,也成為近幾年來心頭的重大願望,並為「薄膜化」的重要推手。此生有幸,在諸多閤著者以及學者的協助下,此書終於得以麵世。

  本書以18章涵蓋傳統薄膜科技以及新興薄膜領域,從基礎學理之說明到應用領域的解析,第一部分為薄膜科技基礎與學理篇,包括薄膜分離技術綜論、薄膜之材料、結構與模組、薄膜製備與成膜機製,以及薄膜結構鑑定技術等4章;第二部分以薄膜應用為範疇,首先依薄膜的結構與分離特性介紹微過濾與超過濾、奈米過濾、逆滲透,以及正滲透等係統,繼而橋接到緻密膜的應用課題,包括滲透蒸發以及氣體分離係統等;繼之,以特定的分離應用程序及新興的薄膜科技應用領域為題,分彆論述薄膜蒸餾、薄膜生物反應器、支撐式液膜、電透析薄膜,以及應用於燃料電池的質子/氫氧根離子交換膜等;本書的最後3章,則以薄膜分離在生物科技與醫學上的應用為標的,具文闡析薄膜科技在血液淨化、藥物控製釋放係統以及組織工程等方麵的應用和發展前景。除本文的內容外,在每一章結尾也提供習題俾使讀者便於自我探索閱讀的理解程度和評估自我修習的成效,所附之參考文獻也有利於讀者進行更廣泛而深入的閱讀。初學的人可以透過本書完整地認識薄膜科技,而學者也能夠由垂直深入以及水平連結,從而整閤對薄膜科技的技術以及知識。

  期待本書能成為人纔培育「薄膜化」的平颱和媒介,擴展薄膜知識的傳播,書中容有不足與錯誤之處,還請不吝賜知,而後老驥伏櫪,纔俊接棒,俾能連木成林,有所建樹。
 
賴君義 謹識

圖書試讀

1-1 前言
 
薄膜分離技術應用層麵廣泛,在水資源匱乏、環保意識抬頭、醫療需求殷切的今日,許多新的薄膜應用被開發齣來,也製造齣許多新型薄膜,並持續投入更多的研發能量在薄膜科技上。薄膜科技在21世紀,因其應用性廣及各項産業,例如水資源開發、再生能源創造、環境保護及醫療産業等,已躍升為全球矚目之重點産業。日常所見之濾水或逆滲透過濾器就是眾所皆知的薄膜裝置。在製造乳酪、啤酒等食品的過程中,也處處可見薄膜裝置的使用。化學工業與電子工業更是使用薄膜的大戶,舉凡廠區用水、無塵室的空氣濾清,以至於化學品的分離與迴收,薄膜裝置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此外,醫療事業使用的薄膜數量更是驚人,靜脈注射與血液透析膜裝置必然使用薄膜,更為人所熟知。科技的進步改變瞭人類生活的步調,或許大傢應該透過更多的學習,啓發更多關於薄膜設計及應用的靈感,也刺激人們尋求更高階的薄膜技術來滿足生活需求。
 
1-2 膜的定義
 
廣義的薄膜定義為:由一具有選擇性的阻礙層(selective barrier)分隔兩相物質。但它如何具有選擇性分離的能力呢?在西元1867年,近代電磁學理論的創始人馬剋斯威爾(James Clerk Maxwell)提齣瞭一個著名的假想實驗(圖1-1)。他假設在兩個連通的容器間有一個可以辨識分子的幽靈,幽靈手中掌握瞭連通口柵門的開關。容器中有兩種分子,一種運動速度快,另一種運動速度慢。當左邊容器中運動速度快的分子靠近連通口時,幽靈會把柵門打開讓運動速度快的分子跑到右邊容器中,然後馬上關上柵門;當右邊容器中運動速度慢的分子靠近連通口時,幽靈也會打開柵門讓運動速度慢的分子跑到左邊,然後關上柵門。幽靈持續管製分子的進齣,時間久瞭之後,大部分速度快的分子會跑到右邊的容器中,而速度慢的分子則會集中到左邊容器中。

用戶評價

评分

《薄膜科技概論》這個名字,雖然聽起來很專業,但我對它裏麵的內容其實挺感興趣的。因為我一直覺得,很多科技的突破,往往藏在那些我們不容易注意到的細節裏,而“薄膜”就屬於這一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從最基礎的概念開始,為我這個“小白”揭開薄膜世界的神秘麵紗。 我特彆想瞭解的是,製造不同種類的薄膜,到底需要哪些關鍵的技術和設備?書中會不會介紹一些典型的薄膜製備工藝,比如是真空鍍膜,還是溶液塗布?這些工藝的優缺點是什麼?又分彆適用於哪些材料和應用場景?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對薄膜的“生産過程”有一個大緻的瞭解,明白為什麼有時候一種薄膜的成本會很高,或者為什麼某些薄膜的性能特彆優異。

评分

坦白說,在翻開《薄膜科技概論》之前,我以為“薄膜”不過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那些一層皮,比如手機屏幕上的保護膜,或者冰箱裏用來保鮮的保鮮膜。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對“薄膜”這個詞的認知。它所描繪的,是一個遠遠超齣我日常經驗的、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從書的結構來看,它似乎是從最基礎的原理講起,然後逐步深入到各種不同類型的薄膜,以及它們在不同領域的應用。我個人非常感興趣的是,書中是如何將那些復雜的科學概念,用一種相對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的。畢竟,我不是學工程的,對物理、化學的理解也僅限於學生時代的記憶。如果這本書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它就真的很有價值瞭。 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用品,背後都可能蘊含著深厚的科技。薄膜技術,我猜想,一定在其中扮演瞭關鍵性的角色。這本書是否會提及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比如在新能源領域,光伏電池或者儲能器件的效率提升,是否與新型薄膜材料的研發有關?又或者在醫療領域,生物相容性好的薄膜,是否被應用於植入式醫療設備?這些都是我非常好奇的方麵。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或者技術發展的趨勢分析,那就更好瞭。畢竟,瞭解“是什麼”很重要,但瞭解“為什麼”和“將去嚮何方”更能引起我的興趣。

评分

我拿到《薄膜科技概論》的時候,其實心裏是有點打鼓的。因為“薄膜”這個詞,對我來說,總有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總覺得跟高深的科學技術聯係在一起。但書名裏的“概論”,又好像給瞭我一個入門的希望。我比較關注的是,這本書在介紹薄膜技術的時候,會不會涉及到它的曆史發展過程?畢竟,很多技術的誕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瞭解它的演變過程,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它現在的形態和未來的方嚮。 比如說,我很好奇,最初的薄膜技術是什麼樣的?它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這樣精密的?有沒有一些關鍵性的突破點,或者重要的裏程碑事件?作者是否會介紹一些曆史上著名的科學傢或者工程師,他們在薄膜領域做齣瞭哪些貢獻?另外,這本書在描述不同類型的薄膜時,是否會區分它們的製備方法?例如,物理氣相沉積(PVD)、化學氣相沉積(CVD)這些名詞,聽起來就很專業,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對這些製備方法有一個大概的瞭解,知道它們各自的特點和適用範圍。

评分

拿到《薄膜科技概論》這本書,我其實帶著一種“姑且一試”的心情。畢竟,“薄膜”這個詞,聽起來好像很微小,但在現代科技中,它扮演的角色卻越來越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介紹薄膜的種類和應用,更能深入探討一下,薄膜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 比如,有沒有可能齣現一些全新的、我們現在還無法想象的薄膜材料?它們又將為哪些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又或者,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薄膜的設計和製備過程,是否會變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些啓發,讓我對薄膜科技的未來有一個更加清晰和前瞻性的認識。它不僅僅是“概論”,更是對未來科技發展的一個窗口。

评分

《薄膜科技概論》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帶著一種探索未知的意味。我一直對新材料在新技術中的應用非常感興趣,而“薄膜”在我看來,絕對是屬於那種“小身材,大能量”的代錶。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地介紹一下,薄膜技術是如何在各個領域實現“賦能”的。比如,在電子領域,除瞭我們熟知的半導體芯片之外,是不是還有其他更前沿的應用?像柔性電子、穿戴設備,這些新興産業,薄膜材料起到瞭什麼作用? 另外,我非常想瞭解的是,薄膜的“性能”是如何被控製和優化的。比如,它的厚度、密度、錶麵粗糙度,甚至是其內部的晶體結構,這些微觀層麵的特性,是如何影響其宏觀性能的?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關於薄膜材料設計和選擇的原則?以及如何通過改變製備工藝來調控薄膜的性能?如果能有一些具體的例子,說明某種特定性能的薄膜是如何為某個産品帶來突破性的改進,那會非常有啓發性。

评分

我拿到《薄膜科技概論》這本書,其實是因為我的工作最近會接觸到一些高科技産品,其中很多都提到瞭“薄膜”的概念。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更係統地理解“薄膜”到底是什麼,以及它在現代科技中扮演的角色。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會不會深入講解不同種類的薄膜,比如是金屬薄膜、氧化物薄膜、聚閤物薄膜等等,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各自又適閤應用在哪些地方? 我尤其感興趣的是,在能源領域,薄膜技術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比如說,太陽能電池闆,它的轉換效率是不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錶麵的薄膜材料?又比如,在電池技術方麵,固態電池的研發,是否也跟新型薄膜技術息息相關?如果書中能有一些關於薄膜在提高能源效率、延長能源使用壽命方麵的具體介紹,那對我來說將非常有價值。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明白,為什麼“薄膜”這個看似簡單的概念,卻能在如此多的前沿科技領域成為關鍵。

评分

《薄膜科技概論》這個書名,一開始讓我覺得有點沉重,好像是那種隻有專業人士纔能看得懂的書。但當我拿到書,翻閱瞭幾頁之後,發現它比我想象的要接地氣不少。我尤其在意的是,書中的例子是否足夠貼近我們的生活。比如,我們每天使用的智能手機,它的屏幕顯示、觸控感應,甚至是電池續航,是不是都跟薄膜科技有關?再比如,現在越來越流行的節能建築,窗戶上貼的隔熱膜,或者牆壁上的隔音材料,是不是也屬於薄膜科技的範疇? 我一直在思考,作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會不會有一些圖示或者案例,能夠幫助我們直觀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科學原理?例如,如果說到半導體薄膜,它是不是會解釋一下,為什麼這麼薄的一層材料,卻能承載如此重要的電子功能?或者說到光學薄膜,它是否會舉例說明,為什麼有些鏡片的光學性能這麼好,不容易反光,或者能過濾掉紫外綫?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羅列一堆專業術語和公式,而是能引導讀者去發現,原來我們身邊有這麼多“看不見的”科技,而這些科技,很多都與“薄膜”息息相關。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薄膜科技概論》,光聽名字就覺得…嗯,有點專業。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說實話,有點猶豫,因為我對“薄膜”這個東西的認知,可能就停留在傢裏窗戶貼的防爆膜,或是吃零食包裝袋那種。但工作上,最近經常會聽到一些關於新材料、新工藝的討論,尤其是在電子産品、新能源這些領域,薄膜技術好像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所以,雖然名字聽起來有點嚇人,但還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翻開瞭。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老實說,挺樸實的,沒有太多花哨的圖樣,就是書名和作者名,背景色是那種淡淡的藍色,給人一種沉靜、專業的觀感。拿到手裏,紙質感覺很不錯,厚實,摸起來有點微磨砂的質感,不是那種一翻就容易留指紋的亮麵紙,這點倒是挺讓人安心的,感覺是為內容的深度而生的。開始閱讀前,我腦子裏閃過一個念頭:這到底是什麼?薄膜,聽起來好像很薄很輕,但又是“科技”的“概論”,聽起來就不是隨便哪個地方都用得上的東西。所以,我很好奇,它到底能講到多深?是不是真的能讓我這個門外漢,對這個“薄膜科技”有個初步的、係統的認識?書的序言裏,作者似乎也強調瞭技術的廣泛應用性和發展前景,這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更加期待瞭。畢竟,現在什麼都講究“創新”,而很多創新,說不定就藏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薄膜”裏呢。

评分

《薄膜科技概論》這個書名,乍一聽,可能會讓人覺得離日常生活有點遠。但說實話,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在聊科技話題,而“薄膜”這個詞,齣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尤其是在討論各種創新産品的時候。所以,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是怎麼定義“薄膜”的,以及它在不同行業中是如何應用的。我猜想,書中應該會介紹一些非常具體的案例。 比如說,在顯示技術方麵,我們現在用的OLED屏幕,它的發光層是不是就是一種薄膜?它的色彩錶現、亮度,是不是都跟這種薄膜的特性有關?又或者在傳感器領域,有哪些傳感器是利用薄膜技術製造的?它們又是如何工作的?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非常直觀的解釋,讓我明白,為什麼這種“薄薄的”一層東西,能帶來如此大的技術革新。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圖解,展示薄膜的結構和工作原理,那就更好瞭。

评分

拿到《薄膜科技概論》這本書,我心裏其實挺期待的。因為最近在看一些關於未來科技的文章,很多都提到瞭“薄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會不會介紹一些非常前沿的薄膜應用,比如在航空航天領域,或者在生物醫藥領域? 我記得之前看到過一些報道,說薄膜材料在製造更輕便、更堅固的航空器結構方麵有潛力,甚至可以用於製造微型飛行器。這讓我非常好奇,具體的原理是什麼?又或者在生物醫藥方麵,有沒有利用薄膜技術製造的“智能藥物輸送係統”,能夠精準地將藥物送到病竈部位?如果這本書能夠涵蓋這些令人驚嘆的應用,並且對其背後的科學原理進行一定的闡述,那我一定會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價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