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雜誌從二○一五年年底開創一個彆開生麵的專欄【福爾摩沙拾遺】,前後刊登十六篇有關颱灣圖文並茂的珍貴曆史資料。這是齣自經典特約作者荷蘭籍作傢Lambert van der Aalsoort用心整理有關颱灣的西方文史資料所完成的精心傑作,由林金源先生譯為中文。作者一直對颱灣曆史很有興趣,過去曾與經典雜誌以相同形式閤作過一本《風中之葉》專書。
這篇文章提綱契領地介紹西醫在颱灣的緣起,而「英國醫師群像」所特彆提到的被尊稱為「熱帶醫學之父」的萬巴德醫師(Dr. Patrick Manson) ,使我想起我最景仰的前彰化基督教醫院蘭大弼醫師在一九九九年受邀來花蓮慈濟醫學院演講時,曾笑說「因為來自颱灣的萬巴德醫師後來到香港創辦西醫學院,而你們的國父孫中山先生就是該醫學院的早期畢業生。所以我們應該可以說,『颱灣是中華民國的母親』。」
達飛聲 (James Wheeler Davidson) 不隻是記者,也是全身是膽的探險傢,其有關北極探險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他曾在《紐約先驅論壇報》(New York Herald Tribune) 刊登他在中日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擔任記者時的信件。並於一八九五年三月抵達颱灣,親眼見證日本入主颱灣的紀實,包括「改朝換代人心惶」、「建立颱灣民主國」、「乙未年日軍徵颱」、「福爾摩沙島今昔」。後來達飛聲發現講述福爾摩沙通盤曆史的英語著作付之闕如,而決定透過歐洲書商蒐集西方世界齣版的參考資料,加上日本當局提供他幾位研究助理,利用六年的時間執行寫作計畫,而於一九○三年齣版《福爾摩沙島今昔》(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達飛聲最終以駐上海總領事的身分結束外交官生涯。後來定居於加拿大的卡加利(Calgary),因為從事伐木業而發財,成為一位非常有名望的人士。
法國齣生的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 在巴黎大學受過良好教育,能流利地使用多種現代語言,移民美國,誌願從軍參與南北戰爭,迅速晉升,兩度身負重傷,光榮退伍受封準將,而後被任命為駐廈門的美國領事,兼領颱灣相關事務。他最為人所樂道的是他能斡鏇於中國道颱和颱灣原住民之間,保障船難倖存者的安全。